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免耕抗旱栽培方法及免耕挖窝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88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免耕抗旱栽培方法及免耕挖窝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稻免耕抗旱栽培方法及免耕挖窝器。



背景技术:

四川春旱和夏旱发生频率较高,统计数据表明,2001至2010年四川春旱(3至4月)发生频次为486县次,夏旱(5至6月)发生频率为631县次,是1971至1980年的2-2.5倍。5至6月(夏旱易发期)秧苗移栽至返青期间常因缺水而无法移栽水稻,当前采用的超稀播旱育秧技术,是采取延长秧龄的方法,延后水稻移栽时期,进而一定程度上避开移栽期缺水问题。通常4月初四川稻区开始育秧,5月上旬至中旬移栽,秧龄40-50d,如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仍无雨水补充,旱育秧的秧龄过高,不利于秧苗移栽后的成活和分蘖。

同时,当前的水稻移栽措施(抛秧,翘窝移栽以及机械移栽等)均需要提前淹水泡田,需水量较大,但夏旱发生季节往往没有足够的水源确保充分泡田,水稻移栽困难。

当前水稻移栽方法,在水稻移栽后需进行浅水灌溉(2-3cm水层)促进水稻返青分蘖,然而,夏旱发生情况下水源不足,难以全面灌水保持浅水层,影响水稻返青分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水稻免耕抗旱栽培方法及免耕挖窝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耕挖窝器,包括钻头,所述钻头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刀片,所述钻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机。

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从正极开始,依次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控制开关、转速控制机构和转向控制开关,转向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转向控制开关连接有电机。

进一步地,转向控制开关采用双联双控开关。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稻免耕抗旱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秧:

1.1)选择适当田块制作苗床:选择近水、向阳、水位低、土质肥的田块作为苗床;

1.2)苗床整理:厢面1.5-2.0m,四周留沟,沟宽30-50cm;细土筛后备用,依据苗床肥力水平,施用复合肥0.2-0.5kg/m2,腐熟有机肥1-3kg/m2和旱育秧壮秧剂0.125kg/m2,翻地后整平厢面;

1.3)播种:采用超稀播旱育秧法,选择苗期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4月中下旬进行选种、晒种、消毒、浸种、催芽和播种;

1.4)苗床管理:播种5d后,稻秧出土后,采取放风和揭膜等措施防止烧苗;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根据苗青和墒情灌溉浇水1-2次,浇水前添加水稻抗旱剂,水稻抗旱剂的添加量为0.54-1.25kg/m3;三叶一心以后控水促根;移栽前1d浇1次透水并添加水稻抗旱剂,病虫害防治及其他水肥管理与常规旱育秧相同;

2)移栽与田间管理

2.1)插秧日期:5月中下旬,秧龄40-50d;

2.2)插秧方式:穴距16-18cm,行距控制在25-30cm;选择壮秧,每穴2-3苗,采用免耕挖窝器进行挖窝栽插;

2.3)挖窝与移栽要求:挖窝深度为3-5cm;移栽时将秧苗放入事先挖好的窝内,用土略压紧,确保灌水后不会漂秧;窝内填土深度不宜超过2cm,确保窝内有足够空间存贮灌溉水;

2.4)田间水肥管理:在没法进行大水漫灌的前提下,人工提水,逐窝灌溉,以灌满窝、水深3cm为准,3-5d后,如秧苗出现萎蔫情况进行第二次灌溉,仍然以灌满窝为标准;秧苗返青后,如雨水仍不足,继续逐窝灌溉并根据土壤肥力追施npk复合肥4-5kg/亩;6月进入雨季后,第一次大灌水时,补充尿素10kg/亩,促进分蘖;7月抽穗后及时追施穗肥,尿素4-5kg/亩,水稻复合肥5kg/亩;收割前10d排水;其他水肥管理与常规大田管理相同;

2.5)病虫害控制:恶苗病和稻瘟病用药剂浸种的方法防治;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进行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用专用杀虫剂喷雾防治;

