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雄鹿斗架的鹿用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5213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雄鹿斗架的鹿用护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动物穿戴的护具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雄鹿斗架的鹿用护具。



背景技术: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

目前,我国驯养的鹿主要是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人工饲养最多的是梅花鹿,其次是马鹿。采茸时间要适当,早采或晚采均影响茸的产量。三叉茸在65~70天、四叉茸在75~80天采收为宜。锯茸有吊圈法和麻醉法两种,麻醉药常用可可林和静松灵肌肉注射,注射后15~20分钟鹿即被麻醉倒地。锯茸时下锯要轻、快、平,锯后上药要均匀,放鹿要快。然而,在实际人工饲养鹿的过程中,在特定的时期内,常常发生多只雄鹿斗架,斗架过的鹿茸根基经常损坏,会影响来年的生长,最大的问题是斗架后会使得雄鹿受伤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造成各种损失,甚至导致死亡,造成更大的损失,如何有效防止雄鹿之间的争斗,成为饲养梅花鹿的行业难题,即便是割去鹿茸的雄鹿,也会发生斗架,造成饲养主的重大损失,目前养鹿行业还没有针对防止斗架的有效方案,也没有针对防止雄鹿斗架的相关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行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雄鹿进行斗架的护具,具体为一种防止雄鹿斗架的鹿用护具,由主梁架(1)、阻挡臂(2)、鼻钩(3)和固定带(4)构成,阻挡臂(2)为两个,分别固定于主梁架(1)的尾部两端且倾斜向上延伸,鼻钩(3)固定于主梁架(1)的前端斜向下延伸,固定带(4)的两端绑定在主梁架(1)的尾部两端或每个阻挡臂(2)根部单独绑定一根固定带(4)。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架(1)的前端窄尾端宽呈梯形状,所述阻挡臂(2)为U型阻挡臂(2),圆弧端朝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架(1)的前部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5)。

进一步的,所述U型阻挡臂(2)与主梁架(1)之间的夹角角度范围在110°~160°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鼻钩(3)为鼻环,鼻环穿过雄鹿的鼻中隔后,鼻环两端固定于主梁架(1)前端的固定孔(5)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架(1)、阻挡臂(2)、鼻钩(3)可由金属材料、韧度高的弹性材料或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介绍:一种能够防止雄鹿进行斗架的护具,具体为一种防止雄鹿斗架的鹿用护具,由主梁架(1)、阻挡臂(2)、鼻钩(3)和固定带(4)构成,阻挡臂(2)为两个,分别固定于主梁架(1)的尾部两端且倾斜向上延伸,鼻钩(3)固定于主梁架(1)的前端斜向下延伸,固定带(4)的两端绑定在主梁架(1)的尾部两端或每个阻挡臂(2)根部单独绑定一根固定带(4)。使用前,找到鹿群中最好斗的一头雄鹿或几头雄鹿,将主梁架(1)按前端和尾部与雄鹿的头部方向相同,主梁架(1)放置在雄鹿头部上方,从脑门上方延伸到雄鹿鼻子上方,两根阻挡臂(2)置于靠近两根鹿角基座方向,鼻钩(3)的前端放入雄鹿的鼻孔中卡住,将固定带(4)绕在雄鹿两根鹿角基座之后,也或者使用两根固定带(4),每根分别绑定在阻挡臂(2)上后缠绕绑定在阻挡臂(2)相对应的鹿角基座上,固定带(4)用于固定主护具不会松动,当穿戴本实用新型的护具的雄鹿在斗殴时,雄鹿后驱颈部,以攻击姿势时,阻挡臂(2)就像鹿角一样前伸,当阻挡臂(2)与冲撞物相撞时,阻挡臂(2)受力,开始向后移动,主梁架(1)和阻挡臂(2)以二者的连接处为支点在鹿的脑门上撬动,主梁架(1)的前端上翘,从而拉动鼻钩(3)向拉提雄鹿的鼻子,雄鹿感受到鼻端的疼痛,则停止斗架,停止斗架后,阻挡臂(2)不受力后移,从而不拉提鼻钩(3),从而导致不斗架则不疼痛,一旦斗架,则鼻痛,从而制止了雄鹿的斗架欲望,达到限制了雄鹿的斗架行为,保护了雄鹿不受斗架带来的伤害,有效的保护了雄鹿的身体健康;达到减小损失,避免损失的效果,解决了业界的难题。

所述主梁架(1)的前端窄尾端宽呈梯形状,所述阻挡臂(2)为U型阻挡臂(2),圆弧端朝上。梯形状的主梁与雄鹿的头部形状相契合,在作用力的传递上也具有明确的受力方向效果,U型的阻挡臂(2),圆弧端朝上,则当阻挡臂(2)与其他鹿之间产生碰撞时不会损坏被碰撞的物体或鹿体;

所述主梁架(1)的前部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5)。固定孔(5)用于让鼻钩(3)进行连接固定的,鼻钩(3)可以为一只或两只,可以在固定孔(5)上装卸;

