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朝鲜蓟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3187发布日期:2018-11-14 00:5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朝鲜蓟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朝鲜蓟又称法国百合、荷花百合、菜蓟、洋蓟、球蓟等,是菊科菜蓟属中一种多年生莲座型草本植物,以未成熟的花蕾供人们食用,剩余残渣被用作动物饲料。朝鲜蓟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促进消化、保护肝脏、调节脂质代谢、降血糖、抗氧化等功效,被誉为“蔬菜之王”,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朝鲜蓟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9世纪传入我国,2005年引入常德市成功。在中国,朝鲜蓟以种子育苗栽培,由于气候差异,朝鲜蓟在湖南、云南等主栽区只开花不结果,以致种子年年都需进口。这不仅种子进口手续繁多,耗时长,价格高,经常延误农时。同时,朝鲜蓟是异花授粉作物,繁殖率低,易变异,病害传播快,生产栽培中田间株型和果型变异混杂,达标商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朝鲜蓟的培育方法,通过本方法培育出的朝鲜蓟抗病性和抗逆性有很强的优势,并且成本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朝鲜蓟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外植体的选取:每年的10月到翌年4月都可在大田取样,采农艺性状好、无病毒的朝鲜蓟宿根苗或分蘖芽做外植体;

外植体的消毒:将从大田收集的外植体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先剪掉大叶片,再用刀片削去茎尖周围的叶片和组织,留取3〜4cm的茎尖段洗净后转至无菌室;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处理10s,清洗2〜3次后,再用0.1%升汞处理8〜10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后,置于消毒滤纸上吸干水分后备用;

丛生芽的诱导:将消毒后的茎尖段切成0.5cm的部分接入芽诱导培养基ms+1mg/l6-ba+0.5mg/lnaa+56.5mg/lna2hpo4+100mg/l肌醇+100mg/ll-酪氨酸中;3〜5天后,切口处膨大,茎尖开始变绿、伸长;10〜15天后,腋芽开始萌发、伸长;30天后,形成至少8个叶片的丛生芽;

丛生芽的增殖: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切成带2〜3片叶的芽块,剔除褐化的组织,并转入增殖培养基ms+2mg/l6-ba+56.5mg/lna2hpo4+100mg/l肌醇+100mg/ll-酪氨酸中;7天后,腋芽开始分化;15天后,即可形成丛生芽,平均20天继代1次,增殖系数为6.2;

生根培养:将长势好、叶色浓绿、苗高2〜3cm的丛生芽切成带3〜4片叶的试管小苗,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1.0mg/lnaa+1.0mg/l^-cd+100mg/l肌醇上,7天后,茎段基部根原基突起;15天后,从根原基长出新的不定根,生根率可达99.3%;

试管小苗的驯化和移栽:当幼苗的根长达0.5〜1.0厘米时进行移栽,根太长反而易遭损伤不利生长,移栽前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3天,午后和傍晚喷水,以便提高炼苗的适应能力;小苗转移到苗床前,用自来水把根系上的培养基冲洗干净,同时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浸泡小苗根部30分钟,随后放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水分至根系发白变软,再栽入已准备好的基质中,基质为质量比1:1:1的蛭石、珍珠岩、细沙的混合物;栽后必须通风、保湿,温度太高时揭开膜两端降温;待10〜15天后有效叶达3片以上时移栽到大田,成活率达90%以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技术利用朝鲜蓟易分蘖的特点,直接从大田采取农艺性状好、无病毒的朝鲜蓟分蘖茎尖为外植体,利用茎尖不定芽建立朝鲜蓟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脱毒苗,选育符合商品要求、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品质,对朝鲜蓟这种外来引进作物的本地化进程以及抗病性和抗逆性有很强的优势,以实现朝鲜蓟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而且,本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容易实施,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种苗繁育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实例可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外植体的选取:每年的10月到翌年4月都可在大田取样,采农艺性状好、无病毒的朝鲜蓟宿根苗或分蘖芽做外植体;

外植体的消毒:将从大田收集的外植体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先剪掉大叶片,再用刀片削去茎尖周围的叶片和组织,留取3〜4cm的茎尖段洗净后转至无菌室;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处理10s,清洗2〜3次后,再用0.1%升汞处理8〜10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后,置于消毒滤纸上吸干水分后备用;

丛生芽的诱导:将消毒后的茎尖段切成0.5cm的部分接入芽诱导培养基ms+1mgl6-ba+0.5mg/lnaa+56.5mg/lna2hpo4+100mg/l肌醇+100mg/ll-酪氨酸中;3〜5天后,切口处膨大,茎尖开始变绿、伸长;10〜15天后,腋芽开始萌发、伸长;30天后,形成至少8个叶片的丛生芽;

丛生芽的增殖: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切成带2〜3片叶的芽块,剔除褐化的组织,并转入增殖培养基ms+2mg/l6-ba+56.5mg/lna2hpo4+100mg/l肌醇+100mg/ll-酪氨酸中;7天后,腋芽开始分化;15天后,即可形成丛生芽,平均20天继代1次,增殖系数为6.2;

、生根培养:将长势好、叶色浓绿、苗高2〜3cm的丛生芽切成带3〜4片叶的试管小苗,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1.0mg/lnaa+1.0mg/l-cd+100mg/l肌醇上,7天后,茎段基部根原基突起;15天后,从根原基长出新的不定根,生根率可达99.3%;

试管小苗的驯化和移栽:当幼苗的根长达0.5〜1.0厘米时进行移栽,根太长反而易遭损伤不利生长,移栽前在温室内开瓶炼苗2〜3天,午后和傍晚喷水,以便提高炼苗的适应能力;小苗转移到苗床前,用自来水把根系上的培养基冲洗干净,同时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浸泡小苗根部30分钟,随后放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水分至根系发白变软,再栽入已准备好的基质中,基质为质量比1:1:1的蛭石、珍珠岩、细沙的混合物;栽后必须通风、保湿,温度太高时揭开膜两端降温;待10〜15天后有效叶达3片以上时移栽到大田,成活率达90%以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朝鲜蓟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外植体的选取、外植体的消毒、丛生芽的诱导、丛生芽的增殖、生根培养、试管小苗的驯化和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利用朝鲜蓟易分蘖的特点,直接从大田采取农艺性状好、无病毒的朝鲜蓟分蘖茎尖为外植体,利用茎尖不定芽建立朝鲜蓟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脱毒苗,选育符合商品要求、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品质,对朝鲜蓟这种外来引进作物的本地化进程以及抗病性和抗逆性有很强的优势,以实现朝鲜蓟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而且,本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容易实施,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种苗繁育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红霞
技术研发日:2017.04.28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