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梨树谢花后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梨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之一,对于人体有良好的食用保健效果,目前已在我国广泛栽培。梨树谢花后的管理操作对于果实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密切影响着其品质和产量,而梨的品质大致可分为外观口感品质和营养品质,外观口感品质与梨的外形、色泽、肉质相关,其中对肉质口感影响较大的是果实内的石细胞,若石细胞含量过多、粒径较大,则会产生较为生涩、难嚼的颗粒感,而多数梨品种的口感相对较差;随着土壤环境的破坏以及化肥的滥用,梨果实的营养品质也多有下降,进而造成食用品质效果的下降。目前鲜少见到有效的针对果实品质改善的谢花后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梨树谢花后的管理方法,能有效的改善成熟梨果实的品质,有效提升了种植效益。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梨树谢花后的管理方法,对梨树谢花后的生长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如下步骤:
(1)梨树谢花后1~7天间管理:
当80%以上的梨树完成自然谢花后,开始对梨树进行谢花后管理,由此算起的第1~7天内,对梨树进行疏果处理,此时用疏果剪将具有病虫害的、受精不良的、形状不正的果子剪除、将朝天果、下垂果、纵径较短的扁形果剪除、将一个花序中第一、第二朵花的果剪除,并依照强树多留、弱树少留,内膛多留、外围少留,树冠下部多留、树冠上部少留的原则进行疏果;
(2)梨树谢花后8~20天间管理:
a.在此期间以少量多浇的方式对梨树进行补水处理,保持土壤的湿润,浇水的时间段选择为上午8.00~9.00、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
b.每天晚上日落后自然光消逝时,开启白炽灯进行人工补光,每天补光处理2h,控制光照强度为6000~7000lx;
(3)梨树谢花后21~45天间管理:
a.在此期间先对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用小果实套袋将发育良好的果实进行包裹处理,同时将具有缺陷的果实进行剪除;
b.每隔3~4天对梨树进行一次营养液追加处理,具体是将营养液与水按照体积1:40~80混合均匀后制得混合液,再直接将混合液喷覆在梨树的叶面上,每株梨树喷洒混合液1~2l,所述的营养液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氯化钙8~12%、硫酸锌5~8%、硫酸铜2~3%、硝酸铈0.3~0.6%、油菜素甾醇0.02~0.03%、独脚金甾醇0.01~0.02%、茉莉酸0.005~0.01%,余量为水;
c.在此期间每镉1~2天对梨树施加一次超声波处理,具体施加的时间段为上午11.00~下午13.00,总计持续处理2h,控制超声波的施加频率为39~41khz;
(4)梨树谢花后46天至果实成熟间管理:
a.在此期间先对梨果实进行换袋处理,用大果实套袋对果实进行换袋包裹处理,同时将具有缺陷的果实进行剪除;
b.之后对梨树恢复常规的管理操作,及时浇水保持土壤不干旱,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处理,果实成熟后及时进行采摘。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b中所述的营养液追加处理选择在每天下午的15.00~16.00间进行。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b中所述的营养液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氯化钙10%、硫酸锌7%、硫酸铜2.5%、硝酸铈0.5%、油菜素甾醇0.025%、独脚金甾醇0.015%、茉莉酸0.008%,余量为水。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c中所述的超声波的施加频率为40khz。
进一步的,步骤(4)操作b中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处理所用的化学药剂选用低毒、低残留的配方。
石细胞是影响梨果实口感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梨的石细胞在分类上属于短石细胞,由大量木质素和纤维素组成,其细胞壁很厚,通常能辨认出大量的向心层和分枝状纹孔。梨的石细胞是由薄壁细胞的初生壁沉积了次生壁而形成的厚壁细胞,木质素是次生壁和石细胞的主要成分。在果实胚胎不断分裂分化过程中,各阶段的结构形态不同,针对不同的结构形态进行改进处理是改善果实品质的有效方法。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改常规的管理方式,在梨树谢花后根据果实的生长周期规律进行了对应的分段管理操作,其中第一阶段先对梨树进行了合理的疏果处理,降低了残败果实的数量,降低了营养成分的损耗,实现了果实优育的目的;第二阶段每天对梨树进行了白炽灯补光处理,人为的延长了梨树的光合作用时长,可有效的促进了果实的发育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加快了果实分裂分化的进程,又增强了梨树的抗性为后续的处理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用独特配制的营养液对梨树进行了叶面追肥处理,使用的营养液中含有特殊配比的钙、锌、铜、铈盐,又添加了三种植物激素,此几种成分配合后被梨树吸收,可有效的降低过氧化物酶、肉桂醇脱氢酶和肉桂酸-4-羟基化酶的活性,而此几种酶可促进石细胞的发育和形成,营养液还能减弱次生壁形成和木质化的进程,进一步影响了石细胞的生成,期间还进行了超声波处理,能有效的增强梨树对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又可增强营养液的施加作用效果,进一步影响了石细胞的发育;第四阶段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有助于果实品质的提升。