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周年生产的连栋日光能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7396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周年生产的连栋日光能温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温室结构,具体为一种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周年生产的连栋日光能温室。



背景技术:

我国现代设施园艺方兴未艾,日光温室作为一种节能且耗资低的设施,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北方地区因冬季寒冷但光照充足,故日光温室在此地区得到了大力推广。而南方地区冬季光照较少,不适合建造常规的日光温室,故该地区园艺设施多以塑料大棚为主。日光温室具有白天蓄热、夜间保温的特点,冬季不加温亦可栽培作物,但温室三面均为墙体,通风性能和透光性能较差,不易降温,夏季室内易高温高湿、栽培困难。塑料大棚四面透光,通风散热良好,覆盖遮阳网即可越夏栽培,但保温性能差,冬季栽培困难,为解决塑料大棚的缺陷与不足,有人提出了塑料双大棚,在普通塑料大棚内,紧贴着棚架再搭一座简易的,由竹木和铁丝构成的棚架,棚架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形成“外大棚”和“内大棚”重叠结构,内外两层塑料薄膜覆盖,可显著提高塑料大棚的保温性。据测定,双大棚结构冬季可比普通大棚提高温度3~8℃。因此双层塑料膜覆盖可增强塑料薄膜温室的保温性,具体来说,这种覆盖方式的温室可分为双层充气温室(双层薄膜充气棚)和双层结构温室(双架双层棚)两种。双层充气温室:与传统的塑料薄膜温室相比,除覆盖材料为双层充气膜外,其他几乎没有多少区别。双层结构温室:其目的也是为了取得双层充气温室的节能效果,但在结构处理上采用了双层骨架分别支撑两层薄膜,取消了两层膜间的充气风机。其优点是节省了充气耗电的运行费用,避免了双层充气膜间的结露,而且可设置卷膜机构将两层膜分别打开或关闭,根据室外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开闭塑料膜,使温室的运行在节能和采光两个方面求得优化管理,进一步降低温室的运行能耗,节约成本,尤其适合于我国南方光照不足的地区使用。但由于增加了一层附加结构,增加了温室骨架的阴影率。从运行效果来看,其节能效果要比双层充气温室高5%~10%。但双层结构温室由于两层膜都可以是外层膜(外层膜卷起时,内层膜充当外层膜),在空气含尘量较大的北方地区使用时,薄膜的污染较大,温室的整体透光率降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了双层充气膜覆盖,温室的透光率下降了10%左右。在我国光照充足而冬季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使用有较好的效果,但在长江以南地区一般不宜采用,因为冬季光照不足,而气温又较高,双层充气的节能效果难以弥补由于透光不足而带来的损失。因此,提出一种适用于长江流域地区的、低投入高产出的且四季均可栽培生产的新型温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周年生产的连栋日光能温室,使投入产出比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周年生产的连栋日光能温室,包括拱圆形大棚1、日光温室2和工作间3;所述的拱圆形大棚1与日光温室2在长度方向并排连接,并以塑料薄膜隔断;在拱圆形大棚1与日光温室2的上方设有外遮阳系统4,在拱圆形大棚1内部设有第一内保温系统,在日光温室2内部设有第二内保温系统。

优选的,用于拱圆形大棚1与日光温室2隔断的塑料薄膜配备有卷膜器实现自由卷放。夏季通过卷膜器将隔断薄膜卷起固定在上端,冬季再将其放下使用,两温室相通有利于通风降温和管理。

所述的拱圆形大棚1、日光温室2均为南北朝向排列,东西朝向延伸;拱圆形大棚2位于南侧,跨度为10.0m,肩高3.0m,脊高5.0m;日光温室2位于北侧,跨度为10.0m,前肩高为3.0m,脊高为5.5m,后墙高度为4.0m,后半坡屋面水平投影为1.40m;所述的工作间3紧靠日光温室2东端山墙24。外遮阳系统4高6m。

所述的拱圆形大棚1包括两行东西向对称排列的第一主立柱基础51,在第一主立柱基础51上固定有第一主立柱71,同行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之间构成一个开间,在南侧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一撑杆111,在北侧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之间等距离固定有两个竖向撑杆15;在每行第一主立柱71顶部安装有第一天沟纵梁121,在天沟纵梁121顶部安装有第一天沟61;在两行第一天沟纵梁121之间对应第一主立柱71以及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的中点处架设有第一拱杆81,各第一拱杆81通过第一纵向拉杆131实现东西向连接,对应除东、西两端外的第一拱杆81安装有第一横向拉杆171;在拱圆形大棚1东、西两端的第一拱杆81分别由第一侧墙立柱91支撑,同侧第一侧墙立柱91之间通过第一联系横杆101连接,在东、西侧分别覆盖塑料薄膜,并在东侧安装有推拉门26;拱圆形大棚1南侧从内往外依次覆盖防虫网和塑料薄膜;在拱圆形大棚北侧的第一天沟61上端800mm处开口设置第一天窗251(即天窗下沿与第一天沟61的垂直距离800mm),第一天窗251长度与拱圆形大棚长度一致,所述的第一天窗251从内往外依次覆盖防虫网和塑料薄膜;在拱圆形大棚1的第一拱杆81上除天窗251外覆盖塑料薄膜。

