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线莲的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0886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金线莲的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金线莲(anoectochilusroburghii(wall.)lindl)别名金线兰、金丝草,为兰科开唇植物花叶兰属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它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本草纲目》、《中华本草》、《本草拾遗》、《中药大辞典》、《福建药物志》、《中国经济植物志》、《浙南本草新编》等著名典籍均有金线莲的记载。金线莲富含多种黄铜、氨基酸、牛磺酸、甾醇、多糖、强心苷、微量元素等。金线莲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喜阴凉、潮湿,生长温度在20-25℃,光照约为正常光照的1/3。经测定发现,金线莲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含量及抗衰老活性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国产和野生西洋参和野山参,几百年来作为民间常用草药。金线莲主要成分:含糖(多糖13.326%,低聚糖11.243%,还原糖9.73%)、牛磺酸、黄酮、强心甙类、酯类、生物碱、甾体,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无机元素等。其中牛磺酸、黄酮、多糖类成分具有营养、抗衰老、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脑血管疾病、调节人体机体免疫的作用。由于成份中含糖类成分(多糖13.326%,低聚糖11.243%,还原糖9.73%)、牛磺酸、黄酮、强心甙类、酯类、生物碱、甾体等成份,因此金线莲具有治咯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火、糖尿病、血尿、风湿性关节炎等凝难病症的功能,对抗癌也有一定功效。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不断增强,随着金线莲的营养成分不断被发现,市场需求量正以相同的比例上升,金线莲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因市场金线莲货源短缺,国家大力提倡人工培育种植业和开发金线莲。由于金线莲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加上过度采收,野生金线莲呈日益枯竭的趋势,所以人工栽培金线莲的技术急需完善。而在人工栽培中,金线莲对栽种环境、卫生条件要求十分严格,目前较为常见的培养方式便是利用培养瓶进行组培的方式,然后继续在无土培养基内继续培养,由于培养瓶栽培技术中金线莲长期在无菌密闭空间生长,加之组培基质在配用过程中加有一定量的激素导致含糖类成分、牛磺酸、强心甙类、酯类、生物碱、甾体,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无机元素等大幅下降、从而造成药理性下降,而且还存在猝倒病,与金线莲野外生长环境差异较大,植株成活率较低,品相较差,成本高,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人工栽培金线莲主要分培养瓶培养幼苗和移栽两个环节,目前有的地区已可以采用培养土的方式进行移植栽培技术,而目前浙南一带的金线莲无法采用培养土来培养,只能采用培养瓶组培的方式进行无土栽培。人工栽培移栽时需要将幼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清洗并分栽到栽培基质中。由于金线莲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故而移栽时如果要达到野生金线莲所具有的相似的药理作用时就需模仿野生金线莲生长环境,金线莲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而现有的金线莲幼苗栽培基质多成分复杂,且保水透气性不佳,易致使金线莲生长过程中多发猝倒病、软腐病等病害,影响金线莲幼苗的移栽存活率。技术实现要素: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分简单、制备方便,仿野生种植,同时能减少病害发生、提高金线莲幼苗移栽存活率的金线莲栽培基质,该栽培基质种植的金线莲成活率高,仿野生效果好,种植出的金线莲营养价值及营养成分接近野生金线莲。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线莲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经拌匀后制备:种植土45-55份、花生壳15-25份、草炭15-25份、沙子5-15份以及用以湿润上述组分的水,所述种植土从曾经生长过金线莲的地方挖取。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经拌匀后制备:种植土48-52份、花生壳18-22份、草炭18-22份、沙子8-12份以及用以湿润上述组分的水。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经拌匀后制备:种植土50份、花生壳20份、草炭20份、沙子10份以及用以湿润上述组分的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线莲的栽培基质,通过采用新的配方,且成分简单,材料获取及制备方便,模拟金线莲野外生长环境,在日常温湿度、光照情况下不仅成活率高、长势良好,有利于金线莲根部发育,金线莲生长过程中不易感染病害,有利于提高金线莲幼苗存活率,而且培养出来的金线莲仿野生效果好,多糖和黄铜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接近野生金线莲中含量,比传统栽培技术中培育出的金线莲营养价值更高、成活率更高,解决了传统生产技术中金线莲的药理性、抗病力及产量低,成本高不能实现产业化生产等问题,对推动高效农发展具有极积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不同栽培基质研究其对金线莲生长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1、试验设计5个处理栽培基质:处理①:种植土:花生壳:草炭:沙子重量比5:2:2:1;处理②:种植土;处理③:花生壳:草炭:沙子重量比2:2:1;处理④:种植土:花生壳:草炭:珍珠岩重量比2.5:2:2:1。处理⑤:普通土:花生壳:草炭:沙子重量比5:2:2:1。上述5个处理栽培基质中的种植土从曾经生长过金线莲的地方挖取,普通土从田地里挖取。将组培出的金线莲幼苗分别移栽到上述四个处理培养基质中,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144株,然后在室外正常温度和正常光照下同等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对其适量浇水。