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和猪肚菇间套种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724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葡萄和猪肚菇间套种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猪肚菇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又称大杯伞、大漏斗菇、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被产区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和“猪肚菇”。

猪肚菇的子实体具清脆、爽嫩、鲜美的口感,其蛋白质含量与金针菇等相仿。其菌盖中氨基酸含量为干物质的17%左右,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较一般食用菌要高,其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居一般食用菌之冠;脂肪含量为11%左右;其菌柄转化糖含量高达48%,足知其营养之丰富和全面。此外,大杯伞子实体中还含有若干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钴、钡、铜、锌及磷、铁、钙等,其中多数元素对于调节人体营养平衡、促进代谢、提供机能等方面,有着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补铁、补钙、补锌等食品包括口服液等,其中有合成性的,实质上很难对人体起到“补”的作用,而食用菌中所含有的上述成分,则由于天然性、植物性的原因,其元素物质分子结构小,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是其他类型的同种元素所无法比拟的。猪肚菇子实体清脆鲜嫩,鲜销和制罐均可

人工栽培中,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完全成熟经历棒形期→钉头期→杯形期→成熟期4个阶段。原基形成期初白色、球形或卵圆形,后为棒形,埋于覆土内,出土后变为灰色并不断加深至黑褐色,然后原基分化出菌盖和菌柄,呈钉头状,以后进入快速生长期,伸展出长柄漏斗状,以后进入快速生长期,伸展出长柄漏斗状或高脚杯状的菌盖。此时为采收期。此期之后菌盖再伸展到菌肉变薄,颜色变浅,品质下降,即为成熟期,清脆鲜嫩,营养丰富,烘烤或烹调时有独特的香味,所以投放市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出菇温度15-32℃,以22-28℃最好,以春夏秋生产为高产期。

菌丝生长无需光照,但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子实体原基不能形成,光照不足原基不能分化,只有光照充足时棒状的原基才分化出菌盖。因此,菇房必须光照充足,但不可直射光。大杯伞与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子实体原基形成的起动需要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的刺激,否则不易形成。因此,栽培中必须覆土,以利于二氧化碳在料表层的积累。当原基膨大成棒形后,需要充足的氧气才可分化。菌丝生长适温为26~28℃,子实体生长适温23~32℃,高于菌丝生长,属于高温出菇的菇类,子实体形成不需温差刺激。最适基质含水量60%~65%,出菇期大气相对湿度要求较其它食用菌偏低,为80%~90%。但是,要求覆土层水分充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还没有葡萄与猪肚菇间套种植的方法,土地和资源没有有效综合利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葡萄园套种猪肚菇的方法,充分利用葡萄和猪肚菇各自生长的特点,进行间套种植,不仅可以促进两者的相互促进,还可以提高葡萄园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葡萄和猪肚菇间套种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葡萄种植:按常规种植方法种植和管理葡萄,于春季平均气温大于20℃后,开始清除杂草并整平土地,然后在葡萄行间挖猪肚菇种植沟槽;

b.制备猪肚菇培养培养袋;按重量份比的取以下原料:木屑25-45份、贝壳粉5-10份、米糠15-20份、稻草灰5-10份、花生麸2-5份、玉米粉3-4份、石灰1-3份、无机硒溶液1-3份、废菌包15-25份、em菌0.3-1.2份和枯草芽孢杆菌0.3-1.2份;按重量份比取所述培养料各原料搅拌均匀,然后边洒水边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55%-60%,ph值控制6.5-7.5%,放置1-3天后将所述培养料分装成袋即得猪肚菇培养袋,备用;

c.菌丝培养:取猪肚菇培养袋,高温灭菌,冷却后,再取猪肚菇菌种在23—30℃下接种于所述猪肚菇培养袋中培养40-50天,得菌丝培养袋,备用;

d.猪肚菇种植:取菌丝培养袋放入步骤a所述猪肚菇种植沟槽中,每隔30-50cm放置一袋,并用器具将所述菌丝培养袋划开,再用泥土覆盖1-3cm,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e.出菇管理:根据菇体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控制环境湿度,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轮菇采完后应及时重新覆土,第二年在猪肚菇种植沟槽间隙重新挖下一轮种植的新猪肚菇种植沟槽。

