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人工鱼礁的网箱锚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5243阅读:8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人工鱼礁的网箱锚泊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人工鱼礁的网箱锚泊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地在海域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鱼礁投放后引起鱼礁内部及周围区域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种群的变化,从而形成鱼礁区独特的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现有技术中往往在人工鱼礁上设置通孔,以便水流的通过,但采用这种结构的人工鱼礁无法有效减缓水流的流速,在台风等恶劣气象下鱼礁处的生态结构很容易遭到破坏。

网箱养鱼又称“笼养鱼”,是以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为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和规格的箱体,设置在适宜养鱼的水体里用来养鱼的方式。网箱养鱼是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化生产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产量高、成本低、便于管理等优点,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抵抗强台风等恶劣天气袭击的难题。网箱是否能够抵抗强台风袭击,除了网箱结构本身设计和建造的坚固性外,固定网箱的锚泊系统更为重要,坚固稳定的锚泊系统可使网箱更为稳定,在强台风袭击时不会造成网箱移位或损坏。目前,常用的网箱锚泊方式共有3种,包括打桩、水泥墩和分体锚,然而上述三者均有缺点。

以打桩方式固定网箱的锚泊系统,无论采用木桩还是钢桩,其牢固性均较差,当遇到大风,特别是台风后,打桩的木桩或钢桩均易拔起,导致整个网箱被大风吹走,使网箱养殖遭受损失;以1-2吨重的水泥墩固定网箱的锚泊系统,能够起到固定作用,但水泥墩的需求量大且功能单一;以分体锚固定网箱的锚泊系统,需要特殊建造的作业船只,而且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人工鱼礁的网箱锚泊系统,既能够利用人工鱼礁特殊的生态功能,聚集底栖生物,形成养殖生态系统,净化养殖环境,又起到了锚固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人工鱼礁的网箱锚泊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网箱、锁链和人工鱼礁,所述网箱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的网袋,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浮管,所述人工鱼礁包括鱼礁本体和位于所述鱼礁本体底部的支脚,所述支脚用于插入海底,所述锁链一端与所述框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人工鱼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鱼礁本体为薄壁组成的方形箱体结构,所述薄壁上设置有导流孔,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薄壁上的所述导流孔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鱼礁本体上设置有环状结构,所述锁链与所述环状结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鱼礁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贝壳。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为方形框架。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人工鱼礁用于锚固网箱,一方面因为人工鱼礁重量大,且通过支脚插入海底,固定网箱牢固,使整个网箱养殖系统稳定;另一方面可利用人工鱼礁特殊的生态功能,聚集底栖生物,形成养殖生态系统,消化分解网箱内养殖水产的排泄物和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净化养殖环境;

本实用新型在鱼礁本体的薄壁上设置有导流孔,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薄壁上的所述导流孔交错设置,一方面可以减缓水流;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鱼游玩的场所,有利于聚集鱼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人工鱼礁的网箱锚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人工鱼礁结构示意图;

图3为网箱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2、网袋;3、锁链;4、人工鱼礁;5、鱼礁本体;6、导流孔;7、环状结构;8、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人工鱼礁的网箱锚泊系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人工鱼礁的网箱锚泊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网箱、锁链3和人工鱼礁4,网箱包括框架1和设置在框架下的网袋2,框架1为多层结构,框架1由浮管组成。

如图2所示,人工鱼礁4包括鱼礁本体5、位于鱼礁本体5顶部的环状结构7和位于鱼礁本体5底部的支脚8,支脚8用于插入海底,锁链3一端与环状结构7相连,另一端与人工鱼礁相连。鱼礁本体5为薄壁组成的方形箱体结构,薄壁上设置有导流孔6,对于每面薄壁外表面的正视方向,导流孔6为两个且均设置在左下方和右上方的位置,因而位置相对的两个薄壁上的导流孔6交错设置,一方面可以减缓水流;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鱼游玩的场所,有利于聚集鱼群。鱼礁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贝壳,有利于聚集底栖生物。人工鱼礁的表面边缘均设置为圆角,防止人和鱼类接触划伤。如图3所示,框架1为方形框架,网带2固定在框架1上。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