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鸡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1231阅读:146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禽养殖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斗鸡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斗鸡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珍禽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斗鸡肉脂肪含量少,瘦肉率高,肉质鲜美细腻,其肉质中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同等饲养条件下其它鸡种,具有浓郁的野味特色,有补肾、壮阳、滋补强身的功效,是当代理想的食疗佳品。吐鲁番斗鸡驯养历史悠久,据吐鲁番市志记载,在雍正10年即1732年吐鲁番就有这样的鸡,历史上当地群众就有爱好斗鸡的习惯,一些人以专门喂养斗鸡为职业,选留体大、好斗性强的雏鸡个体,并代代相传,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而形成了吐鲁番斗鸡这一地方优良品种。吐鲁番斗鸡体大,背腰宽平,胸部向前突出,体躯深而宽,肌肉丰满紧凑,皮下脂肪少,全净膛屠宰率可达百分之六十五至百分之七十。但是吐鲁番斗鸡繁殖性能较差,年产蛋量少,全年产蛋数为六十至八十枚,一般母鸡在春季2月到5月进行自孵自养,一年就巢3次左右,孵化率成活约为百分之九十,但每只母鸡仅可孵蛋二十至二十五枚,一般斗鸡卵孵化至破壳需要在温度38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百分之六十的条件下,孵化21天至23天,效率较低。现有吐鲁番斗鸡一般都是采用孵化器人工孵化、人工圈养的,使用饲料人工喂养,喂养成本较高,同时成活率较低,仅为百分之七十左右,因为在饲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传染病,容易滋生传染,防不及防,其中一种传染性病经常发生,即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vianinfectiouslaryngotracheitis,a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发病初期,常有数只病鸡突然死亡。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鸣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粘液,可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在鸡舍墙壁、垫草、鸡笼、鸡背羽毛或邻近鸡身上沾有血痕。若分泌物不能咳出堵住时,病鸡可窒息死亡。病鸡食欲减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鸡冠发慧: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死亡。在病的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病1925年在美国首次报道后,现已遍及世界许多养鸡地区。本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在我国较多地区发生和流行,危害养鸡业的发展。目前,通常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因为疫苗多是容易产生耐药性,实际生产中感染途径及感染原因不一,因此,不仅难以预防和治愈,而且花费高且还会产生药残。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斗鸡的养殖方法,从根源上截断患病的机率,并且饲养食用的饲料添加了绿色安全的中药混合料,各个中药协同作用,能有效的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另外,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易于实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斗鸡的养殖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养殖:第一步,孵化:将斗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12-15天后,取出给斗鸡母鸡继续孵化至破壳得到雏鸡;所述斗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的温度为38℃;第二步,培育雏鸡:选择健康的雏鸡,放入温度为35-38℃下培养,从第二天之后每天降低0.5℃,直至温度到26℃;在雏鸡3-6周龄时,定时饲喂饲料a,每天至少喂食4次,每次间隔3-4h,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7点;所述饲料a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粗饲料50-80重量份、中药混合料3-8重量份、调和液2-5重量份;第三步,加食管理:当雏鸡在7-10周龄的时候,定时饲喂饲料b和蔬菜叶,每天至少喂食3次,每次间隔5-6h,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6点;所述饲料b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粗饲料50-80重量份、中药混合料5-10重量份、调和液5-10重量份;第四步,散养:将在11-13周龄的雏鸡散养于葡萄园中,并在每天喂食2次,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