具体的,对应第一主立柱71设置的第一横向拉杆17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东西向对称的第一主立柱71上,对应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中点处设置的第一横向拉杆17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东西向排列的第一天沟纵梁121上。

所述的第一联系横杆101和第一横向拉杆171处于同一高度。

拱圆形大棚1的两行第一主立柱71的间距为10.0m;同一行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的间隔为4.0m;每行设有13个第一主立柱71。

所述的第一主立柱基础51为点式独立基础。

在所述的第一天沟61首尾两端设有通水口,通水口连上通水管用于排放积水。

优选的,在第一拱杆81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横向拉杆171间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1;位于中间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拱架斜向拉杆191;第一拱架斜向拉杆191与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1呈30-45°夹角。

拱圆形大棚1东、西侧的塑料薄膜通过卡簧和固定在第一侧墙立柱91上的卡槽进行固定。

所述的日光温室2包括与拱圆形大棚1的第一主立柱基础51平行的第二主立柱基础52,在第二主立柱基础52上等间距固定第二主立柱72,第二主立柱72与拱圆形大棚北侧第一主立柱71对称排列,第二主立柱72高于第一主立柱71,在相邻两个第二主立柱72中间布置第二撑杆112,在第二主立柱基础52上对应第二主立柱72内侧设有砖墙预埋柱;在第二主立柱72顶部安装有第二天沟纵梁122,在第二天沟纵梁122顶部安装有第二天沟62;在第二天沟纵梁122和拱圆形温室1北侧第一天沟纵梁121之间对应第二主立柱72以及相邻两个第二主立柱72的中点处,架设不对称的第二拱杆82,各第二拱杆82之间通过第二纵向拉杆132实现东西向连接,除东、西两端外的第二主立柱72和与其对称的拱圆形大棚1北侧第一主立柱71之间安装有第二横向拉杆172,在北侧第一天沟纵梁121与第二天沟纵梁122之间对应于相邻两个第二主立柱72中点处架设的第二拱杆82安装有斜拉杆173;在日光温室2东、西两端的第二拱杆82分别由第二侧墙立柱92支撑,同侧第二侧墙立柱92之间通过第二联系横杆102连接,在东、西侧分别安装泡沫夹芯彩钢板(即聚苯板),形成东、西侧山墙24;在日光温室南侧的第一天沟61上端800mm处开口设置第二天窗252,并于第二拱杆82顶点南侧靠近收卷状态的保温被27处设置第三天窗253,不与收卷状态的保温被27重叠,各天窗长度均与温室长度一致,天窗从内往外依次覆盖防虫网和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由电动卷膜器带动自由卷放;在日光温室2的第二拱杆82上除天窗外覆盖塑料薄膜;于日光温室2屋面后坡铺设保温被27,保温被27可全覆盖日光温室2屋面,并可由电动卷被器带动自由卷放;在第二主立柱基础52上设有温室后墙,温室后墙包括下部复合墙体30和上部框架式墙体29,所述的复合墙体30由内向外包括散热层、蓄热层以及保温层;在框架式墙体29内设有可拆装的内层黄麻纤维板和外层黄麻纤维板,并在复合墙体30顶部和第二天沟纵梁122底部之间分别在第二主立柱72和第二撑杆112北侧设有竖向连接杆14;在所述的框架式墙体32外侧设有可拆卸的塑料薄膜用于防止雨水淋湿黄麻纤维板,塑料薄膜由卡簧固定在设于竖向连接杆14外侧的卡槽里;在所述的框架式墙体29内侧覆盖有可拆卸的防虫网。

所述的第二主立柱基础52为条形基础。

在所述的第二天沟62首尾两端设有通水口,通水口连上通水管用于排放积水。

优选的,在第二横向拉杆172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拱杆82之间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二拱架竖向拉杆182,在位于中间第二拱架竖向拉杆182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拱架斜向拉杆192;第二拱架斜向拉杆192与第二拱架竖向拉杆182呈30-45°夹角。在斜拉杆173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拱杆82之间等距离设有三个第三拱架竖向拉杆183。

第一拱杆81由两个相同规格的圆弧形热浸镀锌圆钢管杆件拼接而成;第二拱杆82由一长一短弧形热浸镀锌圆钢管杆件拼接而成。

所述的第二联系横杆102的数量为2根以上,优选为2根,具体包括与第二横向拉杆172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联系横杆102以及接近第二侧墙立柱92底端的一根第二联系横杆102;最优选为4根,还包括位于与第二横向拉杆172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联系横杆102上下两侧的两根第二联系横杆102。

所述的散热层由粘土砖砌筑而成,所述的蓄热层由草炭基质填充形成,所述的保温层由泡沫夹芯彩钢板构成。第二主立柱72和第二撑杆112的下部埋于复合墙体30的保温层中,砖墙预埋柱20的下部埋于复合墙体30的散热层中,上部与第二拱杆82连接。

