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牧场扇贝亲体饲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9912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洋牧场扇贝亲体饲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牧场扇贝亲体饲育装置。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80年代,海水贝类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然而,由于近海水域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海水自身污染严重、养殖水域的水质日趋恶化,浅海贝类筏式养殖业处于发展瓶颈期。近些年我国渔业产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海上粮仓”建设,海洋牧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养殖的主要方式,其不仅可也改变近海的海底“荒漠化”现状,还可提高海产品的质量。在10-50米等深线的海域范围内建设的海洋牧场,其生存的贝类品种相对单一,主要原因是敌害生物侵袭和原生种群资源匮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海洋牧场建设中扇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洋牧场扇贝亲体饲育装置,通过设置于海洋牧场特定区域中的装置饲养扇贝亲体,使其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子代扩繁,保障生长于海底礁体上扇贝群体的相对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洋牧场扇贝亲体饲育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位于海平面上方的指示浮球、固定在海域内的养殖大绠、悬挂在养殖大绠上的吊笼、位于海域内的浮球,其中养殖大绠上分布有多个吊扣,吊扣上方通过缆绳连接浮球,吊扣下方栓挂吊笼,在养殖大绠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桩固定在海底,在养殖大绠的中心位置通过缆绳栓挂指示浮球,以养殖大绠的中心为基准点,在养殖大绠中心两侧的浮球、吊笼、吊扣均呈对称状态。

进一步地,在养殖大绠的中心两侧,浮球、吊扣的分布均呈现越靠近中心栓挂密度越低趋势。

进一步地,养殖大绠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为10-12m。

进一步地,固定桩位于10-30m深的海域内。

进一步地,吊笼底部距离海底的距离为4-6m。

进一步地,所述浮球为可冲压PE浮球。

进一步地,固定桩为树桩结构,固定桩的竖直位置为主桩,在主桩的周围分布有侧桩,所述侧桩与主桩之间形成斜向上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扇贝亲体饲育装置还包括位于海底观察扇贝生长的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设置于海洋牧场特定区域中的扇贝亲体饲育装置,为海洋牧场的扇贝种库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构建的装置饲养扇贝亲体,使其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子代扩繁。为保证饲养吊笼中的扇贝不被海螺、海星等捕食,通过调整饲养吊笼吊绳长度,使悬挂于养殖大绠上的扇贝饲养吊笼底部距离海底5米左右,防止海螺、海星等进入饲养吊笼,避免扇贝种群遭到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扇贝亲体饲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固定木桩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指示浮球,2、缆绳,3、浮球,4、吊扣,5、养殖大绠,6、吊笼,7、固定桩,8、主桩,9、侧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在海域内建立养殖扇贝的海洋牧场,采用搭建扇贝亲体饲育装置的方式进行养殖。扇贝亲体饲育装置包括位于海平面上方的指示浮球、固定在海域内的养殖大绠、悬挂在养殖大绠上的吊笼、位于海域内的浮球。

养殖大绠上分布有多个吊扣,吊扣在养殖大绠上以养殖大绠中心为基准左右对称设置,吊扣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养殖的需要进行调节,主要用来栓挂浮球和吊笼。

吊扣上方通过缆绳连接浮球,吊扣下方栓挂吊笼,在养殖大绠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桩固定在海底,在养殖大绠的中心位置通过缆绳栓挂指示浮球,以养殖大绠的中心为基准点,在养殖大绠中心两侧的浮球、吊笼均呈对称状态。

在养殖大绠的中心两侧,浮球、吊笼的分布均呈现越靠近中心栓挂密度越低趋势,两侧浮球的栓挂关于养殖大绠的中心左右对称,两侧吊笼的栓挂也关于养殖大绠的中心左右对称,浮球和吊笼栓挂在不同的吊扣上。