6点;每天在散养3-4h之后驱赶进入在果园设立的鸡笼中,每个鸡笼关5-6只,鸡笼中放置3-5两的饲料b,使雏鸡争抢食物而打斗,至少关在鸡笼1-2h;第五步,疾病预防:每月给鸡苗注射育苗;所述饲料a中的粗饲料包括绿豆粉、南瓜粉和玉米粉;所述饲料b中的粗饲料包括麦麸、绿豆粉、南瓜粉、豆粕和高粱壳;所述饲料a、饲料b中的中药混合料均包括荆芥、升麻、秦皮、漏芦、川乌、蝼蛄、山楂、榧子、栝楼的果皮、甘草、鳖甲、白果、谷芽和益智仁;所述饲料a、饲料b中的调和液均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水1-5份、葡萄汁1-3份、蜂蜜1-3份、香茅草提取液1-3份;所述香茅草提取液的处理步骤具体是:将香茅草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冷藏5-10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将滤液中的乙醇回收,加水溶解,加热煮沸,再过滤取澄清溶液即可。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中药混合料包括荆芥10-20重量份、升麻12-15重量份、秦皮13-18重量份、鳖甲12-16重量份、益智仁13-22重量份、漏芦13-18重量份、川乌14-17重量份、蝼蛄10-16重量份、栝楼的果皮8-15重量份、榧子10-15重量份、白果益8-18重量份、山楂7-12重量份、谷芽6-10重量份、甘草5-8重量份。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中药混合料包括荆芥15重量份、升麻13重量份、秦皮14重量份、鳖甲14重量份、益智仁18重量份、漏芦15重量份、川乌16重量份、蝼蛄14重量份、栝楼的果皮11重量份、榧子12重量份、白果益13重量份、山楂10重量份、谷芽7重量份、甘草6重量份。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饲料a中的粗饲料包括绿豆粉1-5重量份、南瓜粉3-8重量份和玉米粉1-5重量份。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饲料b中的粗饲料包括麦麸5-15重量份、绿豆粉1-5重量份、南瓜粉1-5重量份、豆粕3-8重量份和高粱壳3-10重量份。如上所述一种斗鸡的养殖方法,所述中药混合料由以下具体步骤制备而得:(1)将鳖甲经过粉碎过50目筛后得到鳖甲粉待用;(2)将荆芥、升麻、秦皮、漏芦、川乌用水浸泡30-60分钟之后,加入β-环状糊精,用预水解sbe技术提取并微囊化处理得到微囊剂;(3)将白果炒后研磨成粉即可;(4)将榧子经过低温超微粉碎并过100目筛后;(5)将山楂、栝楼的果皮、甘草、谷芽和益智仁用水浸泡后,煎煮30-40分钟后,分离处理取药液,将药渣反复煎煮3次后均取药液,将四次的药液合并后经过喷雾干燥处理得到混合药物粉末;(6)将步骤(1)待用的鳖甲粉、步骤(2)的微囊剂、步骤(3)的白果粉、步骤(4)的榧子粉、步骤(5)混合药物粉末、与蝼蛄混合即可。进一步的说明,步骤(3)中,白果炒的时间为3-5分钟,炒的火候为50-60℃。进一步的说明,步骤(5)中,在煎煮的时候水的加入量为浸没所有中药原料为准。进一步的说明,步骤(5)中,所述喷雾干燥的温度为120-160℃。各个中草药的药理和药性如下:荆芥(nepetacataria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辛,微苦,性微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祛风、解表、透疹、镇痰、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升麻,(拉丁文名:cimicifugafoetidal.)。别名: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茎为不规则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有洞状茎痕,表面黑褐色,须根多而细。茎直立,有疏柔毛。叶互生,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叶面绿色,叶背灰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花小,黄白色,排成圆锥花序长达112.5px,生于枝顶;萼片5片,边缘有毛;退化雄蕊2枚,先端2裂;发育雄蕊多数;9月结果,果实密生短柔毛,长圆形略扁,秋季采挖为佳,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备用。生于山坡草丛、林边、山路旁、灌木丛中。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亦产。辛、甘,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脾胃虚寒者慎用。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秦皮,拉丁文:cortexfraxini。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味苦、涩,性寒。归肝、胆、大肠经。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热毒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障。脾胃虚寒者忌服。漏芦(学名:stemmacanthauniflora(l.)dittrich),别名:野兰、鬼油麻,狼头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厚。根直伸茎直立,不分枝,灰白色,被棉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叶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序梗粗壮,裸露或有少数钻形小叶。总苞半球形,全部苞片顶端有膜质附属物,浅褐色。