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5935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斛属于气生兰科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历代中药典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拾遗》等都有记载;以新鲜或干燥茎入药,具有滋阴清热、养胃生津、补肾益精之功效。兰科石斛属植物在我国约有60余种,主要分布在浙江及华南、西南和缅、越、泰等国。石斛中有药用作用的分别为:铁皮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和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又称黑节草,是著名的“霍山石斛”原植物之一,被认为是石斛中的上品,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治早期癌症的作用。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多年来,铁皮石斛药材来源依赖于野生资源,长期过量采集,使野生资源枯竭而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人工栽培铁皮石斛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的铁皮石斛种植技术中,其技术重点为基质选择和日常管理。在基质选择方面:专利cn101352140a公布了40~90%的松木屑和10~50%泥炭作为种植基质进行种植;专利cn1608424a公布了使用比例为4∶2∶1(体积比)的3~5cm大碎石+1~3cm细碎石+苔藓作为移栽基质;在日常管理方面:专利cn101699984a公布了栽培的光照强度为60-15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9-12h·d-1,温度为24-27℃,相对湿度为65-80%,co2浓度为400-800μmol·mol-1,气流速度为0.3-0.6m·s-1。但是,这种栽培模式进入采收期长,且由于各地进行铁皮石斛栽培的温室/大棚等设施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控比较粗放,故药草品质较难控制,因此,较长的生产周期和不稳定的药草品质严重制约了铁皮石斛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供应。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其具有产量高、采收期段的特点。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使用的栽培基质包括a组分,其组成为(重量份):泥炭50~80份、麦麸10~15份、骨粉10~15份、松树皮30~35份、油枯50~80份。a组分的组分搭配,能够满足铁皮石斛长期生长的营养需要,有效地减少了追加肥的使用量,并且缩短了采收时间,增加了采收量。进一步的,所述的a组分的组成为(重量份):泥炭75份、麦麸12份、骨粉14份、松树皮33份、油枯60份。同时,由于a组分中的油枯较多,会有部分烧苗情况发生,影响铁皮石斛移栽的成活率;对本发明的栽培基质进行进一步优化,该栽培基质还包括置于基质上层的b组分,其组成为(重量份):蚯蚓粪30~35份、苔藓10~15份、黄果树皮10~15份;在移栽铁皮石斛时,铁皮石斛的根部全部在b组分的包裹中,其中的蚯蚓粪、苔藓和黄果树皮酸碱度适中,肥效温和,不会造成烧苗现象发生,同时,在移栽后,黄果树皮为铁皮石斛的根部提供附着点,蚯蚓粪和苔藓能够的营养元素能够快速被铁皮石斛的根部吸收,进一步提高了铁皮石斛的移栽成活率。进一步的,所述的b组分的组成为(重量份):蚯蚓粪34份、苔藓12份、黄果树皮15份。进一步的,该铁皮石斛在日常管理中喷洒营养液,其组成为:n源、p源、k源、ca源、mg源、水的质量比为(3~6):(1~2):(3~4):(1.5~2.5):1:10000。该营养液共喷洒三次,其营养元素的设计是为了增加移栽后铁皮石斛的生长需要,当铁皮石斛根部能够吸收基质中的营养元素时,及可停止营养液的喷洒。该营养液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铁皮石斛的移栽成活率。