所述的内层黄麻纤维板由固定在复合墙体33内沿的凹槽和固定在日光温室第二拱杆82的凹槽定位;所述的外层黄麻纤维板由固定在复合墙体33顶部外沿的凹槽和第二天沟纵梁122的凹槽定位;外层黄麻纤维板的外侧面与第一主立柱72、第二撑杆112的外侧面在同一平面。黄麻纤维板由黄麻纤维经模压而成,黄麻纤维板密度为60-140kg/m3,其导热系数在0.09-0.11w·m-1·k-1之间,彼此间差异较小,说明黄麻纤维隔热性较好,选用低密度的黄麻纤维板即可达到隔热保温要求,因此,黄麻纤维板的密度优选采用60kg/m3。黄麻纤维板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保温隔热效果较好,其密度较小,便于节约用材、施工方便和便于安装与拆卸。而由两层黄麻纤维板构成空腔墙体,中间有空气层,因为整个墙体是密封的(外层黄麻纤维板北侧覆有塑料薄膜,能有效阻止冷风渗透;宽度方向:后墙东侧为工作间,西侧为山墙,从而使后墙达到密封效果),故中间空气层是静止空气,而静止空气的传热系数非常小,能很好地阻挡热量通过墙体流失,保温效果好。该黄麻纤维板可以自由地安装和拆卸,冬天安装黄麻纤维板可减少室内热量向外散失,起到保温隔热作用,温室保温隔热性能好;夏季将其拆除可增大温室透光面积和通风面积,可改善温室光照条件,提高温室的通风降温效果,有效降低室内的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有利于温室作物的正常生长,保证了温室周年生产,减少了温室的空置率。

表1不同密度黄麻板材导热系数

拱圆形大棚1南侧墙配1套电动卷膜器;3条天窗旁各设置1套电动卷膜器,电动卷膜器可自动卷放塑料薄膜,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用于拱圆形大棚1与日光温室2隔断的塑料薄膜、以及分别覆盖在拱圆形大棚1东、南、西三侧的塑料薄膜为三层复合茂金属耐老化流滴膜。设在框架式墙体32外侧的塑料薄膜为三层复合茂金属耐老化流滴膜。拱圆形大棚1拱杆、日光温室2拱杆上部覆盖的塑料薄膜以及三个天窗覆盖的塑料薄膜为pep利得膜(3层共挤长寿无滴膜)。

本发明所述的防虫网和塑料薄膜均采用卡簧与骨架上固定的卡槽固定。

所述的外遮阳系统4包括三行外遮阳立柱21、联系纵杆22、桁架31;三行外遮阳立柱21由南往北分别安装在拱圆形大棚1的两行第一天沟61和日光温室2的第二天沟62内,并位于相应主立柱正上方(即安装在拱圆形大棚1第一天沟61内的外遮阳立柱21位于第一主立柱71正上方,安装在日光温室2第二天沟62内的外遮阳立柱21位于第二主立柱72正上方,同一行相邻两个外遮阳主立柱21的间隔为4.0m),三行外遮阳立柱21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每行外遮阳立柱21上部通过联系纵杆22实现东西向连接,并在相邻两行外遮阳立柱21上端固定桁架31实现南北横向相连(东西向相邻两个桁架的距离为4.0m),共两行南北向排列的桁架,共13排东西向排列桁架,桁架31顶部通过第三纵向拉杆32实现东西向相连使得桁架连成整体,分别在靠近东、西两端的两排桁架之间设有两个短纵向拉杆33,两根短纵向拉杆33分别位于第三纵向拉杆32两侧;在每排桁架31上等距安装6个支撑滚轮用于安装东西向第一推杆34(共6行东西向排列的支撑滚轮),在同行支撑滚轮安装有第一推杆34;在相邻两排桁架31之间设有遮阳幕35,共12张遮阳幕,在相邻两排桁架31间架设托幕线和压幕线,遮阳幕35位于托幕线和压幕线之间,所述的遮阳幕35的东侧连接桁架31(固定不动),西侧连接可移动第一导杆36,第一导杆36通过连接卡固定在第一推杆34上;在位于中央桁架旁布置减速电动机,减速电动机通过驱动轴与第一推杆34连接带动遮阳幕的卷放。

减速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上设有与其同轴的齿轮,在第一推杆34中部(中央桁架的两侧)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锯齿。推杆上布置的锯齿的长度与相邻两个桁架的距离相同。减速电动机采用电机固定架固定,基本位于外遮阳系统中间位置,使两侧受力和阻力较平衡均匀,同时预留一定的位置设有锯齿的推杆,锯齿与驱动轴的齿轮咬合在一起。减速电机发动时,通过驱动轴带动推杆移动,从而带动导杆,带动遮阳网向西开启或向东关闭。