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长3.1厘米,瘦果3-4棱,楔状,长4毫米,宽2.5毫米。冠毛褐色,毛刚毛糙毛状。花果期4-9月。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中等地区。生于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海拔390-2700米。根及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和通乳的功效。味苦,性寒。归胃经。川乌,正名为乌头(学名:aconitumcarmichaelii/radix),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被子植物门,毛茛科,乌头属。英文名aconiteroot,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拉拉蛄、地拉蛄(东北),田小狗(江浙),土地狗儿(苏中一带),亦称为剪绺仔(“扒手”的台语),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为地下昆虫,体小型至大型,其中以短腹蝼蛄gryllotalpabreviabdominisma&zhang,2011体型最小(体长<2厘米),以单刺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1874体型最大(体长>4厘米);分类上隶属于蟋蟀总科grylloidea,独立为蝼蛄科gryllotalpidae。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全世界蝼蛄科现生种类含2亚科6属110种,另有1化石亚科,含5化石属5化石种,我国仅有蝼蛄亚科gryllotalpinae蝼蛄属gryllotalpa种类的分布,包含11种(含台湾分布2种,gryllotalpadentistyang1995和gryllotalpaformosanashiraki1930)。性味咸,寒。入胃、膀胱经。功能利水通便。可用于治疗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瘰疬、臃肿恶疮等。含有多种氨基酸物质,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unge),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高可达6米。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分布。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榧子(torreyagrandis'merrillii'),又称香榧、赤果、玉山果、玉榧、野极子等,是一种红豆杉科植物的种子,其果实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椭圆形,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实为黄白色,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很能诱人食欲。榧子和其他植物种实一样,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而且它的含量高达51.7%,甚至超过了花生和芝麻。榧子中含有的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高级芳香油的原料。味甘,温。入肺、胃、大肠经。能杀虫,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栝楼的果皮(拉丁学名: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别名吊瓜(温州文成)、老鸦瓜(温州)。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栝楼的果皮实),果皮(中药名栝楼的果皮皮)、种子(中药名栝楼的果皮仁),葫芦科栝楼的果皮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性寒,味甘,苦。归肺,胃,大肠。栝楼的果皮有解热止渴、利尿、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润肺化痰,滑肠通便,散结消肿。种子含脂花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鳖甲,中药名。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sinensiswiegmann的背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分布于等地。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之功效。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白果(学名:ginkgobiloba),又名鸭脚子、灵眼、佛指柑,银杏、公孙树子,是银杏的种仁。椭圆形,长1.5~2.5cm,宽1~2cm,厚约1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平滑坚硬,一端稍尖,另端钝,边缘有2~3条棱线,中种皮(壳)质硬,内种皮膜质。一端淡棕色,另端金黄色。种仁粉性,中间具小芯,味甘、微苦。主产于山东、江苏、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地。白果主要分为药用白果和食用白果两种,药用白果略带涩味,食用白果口感清爽。白果果仁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之外,还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镁等微量元素以及银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营养丰富,而且对于益肺气、治咳喘、止带虫、缩小便、平皴皱、护血管、增加血流量、带下、白浊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用效果和食疗作用。