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绕线轮及其匀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96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双轴承绕线轮及其匀绕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及其匀绕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地,双轴承绕线轮具备有匀绕机构。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双轴承绕线轮为了将钓线均匀地缠绕至卷筒而具备匀绕机构。

匀绕机构具备蜗杆轴、引导部件及滑动部件。蜗杆轴及引导部件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之间延伸。引导部件是筒状的,蜗杆轴在引导部件内延伸。蜗杆轴具有螺旋槽。滑动部件沿蜗杆轴的螺旋槽在引导部件上往复运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3997号公报。

如上所述,蜗杆轴及引导部件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间延伸。因此,有水从蜗杆轴和引导部件的间隙浸入至第1绕线轮主体部内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抑制水向第1绕线轮主体部内的浸入。

涉及本发明第1方案的匀绕机构被用于具有第1及第2绕线轮主体部的双轴承绕线轮。该匀绕机构具备蜗杆轴、引导部件、第1密封部件。蜗杆轴具有第1端部、第2端部、轴主体部及螺旋槽。第1端部被配置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侧。第2端部被配置于第2绕线轮主体部侧。轴主体部在第1端部和第2端部之间延伸。螺旋槽被形成于轴主体部。引导部件被配置于蜗杆轴的径向外侧。引导部件为筒状,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之间延伸。第1密封部件将蜗杆轴的第1端部和引导部件之间密封。

根据该结构,借助第1密封部件,蜗杆轴的第1端部和引导部件之间被密封。因此,能够抑制经由该蜗杆轴和引导部件的间隙向第1绕线轮主体部的浸水。

优选的是,第1密封部件是具有与蜗杆轴的外周面接触的唇部的弹性部件。

优选的是,匀绕机构还具备第2密封部件。第2密封部件将引导部件和第1绕线轮主体部之间密封。根据该结构,借助第2密封部件,能够抑制从引导部件和第1绕线轮主体部的间隙向第1绕线轮主体部浸水。

优选的是,第2密封部件是o型环。

优选的是,蜗杆轴的第1端部具有在周向上延伸的环状的凹部。并且,第1密封部件在凹部内与蜗杆轴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使蜗杆轴和引导部件的间隙变大的情况下,配置第1密封部件。此外,第1密封部件接触的蜗杆轴的凹部与蜗杆轴的其他部分相比直径较小。因此,能够使由第1密封部件产生的向蜗杆轴旋转阻力变小。进而,借助凹部形成迷宫(ラビリンス),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涉及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手柄、卷筒、旋转传递机构、蜗杆轴、引导部件、第1密封部件。绕线轮主体具有第1绕线轮主体部及第2绕线轮主体部。手柄被安装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卷筒被配置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之间。旋转传递机构被配置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内。旋转传递机构将手柄的旋转传递至卷筒。蜗杆轴具有第1端部、第2端部、轴主体部及螺旋槽。第1端部被配置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侧。第2端部被配置于第2绕线轮主体部侧。轴主体部在第1端部和第2端部之间延伸。螺旋槽被形成于前述轴主体部。引导部件被配置于蜗杆轴的径向外侧,引导部件为筒状,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之间延伸。第1密封部件将蜗杆轴的第1端部和引导部件之间密封。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向第1绕线轮主体部内的浸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3是蜗杆轴的第1端部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匀绕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匀绕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使用涉及本发明的匀绕机构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具备匀绕机构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图2表示其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径向是指以蜗杆轴5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此外,周向是指以蜗杆轴5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周向。

[双轴承绕线轮]

如图1及图2所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00将钓线向前方(图1的左上方向)放出。双轴承绕线轮100具备绕线轮主体1、手柄2、旋转传递机构3、卷筒4、匀绕机构50。

[绕线轮主体]

如图1所示,绕线轮主体1具有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12。此外,绕线轮主体1具有多个连结部13和装配部14。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12在轴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如图2所示,借助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12将卷筒轴41支承。

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具有第1侧板11a和第1罩11b。第1罩11b被安装于第1侧板11a。借助第1侧板11a和第1罩11b形成有第1绕线轮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在该第1绕线轮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中配置旋转传递机构3。

如图1所示,各连结部13将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12连结。装配部14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被装配于钓竿。各连结部13的至少一个连结部13被固定于装配部14。

[手柄]

如图2所示,手柄2被能够旋转地装配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的外侧面。通过将手柄2旋转操作,经由旋转传递机构3驱动卷筒4及匀绕机构50。

[旋转传递机构]

旋转传递机构3是将手柄2的旋转传递至卷筒4的机构。此外,旋转传递机构3也是将手柄2的旋转传递至匀绕机构50的机构。详细地说,旋转传递机构3将手柄2的旋转传递至蜗杆轴5。旋转传递机构3被配置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内。旋转传递机构3具有驱动轴31、驱动齿轮32、小齿轮33、第1齿轮34及第2齿轮35。