优选的,位于中间一行的每根外遮阳主立柱21上安装东西向对称的斜支撑23,进一步通过斜支撑23使外遮阳主立柱21与桁架连接起到提高外遮阳系统强度的效果。

所述的第一导杆36采用边铝型材。所述的遮阳幕选用gl80基本式遮阳网。

外遮阳系统中,也可以将遮阳幕35的西侧连接桁架31(固定不动),东侧连接可移动导杆36。

所述的第一内保温系统和第二内保温系统均为结构相同的内保温系统。

所述的第一内保温系统包括在拱圆形大棚1开间两侧的第一横向拉杆171上等距离安装的3个支撑滚轮(拱圆形大棚1有3行东西向排列的支撑滚轮),在同行支撑滚轮安装有东西向第二推杆37实现东西向连接;在拱圆形大棚1开间之间设有内保温幕16,并在内保温幕16上下方架设托幕线与压幕线,内保温幕16穿过托幕线与压幕线之间;最东侧的内保温幕16的东侧固定在第一联系横杆101,其他内保温幕16的东侧固定在开间东侧第一横向拉杆171;内保温幕16西侧连接南北横向的第二导杆38,第二导杆38通过连接卡固定在第二推杆37上;在位于拱圆形大棚1正中央处的第一横向拉杆171中部固定减速电机,通过驱动轴与第二推杆37连接带动内保温幕的卷放,从而拉动幕布向西开启,向东关闭。温室电控柜上装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内保温电机可在操作人员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指令下实现开闭。

第一内保温系统中的压幕线和托幕线分别固定在拱圆形大棚东西、两侧的第一联系横杆101上;或者除东西两端的开间,其他开间的压幕线和托幕线固定在相邻两个第一横向拉杆171之间,东西两端开间则是将压幕线和托幕线固定在第一横向拉杆171和第一联系横杆101,减小托幕线的承重。

所述的第二内保温系统包括在日光温室2的第二横向拉杆172上等距离安装的3个支撑滚轮(日光温室2中有3行东西向排列的支撑滚轮),在同行支撑滚轮安装有东西向第二推杆37实现东西向连接;在日光温室2的第二横向拉杆172之间设有内保温幕16,并在内保温幕16上下方架设托幕线与压幕线,内保温幕16穿过托幕线与压幕线之间;最东侧的内保温幕16固定在与第二横向拉杆172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联系横杆102上,其他内保温幕16的固定在位于其东侧的第二横向拉杆172上;内保温幕16西侧连接南北横向的第二导杆38,第二导杆38通过连接卡固定在第二推杆37上;在位于日光温室2正中央处的第二横向拉杆172中部固定减速电机,通过驱动轴与第二推杆37连接带动内保温幕的卷放,从而拉动幕布向西开启,向东关闭。温室电控柜上装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内保温电机可在操作人员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指令下实现开闭。

所述的第二导杆38采用边铝型材。所述的内保温幕选用gls65铝箔遮阳保温帘幕。

内保温系统中,减速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上设有与其同轴的齿轮,在第二推杆37中部(拱圆形大棚1正中央处的第一横向拉杆171或日光温室2正中央处的第二横向拉杆172旁)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锯齿。推杆上布置的锯齿的长度与开间长度相同。减速电机发动时,通过驱动轴带动第二推杆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导杆,带动内保温幕向西开启或向东关闭。

内保温系统中,也可以将内保温幕16的东侧连接可移动导杆38,西侧连接横向拉杆172或与第二横向拉杆172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联系横杆102。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温室骨架结构均为装配式安装,省时省工,施工、维修方便,可迁移至异地安装以重复利用。

2、墙体保温蓄热性能优良,充分利用太阳能,不需人工加热便可在冬季栽培作物,节省能源。

3、日光温室东西山墙材料为泡沫夹芯彩钢板(即聚苯板),根据研究,温室长度大于跨度2倍后,山墙的蓄放热效果可忽略不计。因此山墙材料改用单一功能的聚苯板后,温室蓄放热能力不变;同时鉴于聚苯板比常用山墙材料粘土砖的热阻大,温室保温隔热性能有所提升,且聚苯板价格低廉,安装简便,环保轻质。

4、日光温室后墙结构与传统温室后墙相比,相同蓄热保温效果的要求下,围护结构成本低廉,因黄麻纤维板材的密度较小,便于节约用材以及安装施工。后墙支撑结构强度高,大大降低温室使用中的事故。

5、外遮阳网具有温室降温、光照调节的功能。

6、内保温幕具有控制光照、调节湿度、保温节能、防流滴的功能。采用铝箔遮阳保温帘幕,因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以及能吸收、反射大部分远红外线,所以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另外,由于该帘幕本身温度较高,其下方空气不易形成冷凝水,其对温室覆盖材料滴下的冷凝水本身具有吸收及承托能力,因此能控制湿度和大大减少温室流滴现象。具体来说,内保温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减少了温室的加热空间;(2)减少了温室的冷风渗透热损失;(3)减少了温室地面和作物对天空的辐射换热;(4)增加了温室的对流换热热阻;(5)减少了由于水气冷凝而产生的潜热损失;(6)调节光照,亦可在正午阳光过强烈时进行遮阳降温。

