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箱及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2072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发芽箱及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发芽箱及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系木通科木通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果树。落叶木质藤本。茎皮灰褐色,有稀疏的皮孔及小疣点。掌状复叶互生或在短枝上蔟生;纸质或薄纸质,卵形至阔卵形,边缘具波状齿或浅裂。总状花序自短枝簇生叶中抽出,上部有紫褐色的雌花,下部有淡紫色的雄花。其果实俗名八月瓜、八月扎、炸瓜。果长圆形,直或稍弯,成熟时灰白略带淡紫色;种子多数,扁卵形,种皮红褐色或黑褐色。经研究发现,三叶木通根、茎、叶、花、果具有多种用途,可食用、药用、加工、观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

三叶本通的果实八月瓜又名八月炸,因八月成熟开裂而得名。果形似香蕉,含糖、维生素c和12种氨基酸,以及人本不能合成的蛋按酸、异壳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等。果实为浆果,紫色或褐色,长圆形,长9cm,直径9cm,平均单果重90g,成熟期9-10月,味甜、浓香、滑嫩。果味香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土香蕉”之称。灌木丛中野生资源丰富。为上乘野果,现被有关部门列为重点开发的项目。八月瓜性味苦、平,有疏肝理气之功效,藤茎及果实均可药用,用于胸肋疼痛,肝胃气痛等症。常吃八月瓜鲜果,可使胸腹气息调畅通达。由于八月瓜能理气散结,近年来用于治疗淋巴结核,乳腺癌和消化道癌肿。其水果(八月瓜)的种植开发已经在一些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三叶木通种苗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供不应求。

三叶木通的繁殖方法有4种:种子繁殖、埋条繁殖、分根繁殖、扦插繁殖。(1)种子繁殖:在9-10月八月瓜果实成熟时,摘下八月瓜果实,食用果肉,留下种子及时秋播。种子繁殖简单易行,繁殖系数大,繁育出来的苗木结果迟,一般3年以后方能结果。考虑到上性状遗传稳定性,理论上不支持在生产上采用。(2)埋条繁殖:八月瓜藤茎萌芽力强,选1-2年生枝蔓埋入土中,1个月后即可生根,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定植后第2年即可开花结实,但压条操作占地面积大,操作不方便,实施困难。(3)分根繁殖:分根繁殖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一兜多株的八月瓜用手从根部分成多株。在不剪断枝蔓的情况下,当年定植当前结果,分蔸繁殖虽然能够一兜多株,但繁殖系数较小,只适于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母本园初建阶段。(4)扦插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扦插。就理论上来讲,可用abt2号生根粉浸枝蔓扦插,成活率可以提高到100%,适于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供给。但生产实践中由于扦插条选择不当、季节和环境难以控制等原因导致三叶木通的扦插成活率一般为50-90%,成苗率为30-60%,变化幅度大,结果重演性不强。

因此,如何在目前还没有选育出三叶木通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背景下,解决生产实践三叶木通遗传稳定性与优质种苗批量生产供给的矛盾,开发出适合三叶木通种子发芽的发芽箱及优质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技术,也成为日益研究的重点。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芽箱,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发芽箱不能实现内部通气及渗水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发芽箱在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上述发芽箱进行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的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三叶木通种子发芽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优质种苗难以批量生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芽箱,包括:

箱体,由底壁和侧壁组成;

通气单元,设于所述箱体内部,用于通气和渗水;

所述通气单元包括:

设置于所述底壁上的底壁通气渗水孔,和竖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底端与所述通气渗水孔相接;

所述通气管道上设置有管道通气渗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壁,所述活动壁与所述固定壁铰接,或者所述活动壁与所述底壁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侧壁通气渗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道上设置有管道通气渗水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发芽箱在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上述的发芽箱进行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所述底壁上铺上第一发芽基质;

步骤(b):在所述第一发芽基质上铺上第一无纺布;

步骤(c):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播撒上三叶木通种子,形成三叶木通种子层;

步骤(d):在所述三叶木通种子层上盖上第二无纺布;

步骤(e):在所述第二无纺布上盖上第二发芽基质;

由此得到一个发芽基质夹双无纺布且双无纺布夹种子的夹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发芽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欧勃亚水藓泥炭5-10份,珍珠岩1-3份,园林陶粒粉0.5-2份。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包括:

以成熟果实颜色和形状作为初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种植,建成8-12代自交果园,分类采摘三叶木通果实并进行种子的分离,分离出的所述种子在沥水处理后沉入浸种剂中,得到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将所述浸种处理后的种子应用上述的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的方法进行催芽,得到萌动露白的种子;将所述萌动露白的种子进行苗床播种,并对苗床进行管理,直至得到出土的三叶木通幼苗;所述三叶木通幼苗经壮苗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移栽,所述三叶木通种苗繁殖结束。