性平、味甘、略苦涩,有毒。目前医药界认为,儿童生吃7~15枚,即可引起中毒,炒熟后毒性降低,但一次食入量也不能过多。谷芽,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甘,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将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6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益智仁,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oxyphyllamiq.的果实。味辛,性温。归脾、肾经。阴虚火旺者禁服。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具有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甘草(学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研究试验发现,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得到的斗鸡健康、活泼、好斗、个体积大、并存活率高,抵抗力强,且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实施,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养殖场。2.本发明在喂食和管理中是,从根源上截断患病的机率,对于每一只刚孵化出来的雏鸡,针对其抵抗能力较差,先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对雏鸡进行保护培育,降低死亡率,此时,这个时候喂食的饲料中粗饲料以粉状为主,中药混合料所占总份数的量也少,因在斗鸡较小的时候,肠胃系统还未发育完全,比较脆弱,因此本申请人将调和液的加入量适当调整,发现若是不增加调和液,小雏鸡的摄入量增多,加入调和液后,小雏鸡的摄入量有所降低,当过饲养2周之后,小雏鸡的摄入量相比较未添加调和液的饲料明显增多,并且雏鸡更加活波、好斗,个体也较未添加调和液的饲料饲养的雏鸡大;由于开始添加调和液,会使饲料中的部分粉状物质与颗粒状物质粘黏,在雏鸡吃食的时候,饲料的粒径会变大,增加雏鸡啄食的时间,并且会有部分粘黏的饲料蘸在雏鸡的啄上,雏鸡将会在地上磨啄,这些行为都会促进雏鸡更加活跃和好斗,提前适应散养的环境,从而增加抗病能力。在雏鸡长大至7周龄以上,喂食的饲料中粗饲料增加了颗粒状物质原料减少粉状物质的量,并且增加了调和液的用量,因为在这时候将需要调配一个合理的配比,既能够满足雏鸡的正常生长的能源物质,调和液中的物质蜂蜜有提供额外能源还具有润肠通便的效果,帮助消化,防止出现卡喉,在食道中滋生细菌,导致喉气管炎,添加的香茅草提取液具有调节饲料味道和气味,使得饲料带有一种青草的味道,促进雏鸡的食欲的同时,还能有较好的杀菌之效,雏鸡食用之后能依附在肠胃中的粘膜上,进而预防被病菌侵害。3.本发明中的中药混合料组方科学合理,荆芥能发汗解表,善治往来寒热;升麻能散肌表风邪,去阳明头痛,又善升脾胃之阳气,秦皮解肌,又能去热升阳气,鳖甲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之功效,益智仁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之功,漏芦寒能解热、解毒、排脓、消肿,川乌辛散温通,逐风邪、除寒湿,可散在表之风邪、逐在里之寒湿,共为君药;蝼蛄以干燥虫体入药,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物质,栝楼的果皮解热止渴、利尿、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肿,榧子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很能诱人食欲,能杀虫,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白果益肺气、护血管、抗菌杀菌,共为臣药;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有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降脂降压强心的疗效,谷芽消食和中,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药味,为使药;14味药共同作用,相辅相成,方中既有寒凉之品,也有温性之药,寒温并用,既可治疗寒热错杂之症,又相互佐制,可以起到之作用,该组方配伍得当,诸药共奏抗炎、润肺,散结消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益气利水,消除水肿胀满功效,这些功效符合治疗喉气管炎的中医理论,在饲养期间添加的中药混合料能从小就增强斗鸡体质、提高斗鸡抵抗病害的能力来预防出现喉气管炎,大大提高斗鸡的成活率。【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一、中药混合料的制备:(1)将鳖甲经过粉碎过50目筛后得到鳖甲粉待用;(2)将荆芥、升麻、秦皮、漏芦、川乌用水浸泡30分钟之后,加入β-环状糊精,用预水解sbe技术提取并微囊化处理得到微囊剂;(3)将白果在50℃下炒3分钟后研磨成粉即可;(4)将榧子经过低温超微粉碎并过100目筛后;(5)将山楂、栝楼的果皮、甘草、谷芽和益智仁用水浸泡后,加入水刚好浸没过原料煎煮30分钟后,分离处理取药液,将药渣反复煎煮3次后均取药液,将四次的药液合并后经过120℃下喷雾干燥处理得到混合药物粉末;(6)将步骤(1)待用的鳖甲粉、步骤(2)的微囊剂、步骤(3)的白果粉、步骤(4)的榧子粉、步骤(5)混合药物粉末、与蝼蛄混合即可。