驱动轴31被与手柄2连结,与手柄2一体地旋转。另外,驱动轴31借助单向离合器36,禁止向钓线放出方向的旋转。驱动齿轮32被装配于驱动轴31,与驱动轴31一体地旋转。小齿轮33啮合于驱动齿轮32。另外,小齿轮33是筒状的。第1齿轮34被装配于驱动轴31,与驱动轴31一体地旋转。第2齿轮35啮合于第1齿轮34。

[卷筒]

卷筒4被配置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12之间。在卷筒4的外周面上缠绕钓线。卷筒4被固定于卷筒轴41,与卷筒轴41一体地旋转。

[卷筒轴]

卷筒轴41经由轴承部件,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及第2绕线轮主体部12。卷筒轴41的第1绕线轮主体部11侧的端部在小齿轮33内贯通。卷筒轴41经由离合器机构与小齿轮33卡合。若将离合器机构设置成离合器接通状态,则卷筒轴41和小齿轮33互相卡合,能够一体地旋转。此外,若将离合器机构设置成离合器切断状态,则卷筒轴41和小齿轮33的卡合被解除,能够互相独立地相对地旋转。详细地说,小齿轮33经由贯通于卷筒轴41的卡合销42来卡合于卷筒轴41,或将该卡合解除。小齿轮33若向图2的左侧移动,则与卡合销42卡合,若向图2的右侧移动,则与卡合销42的卡合被解除。

[匀绕机构]

匀绕机构50是用于将钓线均匀地缠绕于卷筒4上而往复移动的机构。如图3及图4所示,匀绕机构50具有蜗杆轴5、引导部件6、卡合部件9、第1密封部件7及第2密封部件8。此外,匀绕机构50具有滑动部件10及盖部件15。

[蜗杆轴]

如图2所示,蜗杆轴5具有第1端部51、第2端部52、轴主体部53及螺旋槽54。蜗杆轴5被形成为圆柱状。蜗杆轴5与卷筒轴41实质上平行地延伸。蜗杆轴5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12之间延伸。

如图3所示,第1端部51是蜗杆轴5的一方的端部,是被配置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侧的端部。第1端部51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内延伸。第1端部51具有在周向上延伸的环状的凹部511。凹部511在第1端部51的外周面上在周向上延伸。第1端部51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第1端部51也可以经由轴衬等轴承部件55被支承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

在第1端部51上装配有上述的第2齿轮35。蜗杆轴5能够与第2齿轮35一体地旋转。蜗杆轴5与手柄2的旋转联动地旋转。详细地说,若使手柄2旋转,则第2齿轮35经由驱动轴31及第1齿轮34旋转,结果,蜗杆轴5旋转。

如图2所示,第2端部52是蜗杆轴5的另一方的端部,是被配置于第2绕线轮主体部12侧的端部。第2端部52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2绕线轮主体部12。第2端部52也可以经由轴衬等轴承部件56被支承于第2绕线轮主体部12。

轴主体部53在第1端部51和第2端部52之间延伸。螺旋槽54被形成于轴主体部53的外周面。此外,螺旋槽54被形成于第1端部51及第2端部52的外周面。

[引导部件]

引导部件6是用于引导滑动部件10的部件。引导部件6被形成为圆筒状,被配置于蜗杆轴5的径向外侧。即,蜗杆轴5在引导部件6内在轴向上延伸。

引导部件6与蜗杆轴5实质上平行地延伸。此外,引导部件6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12之间延伸。引导部件6的第1端部被支承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详细地说,引导部件6的第1端部将第1绕线轮主体部11的第1侧板11a贯通。此外,引导部件6的第2端部被支承于第2绕线轮主体部12。

如图1及图4所示,引导部件6具有窗部61。窗部61设置成卡合部件9能够与螺旋槽54卡合。窗部61沿引导部件6的长度方向形成。即,窗部61沿蜗杆轴5形成。窗部61在双轴承绕线轮100的使用时,向下方开口。

[第1密封部件]

如图3所示,第1密封部件7将蜗杆轴5的第1端部51和引导部件6之间密封。第1密封部件7为环状,被安装于引导部件6的内周面。第1密封部件7借助在引导部件6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台阶部,限制轴向的移动,即,向第2绕线轮主体部12侧的移动。此外,第1密封部件7借助轴承部件55,限制轴向的移动,即,限制向第1绕线轮主体部11侧的移动。

第1密封部件7与蜗杆轴5的第1端部51的外周面抵接。详细地说,在蜗杆轴5的第1端部51的凹部511内,第1密封部件7与蜗杆轴5接触。第1密封部件7具有在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唇部(リップ部)71,该唇部71抵接于蜗杆轴5的外周面。唇部71在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在轴向上延伸至第1绕线轮主体部11侧。第1密封部件7是弹性部件,例如由橡胶构成。

[第2密封部件]

