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拴系饲养肉牛的恒温饮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2457阅读:1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拴系饲养肉牛的恒温饮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栓系饲养肉牛的恒温饮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肉牛生产分布于四个主产区:中原肉牛带、东北肉牛带、西南肉牛带和西北牧区肉牛带。其中东北和西北肉牛带,加上中原肉牛带部分省市(河北北部市县)的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产量的比重高达45%以上,肉牛饲养量的比重也在40%以上,对我国肉牛生产起到主导作用。这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牛舍温度也较低,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牛只饮水温度受环境影响很大。在低温环境下,牛只饮用冷水,会进一步加剧冷应激,增加牛体热量的散失,降低饲料转化率,最终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有研究显示采用恒温饮水装置设置34.3℃、18.2℃、7.6℃的饮水温度,随着饮水温度的降低,奶牛网胃温度分别下降(2.2±0.5)℃,(6.9±0.5)℃和(8.5±0.5)℃,并且饮用7.6℃饮水的奶牛的胃在3h后仍未回复到初始瘤胃温度。研究发现冬季饮用18℃温水,仅使肉牛瘤胃温度下降近1℃,但仍需要2h以上才回复到初始瘤胃温度。饮用温水可以使瘤胃微生物处在相对适宜的环境条件中,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提高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降解率,减少额外瘤胃微生物耗能,从而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朝向生产净能方向流动。研究发现饮用温水相对于饮用冷水的牛只,冬季的平均日增重可提高14.29%-30.77%,精饲料转化率可提高16.67%。我国肉牛育肥过程中,仍然有大部分以栓系饲养为主,即利用绳索或链条将牛只固定在饲槽旁,减少争食,限制其运动,降低能耗,增重较快。上述饲养方式饮水多采用食槽兼用水槽的方式,存在费时费力、浪费多、饮水不足等缺点。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肉牛栓系饲养方法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饮水多采用食槽兼用水槽的方式,占用食槽,饮水不便,导致费时费力、浪费多、饮水不足;

牛只的饮水温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低温环境下牛只饮用冷水,导致增加牛体热量的散失,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拴系饲养肉牛的恒温饮水装置,该装置包括:储水箱、温度调控装置、进水管、给水管、回水管、循环泵、饮水杯,其中,所述储水箱包括进水口、放水口、给水口、回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给水管连接于所述给水口与饮水杯之间,所述回水管连接于所述回水口与饮水杯之间,所述给水口、回水口分别设置于储水箱侧壁近底部,所述放水口作为所述储水箱的排水出口设置于储水箱底部;所述温度调控装置连接所述储水箱,用于调节所述储水箱内的水温;所述循环泵安装在所述给水管与所述饮水杯连接端、所述给水口之间,使得热水在储水箱-给水管-回水管-储水箱之间循环流动;所述储水箱内包括第一水位控制装置;所述饮水杯内包括第二水位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水位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浮球阀和水位控制器,用于自动调节储水箱内水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水位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浮球阀,在所述饮水杯中央设置出水口和第二浮球阀,所述出水口和所述第二浮球阀部分用可掀起上盖扣住,所述第二浮球阀控制所述饮水杯内水面高度,使得饮水杯内的水不倒流至给水管。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温度调控装置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单元,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储水箱内壁以感测当前温度值,并将所述当前温度值传输至所述控制器,当温度值低于下限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启动加热单元工作,当温度值高于上限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停止加热单元工作。所述上限温度、下限温度分别为35℃和30℃。

