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吸式排种器的播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9972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气吸式排种器的播种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播种的机械化发展,旧有的人工播种方式已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需求。近年来,政府正在努力使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城乡结合的发展更是使无耕土地的面积大幅上升,同时玉米的工业用途与使用用途也在逐步上升。机械播种的应用得到大范围的使用,精密播种技术的实施,不仅可提高产量,减少间苗等环节,还节省种子。

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提高种植效率以及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目前,人们主要采用播种机代替手工进行播种,但是现有的播种机的结构仍然比较简单,播种机的使用率较低,在播种过程中种子容易磕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气吸式排种器的播种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基于气吸式排种器的播种设备,包括:壳体、播种机构、转动机构和吸种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盖在所述外壳上的壳盖;所述外壳上设有进种口,所述外壳内设有与进种口连通的存种室,所述外壳内开设有投种区;所述壳盖上设有进气口,用于连通所述吸种机构和所述壳体使其形成一气道;所述吸种机构包括风机和管道,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风机连接;所述播种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包括吸种盘和排种盘,所述排种盘设于所述吸种盘和所述壳盖之间;所述吸种盘上设有多个吸种孔,所述排种盘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吸种孔对应的排种孔;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播种机构转动至所述投种区。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种孔设于靠近所述吸种盘沿圆周方向的外侧边缘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种盘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吸种孔的内部形状为锥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种盘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吸种孔对应的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播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吸种孔配合的刮种器和护种板,所述刮种器和所述护种板连接,并固定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刮种器与所述排种盘之间的间隙为1-2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刮种器设有一通道,所述通道设为圆弧形,所述通道的大小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两块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为所述存种室和所述投种区;所述投种区设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投种区上开设有一投种口,所述投种口设于所述壳体的正下方。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种管,所述导种管与所述投种口连接,用于确保种子落入种沟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排种盘和所述吸种盘之间设有垫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轴承和爪盘,所述轴承与所述爪盘固定连接,所述爪盘上的多根连接轴与所述轴承均依次贯穿连接所述密封圈、所述吸种盘和所述排种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该播种机构,可以循环往复达到连续排种的目的。

2、通过对吸种盘采用双面模式,可以提高播种机构的使用率。

3、通过该播种机构,可以降低播种过程种子的碎种率。

4、通过该播种机构,可以有效地限制单次播种的数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刮种器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种子在吸种孔中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吸种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基于气吸式排种器的播种设备,包括:壳体10、播种机构20、转动机构30和吸种机构40,所述壳体10包括外壳11和盖在所述外壳上的壳盖15;所述外壳11上设有进种口14,所述外壳11内设有与进种口14连通的存种室111,所述外壳11内开设有投种区112;所述壳盖15上设有进气口151,用于连通所述吸种机构40和所述壳体10使其形成一气道;

请参照图1至图6,所述吸种机构40包括风机和管道,所述进气口151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风机连接;所述播种机构20设在所述壳体10内,包括吸种盘21和排种盘22,所述排种盘22设于所述吸种盘21和所述壳盖15之间;所述吸种盘21上设有多个吸种孔211,所述排种盘22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吸种孔211对应的排种孔221;所述转动机构30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中部,所述转动机构30用于带动所述播种机构20转动至所述投种区112。

该播种设备具有连续排种的效果,可提高播种机构的使用率,降低播种过程种子的碎种率,同时有效地限制单次播种的数量。

所述吸种孔211设于靠近所述吸种盘21沿圆周方向的外侧边缘处。实施例中,以玉米种子为例,所述吸种盘21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排种盘22厚度,吸种孔211直径,锥孔角。根据玉米种子的外形结构特征,所述吸种盘21的吸种孔211采用锥形孔,所述吸种孔211的厚度需大于最长的玉米种子,孔径应大于最宽的玉米种子,玉米种子在所述吸种孔211中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尺寸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1——玉米种子最大长度值,98%多的玉米种子在8~13mm之间,取a1=13mm;

b1——玉米种子宽度,小于种子宽度上的最大尺寸,取;b1=8mm;

z——锥孔中种子宽度b1以下长度,一般1~2mm,取z=1.5mm;