2、数据采集及统计方法成活率:移栽后30天、120天,每个小区随机抽取金线莲72株计算其成活率(成活株数比所有株数乘百分百)。株高、叶片数、鲜重统计:移栽当天称金线莲平均鲜重,移栽后30天、120天,每个小区随机抽取金线莲10株,计算其平均株高、平均叶片数、平均鲜重、平均总黄酮含量,单株生长量是指移栽后30天金线莲单株鲜重减去移栽当天单株鲜重、移栽后120天金线莲单株鲜重减去移栽后30天的值,采用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3、金线莲的有效成分测定方法金线莲内含的黄酮在花序前含量可达到最高,花序后含量逐渐减少,生长120天的金线莲更接近花序期,因此测量金线莲内的黄酮采用移栽栽培120天的金线莲。具体方法:金线莲幼苗栽培120天,分别采收不同处理栽培基质下的金线莲全株,清洗干净,置于60℃烘箱中烘烤2h,自然冷却后用密封袋装好,送至实验室进行总黄酮的测定。黄酮的测定方法:应用黄酮类化合物与al3+生成红色络合物,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进而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总量,以芦丁对照品为标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4、试验结果与分析(1)不同处理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表1:不同处理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考查处理栽培基质移栽30天成活率移栽120天成活率处理①100%100%处理②97.7%97.7%处理③99.5%99.5%处理④100%100%处理⑤95%91%从表1可知,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处理①、处理④金线莲移栽30天、120天后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100%,处理③>处理②,成活率次之,处理⑤金线莲移栽30天、120天后成活率最低,移栽30天后成活率为95%,120天后成活率为91%,说明种植土更有利于金线莲的成活率。(2)不同处理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株高的影响表2:不同处理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株高考查处理栽培基质移栽30天株高(cm)移栽120天株高(cm)处理①8.99.06处理②6.917.13处理③8.78.94处理④6.286.38处理⑤6.436.51从表2可知不同处理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株高的影响不同,从金线莲移栽30天后株高平均值来看,可得出处理①>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⑤>处理④,其平均值依次为:8.9cm、8.7cm、6.91cm、6.43cm、6.28cm,从金线莲移栽120天后株高平均值来看,可得出处理①>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⑤>处理④,其平均值依次为:9.06cm、8.94cm、7.13cm、6.51cm、6.38cm,从30天到120天,说明种植土更有利于金线莲的株高生长,且处理①对金线莲株高作用最明显。(3)不同栽培基质对仿野生金线莲叶片数的影响表3::不同处理栽培基质对仿野生金线莲叶片数考查处理栽培基质移栽30天叶片数(片)移栽120天叶片数(片)处理①4.84.8处理②4.84.5处理③4.934.2处理④4.733.87处理⑤4.764.03从表3可知,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叶片数的影响不同,从金线莲移栽30天后叶片数平均值来看,可得出处理③>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⑤>处理④,其平均值依次为:4.93片、4.8片、4.8片、4.76片、4.73片,从金线莲移栽120天后叶片数平均值来看,可得出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处理⑤>处理④,其平均值依次为:4.8片、4.5片、4.2片、4.03片、3.87片,从30天到120天,说明处理①能更好促进金线莲的叶片生长。(4)不同处理仿野生金线莲单株生长量的影响表4:不同处理对仿野生金线莲单株生长量考查处理栽培基质移栽30天对比种植时的生长量(cm)移栽120天对比移栽30天的生长量(cm)处理①0.290.59处理②0.240.30处理③0.250.29处理④0.280.23处理⑤0.210.19从表4可知,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单株生长量的影响不同,处理①金线莲移栽30天、120天后金线莲的单株生长量最高,处理⑤金线莲移栽30天、120天单株生长量最低。从金线莲移栽30天后单株鲜重生长量平均值来看,可得出处理①>处理④>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⑤,移栽120天后单株鲜重生长量平均值来看,可得出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⑤,从30天到120天,可见处理①能更好提高金线莲的鲜重,促进植株生长。(5)不同处理仿野生金线莲总黄酮的影响表5:不同处理对仿野生金线莲总黄酮的测定处理栽培基质移栽120天后总黄酮含量(mg/g)处理①5.875处理②5.429处理③4.939处理④5.661处理⑤4.778从表5可知,测得其总黄酮含量依次为:处理①>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③>处理⑤,可见种植土有利于提高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的黄酮含量,且处理①提高金线莲黄酮成分含量最为明显。5、结论由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移栽成活率、株高、叶片、鲜重、总黄酮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通过种植土栽培的金线莲生长发育更好,普通土无法满足金线莲的栽培生长需求,且通过栽培30天的数据结果到栽培120天的数据结果显示,处理①条件下栽培的金线莲成活率、株高、叶片、鲜重、总黄酮均为最佳的,该处理栽培基质不仅促进金线莲植株的生长发育,在日常温湿度、光照情况下不仅成活率高、长势良好,接近金线莲的自然生长环境,金线莲生长过程中不易感染病害,有利于提高金线莲幼苗存活率,而且培养出来的金线莲仿野生效果好,多糖和黄铜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接近野生金线莲中含量,同时种植土:花生壳:草炭:沙子重量比5:2:2:1为最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