进一步地,将采摘的所述三叶木通果实常温放置15-20天,完成所述三叶木通种子的后熟。

进一步地,所述浸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草木灰8-12份,石膏粉3-7份,茶叶3-7份,萘乙酸0.05-0.1份,杀菌剂1-3份,水70.9-84.95份。

进一步地,所述苗床播种的规格为株行距8cm×10cm。

本发明提供的发芽箱的通气单元,设置于箱体内部并且与底壁连通,能够起到良好的通气及渗水功能,为种子发芽提供了适当的通气及湿度。本发明提供的发芽箱进行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发芽基质通气、蔽光、保温、保湿的能力,种子发芽率80-95%,比湿沙层积法提高种子发芽率5-10%,且夹层结构播撒种子与取出种子操作简便,比湿沙层积法节省人力15%,同时降低种子损失率12%。本发明提供的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利用同类型多代自交果园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种苗,在保证后代遗传性状相对一致的前提下,不仅种苗繁殖系数大、供苗能力强,而且种苗质量高、后代植株与果实的性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果实的商品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发芽箱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发芽箱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发芽箱及叠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1-底壁;2-底壁通气渗水孔;3-通气管道;4-固定壁;5-活动壁;6-侧壁通气渗水孔;7-管道通气渗水孔;81-第一发芽基质;82-第二发芽基质;91-第一无纺布;92-第二无纺布;10-三叶木通种子层;11-地膜;12-棚膜;13-第一转动轴;14-第二转动轴;15-第三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芽箱,包括:

箱体,由底壁1和侧壁组成;

通气单元,设于箱体内部,用于通气和渗水;

其中,通气单元包括:

设置于底壁1上的底壁通气渗水孔2,和竖直设置于箱体内部的通气管道3,通气管道3的底端与底壁通气渗水孔2相接;

通气管道3上还设置有管道通气渗水孔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箱体为塑料材质,其底壁1和侧壁的厚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8mm,9mm,10mm,11mm或12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壁1和侧壁的厚度为10mm。

底壁通气渗水孔2为均匀设置于底壁1上的两排通孔,每排的数量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8个,9个,10个,11个或12个。其直径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8mm,9mm,10mm,11mm或12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排底壁通气渗水孔2的数量为10个,直径为10mm。

通气管道3的长度与侧壁的高度相同,直径与底壁通气渗水孔2的直径相同。

管道通气渗水孔7均匀分布于通气管道3上。

在本发明中,侧壁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壁4和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壁5,活动壁5与固定壁4铰接,或者活动壁5与底壁1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壁4的长×高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000mm×200mm,活动壁5的长×高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000mm×200mm,底壁1的长×宽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000mm×1000mm。

活动壁5与固定壁4或者底壁1铰接,能够实现在不翻动发芽箱内部基质的情况下,从截面直接观察种子的发芽状况,更直观,且方便操作,避免破坏种子的发芽环境。

固定壁4与活动壁5相接的一边设置有转动轴,活动壁5设置有可套设于转动轴上的轴套;或者,固定壁4与活动壁5相接的一边设置有合页,活动壁5与合页的摆动部相接。

底壁1与活动壁5相接的一边设置有转动轴,活动壁5设置有可套设于转动轴上的轴套;或者,底壁1与活动壁5相接的一边设置有合页,活动壁5与合页的摆动部相接。

另外,本发明的活动壁5也可以分为多个活动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三个为例,活动壁5分为分别与固定壁4或者底壁1铰接的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三活动部。其中,铰接的方式例如可以为:固定壁4与活动壁5相接的一边设置有转动轴,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三活动部上分别设置有可套设于转动轴上的轴套;或者,底壁1与活动壁5相接的一边设置有第三转动轴15,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等间距还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14,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14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壁4相接,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三活动部上分别设置有可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4和第三转动轴15上的轴套。活动壁5分为分别与固定壁4或者底壁1铰接的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三活动部,能够实现在不翻动发芽箱内部基质的情况下,从所需要观察部位的截面直接观察相应位置的种子的发芽状况,更直观,且方便操作,避免破坏种子的发芽环境。

在本发明中,侧壁上设置有侧壁通气渗水孔6。

其中,侧壁通气渗水孔6均匀分布在侧壁上,每个侧壁通气渗水孔6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40mm,45mm,50mm,55mm或60mm,侧壁通气渗水孔6的直径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3mm,4mm,5mm,6mm或7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侧壁通气渗水孔6之间的距离为50mm,侧壁通气渗水孔6的直径为5mm。

本发明提供的发芽箱的通气单元,设置于箱体内部并且与底壁1连通,能够起到良好的通气及渗水功能,为种子发芽提供了适当的通气及湿度。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发芽箱在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中的应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上述的发芽箱进行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底壁1上铺上第一发芽基质81;

步骤(b):在第一发芽基质81上铺上第一无纺布91;

步骤(c):在第一无纺布91上播撒上三叶木通种子,形成三叶木通种子层10;