进一步的,所述的n源为硝酸钙、硝酸铵、碳酸铵和硝酸钾的组合物;p源为磷酸二氢钾,k源为磷酸二氢钾或硝酸钾;ca源为硝酸钙;mg源为硫酸镁。进一步的,该栽培方法为:1)栽培床制作,以波形水泥瓦作为栽培床,于凹槽面打孔;2)基质处理,将a组分、b组分分别用蒸汽高温杀毒;3)栽培床固定和布置:将波形水泥瓦的栽培床固定在大棚内木桩支架上,并在其上面依次铺以处理过的基质a组分、b组分;4)移植,在培养床的培养基质上挖一小孔,孔的深度不超过b组分的厚度,用按照1:1500的比例用不含漂白粉的泉水进将培养液稀释后进行喷雾,以基质刚好湿润为度,将已经育好的铁皮石斛苗移植到固定好的栽培床已经挖好的基质小孔中,盖上基质b组分;5)日常管理,控制大棚环境:光照时间12~14h/d,其中光照时的温度为26~28℃,湿度为68~75%,二氧化碳浓度为700~750umol·mol-1,气流速度为0.4-0.6m·s-1;非光照时的温度为22~23℃,湿度为55~60%,二氧化碳浓度为300~350umol·mol-1,气流速度为0.4-0.6m·s-1;日常管理的独特设计能够使得铁皮石斛快速生长,进一步减少采收时间,提高单次采收量。移植后8天开始喷洒营养液,后每隔20~25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共喷洒三次;6)采收,铁皮石斛年限为1年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为立冬后至夏至之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对栽培基质、营养液和栽培环境的优化选择,为铁皮石斛的生长提供了一个稳定全面均衡的水分、营养、光照和通风等环境条件,提高了铁皮石斛的移植成活率,移植成活率达98%以上,缩短了生长期,移植栽培1年后即可采收(目前公开文献的栽培期最快也要1.5~2年),铁皮石斛的产量高,并且基质的肥效持久,能够有效减少施肥的次数,降低了成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具体如下:1)栽培床制作,以波形水泥瓦作为栽培床,于凹槽面打孔;2)栽培基质处理,将a组分、b组分分别用蒸汽高温杀毒;其中a组分为:泥炭50kg、麦麸10kg、骨粉15kg、松树皮35kg、油枯80kg混合而成;b组分为蚯蚓粪30kg、苔藓10kg、黄果树皮15kg;将栽培基质分为a、b组分,并且将a组分设计在下层,b组分设计在上层,其根本目的是在保证移植成活率高的情况下,基质能够长期供应铁皮石斛长期生长的营养需要,故在营养液喷洒次数上要明显少于现有技术;3)栽培床固定和布置:将波形水泥瓦的栽培床固定在大棚内木桩支架上,并在其上面依次铺以处理过的基质a组分、b组分;4)移植,在培养床的培养基质上挖一小孔,孔的深度不超过b组分的厚度,用按照1:1500的比例用不含漂白粉的泉水进将培养液稀释后进行喷雾,以基质刚好湿润为度,将已经育好的铁皮石斛苗移植到固定好的栽培床已经挖好的基质小孔中,盖上基质b组分;5)日常管理,控制大棚环境:光照时间12h/d,其中光照时的温度为26~28℃,湿度为68~75%,二氧化碳浓度为700~750umol·mol-1,气流速度为0.4-0.6m·s-1;非光照时的温度为22~23℃,湿度为55~60%,二氧化碳浓度为300~350umol·mol-1,气流速度为0.4-0.6m·s-1;移植后8天开始喷洒营养液,后每隔20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共喷洒三次;其组成为:n源、p源、k源、ca源、mg源、水的质量比为(3~6):(1~2):(3~4):(1.5~2.5):1:10000;所述的n源为硝酸钙、硝酸铵、碳酸铵和硝酸钾的组合物;p源为磷酸二氢钾,k源为磷酸二氢钾或硝酸钾;ca源为硝酸钙;mg源为硫酸镁。6)采收,铁皮石斛年限为1年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为立冬后至夏至之前。