玉米种子的一半假设为圆锥形,底部圆设为最大厚度值Cmax,Cmax=7.5;

Dw=15mm

把各数据代入式1、2可得:

推出h>24.6,取h=25mm,则θ=33.4°。

推出x=6.7mm,取x=7mm,则排种盘22厚度为25-7=18mm。

综上:大圆直径Dw=15mm,小圆直径D=5.5mm。

当所述吸种盘21与所述壳体10紧密相连时,所述吸种盘21与所述壳体10形成的气室内的气压通过吸种孔211,使所述吸种盘21左右形成压力差,从而使得种子能够紧紧的吸附在所述吸种孔211中。小孔直径越大,通气量就越大,最大压力就越大,吸附种子的能力就越强,但也增强了2粒较小种子同时被吸附的几率,优选的,设计取D=5.5mm,则实际的型孔体积为:

请参照图1,所述吸种盘21与所述外壳11之间设有一密封圈7,所述密封圈7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吸种孔211对应的孔。实施例中,所述吸种盘21与所述外壳11相接触,由于所述排种盘22与所述壳体10都采用的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相互接触,密封性能不好,这大大的增加了气体的流失,从而增加了播种的漏播率;再者,金属面间的接触磨损频率太大,对播种机构20的零件伤害严重。这样,在所述吸种盘21与所述外壳11之间增设有一密封圈7,可以确保播种设备能够更好的工作。

请参照图1,所述播种机构20还包括与所述吸种孔211配合的刮种器9和护种板8,所述刮种器9可以刮去孔缝隙间吸附过来的多余种子,同时也可以减少种子与所述刮种器9间正切面的接触面积以减少种子的碎种率。所述刮种器9与所述护种板8连接,可以对种子在气吸状态下进行最大可能的保护。

实施例中,所述刮种器9和所述护种板8连接,并固定设在所述外壳11上;所述刮种器9与所述排种盘22之间的间隙为1-2mm。请参照图3,所述刮种器9设有一通道91,所述通道91设为圆弧形,所述通道91的大小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变窄。这样,所述刮种器9不但有刮种的功能,同时还可以降低种子碎种率的可能,以及减少所述刮种器9造成的磨损。

请参照图1至图2,所述壳体10内设有两块隔板14,将所述壳体10内部分隔为所述存种室111和所述投种区112;所述投种区112设于所述壳体10的下方;所述投种区112上开设有一投种口1121,所述投种口1121设于所述壳体10的正下方。当所述排种盘22上的种子随着所述转动机构30转动到投种区112的时候,种子失去吸力作用靠自重掉落,由所述投种口112进入导种管,最终落入种沟内。

实施例中,所述排种盘22和所述吸种盘21之间设有垫圈,在所述排种盘22与所述吸种盘21之间增设了垫圈以减小两者间的摩擦及堵住另一面的小孔,防止孔与孔之间气流的互串,影响排种性能。

优选的,所述吸种盘21采用双面模式,请参照图6,这样,使用久后,所述吸种盘21一面磨损后可以翻转过来使用另一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请参照图1,所述转动机构30包括轴承31和爪盘32,所述轴承31与所述爪盘32固定连接,所述爪盘32上的多根连接轴321与所述轴承31均依次贯穿连接所述密封圈7、所述吸种盘21和所述排种盘22。所述爪盘32不仅起到了传输动力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固定所述吸种盘21与所述排种盘22的目的。

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外盖11上设有盖板13,所述盖板13上设有与所述盖板13配合的种箱12,用于存放种子。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所述外壳11与所述密封圈7接触形成所述存种室111,所述壳盖15与所述排种盘22配合形成气室,当所述风机所产生的吸力从所述进气口151往外吸气时,气室内就形成了负压,种子从种箱12进入存种室111中,被气室的吸力吸引吸附在吸种盘21的吸种孔211中,随着吸种盘21的转动种子也随之转动投种区112区域完成投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