步骤(d):在三叶木通种子层10上盖上第二无纺布92;

步骤(e):在第二无纺布92上盖上第二发芽基质82;

由此得到一个发芽基质夹双无纺布且双无纺布夹种子的夹层结构。

其中,发芽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欧勃亚水藓泥炭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5份,6份,7份,8份,9份或10份,珍珠岩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份,2份或3份,园林陶粒粉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0.5份,1份或2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欧勃亚水藓泥炭为7份,珍珠岩为2份,园林陶粒粉为1份。

本发明提供的发芽基质具有肥力均衡、通气沥水同时又保水保湿的优点。

在进行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时,将发芽基质喷水并混合均匀至基质含水量80%,手捏成团,落地即散。

所铺设的发芽基质的厚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40mm,45mm,50mm,55mm或60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铺设的发芽基质的厚度为50mm。

在本发明中,发芽箱内可以放置数个上述夹层结构从而形成叠层结构,其中,夹层结构的数量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个,2个,3个,4个或5个。同时,根据夹层结构的数量选择活动壁5上的活动部的数量,一个活动部对应一个夹层结构,能够实现从所需要观察的夹层结构的截面直接观察相应位置的种子的发芽状况,更直观,且方便操作,避免破坏种子的发芽环境。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层结构的数量为3个,所铺设的发芽基质的厚度为50mm。三个夹层结构所铺设的三叶木通种子约1.5-2.5kg,30000粒左右。

本发明提供的发芽箱进行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发芽基质通气、蔽光、保温、保湿的能力,种子发芽率80-95%,比湿沙层积法提高种子发芽率5-10%,且夹层结构撒种与取种操作简便,比湿沙层积法节省人力15%,同时降低种子损失率12%。

在温室环境温度小于15℃的情况下,在发芽箱内最上层的发芽基质上面覆盖一层地膜11,温度仍然较低时,在地膜11上另外加盖棚膜12。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包括:

以成熟果实颜色和形状作为初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种植,建成8-12代自交果园。

1.种子采集

1.1确定采集时间: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根据三叶木通果实成熟特征确定果实采摘时间,成熟三叶木通果实特征:果皮颜色变深,从幼嫩时的青绿色(或浅褐色)变为紫红色或(深褐色),沿纵向背腹线自然裂开,露出其中带种子的瓜瓤。

1.2果实采摘:按果皮颜色(紫红色、深褐色)及果实形状(长腰形、弯腰形)分类采摘下果实,并摊放在自然遮阳和通风干燥的开放环境下15-20天,让三叶木通的果实顺利完成其后熟作用。

以三叶木通成熟果实颜色和形状作为初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种植建成8-12代自交果园,采摘果实获得种子进行种子发芽和育苗。在目前还没有选育出三叶木通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背景下,为解决生产实践中三叶木通遗传稳定性与优质种苗批量生产供给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该方法在保证后代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仅种苗繁殖系数大、供苗能力强,而且种苗质量高、后代植株与果实的性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果实的商品性好。

1.3种子分离:待果实纵向背线裂开处的瓜瓤呈现出萎蔫失水且体积缩小时,将瓜瓤带种子从果皮中抠出来,放入尼龙网袋中,用手反复搓揉并用清水冲洗将种子从瓜瓤中分离出来。

1.4种子沥水:将分离出来的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摊开,去掉其中的杂质、瘪粒种子、破损种子和霉变种子,然后吊挂1-3天,自然沥干种子表面的水分。

2.种子处理

2.1浸种剂配制:浸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草木灰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8份,9份,10份,11份或12份,石膏粉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3份,4份,5份,6份或7份,茶叶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3份,4份,5份,6份或7份,萘乙酸(naa)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0.05份,0.075份或0.1份,杀菌剂可以为绿达源菌种一号,其份数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份,2份或3份,水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70.9份,77.925份,82份或84.95份。调节ph至5.5-6.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浸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草木灰10份,石膏粉5份,茶叶5份,naa0.075份,绿达源菌种一号2份,水77.925份。

2.2浸种:将打好标签的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沉入15-25℃的浸种剂中浸种12-24小时,清水冲洗后吊挂1-2天。

其中,浸种剂的温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5℃,20℃或25℃;浸种时间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2小时,18小时或24小时;吊挂时间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天或2天。

在本发明中,用草木灰10份,石膏粉5份,茶叶5份,naa0.75份,杀菌剂2份,水77.925份(ph:5.5-6.5)为浸种剂,在15-25℃条件下浸种12-24小时,部分解除了三叶木通种皮对种子萌动的障碍休眠作用,提前启动种子萌发,减少细菌感染,避免烂种现象的发生,种子发芽率81-93%,比未处理种子提高14-21%。

