一种渔光互补海参养殖池塘的新型附着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617阅读:1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光互补海参养殖池塘的新型附着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渔光互补海参养殖池塘的新型附着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各地工业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气体,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地球生物的生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的燃烧。太阳能储量巨大,绿色环保,利用其进行发电不仅无机械转动、无噪声,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降低工业的成本,是未来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首选。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目前主要采用的发电形式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其中光伏发电是利用一种半导体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从2009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大型光伏电站的建设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促使其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有限,西部地区限电,使得电站选址存在一定的阻碍。渔光互补模式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缓解,主要是在水面上进行太阳能发电,水面下进行水产养殖。该模式既节约了空间上的使用,又开发了绿色能源。

在我国的海水养殖中,海参由于其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被誉为我国的“海产八珍”之一,是渔光互补模式池塘养殖的优选。而海参池塘中的附着基是共海参栖息摄食的场所,其排放的数量直接影响海参的产量。在海参渔光互补模式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将光伏板固定在水面上方,因此在池塘底部需要竖起光伏桩柱支撑光伏板。这样光伏桩柱的排列对养殖池塘海参附着基的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池塘的空间不能被充分利用,使池塘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降低。

目前,传统的海参池塘使用的附着基一般为砖瓦式附着基、石块式附着基或网笼式附着基等,近海区主要以投放石块进行人工造礁供海参附着。传统的附着基在使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不利于海参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同时在使用传统附着基时,其表面积不一,有效面积少,如网笼式附着基不能有效的遮挡太阳光,直接影响刺参的栖息与摄食,摆放数量受到光伏桩柱的限制,所以传统附着基很难满足海参渔光互补的养殖模式。当前亟需一种有利于刺参渔光互补模式下池塘养殖的新型附着基,具有能和光伏桩柱一体化并随光伏桩柱的排列而摆放,同时要具有耐海水腐蚀、水流通透、表面积大、利于藻类和有机物的附着、经久耐用的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渔光互补海参养殖池塘的新型附着基。适用于渔光互补模式下海参池塘养殖,其摆放方式简单,易于运输;耐海水腐蚀,有利于商品参和亲身的采捕和清塘;附着面积大,具有良好的遮蔽性,利于刺参分布和躲避敌害,同时还可以借助光伏板进行遮阴,使其安全度过养殖高温期;其结构可以和光伏桩柱一体化,增加光伏桩柱的稳定性,并随着光伏桩柱的排列而摆放,为海参的栖息活动提供立体化的空间,增加海参的养殖密度和光伏板的排列密度,提高单位面积内海参养殖池塘的空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行的:

一种渔光互补海参养殖池塘的新型附着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附着基包括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和紧固件;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板的半圆柱体1包括:2个半圆扇形板、螺旋板和1个空心半圆柱体;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包括:2个半圆扇形板、螺旋板和1个空心半圆柱体;所述的紧固件包括固定8个螺栓及配套的8个螺母。

进一步,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高0.5~1.5m,其螺旋板由上而下排列,螺距为0.1~0.5m,并且可与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中的螺旋板对接;

进一步,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高0.5~1.5m,其螺旋板由下而上排列,螺距为0.1~0.5m,并且可与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中的螺旋板对接;

进一步,所述的上下两个半圆扇形板的半径为0.5~2m,厚度为0.03~0.10m;

进一步,所述的空心半圆柱筒的高0.5~1.5m,半径为0.5~0.4m,厚度为0.03~0.10m;

进一步,所述的螺旋板外边缘距离圆心的垂直半径为0.8~2m,厚度为0.03~0.1m;

进一步,所述的螺栓和螺母,螺栓的长度为0.05~0.15m螺栓和螺母材料均为PP塑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与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由紧固件连接,其两部分的螺旋板对接后形成螺旋坡道。坡道由下而上螺旋,其在附着基内部旋转3~10圈,将圆柱体分为4~11层;

进一步所述的上下半圆扇形板和螺旋板,空心圆筒制作材料均为PVC或PE塑料,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和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各自为一个整体,并直接注塑而成。

本发明的特点是:

1本发明的附着基材料具有轻便、耐用、价格便宜、耐海水腐蚀等优点。适用于渔光补模式下刺参养殖池塘;