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具体如下:1)栽培床制作,以波形水泥瓦作为栽培床,于凹槽面打孔;2)栽培基质处理,将a组分、b组分分别用蒸汽高温杀毒;其中a组分为:泥炭80kg、麦麸15kg、骨粉10kg、松树皮30kg、油枯50kg混合而成;b组分为蚯蚓粪35kg、苔藓10kg、黄果树皮10kg;将栽培基质分为a、b组分,并且将a组分设计在下层,b组分设计在上层,其根本目的是在保证移植成活率高的情况下,基质能够长期供应铁皮石斛长期生长的营养需要,故在营养液喷洒次数上要明显少于现有技术;3)栽培床固定和布置:将波形水泥瓦的栽培床固定在大棚内木桩支架上,并在其上面依次铺以处理过的基质a组分、b组分;4)移植,在培养床的培养基质上挖一小孔,孔的深度不超过b组分的厚度,用按照1:1500的比例用不含漂白粉的泉水进将培养液稀释后进行喷雾,以基质刚好湿润为度,将已经育好的铁皮石斛苗移植到固定好的栽培床已经挖好的基质小孔中,盖上基质b组分;5)日常管理,控制大棚环境:光照时间14h/d,其中光照时的温度为26~28℃,湿度为68~75%,二氧化碳浓度为700~750umol·mol-1,气流速度为0.4-0.6m·s-1;非光照时的温度为22~23℃,湿度为55~60%,二氧化碳浓度为300~350umol·mol-1,气流速度为0.4-0.6m·s-1;移植后8天开始喷洒营养液,后每隔20~25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共喷洒三次;其组成为:n源、p源、k源、ca源、mg源、水的质量比为(3~6):(1~2):(3~4):(1.5~2.5):1:10000;所述的n源为硝酸钙、硝酸铵、碳酸铵和硝酸钾的组合物;p源为磷酸二氢钾,k源为磷酸二氢钾或硝酸钾;ca源为硝酸钙;mg源为硫酸镁。采收,铁皮石斛年限为1年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为立冬后至夏至之前。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具体如下:1)栽培床制作,以波形水泥瓦作为栽培床,于凹槽面打孔;2)栽培基质处理,将a组分、b组分分别用蒸汽高温杀毒;其中a组分为:泥炭75kg、麦麸12kg、骨粉14kg、松树皮33kg、油枯60kg混合而成;b组分为蚯蚓粪34kg、苔藓12kg、黄果树皮15kg混合而成;将栽培基质分为a、b组分,并且将a组分设计在下层,b组分设计在上层,其根本目的是在保证移植成活率高的情况下,基质能够长期供应铁皮石斛长期生长的营养需要,故在营养液喷洒次数上要明显少于现有技术;3)栽培床固定和布置:将波形水泥瓦的栽培床固定在大棚内木桩支架上,并在其上面依次铺以处理过的基质a组分、b组分;4)移植,在培养床的培养基质上挖一小孔,孔的深度不超过b组分的厚度,用按照1:1500的比例用不含漂白粉的泉水进将培养液稀释后进行喷雾,以基质刚好湿润为度,将已经育好的铁皮石斛苗移植到固定好的栽培床已经挖好的基质小孔中,盖上基质b组分;5)日常管理,控制大棚环境:光照时间13h/d,其中光照时的温度为26~28℃,湿度为68~75%,二氧化碳浓度为700~750umol·mol-1,气流速度为0.4-0.6m·s-1;非光照时的温度为22~23℃,湿度为55~60%,二氧化碳浓度为300~350umol·mol-1,气流速度为0.4-0.6m·s-1;移植后8天开始喷洒营养液,后每隔20~25天喷洒一次营养液,共喷洒三次;其组成为:n源、p源、k源、ca源、mg源、水的质量比为(3~6):(1~2):(3~4):(1.5~2.5):1:10000;所述的n源为硝酸钙、硝酸铵、碳酸铵和硝酸钾的组合物;p源为磷酸二氢钾,k源为磷酸二氢钾或硝酸钾;ca源为硝酸钙;mg源为硫酸镁。采收,铁皮石斛年限为1年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为立冬后至夏至之前。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一下实验例:实验组:将实施例一~三的的种植技术分别标号为a1、a2、a3,统计其成活率、采收时间,两年后的单次采收量。对照组:以
背景技术
公布的专利技术cn101352140a、cn1608424a、cn101699984a作为实验种植铁皮石斛,分别标号为b1、b2、b3,统计其成活率、采收时间,两年后的单次采收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成活率(%)采收时间(年)两年后的单次采收量(kg)a1981315a2991322a3991320b1941.5233b2921.5240b3952272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技术种植铁皮石斛,其在成活率、采收时间的两年后的单次采收量等指标上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