2.3上述发芽基质的配制

2.4发芽箱选取。

2.5发芽基质与种子铺放:按三个夹层结构铺放基质、无纺布和种子。

2.6催芽管理:将发芽箱置于秋、冬季15-25℃的温室环境中,适当遮阳以保持基质含水量。当基质表现出干燥发白时进行浇水保湿(平均每周一次),浇水至发芽箱下面没有水溢出。在温室环境温度小于15℃的情况下,在发芽箱最上层发芽基质表面覆盖一层地膜11,温度仍然较低时,在地膜11上另外加盖棚膜12。

2.7动态观察:催芽20-28天,20天后每2天一次,定期打开活动壁5,取样调查种子萌动露白情况。当种子萌动露白率达到70%时(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已经明显抽出种皮),打开活动壁5,将第二无纺布92上面的第二发芽基质82移走,从第一无纺布91上面取下已经萌动露白的种子,进行苗床播种,将未萌动露白的种子继续催芽。

3.苗床整理

3.1苗床选地:选择通风向阳、土地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的砂壤土做苗床。

3.2整地施肥:翻耕土壤20-30cm,加入细河沙1000kg/667m2,稻壳炭(砻糠灰)250kg/667m2,复合肥50kg/667m2,充分混合均匀后整碎耙平。

在苗床砂壤中加入细河沙1000kg/667m2,稻壳炭(砻糠灰)250kg/667m2,复合肥50kg/667m2,营造肥力均衡、疏松透气、沥水的土壤环境,同时具有保温保水的功能,有利于种子的发芽、胚根下扎和子叶顶土出苗;苗床地膜、苗床棚膜覆盖措施起到保温、提墒保墒、促进种子发芽出苗的作用。出苗率81-89%,比本土苗床出苗率提高10-15%。

3.3起沟作箱:顺着苗床所在田块的方向起沟作箱,箱宽100-120cm,沟宽30-40cm,沟深10-15cm。

3.4土壤消毒:采用福尔马林消毒法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地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10kg均匀地喷洒在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7-10天(至少3个晴天)揭掉覆盖薄膜,使气体散发掉,过2天后便可播种。

3.5覆膜保墒:若还没有到播种的时间,经过消毒的苗床不能裸露遭到日晒雨淋,要继续覆膜保墒(也可推迟消毒揭膜,但仍然要揭膜2天后才能进行播种),有利于苗床期间种子与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壮苗齐苗。

4.播种

4.1播种时间:种子催芽完成即可进行苗床播种,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是我国武陵山区适宜的三叶木通种子育苗播种期,选择晴天或阴天播种。

4.2播种方式:逐行穴播,每穴播1-3粒种子。

4.3播种规格:株行距8cm×10cm,每箱10-12行,5-8万株/667m2

苗床采用稀播(株行距8cm×10cm的播种规格)方式,满足三叶木通种苗在苗床中培育1-2年对生长空间需要,根据果园建设目标与移栽季节不同,可以提供一年生或二年生种苗,适当延长苗床培育期至二年,满足不同种植园对种苗的需求,比本土密植(株行距5cm×5cm的播种规格,苗床期一年)苗床利用率提高50%。

4.4壅土浅盖:播完一行盖一行,同时掏好下一行,壅土浅层覆盖厚度1.5-2.5cm。

4.5浇水降种:每箱播种、壅土完成后,在箱面土壤表层适量浇水,让壅土及种子沉降落实,以确保种子不悬空、壅土不起壳。

4.6覆膜保温:浇水完成后1-2个小时,由于土壤渗透吸收与自然蒸发,苗床箱面土壤上看不出明显的浇水痕迹时,在箱面上覆盖苗床地膜,苗床地膜四周用泥土压实以防被吹走,起到保温、提墒保墒、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作用。

5.苗床管理

5.1保温:低温(气温<5℃)在苗床地膜上加苗床棚膜,高温(棚温>35℃)时揭苗床地膜,维持苗床土壤温度在15-28℃的范围内,保证种子正常发芽。

5.2保水:久雨特别是大雨天气要及时疏通箱沟排水,保证箱面土壤不积水;久晴特别是强光照干旱天气上午9-10时进行苗床浇水,保证箱面土壤不缺水,种子、幼苗不失水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5.3除草:覆膜揭膜浇水的同时,观察苗床的杂草发生情况,及时人工拔除杂草,减少杂草对幼苗的荫蔽和对肥料的竞争,保持苗床整洁。

5.4追肥:因为苗床土壤底肥较充足,苗床前期不需要施肥。根据幼苗长势及时进行间苗、蹲苗、促根管理,在适当的生长期追施提苗肥和壮苗壮根肥。壮苗率66-83%,比本土苗床壮苗率提高16-20%。