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温度调控装置包括控制器、时间调控器和加热单元,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单元、所述时间调控器,所述时间调控器用于根据当前时段确定第一时长、第二时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时长、第二时长控制所述加热单元每隔第一时长启动且每次启动后持续工作第二时长。白天时设置所述第一时长为0.5小时、第二时长为1小时,夜间时设置所述第一时长、第二时长均为1小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单元为太阳能加热辅助电加热装置或电加热棒。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储水箱箱壁分为三层,内外层为不锈钢钢板,中间芯层为聚氨酯发泡保温层,所述给水管和所述回水管均为采用抗菌高效纳米的PPR材料的双层保温管,所述储水箱、给水管、回水管外均包裹聚氨酯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饮水杯为铸铁成型制造,每两头牛共用一个饮水杯,所述饮水杯通过抱卡固定于牛颈颊立柱,并位于食槽饲喂挡墙上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饮水系统与饲喂食槽独立,使得牛只可以自由、充足地饮水,避免了反复清理食槽的麻烦以及过程中饲料和水资源的浪费,有利于节省劳动力、提高饲养效率、避免浪费;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牛只在冬季饮用温水,饮水温度维持在16-18℃,能够有效降低冷应激、避免牛体热量流失,进而提高饲料转换率,有利于提高动物福利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饮水槽饮水模式,避免了病源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恒温饮水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饮水杯侧方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拴系饲养肉牛的恒温饮水装置,其包括储水箱、温度调控装置、进水管、给水管、回水管、循环泵、饮水杯。

其中,储水箱设置在牛舍端头,放置在底座支架上,一般储水箱设有4个开口,即进水口、放水口、给水口、回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管,给水管连接于给水口与饮水杯之间,回水管连接于回水口与饮水杯之间,给水口、回水口分别设置于储水箱侧壁近底部,放水口作为储水箱的排水出口设置于储水箱底部,用于排出清理储水箱时的脏水和余水,当牛舍太长,为了降低送水压力,可将储水箱放置在牛舍中间,占用一个牛栏位,此时储水箱设置有6个开口,进水口、放水口各1个,给水口和回水口各2个;储水箱内配浮球阀、水位控制器,用于自动调节水箱内水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饮水装置中,温度调控装置连接储水箱,用于调节储水箱内的水温。

在一实施例中,温度调控装置包括控制器、加热单元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连接加热单元、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储水箱内壁以感测当前温度值,并将当前温度值传输至控制器,当温度值低于下限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启动加热单元工作,当温度值高于上限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停止加热单元工作。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的值可根据牛舍环境状况而确定,一般在牛舍内平均温度为2.74℃,上下限设定温度分别为35和30℃。

在另一实施例中,温度调控装置包括控制器、加热单元和时间调控器,时间调控器用于根据当前时段确定第一时长、第二时长,控制器根据第一时长、第二时长控制加热单元每隔第一时长启动且每次启动后持续工作第二时长。白天开启1小时暂停半小时,夜间开启1小时暂停1小时,即白天时第一时长为0.5小时、第二时长为1小时,夜间时第一时长、第二时长均为1小时,以保证白天牛只饮水时饮水杯内水温维持在16-18℃,夜间牛只很少饮水,饮水系统保证水温0℃以上即可。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饮水杯侧方俯视图,其中饮水杯与给水管、回水管相连,为铸铁成型制造,每2头牛共用一个饮水杯,每个饮水杯靠安装抱卡固定于牛颈颊立柱,位于食槽饲喂挡墙上方。每个饮水杯内中央设置出水口和浮球阀,并用可掀起上盖扣住,以保护核心部位不被牛只啃咬。饮水杯由其浮球阀控制水面高度,同时保证饮水杯内的水不倒流回给水管,保证了牛只饮用后的水,因其有牛只唾液、饲草末等,不能倒流回给水主管道,防止了总水源污染。饮水杯采用双层结构,通过水的循环,形成热交换,保证饮水杯内的水温在16-18℃。当牛只饮水时,饮水杯内水位降低,饮水杯内的浮球阀浮起,水由储水箱流经给水管至饮水杯内,而储水箱水位随之降低,储水箱内浮球阀浮起,通过进水管补水至储水箱。

循环泵安装在给水管与饮水杯连接端、给水口之间,借助其加压作用,使得热水在储水箱-给水管-回水管-储水箱之间循环流动,保证给水管前端与末端温度差不至于过大,可使牛只饮水温度维持在16-18℃。

在具体实施时,加热单元可以是电加热棒,也可以是太阳能加热辅助电加热等方式。

在具体实施时,储水箱箱壁可分三层,内外层为不锈钢钢板,中间芯层为聚氨酯发泡保温层,减小热量损失。储水箱、给水管、回水管外均可包裹聚氨酯保温材料。给水管和回水管均可采用抗菌高效纳米的PP-R新型材料的双层保温管,形成水的封闭循环系统,保证饮用水的干净,并减少热散失。

此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