养殖大绠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为10-12m,固定桩位于10-30m深的海域内。在本实施例中,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为10m,固定桩基位为固定桩的顶端位置,固定桩位于20m深的海域内,两端的固定桩深入海底的高度一致,且本实施例中,在吊笼、浮球悬挂的作用下,养殖大绠的两端与固定桩的基位之间形成45度的夹角。

吊笼底部距离海底的距离为4-6m,在本实施例中吊笼底部距离海底的间距在4-6m之间,每隔0.5m取值,分别选取4m、4.5m、5m、5.5m、6m,在4-6m的范围内均适合饲养。

在本申请中,当吊笼底部距离海底的距离大于6m时,使用本申请的装置养殖扇贝受到局限性,主要原因是养殖大绠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设为10-12m,倾斜角为45°,在该条件下,养殖大绠距离海底为7-8.5m,由于扇贝养殖吊笼高加上栓挂绳长至少约为1.5m,故扇贝养殖吊笼底端距离海底的可调距离约为5.5-7m。

除了本实施例选择的养殖大绠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值,固定桩位于海域内的深度,还可以选择养殖大绠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为10m,固定桩位于30m深的海域内,或养殖大绠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为12m,固定桩位于30m深的海域内,或养殖大绠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为11m,固定桩位于20m深的海域内,只要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值范围内,扇贝的饲养均效果良好,能够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子代扩繁,减少遭受天敌捕食的几率。

在本实施例中浮球采用可冲压的PE材料制成的浮球,可在20米水下保持原型,避免受到海洋环境的破坏变形而失去浮力作用。

固定桩为木桩,在木桩的周围分布有侧桩,所述侧桩与木桩之间形成斜向上的夹角。本实施例中,木桩高1.5m,若木桩为圆柱体,则木桩直径为0.15m,若木桩为长方体,木桩的长和宽均为0.15m。若侧桩为圆柱体,则侧桩直径为0.06m,若侧桩为长方体,侧桩的长和宽均为0.06m。固定桩采用木桩和侧桩结合的结构,通过在木桩周围增设了与木桩表面呈斜向上夹角的侧桩,可以使木桩便于楔入海底底泥,而由于向上的阻力增大使木桩难以拔出,确保固定桩在海底固定的更加牢固。

扇贝亲体饲育装置还包括位于海底观察扇贝生长的摄像装置,可以动态地进行观察,便于掌握吊笼内扇贝的生长情况。

利用上述的扇贝亲体饲育装置,在海洋牧场的特定海域内进行构建饲养扇贝亲体的生长环境,使其在自然环境下扩繁子代,保障生长于海底礁体上扇贝群体的相对稳定,扇贝亲体饲育装置的具体构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在该步骤中对于可采取上述养殖大绠两端的吊扣与固定桩基位之间的距离值、固定桩位于海域内的深度取值、以及吊笼底部距离海底的距离值。

步骤1、在选定的海洋牧场中确定海流方向,使扇贝亲体饲育装置的方向与海流方向垂直,确定固定桩的安装桩位,用打桩机将固定有养殖大绠的木桩打入海底。通过步骤1做好扇贝亲体饲育装置在海域内的固定工作,便于扇贝亲体饲育装置的搭建。

步骤2、在距离两端的固定桩基位10米处吊扣开始,根据饲养要求分别在养殖大绠的吊扣上栓挂浮球和吊笼,并在养殖大绠的中心位置栓挂指示浮球,指示浮球浮于水面。

浮球和吊笼的栓挂均分别以养殖大绠的中心为基准呈对称状态,越靠近中心点,浮球和吊笼的栓挂密度越低。

本实用新型中因扇贝亲体饲育装置悬浮于水中,仅指示浮球浮于海面,风浪阻力极小,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栓挂指示浮球与养殖大绠间缆绳的长度,使扇贝亲体饲育装置适用于10-30米深海域,在本实施中扇贝亲体饲育装置位于20米深的海域内。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固定在养殖大绠上若干吊扣栓挂浮球和饲养吊笼,起到定位作用,通过对指示浮球沉浮状况观察,安排后续管理工作。比如调整吊笼在海域内的高度、调整栓挂在养殖大绠上的浮球及吊笼的数量、调整浮球及吊笼的栓挂位置等。