5.5幼苗管护:当幼苗出土后,揭去苗床地膜,生长到5-8片叶时,揭去苗床棚膜,同时进行间苗,拔除病苗、弱苗、虫害损伤苗,使苗床密度维持在5-8万株/667m2,将间出的长势良好的幼苗移栽在预备的空苗床中,苗床追施提苗肥,施用量为0.2-0.5%的尿素溶液30-50kg/667m2。6月中旬至7月上旬保持苗床适度干旱7-10天以达到蹲苗促根的作用;当幼苗生长到10-15片叶时,用铁锹从苗床行间的两侧向中间以45°角斜切以切断幼苗根系主根,以促进其侧根萌发生长,苗床追施壮苗壮根肥,施用量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20kg/667m2,以促进壮苗壮根。9月以后,停止施肥,对壮苗进行适当修剪,剪除多余的分支,每株保留1个主茎及2个分支。

6.起苗移栽

6.1一年生苗:壮苗期后,10-12月随时可以起苗移栽。

6.2二年生苗:再在苗床培育一年后(第三年)适时起苗移栽。

为了有助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以成熟果实颜色和形状作为初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种植(深褐色弯腰形类型),建成10代自交果园。在八月下旬,采摘果皮颜色变深,从幼嫩时的浅褐色变为深褐色,沿纵向背腹线自然裂开,露出其中带种子的瓜瓤的成熟的三叶木通果实。将果实摊放在自然遮阳和通风干燥的开放环境下17天,让三叶木通的果实顺利完成其后熟作用。

待果实纵向背线裂开处的瓜瓤呈现出萎蔫失水且体积缩小时,将瓜瓤带种子从果皮中抠出来,放入尼龙网袋中,用手反复搓揉并用清水冲洗将种子从瓜瓤中分离出来。将分离出来的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摊开,去掉其中的杂质、瘪粒种子、破损种子和霉变种子,然后吊挂2天,自然沥干种子表面的水分。

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配置浸种剂:草木灰10份,石膏粉5份,茶叶5份,萘乙酸(naa)0.075份,绿达源菌种一号2份,水77.925份。调节ph至6。

将打好标签的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沉入20℃的浸种剂中浸种18小时,清水冲洗后吊挂1天。

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配置芽基质:欧勃亚水藓泥炭7份,珍珠岩2份,园林陶粒粉1份。将发芽基质喷水并混合均匀至基质含水量80%,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的状态。

选择发芽箱,如图1和图2所示,所选择的发芽箱的固定壁4的长×高为2000mm×200mm,活动壁5的长×高为2000mm×200mm,底壁1的长×宽为2000mm×1000mm,且各壁的厚度为10mm,构成箱体。底壁通气渗水孔2为均匀设置于底壁1上的两排通孔,每排底壁通气渗水孔2的数量为10个,直径为10mm。通气管道3竖直设置于箱体内部,长度为200mm,直径为10mm,管道通气渗水孔7均匀分布于通气管道3上。底壁1与活动壁5相接的一边设置有第三转动轴15,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等间距还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14,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14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壁4相接,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三活动部上分别设置有可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4和第三转动轴15上的轴套。侧壁通气渗水孔6均匀分布在侧壁上,每个侧壁通气渗水孔6之间的距离为50mm,侧壁通气渗水孔6的直径为5mm。

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种子的铺放:

步骤(a):在底壁1上铺上第一发芽基质81;

步骤(b):在第一发芽基质81上铺上第一无纺布91;

步骤(c):在第一无纺布91上播撒上三叶木通种子,形成三叶木通种子层10;

步骤(d):在三叶木通种子层10上盖上第二无纺布92;

步骤(e):在第二无纺布92上盖上第二发芽基质82;

由此得到一个发芽基质夹双无纺布且双无纺布夹种子的夹层结构。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发芽箱中铺设3个上述的夹层结构,所铺设的发芽基质的厚度为50mm。三个夹层结构所铺设的三叶木通种子约1.5-2.5kg,30000粒左右。

将发芽箱置于秋、冬季20℃的温室环境中,适当遮阳以保持基质含水量。当基质表现出干燥发白时进行浇水保湿(平均每周一次),浇水至发芽箱下面没有水溢出。在温室环境温度小于15℃的情况下,在发芽箱最上层发芽基质表面覆盖一层地膜11,温度仍然较低时,在地膜11上另外加盖棚膜12。

催芽24天,20天后每2天一次,定期打开活动壁5,取样调查种子萌动露白情况。当种子萌动露白率达到70%时(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已经明显抽出种皮),打开活动壁5,将第二无纺布92上面的第二发芽基质82移走,从第一无纺布91上面取下已经萌动露白的种子,进行苗床播种,将未萌动露白的种子继续催芽。

选择通风向阳、土地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的砂壤土做苗床。

翻耕土壤25cm,加入细河沙1000kg/667m2,稻壳炭(砻糠灰)250kg/667m2,复合肥50kg/667m2,充分混合均匀后整碎耙平。

顺着苗床所在田块的方向起沟作箱,箱宽110cm,沟宽35cm,沟深12cm。

采用福尔马林消毒法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地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10kg均匀地喷洒在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8天(至少3个晴天)揭掉覆盖薄膜,使气体散发掉,过2天后便可播种。

