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3192发布日期:2018-11-14 00:51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毒的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弱病毒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矮牵牛原产南美,属茄科碧冬茄属植物,是一种广泛用于盆栽、花坛的草本植物。因其花期长,花色品种多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美化环境上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因病毒的严重危害,症状感病植株出现叶斑驳症,形成花叶,颜色有深有浅,常伴有叶卷曲,生长势减弱,花畸形,变小等,使其观赏价值大大降低。据调查表明,种子繁殖的发病率为20~30%,无性繁殖的发病率可高达902,乞左右。自然侵染矮牵牛的病毒以黄瓜花叶病毒(cmv)为主。

植物病毒是侵染蔬菜花卉药材和大田作物的细胞内致病的微生物,因为其按照寄主的细胞系统进行基本的代谢和复制侵染过程,因些其不能像细菌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那样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根除效果。迄今,对植物病毒进行控制仍然没有“特效药”,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预防其侵染。实践证明:预先接种弱病毒株能够干扰其后侵梁的强病毒株的危害,降低其影响,达到抗病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的作用。以黄瓜花叶病毒(cmv)为例,该病毒能够侵染1000多种植物,可经75种蚜虫传播,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寄主植物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植物病毒之一。预防病毒传播媒介昆虫和获得无病毒繁殖材料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有效实施。用弱病毒株进行预防接种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预防接种的方法大都采用浸根、喷枪和摩擦接种法,在接种弱病毒前必须进行种子消毒和苗床防治蚜虫、白粉虱,严防幼苗在接种弱病毒前被强病毒感染,具有费时、使用方法繁琐、效率低等缺点,故不利于产业化,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弱病毒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1、一种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为:

(1)基本培养基;

(2)诱导培养基;

(3)增殖培养基;

(4)生根培养基;

2)、矮牵牛茎尖脱毒培养:

(1)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

(2)茎尖脱毒培养;

(3)增殖培养;

(4)壮苗培养;

(5)生根培养;

(6)移栽;

(7)定植;

3)、病毒elisa检测:

将常规温室中发生的矮牵牛病毒,经扩增、克隆和原核表达所获得的相关病毒外壳蛋白,注射小鼠或家兔免疫并制备成病毒特异性抗缸清后,对移栽苗和开花植株进行病毒elisa检测;

4)、弱病毒的接种

将黄瓜花叶病毒的弱病毒株通过常规汁液摩擦方法接种到步骤3)检测为无病毒的矮牵牛植株上:

5)、弱病毒植株的组培繁殖:

(1)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取步骤4)检测为弱病毒的矮牵牛植株上的幼芽,经灭菌处理后作为组培繁殖用的外植体;

(2)诱导培养:将灭菌处理后的幼芽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后,诱导形成丛生芽;

(3)增殖培养:将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成单芽接到增殖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增殖出丛生芽;根据对幼苗数量的需求,每隔30~45天按同样方法进行幼苗再增殖培养;

(4)壮苗培养:将增殖出的丛生芽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幼苗株高生长达2~5厘米;

(5)生根培养:将培养的壮苗切成单株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在培养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幼苗长高成约5~7cm、苗基部长出5~10根细根;

(6)移栽:将生根组培苗移栽于基质中,培育1~2个月至成苗;

(7)定植:将移栽苗定植在盆钵中,培育3~5个月至植株开花。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这种弱病毒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为:

(1)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基采用ms培养基;

(2)诱导培养基;

(3)增殖培养基;

(4)壮苗培养基;

(5)生根培养基。

2)、矮牵牛茎尖脱毒培养:

(1)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取矮牵牛的种子,经灭菌处理后接种在无菌播种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后,从种子培养成高约5~7cm的实生苗,无需灭菌直接作为茎尖脱毒培养用的外植体;

(2)茎尖脱毒培养:将无菌播种培养的实生苗的顶芽或灭菌处理后的温室盆栽的幼芽在无菌条件下,在40倍的双筒解剖镜下,摘出0.15~0.3mm大小的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后,从茎尖诱导形成幼芽或丛生芽;

(3)增殖培养:将诱导形成的幼芽或丛生芽切成单芽接到增殖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增殖出丛生芽;根据对幼苗数量的需求,每隔30~45天按同样方法进行幼苗再增殖培养;

(4)壮苗培养:将增殖出的丛生芽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幼苗株高生长达2~5厘米;

(5)生根培养:将培养的壮苗切成单株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在培养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幼苗长高成约5~7cm、苗基部长出5~10根细根;

(6)移栽:在隔离温室中,将生根组培苗移栽于基质中,培育1~2个月至成苗;

(7)定植:在隔离温室中,将移栽苗定植在温室盆钵中,培育3~5个月至植株开花;

3)、病毒el,isa检测:

将常规温室中发生的矮牵牛病毒,经扩增、克隆和原核表达所获得的相关病毒外壳蛋白,注射小鼠或家兔免疫并制备成病毒特异性抗血清后,对移栽苗和开花植株进行病毒elisa检测。

4)、弱病毒的接种

将黄瓜花叶病毒的弱病毒株通过常规汁液摩擦方法接种到步骤3)检测为无病毒的矮牵牛植株上;

5)、弱病毒植株的组培繁殖:

(1)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取步骤4)检测为弱病毒的矮牵牛植株上的幼芽,经灭菌处理后作为组培繁殖用的外植体;

(2)诱导培养:将灭菌处理后的幼芽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后,诱导形成丛生芽;

(3)增殖培养:将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切成单芽接到增殖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增殖出丛生芽;根据对幼苗数量的需求,每隔30~45天按同样方法进行幼苗再增殖培养;

(4)壮苗培养:将增殖出的丛生芽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幼苗株高生长达2~5厘米;

(5)生根培养:将培养的壮苗切成单株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在培养条件下培养20~30天后,幼苗长高成约5~7cm、苗基部长出5~10根细根;

(6)移栽:将生根组培苗移栽于基质中,培育1~2个月至成苗。

(7)定植:将移栽苗定植在盆钵中,培育3~5个月至植株开花;

所述的弱病毒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菌播种培养时种子的灭菌处理是经75%酒精浸泡1.0分钟,再用0.1%升汞溶液灭菌2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所述的弱病毒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组培阶段的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为25土2℃,光照光强为2200~2500lx,光照时间为1411/d。

所述的弱病毒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基质由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配制而成。

所述的弱病毒防治矮牵牛病毒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的弱病毒株n14、黄瓜花叶病毒的卫星rna生防制剂$5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