步骤3、将扇贝亲体放置在吊笼内进行养殖,随着扇贝的生长及吊笼附着生物的增加,通过对海面上指示浮球沉浮状况的观察,在养殖大绠上增加浮球数量进行调节。

前期栓挂的吊笼重量与浮球浮力之比为1:3,随着扇贝的生长及饲养吊笼附着生物的增加,通过对水面指示浮球沉浮状况的观察,再在绠绳上增加浮球数量。

步骤4、定期利用水下摄像装置观察扇贝生长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栓挂浮球和饲养吊笼均通过潜水员水下操作完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筏架木桩为树形结构,在中部为竖直的主桩,沿主桩侧的周围设置有与主桩呈斜向上夹角的侧桩。

以下通过不同的对照组获取的实验数据,对扇贝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说明。

实验一:比较不同养殖方式下的扇贝生长及成活率情况

在该实验组中,选取成体栉孔扇贝,其壳高5cm左右,个体重25g左右,本实验在烟台海域从2015年10月中旬开始,2016年10月中旬结束,历时1年的观察。

实验过程如下:

在20米深海域海洋牧场环境中,选取三种不同的扇贝养殖方式作为实验组:实验组(1)中的扇贝底播于海底礁体上进行养殖;实验组(2)中的扇贝采用传统筏式养殖;实验组(3)中的扇贝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扇贝亲体饲育装置养殖。

每组分别设3个平行样,其中第(2)和第(3)实验组分别涉及三根绠绳,每根绠绳上栓挂10个扇贝吊笼,每个吊笼有10层,每层20只扇贝。实验组(1)底播于海底礁体上的扇贝数量与第(2)和(3)实验组的扇贝数量均相同。

每月随机取样测定一次扇贝重量、成活个体数等,定期观测扇贝吊笼的破损程度及表面附着物情况;计算整1年后的扇贝生长速率及成活率。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养殖方式下的扇贝生长及成活率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在放养的扇贝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养殖方式,实验组(3)的成活率最高,虽然实验组(1)的生长速度略高于实验组(3),但是在成活率上远低于实验组(3),这是由于实验组(1)完全暴露在与天敌共存的生长环境中,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虽然生长速度快,但成活率却不高。实验组(2)的养殖方式,生长速率和成活率相对实验组(3)均一般。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扇贝亲体饲育装置改善了扇贝的养殖环境,既确保了生长速度又保证了后期的存活率,免受天敌攻击,遵循自然生态的方式繁殖。

实验二:比较吊笼底部距离海底不同距离时的扇贝生长及成活率情况

在该实验组中,采用与实验组一相同的扇贝亲体以及相同的海域,选取成体栉孔扇贝,其壳高5cm左右,个体重25g左右,本实验在烟台海域从2015年10月中旬开始,2016年10月中旬结束,历时1年的观察。

实验过程如下:

将扇贝亲体饲育装置设置在海洋牧场20米深海域进行对比实验,以吊笼底部距离海底的距离为参数,设置距离分别为0m、2m、4m、6m共4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做3个平行组。每个吊笼有10层,每层20只扇贝。

每月随机取样测定一次扇贝重量、成活个体数等,定期观测扇贝吊笼的破损程度及表面附着物情况;计算整1年后的扇贝生长速率及成活率。

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吊笼底部距离海底不同距离时的扇贝生长及成活率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在放养的扇贝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在20米深的海域内,吊笼底部距离海底的距离不同,扇贝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吊笼设施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破损。随着吊笼底部远离海底,吊笼内的扇贝生长速率和成活率逐步提高,扇贝养殖吊笼的破损程度也逐渐降低,以4-6m的距离最佳,扇贝遭遇天敌捕食的概率大大减少,有利于扇贝在吊笼内的繁殖。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扇贝亲体饲育装置在养殖扇贝中的优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