最终在各阶段的共同配合作用下,本发明管理方法能有效的降低梨果实中石细胞的含量和颗粒大小,改善了其食用口感品质,同时又提高了梨果实中的营养元素成分的含量,改善了其食用价值品质,提升了种植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梨树谢花后的管理方法,对梨树谢花后的生长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如下步骤:
(1)梨树谢花后1~7天间管理:
当80%以上的梨树完成自然谢花后,开始对梨树进行谢花后管理,由此算起的第1~7天内,对梨树进行疏果处理,此时用疏果剪将具有病虫害的、受精不良的、形状不正的果子剪除、将朝天果、下垂果、纵径较短的扁形果剪除、将一个花序中第一、第二朵花的果剪除,并依照强树多留、弱树少留,内膛多留、外围少留,树冠下部多留、树冠上部少留的原则进行疏果;
(2)梨树谢花后8~20天间管理:
a.在此期间以少量多浇的方式对梨树进行补水处理,保持土壤的湿润,浇水的时间段选择为上午8.00~9.00、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
b.每天晚上日落后自然光消逝时,开启白炽灯进行人工补光,每天补光处理2h,控制光照强度为6000~6300lx;
(3)梨树谢花后21~45天间管理:
a.在此期间先对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用小果实套袋将发育良好的果实进行包裹处理,同时将具有缺陷的果实进行剪除;
b.每隔3天对梨树进行一次营养液追加处理,具体是将营养液与水按照体积1:40混合均匀后制得混合液,再直接将混合液喷覆在梨树的叶面上,每株梨树喷洒混合液1l,所述的营养液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氯化钙8%、硫酸锌5%、硫酸铜2%、硝酸铈0.3%、油菜素甾醇0.02%、独脚金甾醇0.01%、茉莉酸0.005%,余量为水;
c.在此期间每镉1天对梨树施加一次超声波处理,具体施加的时间段为上午11.00~下午13.00,总计持续处理2h,控制超声波的施加频率为39khz;
(4)梨树谢花后46天至果实成熟间管理:
a.在此期间先对梨果实进行换袋处理,用大果实套袋对果实进行换袋包裹处理,同时将具有缺陷的果实进行剪除;
b.之后对梨树恢复常规的管理操作,及时浇水保持土壤不干旱,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处理,果实成熟后及时进行采摘。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b中所述的营养液追加处理选择在每天下午的15.00~16.00间进行。
进一步的,步骤(4)操作b中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处理所用的化学药剂选用低毒、低残留的配方。
实施例2
一种梨树谢花后的管理方法,对梨树谢花后的生长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如下步骤:
(1)梨树谢花后1~7天间管理:
当80%以上的梨树完成自然谢花后,开始对梨树进行谢花后管理,由此算起的第1~7天内,对梨树进行疏果处理,此时用疏果剪将具有病虫害的、受精不良的、形状不正的果子剪除、将朝天果、下垂果、纵径较短的扁形果剪除、将一个花序中第一、第二朵花的果剪除,并依照强树多留、弱树少留,内膛多留、外围少留,树冠下部多留、树冠上部少留的原则进行疏果;
(2)梨树谢花后8~20天间管理:
a.在此期间以少量多浇的方式对梨树进行补水处理,保持土壤的湿润,浇水的时间段选择为上午8.00~9.00、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
b.每天晚上日落后自然光消逝时,开启白炽灯进行人工补光,每天补光处理2h,控制光照强度为6400~6700lx;
(3)梨树谢花后21~45天间管理:
a.在此期间先对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用小果实套袋将发育良好的果实进行包裹处理,同时将具有缺陷的果实进行剪除;
b.每隔3天对梨树进行一次营养液追加处理,具体是将营养液与水按照体积1:60混合均匀后制得混合液,再直接将混合液喷覆在梨树的叶面上,每株梨树喷洒混合液1.5l,所述的营养液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氯化钙10%、硫酸锌7%、硫酸铜2.5%、硝酸铈0.5%、油菜素甾醇0.025%、独脚金甾醇0.015%、茉莉酸0.008%,余量为水;
c.在此期间每镉2天对梨树施加一次超声波处理,具体施加的时间段为上午11.00~下午13.00,总计持续处理2h,控制超声波的施加频率为40khz;
(4)梨树谢花后46天至果实成熟间管理:
a.在此期间先对梨果实进行换袋处理,用大果实套袋对果实进行换袋包裹处理,同时将具有缺陷的果实进行剪除;