7、改良了普通塑料大棚和双层薄膜大棚保温差等不足,优化了日光温室夏季高温高湿等缺点,后墙可增加透光面积,充分利用光照。此温室兼容性较强,适用于淮河以南地区。

8、温室南面薄膜可卷起,天窗可打开,后墙上半段可拆卸,均可用于自然通风,故通风性能优良。夏季可将隔断薄膜卷起固定在上端,冬季再将其放下使用,两温室相通有利于通风降温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日光能温室东南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日光能温室西北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日光能温室内骨架东试图。

图5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内骨架西试图。

图6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中拱圆形大棚与日光温室2中部连接处骨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的第一内保温系统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的第二内保温系统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顶通风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保温被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后墙北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日光能温室外遮阳系统示意图。

图13为外遮阳系统中桁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14为外遮阳系统中遮阳幕的安装示意图。

图15为外遮阳系统俯视图的局部。

图中,1-拱圆形大棚,2-日光温室,3-工作间,4-外遮阳系统,51-第一主立柱基础,52-第二主立柱基础,61-第一天沟,62-第一天沟,71-第一主立柱,72-第二主立柱,81-第一拱杆,82-第二拱杆,91-第一侧墙立柱,92-第二侧墙立柱,101-第一联系横杆,102-第二联系横杆,111-第一撑杆,112-第二撑杆,121-第一天沟纵梁,131-第一纵向拉杆,132-第二纵向拉杆,14-竖向连接杆,15-竖向拉杆,16-内保温幕,171-第一横向拉杆,172-第二横向拉杆,173-斜拉杆,181-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2-第二拱架竖向拉杆,191-第一拱架斜向拉杆,192-第二拱架斜向拉杆,20-砖墙预埋柱,21-外遮阳立柱,22-联系纵杆,23-斜支撑,24-山墙,251-第一天窗,252-第二天窗,253-第三天窗,26-推拉门,27-保温被、28-保温被卷放器、29-框架式墙体,30-复合后墙,31-桁架,32-第三纵向拉杆,33-短纵向拉杆,34-第一推杆,35-遮阳幕,36-第一导杆,37-第二推杆,38-第二导杆。

图16为1月份日光能温室室内气温与室外气温趋势图。

图17为1月份典型阴天与晴天条件下室内外日间、夜间以及全天气温平均值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15所示,一种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周年生产的连栋日光能温室,包括拱圆形大棚1和日光温室2以及工作间3。

所述的拱圆形大棚1、日光温室2均为南北朝向排列,东西朝向延伸;拱圆形大棚2位于南侧,跨度为10.0m,肩高3.0m,脊高5.0m;日光温室2位于北侧,跨度为10.0m,前肩高为3.0m,脊高为5.5m,后墙高度为4.0m,后墙厚度为0.60m,后屋面倾角为46°,后半坡屋面水平投影为1.40m;所述的工作间3紧靠日光温室2东端山墙24,南北长6000mm,东西宽4000mm,高3000mm。外遮阳系统高6m。

所述的拱圆形大棚1与日光温室2在长度方向并排连接,并以塑料薄膜(采用三层复合茂金属耐老化流滴膜)隔断;在拱圆形大棚1与日光温室2的上方设有外遮阳系统4,在拱圆形大棚1内部设有第一内保温系统,在日光温室2内部设有第二内保温系统。

所述的拱圆形大棚1包括两行东西向对称排列的第一主立柱71,分别安装在拱圆形大棚1南侧、以及拱圆形大棚1和日光温室2连接处,行与行间距10.0m,第一主立柱基础51由位于其底部的第一主立柱基础51固定;同一行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的间隔(开间)为4.0m,每行设有13个第一主立柱71;在南侧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一撑杆111,在北侧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之间等距离固定有两个竖向撑杆15。在每行第一主立柱71顶部安装有第一天沟纵梁121,使东西向第一主立柱71两两相连,在天沟纵梁121顶部安装有第一天沟61,第一天沟61首尾设有通水口,通水口连上通水管用于排放积水。在两行第一天沟纵梁121之间对应除东、西两端外的第一主立柱71以及相邻两个第一主立柱71的中点处架安装连接部件,通过连接部件架设有第一拱杆81,第一拱杆81由两个相同规格的圆弧形热浸镀锌圆钢管杆件拼接而成,共25个;各第一拱杆81通过第一纵向拉杆131实现东西向连接,第一拱杆81和第一纵向拉杆131之间用钢丝夹固定。对应第一拱杆81安装有第一横向拉杆171;第一主立柱71间第一拱杆81与第一横向拉杆171间等距离加设三个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1和两个第一拱架斜向拉杆191,第一拱架斜向拉杆191对称分布于中间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1两侧,第一拱架斜向拉杆191与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1呈30-45°夹角;开间中部处第一拱杆81与第一横向拉杆171间只等距离加设三个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1。在拱圆形大棚1的第一拱杆81上覆盖塑料薄膜;在拱圆形大棚1东、西两端的第一拱杆81分别由4根、5根第一侧墙立柱91支撑,同侧第一侧墙立柱91之间通过和第一横向拉杆171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一联系横杆101连接,在东、西侧分别覆盖塑料薄膜(采用三层复合茂金属耐老化流滴膜),塑料薄膜通过卡簧固定在设在第一联系横杆101与第一侧墙立柱91上的卡槽内;在东侧安装有推拉门26。拱圆形大棚1南侧从内往外依次覆盖白色28目防虫网和塑料薄膜(采用三层复合茂金属耐老化流滴膜),南侧塑料薄膜通过卡簧固定在横向安装在主立柱和撑杆的卡槽内,南侧塑料薄膜配1套电动卷膜器,行程1.9m。在拱圆形大棚北侧的第一天沟61上端800mm处开口设置第一天窗251,天窗251长度与拱圆形大棚长度一致,宽度为0.8m,天窗251从内往外依次覆盖28目防虫网和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采用pep利得膜(3层共挤长寿无滴膜),厚0.15mm,在拱圆形大棚1东侧固定1套电动卷膜器,并在天窗旁固定卷膜管,卷膜管为φ22mmx1.2mm厚热镀锌圆管,卷膜管与电动卷膜器相连,电动卷膜器可自动卷放塑料薄膜,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在拱圆形大棚1的第一拱杆81上除天窗251外覆盖pep利得膜(第一天窗251下沿与北侧第一天沟61之间、第一个天窗251上沿与南侧第一天沟61之间分别设有独立的塑料薄膜)。