3)收获:收获时间和方式与当地高产稻田相同。

进一步地,步骤1.1)中水位为0.6-1.0m,土质的有机质含量不低于4%。

进一步地,步骤1.2)和步骤2.4)中的复合肥中的n:p2o5:k2o的比例为22:8:10。

进一步地,步骤1.3)中的苗期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为德优4727或德香4103。

进一步地,步骤1.4)中的水稻抗旱剂的组分如下:每升含cacl220mg、mgso430mg、cuso40.02mg、feso42.0mg。

进一步地,步骤1.4)中的恶苗病和稻瘟病用25%咪鲜胺乳油2000-2500倍液药剂浸种的方法防治;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进行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用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0g/亩兑水30kg喷雾防治。

进一步地,免耕挖窝器包括钻头,所述钻头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刀片,所述钻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机,所述控制器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从正极开始,依次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控制开关、转速控制机构和转向控制开关,转向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转向控制开关连接有电机,所述转向控制开关采用双联双控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采用水稻抗旱剂,提高了旱育秧条件下秧苗的抗旱能力。

2)本发明采用免耕挖窝器,提高了工作效率,克服了免耕田水稻移栽困难的问题。

3)本发明大幅度降低了水稻移栽前泡田用水需求;本发明降低了水稻移栽后返青期的用水需求;本发明提高了水稻抵御干旱的能力,延长了水稻抵御干旱气候的时间,提高了移栽后秧苗成活率,更加适应春夏连旱发生频率较高的气候特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免耕挖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免耕挖窝器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免耕挖窝器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水稻移栽后分蘖动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免耕抗旱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秧:

1.1)选择适当田块制作苗床:选择近水、向阳、水位低、土质肥的田块作为苗床,其中,水位为0.6-1.0m,土质的有机质含量不低于4%;

1.2)整理苗床:厢面1.5-2.0m,四周留沟(沟宽30-50cm);细土筛后备用,依据苗床肥力水平,施用复合肥(n:p2o5:k2o=22:8:10)0.2-0.5kg/m2,有机肥(1-3kg/m2)和旱育秧壮秧剂(苗青壮,四川川东化工有限公司0.125kg/m2)翻地后整平厢面;

1.3)播种:采用超稀播旱育秧法,选择苗期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如德优4727、宜香4103等,按常规方法4月中下旬(清明后5-10d)进行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和播种;

1.4)苗床管理:播种5d后,小秧开始长出土后,采取适当措施(如放风,揭膜等)防止烧苗;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根据苗青和墒情浇水1-2次,浇水前添加水稻抗旱剂,水稻抗旱剂的添加量为0.54-1.25kg/m3;三叶一心以后控水促根。移栽前1d浇1次透水并添加水稻抗旱剂,病虫害防治及其他水肥管理与常规旱育秧相同;其中,水稻抗旱剂的组分如下:每升含cacl220mg、mgso430mg、cuso40.02mg、feso42.0mg。

2)移栽与田间管理:

2.1)插秧日期:5月中旬,秧龄40-50d。

2.2)插秧方式:穴距16-18.00cm,行距可综合考虑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插秧时期及目标产量水平等因素确定,一般控制在25-30cm。选择壮秧,每穴2-3苗,采用免耕挖窝器(如图1所示)进行挖窝栽插。

所述免耕挖窝器包括钻头1,所述钻头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刀片9,所述钻头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2连接有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机5。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3包括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6从正极开始,依次串联有电源控制开关7、转速控制机构8(市售)和转向控制开关4,转向控制开关4的另一端与蓄电池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控制器3通过转向控制开关4连接有电机5;

所述转向控制开关4采用双联双控开关。

挖窝器通过电机5驱动;其中电机5以蓄电池6为电源,通过电源控制开关7控制总电源、转速控制器8控制钻头转速、转向控制开关4控制挖窝器的正转和反转,各部件的连接如图3所示。

2.3)挖窝与移栽要求:挖窝深度以3-5cm为宜,不宜超过5cm;移栽时将秧苗放入事先挖好的小窝内,用土略压紧,确保灌水后不会漂秧;窝内填土深度不宜超过2cm,确保窝内有足够空间存贮灌溉水。