优化的,所述无机硒溶液选自饲料级的亚硒酸钠,亚硒酸钠纯度≥98.0%。

更优化的,所述无机硒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3-2.5mg/ml。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废菌包选自猪肚菇废料包、金针菇废料包、凤尾菇废料包中的任一种。

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猪肚菇种植沟槽种植前先铺一层厚度为1-3cm的甘蔗渣。

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高温灭菌指在压力为101-110kpa,温度升至118-125℃条件下,灭菌15-20分钟。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猪肚菇与葡萄间套种植,可以充分利用葡萄园中为猪肚菇提供的阴凉潮湿环境,葡萄落叶和部分葡萄掉落后产生的肥料也可供猪肚菇生长提供养分,这些都可促进猪肚菇的生长且味道鲜美;另一方面猪肚菇种植后留下的废料也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农家肥料,种植出来的葡萄味道可口。猪肚菇收获3-5轮后在猪肚菇种植沟槽间隙重新挖下一轮种植的新猪肚菇种植沟槽,这样又可疏松土地,保持土壤肥力,又可减少土地除草剂的使用,更绿色环保。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土地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2.葡萄开始发芽长出新叶,在葡萄棚下通风条件较好,葡萄枝叶可以遮挡部分阳光,为猪肚菇生长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生长地理环境,可显著提高猪肚菇的平均率。

3.猪肚菇生长后留下的培养料可以作为葡萄的生长肥料,废料中含有多种有益菌如em菌、枯草芽孢杆菌,还有猪肚菌生产中产生的发酵菌等,可有效促进葡萄的生长、增产,从而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4.本发明该方法种植出来的猪肚菇含硒量高,具有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其中硒含量比普通市场上售卖的平均硒含量提高25%-30%且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葡萄和猪肚菇间套种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葡萄种植:按常规种植方法种植和管理葡萄,于春季平均气温大于20℃后,开始清除杂草并整平土地,然后在葡萄行间挖猪肚菇种植沟槽;

其中,猪肚菇种植沟槽种植前先铺一层厚度为1cm的甘蔗渣。

b.制备猪肚菇培养培养袋;按重量份比的取以下原料:木屑25份、贝壳粉5份、米糠15份、稻草灰5份、花生麸2份、玉米粉3份、石灰1份、无机硒溶液1份、废菌包15份、em菌0.3份和枯草芽孢杆菌0.3份;按重量份比取所述培养料各原料搅拌均匀,然后边洒水边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55%,ph值控制6.5%,放置1天后将所述培养料分装成袋即得猪肚菇培养袋,备用;

其中,无机硒溶液选自饲料级的亚硒酸钠,亚硒酸钠纯度≥98.0%;所述无机硒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3mg/ml;其中,所述废菌包选自猪肚菇废料包。

c.菌丝培养:取猪肚菇培养袋,高温灭菌,冷却后,再取猪肚菇菌种在23℃下接种于所述猪肚菇培养袋中培养40天,得菌丝培养袋,备用;

其中,高温灭菌指在压力为101kpa,温度升至118℃条件下,灭菌20。

d.猪肚菇种植:取菌丝培养袋放入步骤a所述猪肚菇种植沟槽中,每隔30cm放置一袋,并用器具将所述菌丝培养袋划开,再用泥土覆盖1cm,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e.出菇管理:根据菇体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控制环境湿度,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轮菇采完后应及时重新覆土,第二年肚菇种植沟槽间隙重新挖下一轮种植的新猪肚菇种植沟槽。

实施例2

一种葡萄和猪肚菇间套种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葡萄种植:按常规种植方法种植和管理葡萄,于春季平均气温大于20℃后,开始清除杂草并整平土地,然后在葡萄行间挖猪肚菇种植沟槽;