所述的日光温室2包括与拱圆形大棚1的第一主立柱基础51平行的条形第二主立柱基础52,在第二主立柱基础52上间隔4.0m固定第二主立柱72,第二主立柱72与拱圆形大棚北侧第一主立柱71对称排列,第二主立柱72高于第一主立柱71,在相邻两个第二主立柱72中间布置第二撑杆112,在第二主立柱基础52上对应第二主立柱72内侧设有砖墙预埋柱,间距4.0m,共13个。在第二主立柱72顶部安装有第二天沟纵梁122,在第二天沟纵梁122顶部安装有第二天沟62,第二天沟62首尾两端设有通水口,通水口连上通水管用于排放积水。在第二天沟纵梁122和拱圆形温室1北侧第一天沟纵梁121之间对应第二主立柱72以及相邻两个第二主立柱72的中点处,架设不对称的第二拱杆82,第二拱杆82由一长一短弧形热浸镀锌圆钢管杆件拼接而成,共25个;各第二拱杆82之间通过第二纵向拉杆132实现东西向连接,第二拱杆82与第二纵向拉杆132用钢丝夹固定。除东、西两端外的第二主立柱72和与其对称的拱圆形大棚1北侧第一主立柱71之间安装有第二横向拉杆172,在第二天沟纵梁122与北侧第一天沟纵梁121之间对应于相邻两个第二主立柱72中点处架设的第二拱杆82安装有斜拉杆173。在第二横向拉杆172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拱杆82之间设有三个第二拱架竖向拉杆182,在位于中间第二拱架竖向拉杆182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拱架斜向拉杆192,第二拱架斜向拉杆192与第二拱架竖向拉杆182呈30-45°夹角;在斜拉杆173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拱杆82之间加设三个第三拱架竖向拉杆183。在日光温室2东、西两端的第二拱杆82分别由5根第二侧墙立柱92支撑,同侧第二侧墙立柱92之间通过4根第二联系横杆102连接,具体包括与第二横向拉杆172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联系横杆、位于该第二联系横杆上下两侧的两根第二联系横杆以及接近第二侧墙立柱底端的一根第二联系横杆。在东、西侧紧贴第二侧墙立柱92分别安装泡沫夹芯彩钢板,泡沫夹芯彩钢板通过角铝固定在第二侧墙立柱92和第二联系横杆之侧,形成东、西侧山墙24;在日光温室南侧的第一天沟61上端800mm处开口设置第二天窗252,并于第二拱杆82顶点南侧靠近收卷状态的保温被27处设置第三天窗253,天窗不与收集状态的保温被27重叠,每天窗长度均与温室长度一致,宽度均为0.8m,天窗从内往外依次覆盖28目防虫网和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采用pep利得膜(3层共挤长寿无滴膜),在日光温室2东侧分别为第二天窗252、第三天窗253配备1套电动卷膜器,并在天窗旁固定卷膜管,卷膜管为φ22mmx1.2mm厚热镀锌圆管,卷膜管与电动卷膜器相连,电动卷膜器可自动卷放塑料薄膜,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在日光温室2的第二拱杆82上除天窗外覆盖pep利得膜(在第二天窗252下沿与北侧第一天沟61之间、第二个天窗252上沿与第三天窗253下沿之间以及第三天窗253上沿与第二天沟62之间分别设有独立的塑料薄膜)。于日光温室2屋面后坡铺设保温被27,保温被27可全覆盖日光温室2屋面,并可由电动卷被器28带动自由卷放,电动卷被器28固定于日光温室2西侧。在第二主立柱基础52上设有温室后墙,温室后墙包括下部复合墙体30和上部框架式墙体29,框架式墙体29与复合墙体30尺寸一致:高*宽*厚=2000*48000*600mm;所述的复合墙体30由内向外包括由粘土砖砌筑而成的散热层、由草炭基质填充形成的蓄热层以及由泡沫夹芯彩钢板构成保温层,散热层厚度为240mm,蓄热层厚度为260mm,保温层厚度为240mm;在框架式墙体29内设有可拆装的内层黄麻纤维板和外层黄麻纤维板,内层黄麻纤维板由固定在复合墙体30内沿的凹槽和固定在日光温室第二拱杆82的凹槽定位;外层黄麻纤维板由固定在复合墙体30顶部外沿的凹槽和第二天沟纵梁122的凹槽定位;外层黄麻纤维板的外侧面与第一主立柱72、第二撑杆112的外侧面在同一平面。黄麻纤维板由黄麻纤维经模压而成,黄麻纤维板的密度采用60kg/m3。冬季填充黄麻板,夏季取下黄麻板覆盖防虫网;并在复合墙体30顶部和第二天沟纵梁122底部之间分别在第二主立柱72和第二撑杆112北侧设有竖向连接杆14,间距2.0m,共25个,用于固定框架式墙体29与连接卡槽。