二、将上述制备得到的中药混合料使用到下述的一种斗鸡的养殖方法中,养殖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孵化:将斗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12天后,取出给斗鸡母鸡继续孵化至破壳得到雏鸡;所述斗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的温度为38℃;第二步,培育雏鸡:选择健康的雏鸡,放入温度为35℃下培养,从第二天之后每天降低0.5℃,直至温度到26℃;在雏鸡3周龄时,定时饲喂饲料a,每天至少喂食4次,每次间隔3h,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7点;所述饲料a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粗饲料50重量份、中药混合料3重量份、调和液2重量份;第三步,加食管理:当雏鸡在7周龄的时候,定时饲喂饲料b和蔬菜叶,每天至少喂食3次,每次间隔5h,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6点;所述饲料b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粗饲料50重量份、中药混合料5重量份、调和液5重量份;第四步,散养:将在11周龄的雏鸡散养于葡萄园中,并在每天喂食2次,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6点;每天在散养3h之后驱赶进入在果园设立的鸡笼中,每个鸡笼关5只,鸡笼中放置3两的饲料b,使雏鸡争抢食物而打斗,至少关在鸡笼1h;第五步,疾病预防:每月给鸡苗注射育苗;其中,饲料a中的粗饲料包括绿豆粉1重量份、南瓜粉3重量份和玉米粉1重量份。其中,饲料b中的粗饲料包括麦麸5重量份、绿豆粉1重量份、南瓜粉1重量份、豆粕3重量份和高粱壳3重量份。其中,饲料a、饲料b中的中药混合料均包括荆芥10重量份、升麻12重量份、秦皮13重量份、鳖甲12重量份、益智仁13重量份、漏芦13重量份、川乌14重量份、蝼蛄10重量份、栝楼的果皮8重量份、榧子10重量份、白果益8重量份、山楂7重量份、谷芽6重量份、甘草5重量份;其中,饲料a、饲料b中的调和液均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水1份、葡萄汁1份、蜂蜜1份、香茅草提取液1份;所述香茅草提取液的处理步骤具体是:将香茅草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冷藏5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将滤液中的乙醇回收,加水溶解,加热煮沸,再过滤取澄清溶液即可。实施例2:一、中药混合料的制备:(1)将鳖甲经过粉碎过50目筛后得到鳖甲粉待用;(2)将荆芥、升麻、秦皮、漏芦、川乌用水浸泡60分钟之后,加入β-环状糊精,用预水解sbe技术提取并微囊化处理得到微囊剂;(3)将白果在60℃下炒5分钟后研磨成粉即可;(4)将榧子经过低温超微粉碎并过100目筛后;(5)将山楂、栝楼的果皮、甘草、谷芽和益智仁用水浸泡后,加入水刚好浸没过原料煎煮40分钟后,分离处理取药液,将药渣反复煎煮3次后均取药液,将四次的药液合并后经过160℃下喷雾干燥处理得到混合药物粉末;(6)将步骤(1)待用的鳖甲粉、步骤(2)的微囊剂、步骤(3)的白果粉、步骤(4)的榧子粉、步骤(5)混合药物粉末、与蝼蛄混合即可。二、将上述制备得到的中药混合料使用到下述的一种斗鸡的养殖方法中,养殖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孵化:将斗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15天后,取出给斗鸡母鸡继续孵化至破壳得到雏鸡;所述斗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的温度为38℃;第二步,培育雏鸡:选择健康的雏鸡,放入温度为38℃下培养,从第二天之后每天降低0.5℃,直至温度到26℃;在雏鸡6周龄时,定时饲喂饲料a,每天至少喂食4次,每次间隔4h,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7点;所述饲料a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粗饲料80重量份、中药混合料8重量份、调和液5重量份;其中,中药混合料包括荆芥19重量份、升麻13重量份、秦皮14重量份、鳖甲13重量份、益智仁17重量份、漏芦16重量份、川乌15重量份、蝼蛄13重量份、栝楼的果皮10重量份、榧子11重量份、白果益13重量份、山楂8重量份、谷芽7重量份、甘草6重量份;粗饲料包括绿豆粉5重量份、南瓜粉8重量份和玉米粉5重量份;第三步,加食管理:当雏鸡在10周龄的时候,定时饲喂饲料b和蔬菜叶,每天至少喂食3次,每次间隔6h,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6点;所述饲料b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粗饲料80重量份、中药混合料10重量份、调和液10重量份;其中,中药混合料均包括荆芥20重量份、升麻15重量份、秦皮18重量份、鳖甲16重量份、益智仁22重量份、漏芦18重量份、川乌17重量份、蝼蛄16重量份、栝楼的果皮15重量份、榧子15重量份、白果益18重量份、山楂12重量份、谷芽10重量份、甘草8重量份;粗饲料包括麦麸15重量份、绿豆粉5重量份、南瓜粉5重量份、豆粕8重量份和高粱壳10重量份;第四步,散养:将在13周龄的雏鸡散养于葡萄园中,并在每天喂食2次,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6点;每天在散养4h之后驱赶进入在果园设立的鸡笼中,每个鸡笼关6只,鸡笼中放置5两的饲料b,使雏鸡争抢食物而打斗,至少关在鸡笼2h;第五步,疾病预防:每月给鸡苗注射育苗;其中,饲料a、饲料b中的调和液均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水5份、葡萄汁3份、蜂蜜3份、香茅草提取液3份;所述香茅草提取液的处理步骤具体是:将香茅草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冷藏10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将滤液中的乙醇回收,加水溶解,加热煮沸,再过滤取澄清溶液即可。