所述U型阻挡臂(2)与主梁架(1)之间的夹角角度范围在110°~160°之间。在此范围内,U型阻挡臂(2)与主梁架(1)之间形成一种折角,折角作为支点,能够最有效的形成受力的传递;在此角度范围内的倾斜能够最有效的提供稳定的固定拦护作用,确保阻挡臂(2)在鹿角根部之间,不会因雄鹿低头或摇晃将护具摇晃跌落或倾斜滑落;

所述鼻钩(3)为鼻环,鼻环穿过雄鹿的鼻中隔后,鼻环两端固定于主梁架(1)前端的固定孔(5)上。鼻环与鼻钩(3)相比更能牢固的固定于雄鹿的鼻内,不易造成脱落;

所述主梁架(1)、阻挡臂(2)、鼻钩(3)可由金属材料、韧度高的弹性材料或塑料制成。

综上所述,一种防止雄鹿斗架的鹿用护具,能够有效的防止雄鹿进行攻击斗架,从而有效的防止了雄鹿进行斗架的可能,保护了雄鹿不受斗架带来的损伤或死亡,从而能够保护鹿的健康成长,避免损失,能够获得完好的鹿茸且产量能够达到有效的保障,是一种饲养鹿必备的一种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和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能够防止雄鹿进行斗架的护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能够防止雄鹿进行斗架的护具的使用状态参考图1;

图3为一种能够防止雄鹿进行斗架的护具的使用状态参考图2;

其中:1—主梁架、2—阻挡臂、3—鼻钩、4—固定带、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能够防止雄鹿进行斗架的护具,具体为一种防止雄鹿斗架的鹿用护具,由主梁架1、阻挡臂2、鼻钩3和固定带4构成,阻挡臂2为两个,分别固定于主梁架1的尾部两端且倾斜向上延伸,鼻钩3固定于主梁架1的前端斜向下延伸,固定带4的两端绑定在主梁架1的尾部两端或每个阻挡臂2根部单独绑定一根固定带4。使用前,找到鹿群中最好斗的一头雄鹿或几头雄鹿,将主梁架1按前端和尾部与雄鹿的头部方向相同,主梁架1放置在雄鹿头部上方,从脑门上方延伸到雄鹿鼻子上方,两根阻挡臂2置于靠近两根鹿角基座方向,鼻钩3的前端放入雄鹿的鼻孔中卡住,将固定带4绕在雄鹿两根鹿角基座之后,也或者使用两根固定带4,每根分别绑定在阻挡臂2上后缠绕绑定在阻挡臂2相对应的鹿角基座上,固定带4用于固定主护具不会松动,当穿戴本实用新型的护具的雄鹿在斗殴时,雄鹿后驱颈部,以攻击姿势时,阻挡臂2就像鹿角一样前伸,当阻挡臂2与冲撞物相撞时,阻挡臂2受力,开始向后移动,主梁架1和阻挡臂2以二者的连接处为支点在鹿的脑门上撬动,主梁架1的前端上翘,从而拉动鼻钩3向拉提雄鹿的鼻子,雄鹿感受到鼻端的疼痛,则停止斗架,停止斗架后,阻挡臂2不受力后移,从而不拉提鼻钩3,从而导致不斗架则不疼痛,一旦斗架,则鼻痛,从而制止了雄鹿的斗架欲望,达到限制了雄鹿的斗架行为,保护了雄鹿不受斗架带来的伤害,有效的保护了雄鹿的身体健康;达到减小损失,避免损失的效果,解决了业界的难题。

所述主梁架1的前端窄尾端宽呈梯形状,所述阻挡臂2为U型阻挡臂2,圆弧端朝上。梯形状的主梁与雄鹿的头部形状相契合,在作用力的传递上也具有明确的受力方向效果,U型的阻挡臂2,圆弧端朝上,则当阻挡臂2与其他鹿之间产生碰撞时不会损坏被碰撞的物体或鹿体;

所述主梁架1的前部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5。固定孔5用于让鼻钩3进行连接固定的,鼻钩3可以为一只或两只,可以在固定孔5上装卸;

所述U型阻挡臂2与主梁架1之间的夹角角度范围在110°~160°之间。所述U型阻挡臂2与主梁架1之间的夹角角度范围在110°~160°之间。在此角度范围内的倾斜能够最有效的提供稳定的固定拦护作用,确保阻挡臂2在鹿角根部之间,不会因雄鹿低头或摇晃将护具摇晃跌落或倾斜滑落;

所述鼻钩3为鼻环,鼻环穿过雄鹿的鼻中隔后,鼻环两端固定于主梁架1前端的固定孔5上。鼻环与鼻钩3相比更能牢固的固定于雄鹿的鼻内,不易造成脱落;

所述主梁架1、阻挡臂2、鼻钩3可由金属材料、韧度高的弹性材料或塑料制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