在拱圆形大棚1东、西、南三侧和日光温室2东、西山墙24底部均砌240mm高墙裙,外围用水泥抹灰。

防虫网和塑料薄膜均用卡簧与骨架上固定的卡槽固定,卡槽采用0.7mm镀锌板,卡簧采用必力特品牌。

具体的,第二主立柱72和第二撑杆112的下部埋于复合墙体30的保温层中,砖墙预埋柱20的下部埋于复合墙体30的散热层中,上部与第二拱杆82连接。

外遮阳系统4:包括三行外遮阳立柱21、联系纵杆22、桁架31、12张遮阳幕35。外遮阳立柱21由南往北分别安装在拱圆形大棚1的南、北两行第一天沟61和日光温室2的第二天沟62内,三行外遮阳立柱21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安装在拱圆形大棚1第一天沟61内的外遮阳立柱21位于第一主立柱71正上方,安装在日光温室2第二天沟62内的外遮阳立柱21位于第二主立柱72正上方,同一行相邻两个外遮阳主立柱21的间隔为4.0m。每行外遮阳立柱21上部通过联系纵杆22实现东西向连接(东西向相邻两个桁架的距离为4.0m),并在相邻两行外遮阳立柱21上端通过桁架实现南北横向相连,共两行南北向排列的桁架,共13排东西向排列的桁架,连接相邻两行外遮阳立柱21桁架均由长度分别为6000mm和4000mm的两种桁架拼接而成,两种桁架的其余规格均一致:上下弦杆间距与节间分别为300mm与540mm,桁架结构均为50*30*2mm(双)+φ10mm钢筋焊接。每种桁架26个,总共52个桁架。同一行桁架31位于中央的顶部通过第三纵向拉杆32实现东西向相连使得桁架连成整体,并分别在靠近东、西两端的两排桁架之间设有两个短纵向拉杆33,两根短纵向拉杆33分别位于第三纵向拉杆32两侧;位于中间一行的每根外遮阳主立柱21上安装东西向对称的斜支撑23,通过斜支撑23使外遮阳主立柱21与桁架连接以提高外遮阳系统强度;在每排桁架31上等距安装6个支撑滚轮用于安装东西向第一推杆34(共6行东西向排列的支撑滚轮),在同行支撑滚轮安装有第一推杆34;在中央桁架旁布置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采用电机固定架固定,减速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上设有与其同轴的齿轮,在第一推杆34中部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锯齿,推杆上锯齿需保证至少一个开间长度。在相邻两排桁架31之间设有遮阳幕35,在相邻两排桁架31之间架设托幕线和压幕线,相邻两根托幕线间隔0.5m,相邻两根压幕线间隔1.0m,遮阳幕35穿过托幕线和压幕线之间,遮阳幕35的东侧连接桁架31,西侧连接南北横向的可移动导杆36,导杆36通过连接卡固定在第一推杆34上;在位于中央桁架旁布置减速电动机,减速电动机通过驱动轴与第一推杆34连接带动遮阳幕向西开启或向东关闭。温室电控柜上装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遮阳电机可在操作人员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指令下实现开闭。

遮阳幕选用gl80基本式遮阳网,每张长22m,幅宽4.2m。第一导杆36的材料为活动边铝型材。

内保温系统:

第一内保温系统:在拱圆形大棚1开间两侧的第一横向拉杆171(即对应第一主立柱71设置的第一横向拉杆171)等距离安装的3个支撑滚轮,在同行支撑滚轮安装有东西向第二推杆37实现东西向连接;在拱圆形大棚1开间内设有内保温幕16,共12张,每张长11m,幅宽4.2m;并在内保温幕16上下方架设托幕线与压幕线,内保温幕16穿过托幕线与压幕线之间;最东侧的内保温幕16的东侧固定在第一联系横杆101上,其他内保温幕16固定在第一横向拉杆171上;所有内保温幕16西侧连接南北横向的第二导杆38,第二导杆38通过连接卡固定在第二推杆37上;在位于拱圆形大棚1正中央处的第一横向拉杆171中部固定减速电机,减速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上设有与其同轴的齿轮,在第二推杆37中部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锯齿,推杆上锯齿需保证至少一个开间长度;减速电动机通过驱动轴与第二推杆37连接带动内保温幕的卷放,从而拉动幕布向西开启,向东关闭,开启后内保温幕16覆盖于第一横向拉杆171上。

