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苗猪生存能力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690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猪的育种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提高苗猪生存能力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杂交配套生产杂优猪,饲养瘦肉型商品猪是当今世界养猪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地一些瘦肉型新品种(系)相继培育成功,如拉康比,斯格猪,迪卡伯猪等,其瘦肉率达60%以上;世界著名长白猪、大白猪通过定向选择,生产性能有了新的提高,如英国pic公司培育的大白猪12号和16号新品系腿臂比和胴体瘦肉率分别提高14%和9.9%,丹麦长白猪瘦肉率提高到63%以上。但国外瘦肉型品种(系)存在产仔率较低,肉质较差,有些猪种(品系)应激反应较明显等缺点。

近年来,我国猪种改良和商品瘦肉猪生产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批高效杂交组合已在养猪生产中推广应用,少数省区利用当地猪种资源与国外瘦肉猪杂交合成了瘦肉型猪品种(品系);引进瘦肉猪种(品系)建立选育基地。但就我国猪种改良工作而言,仍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市场需求很不适应,与国际养猪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猪种资源丰富,有待开发和利用,尤其是繁殖和肉质性状正引起国外养猪界普遍的关注,不少国家引进了我省地方猪进行研究,选育新品系猪,改善国外现有猪种的缺陷。利用我国丰富的猪种资源,吸取国外猪种的长处,采用杂交合成培育我国自己的瘦肉猪新品系,提供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系优秀的母系猪,为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杂优猪服务,代替目前养猪生产上土洋猪种的二元或三元杂交,使养猪生产水平更上一层楼,赶上和接近国际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十分必要。

云南苗猪是我国的一种优质种猪,拥有生长发育迅速和肉质优良的优点,但由于苗猪是在云南这一气候温和湿润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因此会有不耐低温且免疫力低下的缺点,这对于优质苗猪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有着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苗猪生存能力的选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苗猪生存能力的选育方法,以丹麦长白猪为父本和苗猪为母本进行二元杂交,并在杂交繁育的过程中保持猪舍内温度为10~13℃,杂交后代选留标准:产仔数大于16头,后备猪6月龄时瘦肉率大于55%、日增重450g以上,获得的群体,即为提高了生存能力的苗猪的新品种。

作为优选的,对杂交后代进行继代选育,每个世代采用4次逐步选留种猪方法:

①第一次选留:仔猪于45日龄断乳时,选留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被毛白色,窝产仔数大于16头,仔猪乳头数大于14枚,每窝中选留1头公仔和3头母仔;

②第二次选留:仔猪体重17~22千克时进行,选留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按公猪血统选留3头公仔,每窝母猪选留2头母仔;

③第三次选留:仔猪4月龄时进行,选留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按公猪血统选留后备2头公猪,从全部母仔中选留2/3后备母猪;

④第四次选留:上述仔猪6月龄时进行,选留的后备猪日增重大于450g和瘦肉率大于55%,按公猪血统选留公猪,从上一轮选留母猪中选留母猪组成新的世代群,进行配种,进入下一个世代。

作为优选的,对于选育出来的提高了生存能力的苗猪的新品种,待其自然生长60天后,将其驱赶入低温模拟猪舍,所述低温模拟猪舍中温度调控在8~10℃,养殖60天后,利用超声波眼肌面积测定仪活体测定猪眼肌横截面积,选择猪眼肌横截面积大于29平方厘米的个体。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生长在我国云贵地区的苗猪为母本,侧重获得其生长速度快,肉质优异的特点;以生长在北欧地区的丹麦长白猪为父本,侧重其瘦肉率高,且生长于高寒地带抗寒能力好的优点,二者杂交繁育就能获得瘦肉率高,肉质优异口感好,且抗寒能力好,适宜全国推广的新品种种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高苗猪生存能力的选育方法的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高苗猪生存能力的选育方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提高苗猪生存能力的选育方法,以丹麦长白猪为父本和苗猪为母本进行二元杂交,并在杂交繁育的过程中保持猪舍内温度为10~13℃,杂交后代选留标准:产仔数大于16头,后备猪6月龄时瘦肉率大于55%、日增重450g以上,获得的群体,即为提高了生存能力的苗猪的新品种。以生长在我国云贵地区的苗猪为母本,侧重获得其生长速度快,肉质优异的特点;以生长在北欧地区的丹麦长白猪为父本,侧重其瘦肉率高,且生长于高寒地带抗寒能力好的优点,二者杂交繁育就能获得瘦肉率高,肉质优异口感好,且抗寒能力好,适宜全国推广的新品种种猪。

对杂交后代进行继代选育,每个世代采用4次逐步选留种猪方法:

①第一次选留:仔猪于45日龄断乳时,选留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被毛白色,窝产仔数大于16头,仔猪乳头数大于14枚,每窝中选留1头公仔和3头母仔;

②第二次选留:仔猪体重17~22千克时进行,选留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按公猪血统选留3头公仔,每窝母猪选留2头母仔;

③第三次选留:仔猪4月龄时进行,选留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按公猪血统选留后备2头公猪,从全部母仔中选留2/3后备母猪;

④第四次选留:上述仔猪6月龄时进行,选留的后备猪日增重大于450g和瘦肉率大于55%,按公猪血统选留公猪,从上一轮选留母猪中选留母猪组成新的世代群,进行配种,进入下一个世代。

以我国著名的苗猪为母本,国外著名的生长快、耗料增重比和瘦肉率高的长白猪为父本,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及先进的育种手段杂交合成。在杂交组合的筛选过程中,我们先后对国外几个著名猪种为父本进行了充分筛选,综合考察其杂交效果,注重繁殖性能的同时兼顾生长发育性能瘦肉率,最后确定了亲本杂交组合。

对于选育出来的提高了生存能力的苗猪的新品种,待其自然生长60天后,将其驱赶入低温模拟猪舍,低温模拟猪舍中温度调控在8~10℃,养殖60天后,利用超声波眼肌面积测定仪活体测定猪眼肌横截面积,选择猪眼肌横截面积大于29平方厘米的个体。

在繁育新品种时,不仅要考虑到新生仔猪的体质情况,还要监测到仔猪在生长过程如若保持低温能否保证健康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苗猪生存能力的选育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以丹麦长白猪为父本和苗猪为母本进行二元杂交,并在杂交繁育的过程中保持猪舍内温度为10~13℃,杂交后代选留标准:产仔数大于16头,后备猪6月龄时瘦肉率大于55%、日增重450g以上,获得的群体,即为提高了生存能力的苗猪的新品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以生长在我国云贵地区的苗猪为母本,侧重获得其生长速度快,肉质优异的特点;以生长在北欧地区的丹麦长白猪为父本,侧重其瘦肉率高,且生长于高寒地带抗寒能力好的优点,二者杂交繁育就能获得瘦肉率高,肉质优异口感好,且抗寒能力好,适宜全国推广的新品种种猪。

技术研发人员:柏明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宁鑫泽养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2.28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