b.之后对梨树恢复常规的管理操作,及时浇水保持土壤不干旱,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处理,果实成熟后及时进行采摘。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b中所述的营养液追加处理选择在每天下午的15.00~16.00间进行。
进一步的,步骤(4)操作b中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处理所用的化学药剂选用低毒、低残留的配方。
实施例3
一种梨树谢花后的管理方法,对梨树谢花后的生长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如下步骤:
(1)梨树谢花后1~7天间管理:
当80%以上的梨树完成自然谢花后,开始对梨树进行谢花后管理,由此算起的第1~7天内,对梨树进行疏果处理,此时用疏果剪将具有病虫害的、受精不良的、形状不正的果子剪除、将朝天果、下垂果、纵径较短的扁形果剪除、将一个花序中第一、第二朵花的果剪除,并依照强树多留、弱树少留,内膛多留、外围少留,树冠下部多留、树冠上部少留的原则进行疏果;
(2)梨树谢花后8~20天间管理:
a.在此期间以少量多浇的方式对梨树进行补水处理,保持土壤的湿润,浇水的时间段选择为上午8.00~9.00、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
b.每天晚上日落后自然光消逝时,开启白炽灯进行人工补光,每天补光处理2h,控制光照强度为6800~7000lx;
(3)梨树谢花后21~45天间管理:
a.在此期间先对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用小果实套袋将发育良好的果实进行包裹处理,同时将具有缺陷的果实进行剪除;
b.每隔4天对梨树进行一次营养液追加处理,具体是将营养液与水按照体积1:80混合均匀后制得混合液,再直接将混合液喷覆在梨树的叶面上,每株梨树喷洒混合液2l,所述的营养液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氯化钙12%、硫酸锌8%、硫酸铜3%、硝酸铈0.6%、油菜素甾醇0.03%、独脚金甾醇0.02%、茉莉酸0.01%,余量为水;
c.在此期间每镉2天对梨树施加一次超声波处理,具体施加的时间段为上午11.00~下午13.00,总计持续处理2h,控制超声波的施加频率为41khz;
(4)梨树谢花后46天至果实成熟间管理:
a.在此期间先对梨果实进行换袋处理,用大果实套袋对果实进行换袋包裹处理,同时将具有缺陷的果实进行剪除;
b.之后对梨树恢复常规的管理操作,及时浇水保持土壤不干旱,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处理,果实成熟后及时进行采摘。
进一步的,步骤(3)操作b中所述的营养液追加处理选择在每天下午的15.00~16.00间进行。
进一步的,步骤(4)操作b中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处理所用的化学药剂选用低毒、低残留的配方。
对比实施例1
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1相比,省去步骤(2)梨树谢花后8~20天间管理中的操作b,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2
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省去步骤(3)梨树谢花后21~45天间管理中的操作b,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3
本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3相比,省去步骤(3)梨树谢花后21~45天间管理中的操作c,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照组
现有的梨树谢花后管理方法。
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选取同一片区的砀山梨果园作为试验基地,其中砀山梨果树植株的树龄均为9年,从此果园试验基地中选取七块区域,相互间保持距离300m以上,避免实验时相互影响,然后将七块区域随机对应选取一种上述的管理方法,于梨树落花后进行隔离管理,在隔离管理前始终保持培育的方法条件等相同且适宜,待梨树果实成熟后,选取成熟的果实进行品质测试,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注:上表1中所述的近果皮处是在靠近果实果皮2.5~3.5mm处取果肉组织,所述的果实中心处是在果皮和果心正中央取果肉组织,所述的近果心处是在靠近果心3~4mm处取果肉组织,具体的石细胞团直径测量是将所取的果肉组织进行逐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处理后,再进行切片,控制切片的厚度为8~10μm,然后进行番红-固绿二重染色,中性树胶封片,最后用显微镜观察石细胞并进行显微摄影,量测其直径;所述的果实中石细胞含量的测定是:称取距离果皮2mm至果核之间的近果心部位果肉5.0g,于-20℃条件下冷冻24h,在20000rpm下匀浆3min,匀浆后重复加入水静置,倒出上层悬浮物几次,所得石细胞烘干称重,重复3次,按照:石细胞含量=测定的石细胞干重/5×100﹪换算而成。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管理方法能有效的降低梨果肉中的石细胞团粒直径大小,并能减少石细胞的生成,很好的提升了梨子的食用口感,此外还能提升果实中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提高了食用价值,进而提升了种植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