第二内保温系统:在日光温室2的第二横向拉杆172上等距离安装的3个支撑滚轮,在同行支撑滚轮安装有东西向第二推杆37实现东西向连接;在日光温室2的第二横向拉杆172之间设有内保温幕16,共12张,每张长11m,幅宽4.2m;并在内保温幕16上下方架设托幕线与压幕线,内保温幕16穿过托幕线与压幕线之间;最东侧的内保温幕16的东侧固定在与第二横向拉杆172处于同一高度的第二联系横杆102上,其他内保温幕16固定在第二横向拉杆172上;所有的内保温幕16西侧连接南北横向的第二导杆38,第二导杆38通过连接卡固定在第二推杆37上;在位于日光温室2正中央处的第二横向拉杆172中部固定减速电机,减速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上设有与其同轴的齿轮,在第二推杆37中部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锯齿,推杆上锯齿需保证至少一个开间长度;减速电动机通过驱动轴与第二推杆37连接带动内保温幕的卷放,从而拉动幕布向西开启,向东关闭。温室电控柜上装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内保温电机可在操作人员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指令下实现开闭。

所述的第二导杆38采用边铝型材。所述的内保温幕选用gls65铝箔遮阳保温帘幕。托幕线和压幕线均选用φ2.6白色聚酯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立柱71和第二主立柱72均采用120*60*3.0mm矩形钢管。第一主立柱基础51为点式独立基础,尺寸为长*宽*高=600*400*500mm,第一主立柱基础51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c20以上,基础规格为+0.000~-0.500,底部为素砼垫层,厚50mm。在第一主立柱基础51和第二主立柱基础52顶部对应各主立柱底部处分别预埋四个露头50mm的m12螺栓,用于连接第一主立柱71与第二主立柱72。第二主立柱基础52为条形基础,尺寸为长*宽*高=48000*600*500mm,基础设计可根据现场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天沟纵梁121和第二天沟纵梁122规格相同,均由冷弯镀锌钢板制作,厚2.0mm,展开尺寸为长*宽=4000*330,共12*3=36个。第一天沟61和第二天沟62规格相同,展开尺寸为长*宽=4000*500,厚2.0mm,共12*3=36个,用冷弯镀锌钢板制作,按照双向坡度2.5‰建造,天沟与天沟连接使用专用天沟粘贴剂。

第一拱杆81和第二拱杆82均为φ60*2.0mm镀锌圆钢管。第一纵向拉杆131、第二纵向拉杆132、竖向拉杆15、第一横向拉杆171、第二横向拉杆172(固定电机的除外)、斜拉杆173、第一拱架竖向拉杆181、第二拱架竖向拉杆182、第一拱架斜向拉杆191、第二拱架斜向拉杆192、第一推杆34、第二推杆37、和斜支撑23均为φ32*2.0mm镀锌圆钢管。所述的第一侧墙立柱91、第二侧墙立柱92、第一联系横杆101、第二联系横杆102、第一撑杆111、第二撑杆112、竖向连接杆14、固定电机的横向拉杆、砖墙预埋柱20、外遮阳立柱21和联系纵杆22均为50*50*2mm镀锌方形钢管。

温室主体采用国产内外热浸镀锌钢管和钢板,联接均采用镀锌螺栓和自攻螺丝连接。所有钢材部件均按《gb/t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经热镀锌处理,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连接固定件主要使用符合gb5782标准(采用8.8级)的m8、m10、m12六角头螺栓和符合gb6170标准的相应六角螺母,经热镀锌处理。

本实施例的施工顺序为:整地,挖排水沟,预埋主立柱基础,安装主立柱;开始砌筑工作间3,安装天沟纵梁、撑杆、拱杆;联系拱架竖向拉杆、拱架斜向拉杆、横向拉杆、纵向拉杆,安装天沟;安装砖墙预埋柱,砌筑下半段后墙;安装外遮阳立柱,连接联系横杆;联系侧墙立柱,安装山墙;安装外遮阳系统4和内遮阳系统,连接斜支撑;安装上半段后墙,联系竖向连接杆;固定卡槽,安装天窗,覆盖塑料薄膜及防虫网;安装电动卷膜器、电动卷被器,覆盖保温被。

图16中显示日光能温室室内气温全天高于室外气温,最高温度达到22.8℃,最低温度保持在4.05℃以上,室内外温度差值最大为12.35℃。

由图17可知日光能温室在阴天天气下,白天气温平均值为9.42℃,夜间气温平均值为6.10℃,全天气温平均值为8.45℃;该温室在晴天天气下,白天气温平均为13.19℃,夜间气温平均为5.84℃,全天气温平均为8.98℃。且在阴天条件下室内外气温相差2-3℃,而在晴天条件下室内外气温差值在5℃以上。

以上是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可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以及使用者的具体要求设计各种规格的日光能温室,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而对以上实施例做出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