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治吊瓜种植期间病害发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0371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防治吊瓜种植期间病害发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吊瓜,学名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全》中药志等中医药文献记载:皮、籽、根均可入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本草纲目》载,吊瓜(栝楼)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手面皱,现代研究和权威机构检测吊瓜籽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目前瓜蒌种植少,常用量大,所以种植经济效益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为大力发展种植的重要项目。吊瓜种植期间病害主要分为虫害、真菌病害和自身携带病毒病害三种类型,目前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除了对环境造成污染外,长期喷洒病毒、虫类还容易产生抗药性,得到的栝楼品质也不高。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吊瓜种植病虫害防治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防治吊瓜种植期间病害发生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防治吊瓜种植期间病害发生的方法,具体的:(1)选择籽粒饱满、无损伤的吊瓜种子,播种前,在种子外层裹覆一层灭毒包衣,将裹覆灭毒包衣的种子置于8-10℃下静置处理5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即可进行播种,所述灭毒包衣由黑糖蜜、麻黄碱按100:1-1.2的重量比在38-42℃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2)吊瓜出苗后,轻耙一次吊瓜根附近土壤,轻耙同时避免伤根,轻耙结束,将炉甘石颗粒与土壤均匀混合,每平方米拌合50-80g炉甘石,此后每隔3个月,轻耙一次吊瓜根附近土壤。(3)吊瓜出叶后,每隔7天,叶面施一次乳酸链球菌素、钙盐、水按5:1:1000重量比混合得到的驱虫液,并每隔30-35天,根施一次驱虫液;(4)吊瓜出叶后,每隔15天,在早晨9-10点间叶面施一次L-异亮氨酸3000倍液。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根据吊瓜病虫害发生规律,以预防为目的,有效控制吊瓜生长期病虫害危害,在本发明防治方法处理下,吊瓜种植期间病害发生率低于5‰,真正符合绿色无公害种植标准;吊瓜种子播种前,在种子外层裹覆一层由黑糖蜜、麻黄碱组成的灭毒包衣,置于8-10℃下静置处理50-60分钟,能有效灭杀吊瓜种子所携带的病毒,有效预防吊瓜病毒病的发生;吊瓜出苗后,轻耙一次吊瓜根附近土壤,轻耙同时避免伤根,轻耙结束,将炉甘石颗粒与土壤均匀混合,每平方米拌合50-80g炉甘石,此后每隔3个月,轻耙一次吊瓜根附近土壤,可有效预防蔓枯病、炭疽病的发生;吊瓜出叶后,每隔7天,叶面施一次乳酸链球菌素、钙盐、水混合得到的驱虫液,对虫类有较好的驱逐作用,能有效预防吊瓜种植期间虫害如小菜蛾、蚜虫、黄守瓜、透翅蛾、红蜘蛛、斑潜蝇的发生;吊瓜出叶后,每隔15天,在早晨9-10点间叶面施一次L-异亮氨酸3000倍液,可有效提高吊瓜植株光合速率,增强植株免疫力,能有效预防吊瓜种植期间白粉病、炭疽病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高效防治吊瓜种植期间病害发生的方法,具体的:(1)选择籽粒饱满、无损伤的吊瓜种子,播种前,在种子外层裹覆一层灭毒包衣,将裹覆灭毒包衣的种子置于8℃下静置处理5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即可进行播种,所述灭毒包衣由黑糖蜜、麻黄碱按100:1的重量比在38℃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2)吊瓜出苗后,轻耙一次吊瓜根附近土壤,轻耙同时避免伤根,轻耙结束,将炉甘石颗粒与土壤均匀混合,每平方米拌合50g炉甘石,此后每隔3个月,轻耙一次吊瓜根附近土壤。(3)吊瓜出叶后,每隔7天,叶面施一次乳酸链球菌素、钙盐、水按5:1:1000重量比混合得到的驱虫液,并每隔30天,根施一次驱虫液;(4)吊瓜出叶后,每隔15天,在早晨9-10点间叶面施一次L-异亮氨酸3000倍液。实施例2、一种高效防治吊瓜种植期间病害发生的方法,具体的:(1)选择籽粒饱满、无损伤的吊瓜种子,播种前,在种子外层裹覆一层灭毒包衣,将裹覆灭毒包衣的种子置于10℃下静置处理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即可进行播种,所述灭毒包衣由黑糖蜜、麻黄碱按100:1.2的重量比在42℃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2)吊瓜出苗后,轻耙一次吊瓜根附近土壤,轻耙同时避免伤根,轻耙结束,将炉甘石颗粒与土壤均匀混合,每平方米拌合80g炉甘石,此后每隔3个月,轻耙一次吊瓜根附近土壤。(3)吊瓜出叶后,每隔7天,叶面施一次乳酸链球菌素、钙盐、水按5:1:1000重量比混合得到的驱虫液,并每隔35天,根施一次驱虫液;(4)吊瓜出叶后,每隔15天,在早晨9-10点间叶面施一次L-异亮氨酸3000倍液。以下结合具体种植对比试验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试验材料:试供吊瓜品种为花山1号,选择上一年同一产地所产的颗粒饱满、无损伤的吊瓜种子,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共6组,每组100粒;将6组种子撒播于地块地势、肥力无明显差异的相邻地块中;试验方法:实验组试验期间采用实施例1方式进行管理;常规组采用目前常规吊瓜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对照组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播种前在种子外层裹覆一层灭毒包衣;对照组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拌合炉甘石颗粒;对照组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喷施和根施驱虫液;对照组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叶面施L-异亮氨酸3000倍液。其中,各组试验期间播种方法、肥水管理均相同,常规组试验期间进行防病管理,实验组和对照组1-4组试验期间不额外进行防病管理;以吊瓜采收后即为试验结束,试验期间,统计各组吊瓜病毒病发生率、根系蔓枯病、炭疽病的发生率、虫害发生率、叶面白粉病、炭疽病发生率,结果见下表1:组别吊瓜病毒病发生率(%)根系蔓枯病、炭疽病的发生率(%)虫害发生率(%)叶面白粉病、炭疽病发生率(%)实验组0.120.150.20.13常规组3.65.81.43.9对照组110.21.71.41.8对照组21.510.51.61.3对照组31.01.615.81.7对照组41.11.31.920.2由表1可知,采用实施例1保种方法能显著降低吊瓜种植期间各种病害发生几率,在种子外层裹覆一层灭毒包衣对预防吊瓜病毒病发生有显著作用;拌合炉甘石颗粒对预防根系蔓枯病、炭疽病的发生有显著作用;喷施和根施驱虫液对预防虫害发生有显著作用;面施L-异亮氨酸对预防叶面白粉病、炭疽病发生有显著作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