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野外夜间昆虫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308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夜间昆虫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昆虫采集是进行所有昆虫研究工作的基础,对夜间活动昆虫的采集常常采用灯诱法。传统灯诱法是在支起的白布前放置一盏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白布上人工采集昆虫,捕虫过程需要研究人员亲力亲为,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夜间研究人员休息后,就不能继续进行昆虫收集。同时,夜间草原地区常常有大风天气,大风会影响现有灯诱设施正常布设,使昆虫采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采集昆虫过程无需研究人员在场,能够在夜间自行连续收集昆虫的昆虫采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集昆虫过程无需研究人员在场,能够在夜间自行连续收集昆虫的便携式野外夜间昆虫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夜间昆虫收集装置,包括底盘、直立设置于底盘下端的至少三根固定杆、可转动的连接于底盘上端的转盘、固定连接于转盘上端的立杆、通过连接架连接于立杆上部的集虫斗、位于集虫斗下端的集虫瓶、通过灯架连接于立杆上部的诱集灯及与诱集灯电连接的电控盒,所述集虫瓶的上端开口与所述集虫斗的下端口螺接,所述诱集灯位于所述集虫斗的正上方,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及电源电路,两根横向支撑杆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杆的左右两侧,两根斜向支撑杆分别连接于这两根横向支撑杆与所述立杆之间,所述横向支撑杆与所述斜向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诱集布。

所述横向支撑杆、所述斜向支撑杆均设置有多对绑带限位沿,所述诱集布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多条绑带,每条绑带均绑设于相应的一对绑带限位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夜间自行连续收集昆虫,它使用方便,采集昆虫过程无需研究人员在场,使研究人员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利用研究人员的休息时间进行昆虫采集,大大提效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大风环境下正常使用,适用于夜间常常有大风天气的草原地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底盘;2-固定杆;3-转盘;4-立杆;5-横向支撑杆;6-斜向支撑杆;7-诱集布;8-绑带;9-诱集灯;10-灯架;11-集虫斗;12-连接架;13-集虫瓶;14-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野外夜间昆虫收集装置,包括底盘1、直立设置于底盘1下端的至少三根固定杆2、可转动的连接于底盘1上端的转盘3、固定连接于转盘3上端的立杆4、通过连接架12连接于立杆4上部的集虫斗11、位于集虫斗11下端的集虫瓶13、通过灯架10连接于立杆4上部的诱集灯9及与诱集灯9电连接的电控盒14,集虫瓶13的上端开口与集虫斗11的下端口螺接,诱集灯9位于集虫斗11的正上方,电控盒14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及电源电路,两根横向支撑杆5分别连接于立杆4的左右两侧,两根斜向支撑杆6分别连接于这两根横向支撑杆5与立杆4之间,横向支撑杆5与斜向支撑杆6之间连接有诱集布7。

其中,转盘3与底盘1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的扭腰盘,转盘3与底盘1也可以通过轴承连接,只要实现转盘3可在底盘1上自由旋转即可,在此就不做过多赘述。转盘3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螺纹孔,立杆4的下端部设置有外螺接,立杆4与转盘3螺接,便于拆装。诱集布7为白布。横向支撑杆5、斜向支撑杆6均设置有多对绑带8限位沿,诱集布7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多条绑带8,每条绑带8均绑设于相应的一对绑带8限位沿之间。立杆4的下部侧面及上部侧面均设置有用于与横向支撑杆5、斜向支撑杆6连接的连接块,横向支撑杆5与立杆4之间、横向支撑杆5与斜向支撑杆6之间、斜向支撑杆6与立杆4之间均通过螺丝连接,便于拆装。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设置于草原地面,根据需要及实际情况,确定布设密度和数量。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研究人员可在灯下观察、采集昆虫,也可由本实用新型自行收集昆虫,在诱集灯9及酒精的诱导作用下,昆虫会通过集虫斗11爬入盛装有酒精的集虫瓶13内,研究人员只需在天亮时将集虫瓶13拧下即可。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夜间自行连续收集昆虫,它使用方便,采集昆虫过程无需研究人员在场,使研究人员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利用研究人员的休息时间进行昆虫采集,大大提效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大风环境下正常使用,适用于夜间常常有大风天气的草原地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