实施例3:一、中药混合料的制备:(1)将鳖甲经过粉碎过50目筛后得到鳖甲粉待用;(2)将荆芥、升麻、秦皮、漏芦、川乌用水浸泡45分钟之后,加入β-环状糊精,用预水解sbe技术提取并微囊化处理得到微囊剂;(3)将白果在55℃下炒4分钟后研磨成粉即可;(4)将榧子经过低温超微粉碎并过100目筛后;(5)将山楂、栝楼的果皮、甘草、谷芽和益智仁用水浸泡后,加入水刚好浸没过原料煎煮35分钟后,分离处理取药液,将药渣反复煎煮3次后均取药液,将四次的药液合并后经过135℃下喷雾干燥处理得到混合药物粉末;(6)将步骤(1)待用的鳖甲粉、步骤(2)的微囊剂、步骤(3)的白果粉、步骤(4)的榧子粉、步骤(5)混合药物粉末、与蝼蛄混合即可。二、将上述制备得到的中药混合料使用到下述的一种斗鸡的养殖方法中,养殖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孵化:将斗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13天后,取出给斗鸡母鸡继续孵化至破壳得到雏鸡;所述斗鸡蛋放入孵化器中孵化的温度为38℃;第二步,培育雏鸡:选择健康的雏鸡,放入温度为36℃下培养,从第二天之后每天降低0.5℃,直至温度到26℃;在雏鸡5周龄时,定时饲喂饲料a,每天至少喂食4次,每次间隔3.5h,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7点;所述饲料a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粗饲料65重量份、中药混合料5重量份、调和液3重量份;其中,粗饲料包括绿豆粉3重量份、南瓜粉5重量份和玉米粉4重量份;中药混合料包括荆芥12重量份、升麻14重量份、秦皮16重量份、鳖甲15重量份、益智仁15重量份、漏芦17重量份、川乌16重量份、蝼蛄13重量份、栝楼的果皮12重量份、榧子13重量份、白果益15重量份、山楂10重量份、谷芽9重量份、甘草7重量份;第三步,加食管理:当雏鸡在8周龄的时候,定时饲喂饲料b和蔬菜叶,每天至少喂食3次,每次间隔5.5h,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6点;所述饲料b由以下原料混合制成:粗饲料60重量份、中药混合料8重量份、调和液8重量份;其中,中药混合料均包括荆芥15重量份、升麻13重量份、秦皮14重量份、鳖甲14重量份、益智仁18重量份、漏芦15重量份、川乌16重量份、蝼蛄14重量份、栝楼的果皮11重量份、榧子12重量份、白果益13重量份、山楂10重量份、谷芽7重量份、甘草6重量份;粗饲料包括麦麸11重量份、绿豆粉2重量份、南瓜粉3重量份、豆粕6重量份和高粱壳7重量份;第四步,散养:将在12周龄的雏鸡散养于葡萄园中,并在每天喂食2次,第一次喂食时间为早上6点,最后一次是晚上6点;每天在散养3.5h之后驱赶进入在果园设立的鸡笼中,每个鸡笼关5只,鸡笼中放置4两的饲料b,使雏鸡争抢食物而打斗,至少关在鸡笼1.5h;第五步,疾病预防:每月给鸡苗注射育苗;其中,饲料a、饲料b中的调和液均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水3份、葡萄汁2份、蜂蜜2份、香茅草提取液2份;所述香茅草提取液的处理步骤具体是:将香茅草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冷藏8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将滤液中的乙醇回收,加水溶解,加热煮沸,再过滤取澄清溶液即可。实施例4:步骤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点是中药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是将各个中药粉碎后即可。实施例5:步骤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点是没有中药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饲料a、饲料b中未添加中药混合料,对4周龄的雏鸡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实施例6:步骤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点饲料a、饲料b中未添加调和液。将实施例1-6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斗鸡,每一个实施例各养殖大小健康的50只雏鸡,等到第14个周龄出栏,记录生产性能,各个指标见表1-2:表1指标上市率%出栏均重kg出栏只数实施例10.982.8149实施例20.962.9248实施例30.963.0448实施例40.882.5244实施例50.782.4239实施例60.822.5541由上表可知,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饲料养殖的斗鸡上市率高,体格健壮,经济效果好。并且在使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3的养殖方法继续进行常规的产蛋养殖,斗鸡的产蛋时间能维持8个月以上,并且料蛋比在2.0以上。表2出栏前出现喉气管炎的统计表指标出栏只数死亡率%实施例100实施例200实施例300实施例410.02实施例590.18实施例620.04由上表可知,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的斗鸡感染喉气管炎的机率为零,实施例4中中药混合料没有经过处理可能是因为吸收率没有那么好,实施例5说明现在随着疫苗的更新并没有那么快,使得斗鸡有抗体,使用疫苗预防的效果并未见效高,实施例6中未添加调和液,斗鸡的抵抗力和自身求生的能力相比本发明养殖的斗鸡没有那么强。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