种子催芽完成即可进行苗床播种,10月上旬是我国武陵山区适宜的三叶木通种子育苗播种期,选择晴天播种。

逐行穴播,每穴播2粒种子。株行距8cm×10cm,每箱11行,6万株/667m2。播完一行盖一行,同时掏好下一行,壅土浅层覆盖厚度2cm。每箱播种、壅土完成后,在箱面土壤表层适量浇水,让壅土及种子沉降落实,以确保种子不悬空、壅土不起壳。浇水完成后1.5个小时,由于土壤渗透吸收与自然蒸发,苗床箱面土壤上看不出明显的浇水痕迹时,在箱面上覆盖苗床地膜,苗床地膜四周用泥土压实以防被吹走,起到保温、提墒保墒、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作用。

低温(气温<5℃)在苗床地膜上加苗床棚膜,高温(棚温>35℃)时揭苗床地膜,维持苗床土壤温度在15-28℃的范围内,保证种子正常发芽。

久雨特别是大雨天气要及时疏通箱沟排水,保证箱面土壤不积水;久晴特别是强光照干旱天气上午9-10时进行苗床浇水,保证箱面土壤不缺水,种子、幼苗不失水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覆膜揭膜浇水的同时,观察苗床的杂草发生情况,及时人工拔除杂草,减少杂草对幼苗的荫蔽和对肥料的竞争,保持苗床整洁。

因为苗床土壤底肥较充足,苗床前期不需要施肥。根据幼苗长势及时进行间苗、蹲苗、促根管理,在适当的生长期追施提苗肥和壮苗壮根肥。

当幼苗出土后,揭去苗床地膜,生长到6片叶时,揭去苗床棚膜,同时进行间苗,拔除病苗、弱苗、虫害损伤苗,使苗床密度维持在6万株/667m2,将间出的长势良好的幼苗移栽在预备的空苗床中,同时追施提苗肥,施用量为0.3%的尿素溶液40kg/667m2。6月中旬保持苗床适度干旱8天以达到蹲苗促根的作用;当幼苗生长到12片叶时,用铁锹从苗床行间的两侧向中间以45°角斜切以切断幼苗根系主根,以促进其侧根萌发生长,同时追施壮苗壮根肥,施用量为0.2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7kg/667m2,以促进壮苗壮根。9月以后,停止施肥,对壮苗进行适当修剪,剪除多余的分支,每株保留1个主茎及2个分支。

一年生苗:壮苗期后,11月可以起苗移栽。

实施例2

以成熟果实颜色和形状作为初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种植(紫红色弯腰形类型),建成8代自交果园。在九月中旬,采摘果皮颜色变深,从幼嫩时的青绿色变为紫红色,沿纵向背腹线自然裂开,露出其中带种子的瓜瓤的成熟的三叶木通果实。将果实摊放在自然遮阳和通风干燥的开放环境下15天,让三叶木通的果实顺利完成其后熟作用。

待果实纵向背线裂开处的瓜瓤呈现出萎蔫失水且体积缩小时,将瓜瓤带种子从果皮中抠出来,放入尼龙网袋中,用手反复搓揉并用清水冲洗将种子从瓜瓤中分离出来。将分离出来的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摊开,去掉其中的杂质、瘪粒种子、破损种子和霉变种子,然后吊挂1天,自然沥干种子表面的水分。

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配置浸种剂:草木灰8份,石膏粉3份,茶叶3份,萘乙酸(naa)0.05份,绿达源菌种一号1份,水70.9份。调节ph至5.5。

将打好标签的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沉入15℃的浸种剂中浸种12小时,清水冲洗后吊挂1天。

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配置芽基质:欧勃亚水藓泥炭5份,珍珠岩1份,园林陶粒粉0.5份。将发芽基质喷水并混合均匀至基质含水量80%,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的状态。

选择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发芽箱,并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步骤进行种子的铺放: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发芽箱中铺设1个上述的夹层结构,所铺设的发芽基质的厚度为40mm。三个夹层结构所铺设的三叶木通种子约1.5-2.5kg,30000粒左右。

将发芽箱置于秋、冬季15℃的温室环境中,适当遮阳以保持基质含水量。当基质表现出干燥发白时进行浇水保湿(平均每周一次),浇水至发芽箱下面没有水溢出。在温室环境温度小于15℃的情况下,在发芽箱最上层发芽基质表面覆盖一层地膜11,温度仍然较低时,在地膜11上另外加盖棚膜12。

催芽20天,20天后每2天一次,定期打开活动壁5,取样调查种子萌动露白情况。当种子萌动露白率达到70%时(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已经明显抽出种皮),打开活动壁5,将第二无纺布92上面的第二发芽基质82移走,从第一无纺布91上面取下已经萌动露白的种子,进行苗床播种,将未萌动露白的种子继续催芽。