2本发明所述结构中的螺旋坡道,其螺旋坡面增大了新型附着基的附着面积和海参的养殖密度,并能使海参能够由底层向上运动,可供海参躲避敌害和逃离受污染的环境;

3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与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由紧固件连接后,其中两个空心半圆体结合后正好形成中空的圆柱,恰好围绕在养殖池塘中的太阳能桩柱上,其安装方便,又加强了太阳能板桩柱的稳定性;

4本发明所述的新型附着基的结构可以围绕在光伏桩柱上,与整个光伏发电系统成为一体,与传统的附着基相比,新型附着基不影响光伏桩柱在池塘中的排列节省了池塘的占地空间,从而提高了发电量,同时也提高了海参的产量;

5本发明所述的新型附着基具有一定的遮阴作用,可以使海参安全度过养殖的高温期。

6本发明方便对刺参的采捕和清塘。采捕时可以光伏桩柱为方位点,采捕时可以着重对该位置进行采捕;

7本发明内部结构分为4~11层,与传统的附着基相比,空间较大,水流通透,方便底栖硅藻、有机物和微生物的附着。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法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1、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2、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3、上半圆扇形板4、螺旋板5、下半圆扇形板6、空心半圆柱体7、固定螺栓和螺母8、光伏桩柱;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3、上半圆扇形板4、螺旋板5、下半圆扇形板6、空心半圆柱体7、固定螺栓和螺母9螺旋坡道;

图3是本发明组装示意图:3、上半圆扇形板5、下半圆扇形板9、螺旋坡道8、光伏桩柱10、太阳能板;

图4是本发明优选方案的效果图:8、光伏桩柱10、光伏板11、海参养殖池塘12、池塘底部13、池塘坝基14、新型附着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渔光互补海参养殖池塘的新型附着基,所述的新型附着基包括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和紧固件;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板的半圆柱体1包括:2个半圆扇形板、螺旋板和1个空心半圆柱体;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包括:2个半圆扇形板、螺旋板和1个空心半圆柱体;所述的紧固件包括固定8个螺栓及配套的8个螺母。

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和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的高为1m;上下两个半圆扇形板的半径为1m,厚度为0.03m;螺旋板的外边缘距离圆心的垂直半径为1m,厚度为0.03m,空心圆柱筒的半径为0.16m,厚度为0.03m;所述的螺旋坡道的垂直半径为1m,厚度为0.03m;

所述的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与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由紧固件连接,其两部分的螺旋板对接后形成螺旋坡道。坡道由下而上螺旋,其在附着基内部旋转3圈,将圆柱 体分为4层;

所述的上下半圆扇形板和螺旋板,空心圆筒制作材料均为PVC塑料,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1和带有螺旋板的半圆柱体2各自为一个整体,并直接注塑而成。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海参渔光互补模式养殖池塘,可根据光伏阵列的排列而分布,铺设面积不超过整个池塘面积的60%,首次使用不宜放置过多,要计算好该池塘往年的产量。在养殖池塘打好支撑光伏支架的桩柱,夯实桩基周围地面并使其平整,将带有螺旋坡面的两个半圆柱体固定在光伏桩柱上,并用塑料螺栓和螺母将两部分扣合拧紧,以防脱落。两个附着级之间距的距离应大于3m。

生产实践表明:在渔光互补模式下,新型附着基按照整个海参养殖池塘的30~40%摆放,与传统的附着基对比,成活率可提高25~35%的,产量增加40~50%。附着基的摆放与排布操作简单,随光伏阵列的排列而分布,节省人力,易拆卸和清洗。其螺旋坡道增加了海参栖息空间,使水流通透。附着基上部的圆形挡板和光伏板可以为水下的海参遮光,避免其夏季高温期出现病害和死亡,使其安全度过养殖的高温期。同时,方便海参的采捕和清塘,潜水员可通过光伏桩柱进行定点采捕,清塘时可以拆卸后直接取出海参。其制作材料成本低,降低了养殖成本。总体来看,该发明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光伏桩柱排列与附着基摆放的矛盾,提高了池塘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养殖设施的成本,增加了单位面积海参池塘的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为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