其中,猪肚菇种植沟槽种植前先铺一层厚度为3cm的甘蔗渣。

b.制备猪肚菇培养培养袋;按重量份比的取以下原料:木屑45份、贝壳粉10份、米糠20份、稻草灰10份、花生麸5份、玉米4份、石灰3份、无机硒溶液3份、废菌包25份、em菌1.2份和枯草芽孢杆菌1.2份;按重量份比取所述培养料各原料搅拌均匀,然后边洒水边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60%,ph值控制7.5%,放置3天后将所述培养料分装成袋即得猪肚菇培养袋,备用;

其中,无机硒溶液选自饲料级的亚硒酸钠,亚硒酸钠纯度≥98.0%;所述无机硒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mg/ml;其中,所述废菌包选自金针菇废料包。

c.菌丝培养:取猪肚菇培养袋,高温灭菌,冷却后,再取猪肚菇菌种在30℃下接种于所述猪肚菇培养袋中培养50天,得菌丝培养袋,备用;

其中,高温灭菌指在压力为110kpa,温度升至125℃条件下,灭菌15分钟。

d.猪肚菇种植:取菌丝培养袋放入步骤a所述猪肚菇种植沟槽中,每隔50cm放置一袋,并用器具将所述菌丝培养袋划开,再用泥土覆盖3cm,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e.出菇管理:根据菇体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控制环境湿度,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轮菇采完后应及时重新覆土,第二年在肚菇种植沟槽间隙重新挖下一轮种植的新猪肚菇种植沟槽。

实施例3

一种葡萄和猪肚菇间套种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葡萄种植:按常规种植方法种植和管理葡萄,于春季平均气温大于20℃后,开始清除杂草并整平土地,然后在葡萄行间挖猪肚菇种植沟槽;

其中,猪肚菇种植沟槽种植前先铺一层厚度为2cm的甘蔗渣。

b.制备猪肚菇培养培养袋;按重量份比的取以下原料:木屑35份、贝壳粉7.5份、米糠18份、稻草灰7.5份、花生麸3.5份、玉米粉3.5份、石灰2份、无机硒溶液2份、废菌包20份、em菌0.8份和枯草芽孢杆菌0.8份;按重量份比取所述培养料各原料搅拌均匀,然后边洒水边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58%,ph值控制6.9%,放置2天后将所述培养料分装成袋即得猪肚菇培养袋,备用;

其中,无机硒溶液选自饲料级的亚硒酸钠,亚硒酸钠纯度≥98.0%;所述无机硒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9mg/ml;其中,所述废菌包选自凤尾菇废料包。

c.菌丝培养:取猪肚菇培养袋,高温灭菌,冷却后,再取猪肚菇菌种在26℃下接种于所述猪肚菇培养袋中培养45天,得菌丝培养袋,备用;

其中,高温灭菌指在压力为105kpa,温度升至120℃条件下,灭菌18分钟。

d.猪肚菇种植:取菌丝培养袋放入步骤a所述猪肚菇种植沟槽中,每隔40cm放置一袋,并用器具将所述菌丝培养袋划开,再用泥土覆盖2cm,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e.出菇管理:根据菇体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控制环境湿度,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轮菇采完后应及时重新覆土,第二年在猪肚菇种植沟槽间隙重新挖下一轮种植的新猪肚菇种植沟槽。

本申请人在种植过程中做了大量试验,现将部分试验整理如下:

2014-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的猪肚菇种植基地进行种植试验,试验共设4个试验组。

第1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栽培方式;

第2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栽培方式;

第3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栽培方式;

第4组:采用当地常规栽培方法进行猪肚菇栽培;

第5组:采用当地常规栽培方法进行葡萄种植;

种植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秀珍菇生长的情况,统计各数据,结果统计如下表1所示。

表1间套种植数据

口感评分为随机抽取100名志愿者进行,满分10分,得分高者质量佳。

由此可见,本发明方法可以同时收获猪肚菇和葡萄,显产量略高于单独种植的产量,在口感测试中,口感明显优于单独种植。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