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057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许多养殖场开始大规模养殖肉牛,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每天都需要对饲喂槽进行清洗,但是现在饲喂槽的清洗大多通过人工来实现,工作量大,效率低。此外,牛犊和成年牛的身高不同,同一饲喂槽不能同时满足牛犊和成年牛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解决肉牛养殖饲喂槽清洗自动化程度低、饲喂槽不能满足肉牛全生命周期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包括升降支架2和饲喂槽体1,所述升降支架2上部设有与饲喂槽体1连接的液压举升机构3,升降支架2下部与平移托盘5连接,平移托盘5上设有废液收集槽4,所述饲喂槽体1上设有喷水头9和供水管10,所述饲喂槽体1被举升时靠近升降支架2的一侧与升降支架2铰接,所述液压举升机构3和平移托盘5由同一控制器控制。当饲喂槽处于使用状态时,饲喂槽体架在升降支架上,废液收集槽和平移托盘位于饲喂槽体下方;当饲喂槽需要进行清洁时,启动所述控制器,平移托盘带动废液收集槽向外侧平移,液压举升机构将与其连接的饲喂槽体的一侧抬起倾倒饲料残渣或剩余饮用水。打开供水管的开关,水从喷水头喷出对饲喂槽体表面进行冲刷,冲刷产生的废液流入位于其下方的废液收集槽内。还可以通过调整升降支架对饲喂槽的高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牛的身高。

其中,所述液压举升机构3由液压缸6、活塞杆7和设于活塞杆7外端头的连接块8组成。

其中,所述饲喂槽体1为半圆柱形槽。此弧形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清洁死角,降低清洗难度。

其中,所述饲喂槽体1两侧设有固定环11。此固定环用于将饲喂槽栓接到牛栏上,提高饲喂槽的稳固性。

其中,所述升降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万向带刹车脚轮12。万向带刹车脚轮的设置有利于定期清扫牛舍地面时移动饲喂槽,饲喂时将其刹车锁紧避免饲喂槽移动。

其中,所述废液收集槽4底部开口并与废液管连接。废液管将废液导流至积粪池进行二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通过设置翻斗式饲喂槽和废液收集槽,解决了肉牛养殖饲喂槽清洗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通过设置升降支架,解决了饲喂槽不能满足肉牛全生命周期使用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既可以用作喂料槽又可以作为饮水槽,可以做到一槽多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使用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清洗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的正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饲喂槽体,2-升降支架,3-液压举升机构,4-废液收集槽,5-平移托盘,6-液压缸,7-活塞杆,8-连接块,9-喷水头,10-供水管,11-固定环,12-万向带刹车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肉牛养殖饲喂槽,包括升降支架2和半圆柱形饲喂槽体1,所述升降支架2上部设有与饲喂槽体1连接的液压举升机构3,升降支架2下部与平移托盘5连接,平移托盘5上设有废液收集槽4,所述饲喂槽体1上设有喷水头9和供水管10,所述饲喂槽体1被举升时靠近升降支架2的一侧与升降支架2铰接,所述液压举升机构3和平移托盘5由同一控制器控制。饲喂槽体1的侧挡板上设有固定环11。升降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万向带刹车脚轮12。废液收集槽4底部开口并与废液管连接。

如图1所示,当饲喂槽处于使用状态时,饲喂槽体1架在升降支架2上,废液收集槽4和平移托盘5位于饲喂槽体1下方;如图2所示,当饲喂槽需要进行清洁时,启动所述控制器,平移托盘5带动废液收集槽4向外侧平移,液压举升机构3将与其连接的饲喂槽体1的一侧抬起倾倒饲料残渣或剩余饮用水。打开供水管10的开关,水从喷水头9喷出对饲喂槽表面进行冲刷,冲刷产生的废液流入位于其下方的废液收集槽4内。还可以通过调整升降支架2对饲喂槽的高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牛的身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