第2密封部件8将引导部件6和第1绕线轮主体部11之间密封。第2密封部件8例如是o型环。第2密封部件8被配置于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11的第1侧板11a上形成的凹部111内。第2密封部件8是弹性部件,例如由橡胶构成。

[卡合部件]

如图4所示,卡合部件9构成为卡合于蜗杆轴5的螺旋槽54。卡合部件9经由窗部61从引导部件6的外部向引导部件6的内部延伸。卡合部件9具有轴部91和卡合爪部92。轴部91实质上形成为圆柱状。卡合爪部92构成为与螺旋槽54卡合。轴部91和卡合爪部92一体地形成。

[滑动部件]

滑动部件10沿蜗杆轴5滑动。详细地说,滑动部件10沿蜗杆轴5往复移动。滑动部件10被引导部件6引导。滑动部件10具有第1贯通孔101及第2贯通孔102。

第1贯通孔101是用于容纳卡合部件9的孔。第1贯通孔101的截面形成为圆形。在第1贯通孔101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母螺纹部1011。第1贯通孔101与第2贯通孔102连通。

第2贯通孔102沿蜗杆轴5延伸。在第2贯通孔102内贯通有引导部6。第2贯通孔102的内周面与引导部件6的外周面接触。由此,滑动部件10被引导部件6引导。另外,第2贯通孔102的截面形成为圆形。

如图5所示,滑动部件10具有用于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部103。钓线从卷筒4穿过钓线引导部103向前方延伸。另外,钓线引导部103是将滑动部件10贯通的孔,形成为纵长形状。

如图4所示,盖部件15具有盖主体部151和保持部152。盖主体部151构成为将第1贯通孔101的一端覆盖。保持部152形成为圆筒状,从盖主体部151延伸。保持部152被容纳于第1贯通孔101内。此外,保持部152被配置于第1贯通孔101的内周面和卡合部件9的外周面之间。详细地说,保持部152被配置于第1贯通孔101的内周面和轴部91的外周面之间。保持部152将卡合部件9能够滑动旋转地保持。

卡合部件9的轴部91被容纳于保持部152内。保持部152的内径被设计成与卡合部件9的轴部9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尺寸。详细地说,以卡合部件9的轴部91在保持部152内能够绕轴旋转的程度,使轴部91的外径比保持部152的内径小。

保持部152在外周面的至少一部上形成有公螺纹部153。该公螺纹部153与形成于第1贯通孔101的内周面的母螺纹部1011螺纹接合。即,保持部152被固定于滑动部件10,保持有卡合部件9。从图4可知,该盖部件15的外侧面与滑动部件10的外侧面平滑地连续。

接着,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匀绕机构5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若使手柄2旋转,则经由驱动轴31、第1齿轮34及第2齿轮35,蜗杆轴5旋转。通过该蜗杆轴5的旋转,卡合部件9沿蜗杆轴5往复移动。卡合部件9被保持于盖部件15,盖部件15被固定于滑动部件10,所以滑动部件10也与卡合部件9一同沿蜗杆轴5往复移动。结果,被滑动部件10的钓线引导部103引导的钓线被均匀地缠绕至卷筒4上。

[特征]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匀绕机构50有以下特征。

涉及上述实施方式的匀绕机构50具备蜗杆轴5、引导部件6及第1密封部件7。蜗杆轴5具有第1端部51、第2端部52、轴主体部53及螺旋槽54。第1端部51被配置于第1绕线轮主体部11侧。第2端部52被配置于第2绕线轮主体部12侧。轴主体部53在第1端部51和第2端部52之间延伸。螺旋槽54被形成于轴主体部53。引导部件6被配置于蜗杆轴5的径向外侧。引导部件6为筒状,在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和第2绕线轮主体部12之间延伸。第1密封部件7将蜗杆轴5的第1端部51和引导部件6之间密封。

根据该结构,借助第1密封部件7,蜗杆轴5的第1端部51和引导部件6之间被密封,所以能够抑制经由该蜗杆轴5和引导部件6的间隙向第1绕线轮主体部11内的浸水。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能够进行多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蜗杆轴5在第1端部51中具有凹部511,但蜗杆轴5也可以不具有凹部51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密封部件7,使用唇密封,但第1密封部件的结构不被特别限定。例如,作为第1密封部件7,可以使用磁性流体等,也可以构成为对迷宫构造施加防水处理。若采用这些结构,则第1密封部件7不直接接触于蜗杆轴5,所以能够使蜗杆轴5的旋转变轻。同样地,第2密封部件8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o型环,可以设置成使用磁性流体等的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对迷宫构造施加防水处理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绕线轮主体

11:第1绕线轮主体部

12:第2绕线轮主体部

2:手柄

3:旋转传递机构

4:卷筒

50:匀绕机构

5:蜗杆轴

51:第1端部

511:凹部

52:第2端部

53:轴主体部

54:螺旋槽

6:引导部件

7:第1密封部件

71:唇部

8:第2密封部件

100:双轴承绕线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