2.4)田间水肥管理:在没法进行大水漫灌的前提下,人工提水,逐窝灌溉,灌满窝(水深3cm左右)即可,3-5d后,如发现水稻出现萎蔫情况,可再次灌水,仍然以灌满窝为标准。秧苗返青后,如雨水仍不足,继续逐窝灌溉并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追施npk复合肥(金正大3+三)4-5kg/亩;6月进入雨季后,第一次大灌水时,补充氮肥10kg/亩,促进分蘖。

灌水时要注意:1)灌水不宜太深,不易超过4cm;2)水稻分蘖进入盛期(6月中旬)后开始晒田,较正常管理提早1-2d放水晒田,干湿交替促进幼穗分化。抽穗后(7月中下旬),及时追施穗肥,尿素4-5kg/亩,复合肥(n-p2o5-k2o:22-8-10)5kg/亩。收割前10天排水。其他水肥管理与常规大田管理相同。

2.5)病虫害控制:四川水稻病虫害主要为苗期恶苗病、苗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穗茎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恶苗病和稻瘟病可以用药剂浸种的方法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加水溶解后拌稻种50kg);纹枯病用5%(体积含量)井冈霉素进行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用专用杀虫剂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可以用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35ml/亩,兑水45l喷雾;稻纵卷叶螟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对水60kg喷雾);其它病虫害如稻飞虱和穗茎瘟等,视情况而定。

3)收获时间和方式与当地高产稻田相同。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一、水稻抗旱剂对旱育秧条件下秧苗的抗旱能力的影响:

a、试验设计

ck对照处理:水稻经常规旱育秧(未经抗旱处理),移栽后不灌水保持干旱状态;t抗旱剂处理:水稻旱育秧期间采用抗旱剂溶液进行灌溉处理,水稻移栽后不灌溉保持干旱状态。在连续干旱胁迫的情况下,观测水稻的萎蔫度和成活率。

b、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抗旱剂处理(t)的水育秧秧苗在移栽后经连续10d干旱处理后,有56%会发生萎蔫,其发生萎蔫的概率比对照处理ck的秧苗降低了23个百分点。表明按照本方法处理的水稻更有利于提高水稻抗旱性。连续15d干旱后,对照ck的水稻几乎完全枯萎甚死亡,而经抗旱处理(t)后,植株抗旱处理的水稻仍有42.1%存活。与传统移栽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水稻育秧方法显著降低了水稻在干旱季节的萎蔫发生概率,提高了水稻移栽后的存活率。

二、免耕挖窝器对免耕田水稻移栽的影响:

在干旱缺水免耕条件下,土壤未经翻耕,传统方法几乎无法移栽水稻,农民采用传统工具(锄头)挖窝移栽水稻,每人每天平均移栽0.2亩水稻;采用挖窝器免耕移栽的方法,每人每天平均移栽0.4-0.5亩。

三、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分蘖数量等的影响:

a、试验设计

ck1对照处理1:移栽前放水泡田,移栽后田面保持2cm浅水层;ck2对照处理2:传统方法移栽后放水灌溉,水稻生长期间不灌溉;t1挖窝器免耕移栽,移栽后保持水稻附近2cm浅水。记录每个处理的用水量、水稻分蘖动态和水稻产量;所有试验处理在旱棚中进行,排除降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b、实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2015-016年)表明,挖窝器免耕移栽条件下(t1处理)水稻分蘖盛期前用水量为902.3m3/ha,比ck1和ck2分别减少了753.1和536.4m3/ha;ck1,ck2和t1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为9.3,8.1和8.9t/ha,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k1和t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k2,表明本处理方法(t1)可以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确保稻谷产量不显著降低。t1处理下水稻有效分蘖比ck1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ck2(图4),表明挖窝器免耕移栽水稻可以在减少用水量的前提下,确保水稻田间有效分蘖数量,进而确保水稻产量降低不显著。

表1不同处理下2015-2016年稻谷产量比较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