选择通风向阳、土地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的砂壤土做苗床。

翻耕土壤20cm,加入细河沙1000kg/667m2,稻壳炭(砻糠灰)250kg/667m2,复合肥50kg/667m2,充分混合均匀后整碎耙平。

顺着苗床所在田块的方向起沟作箱,箱宽100cm,沟宽30cm,沟深10cm。

采用福尔马林消毒法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地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10kg均匀地喷洒在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7天(至少3个晴天)揭掉覆盖薄膜,使气体散发掉,过2天后便可播种。

种子催芽完成即可进行苗床播种,10月下旬是我国武陵山区适宜的三叶木通种子育苗播种期,选择晴天播种。

逐行穴播,每穴播1粒种子。株行距8cm×10cm,每箱10行,5万株/667m2。播完一行盖一行,同时掏好下一行,壅土浅层覆盖厚度1.5cm。每箱播种、壅土完成后,在箱面土壤表层适量浇水,让壅土及种子沉降落实,以确保种子不悬空、壅土不起壳。浇水完成后1个小时,由于土壤渗透吸收与自然蒸发,苗床箱面土壤上看不出明显的浇水痕迹时,在箱面上覆盖苗床地膜,苗床地膜四周用泥土压实以防被吹走,起到保温、提墒保墒、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作用。

低温(气温<5℃)在苗床地膜上加苗床棚膜,高温(棚温>35℃)时揭苗床地膜,维持苗床土壤温度在15-28℃的范围内,保证种子正常发芽。

久雨特别是大雨天气要及时疏通箱沟排水,保证箱面土壤不积水;久晴特别是强光照干旱天气上午9-10时进行苗床浇水,保证箱面土壤不缺水,种子、幼苗不失水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覆膜揭膜浇水的同时,观察苗床的杂草发生情况,及时人工拔除杂草,减少杂草对幼苗的荫蔽和对肥料的竞争,保持苗床整洁。

因为苗床土壤底肥较充足,苗床前期不需要施肥。根据幼苗长势及时进行间苗、蹲苗、促根管理,在适当的生长期追施提苗肥和壮苗壮根肥。

当幼苗出土后,揭去苗床地膜,生长到5片叶时,揭去苗床棚膜,同时进行间苗,拔除病苗、弱苗、虫害损伤苗,使苗床密度维持在5万株/667m2,将间出的长势良好的幼苗移栽在预备的空苗床中,同时追施提苗肥,施用量为0.3%的尿素溶液30kg/667m2。6月下旬保持苗床适度干旱7天以达到蹲苗促根的作用;当幼苗生长到10片叶时,用铁锹从苗床行间的两侧向中间以45°角斜切以切断幼苗根系主根,以促进其侧根萌发生长,同时追施壮苗壮根肥,施用量为0.2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kg/667m2,以促进壮苗壮根。9月以后,停止施肥,对壮苗进行适当修剪,剪除多余的分支,每株保留1个主茎及2个分支。

一年生苗:壮苗期后,10月可以起苗移栽

实施例3

以成熟果实颜色和形状作为初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种植(紫红色长腰形类型),建成12代自交果园。在十月上旬,采摘果皮颜色变深,从幼嫩时的青绿色变为紫红色,沿纵向背腹线自然裂开,露出其中带种子的瓜瓤的成熟的三叶木通果实。将果实摊放在自然遮阳和通风干燥的开放环境下20天,让三叶木通的果实顺利完成其后熟作用。

待果实纵向背线裂开处的瓜瓤呈现出萎蔫失水且体积缩小时,将瓜瓤带种子从果皮中抠出来,放入尼龙网袋中,用手反复搓揉并用清水冲洗将种子从瓜瓤中分离出来。将分离出来的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摊开,去掉其中的杂质、瘪粒种子、破损种子和霉变种子,然后吊挂3天,自然沥干种子表面的水分。

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配置浸种剂:草木灰12份,石膏粉7份,茶叶7份,萘乙酸(naa)0.1份,绿达源菌种一号3份,水84.95份。调节ph至6.5。

将打好标签的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沉入25℃的浸种剂中浸种24小时,清水冲洗后吊挂2天。

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配置芽基质:欧勃亚水藓泥炭10份,珍珠岩3份,园林陶粒粉1份。将发芽基质喷水并混合均匀至基质含水量80%,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的状态。

选择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发芽箱,并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步骤进行种子的铺放: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发芽箱中铺设1个上述的夹层结构,所铺设的发芽基质的厚度为60mm。三个夹层结构所铺设的三叶木通种子约1.5-2.5kg,30000粒左右。

将发芽箱置于秋、冬季25℃的温室环境中,适当遮阳以保持基质含水量。当基质表现出干燥发白时进行浇水保湿(平均每周一次),浇水至发芽箱下面没有水溢出。在温室环境温度小于15℃的情况下,在发芽箱最上层发芽基质表面覆盖一层地膜11,温度仍然较低时,在地膜11上另外加盖棚膜12。

催芽28天,20天后每2天一次,定期打开活动壁5,取样调查种子萌动露白情况。当种子萌动露白率达到70%时(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已经明显抽出种皮),打开活动壁5,将第二无纺布92上面的第二发芽基质82移走,从第一无纺布91上面取下已经萌动露白的种子,进行苗床播种,将未萌动露白的种子继续催芽。

选择通风向阳、土地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的砂壤土做苗床。

翻耕土壤30cm,加入细河沙1000kg/667m2,稻壳炭(砻糠灰)250kg/667m2,复合肥50kg/667m2,充分混合均匀后整碎耙平。

顺着苗床所在田块的方向起沟作箱,箱宽120cm,沟宽40cm,沟深15cm。

采用福尔马林消毒法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地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10kg均匀地喷洒在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10天(至少3个晴天)揭掉覆盖薄膜,使气体散发掉,过2天后便可播种。

种子催芽完成即可进行苗床播种,11月中旬是我国武陵山区适宜的三叶木通种子育苗播种期,选择晴天播种。

逐行穴播,每穴播3粒种子。株行距8cm×10cm,每箱12行,8万株/667m2。播完一行盖一行,同时掏好下一行,壅土浅层覆盖厚度2.5cm。每箱播种、壅土完成后,在箱面土壤表层适量浇水,让壅土及种子沉降落实,以确保种子不悬空、壅土不起壳。浇水完成后2个小时,由于土壤渗透吸收与自然蒸发,苗床箱面土壤上看不出明显的浇水痕迹时,在箱面上覆盖苗床地膜,苗床地膜四周用泥土压实以防被吹走,起到保温、提墒保墒、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作用。

低温(气温<5℃)在苗床地膜上加苗床棚膜,高温(棚温>35℃)时揭苗床地膜,维持苗床土壤温度在15-28℃的范围内,保证种子正常发芽。

久雨特别是大雨天气要及时疏通箱沟排水,保证箱面土壤不积水;久晴特别是强光照干旱天气上午9-10时进行苗床浇水,保证箱面土壤不缺水,种子、幼苗不失水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覆膜揭膜浇水的同时,观察苗床的杂草发生情况,及时人工拔除杂草,减少杂草对幼苗的荫蔽和对肥料的竞争,保持苗床整洁。

因为苗床土壤底肥较充足,苗床前期不需要施肥。根据幼苗长势及时进行间苗、蹲苗、促根管理,在适当的生长期追施提苗肥和壮苗壮根肥。

当幼苗出土后,揭去苗床地膜,生长到8片叶时,揭去苗床棚膜,同时进行间苗,拔除病苗、弱苗、虫害损伤苗,使苗床密度维持在8万株/667m2,将间出的长势良好的幼苗移栽在预备的空苗床中,同时追施提苗肥,施用量为0.3%的尿素溶液50kg/667m2。6月中旬保持苗床适度干旱10天以达到蹲苗促根的作用;当幼苗生长到15片叶时,用铁锹从苗床行间的两侧向中间以45°角斜切以切断幼苗根系主根,以促进其侧根萌发生长,同时追施壮苗壮根肥,施用量为0.2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kg/667m2,以促进壮苗壮根。9月以后,停止施肥,对壮苗进行适当修剪,剪除多余的分支,每株保留1个主茎及2个分支。

二年生苗:再在苗床培育一年后(第三年)适时起苗移栽。

对比例1

传统应用三叶木通种子育苗方法:

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配置浸种剂:茶叶10份、草木灰10份,水80份,浸种24小时,经湿沙层积进行催芽,待三叶木通种子萌动露白后,进行苗床播种。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提供的三叶木通种子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三叶木通种子的各项指标(%)

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无论在露白率、发芽率,还是出苗率、壮苗率已经苗床利用率上都有显著的升高,同时,损失率大大降低。并且,传统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需经26~35天后种子才逐渐发芽,发芽时间较长,利用湿沙层积进行催芽,操作不方便,较难进行温湿度控制,耗时费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发芽箱能够起到良好的通气及渗水功能,为种子发芽提供了适当的通气及湿度。本发明提供的发芽箱进行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发芽基质通气、蔽光、保温、保湿的能力,种子发芽率80-95%,比湿沙层积法提高种子发芽率5-10%,且夹层结构播撒种子与取出种子操作简便,比湿沙层积法节省人力15%,同时降低种子损失率12%。本发明提供的三叶木通种苗繁殖方法,利用同类型多代自交果园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种苗,在保证后代遗传性状相对一致的前提下,不仅种苗繁殖系数大、供苗能力强,而且种苗质量高、后代植株与果实的性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果实的商品性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