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地区的云当归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680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海拔地区的云当归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云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秦归、岷归、西归等。云当归以根入药,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有机酸、多糖类等。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等症。当归被誉为“妇科圣药”,是中医常用的妇科病良药,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为大宗药食两用中药材。随着云当归药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云当归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再加上人们无节制的过度开采挖掘,导致了云当归资源一度匮乏。通过研究与调查发现,现有的当归种采用大田散播种子的自然生长繁殖方式,虽然规模较大,总体发展形势较好,但种植户由于靠经验为主,认识不足、技术措施不到位,产生较大的种植差异,不仅出苗率率低、种苗的成活率低、抗病性不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不理想,而且种苗的大小难以控制,种苗早抽薹现象越来越严重,一般早抽薹率为30%~40%,严重地块早抽薹率达70%以上,严重的制约了当归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管理方法合理、栽培细节精细、容易实施、既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又能降低病害率和早抽薹率的高海拔地区的云当归育苗方法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理方法合理、栽培细节精细、容易实施、既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又能降低病害率和早抽薹率的高海拔地区的云当归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海拔地区的云当归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育苗地的选择:选择海拔在2200~2600m、阴凉湿润的山坡或平地作为育苗地,要求育苗地的土壤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土层深厚、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周围无污染;

②整地:播种前将育苗地内的杂草除掉后将土壤深翻30cm,深翻后育苗地闲置半个月,再在育苗地内撒入土壤调节剂,每亩撒土壤调节剂20~30kg,然后将土壤耙细整平,作宽1.5~2m、高20~30cm的高墒,墒与墒之间留有20~30cm宽的沟,最后在高墒的墒面上铺上2~3cm厚的农家肥,并采用稀薄粪水从农家肥表面喷施,每亩喷洒400~500kg稀薄粪水,喷洒完成后,再在农家肥的表面铺上1~2cm厚的营养土;

③育苗地的消毒: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3~0.05%的消毒液对育苗地进行喷洒消毒;

④种子的处理:选用成熟度好、纯度高的头年生净种做种子,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在30℃的条件下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500~800倍液浸种,浸种20~40h后捞出晾干备用;

⑤播种:将经步骤④处理后的种子与有机土按质量比1:10~15的比例拌匀后,按照每亩800~1000粒的密度撒播在高墒的墒面上,浅耙后在高墒上搭建拱棚,拱棚的棚顶及四周覆盖塑料薄膜,拱棚四周的塑料薄膜可向上卷起,且在拱棚内拉盖有一层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率为65~75%;

⑥苗期管理:

a水肥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60~70%,幼苗出土后,将弱苗和病苗及时清除,并清理杂草,当幼苗长高至1cm时,采用营养液对幼苗进行喷洒,每隔4~5天喷洒一次,喷洒的量为每亩30~35kg,待幼苗长高至7~8cm时,停止营养液的喷洒;

b病虫害的防治:采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混合敌百虫800倍液喷施进行防虫害处理,混合质量比为1:1;

⑦移栽:待幼苗长高至10cm时即可进行移栽。

本发明在深入研究云当归种子的生理特性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当归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布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育苗基地的合理建设,确保了云当归生长环境的优异性,促进云当归的快速生长,土壤调节剂可以改善土壤板结、肥力不足的现象,防止与当归育苗产生的连作障碍,保证了云当归种苗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了土壤的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性,保证了前期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系的良性发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出苗率,出苗率能达到95%以上。

2、通过对种子的浸种和育苗地的消毒处理,一方面尽可能的降低了种子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了种苗的抗病抗逆性,另一方面大幅的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经过浸种后的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99%以上。

3、通过合理的育苗管理,在保证温度和湿度的同时,结合喷施营养液,使得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在短时间内进行自然环境与理想环境的交替生长,避免了传统云当归在移栽的过程中假植排苗和炼苗的需要,进而缩短了育苗的周期,降低了育苗的成本。

4、通过对云当归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元素需求进行研究,进而对云当归生长过程中需求的营养元素进行搭配,并采用合理建造育苗地和喷施营养素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得云当归的营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促进了云当归的快速生长,出苗后的云当归不仅出苗整齐,幼苗的长势强,生根快,成活率较高,幼苗的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而且有效的降低了早抽薹率,早抽薹率为1.0%。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现了对云当归精细、标准化育苗,既缩短了育苗时间,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和质量,又促进了云当归种植业的良性发展,为云当归种苗的规模化繁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实施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高海拔地区的云当归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育苗地的选择:选择海拔在2200m、阴凉湿润的山坡作为育苗地,要求育苗地的土壤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土层深厚、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周围无污染;

②整地:播种前将育苗地内的杂草除掉后将土壤深翻30cm,深翻后育苗地闲置半个月,再在育苗地内撒入土壤调节剂,每亩撒土壤调节剂20kg,所述土壤调节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去离子水15份、硝酸钾10份、稻草10份、麦秸5份、磷酸钙2份、尿素2份、微量元素肥1份、醋酸杆菌1份、光合细菌1份、固氮菌共1份、纳米氧化硅2份、柴胡0.4份、黄芪0.1份,然后将土壤耙细整平,作宽1.5m、高20cm的高墒,墒与墒之间留有20cm宽的沟,最后在高墒的墒面上铺上2cm厚的农家肥,所述农家肥为羊粪、牛粪、鸡粪和鸭粪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通过120~130℃灭菌干燥处理后,水分含量为40%的混合肥,并采用稀薄粪水从农家肥表面喷施,每亩喷洒400kg稀薄粪水,所述稀薄粪水为有机质含量在60%的沼气池液,喷洒完成后,再在农家肥的表面铺上1cm厚的营养土,所述营养土是由质量百分比为70%的细土与30%的农家肥混合均匀后,再在其上面喷洒质量比为0.4%的em活性液制得的;

③育苗地的消毒: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3%的消毒液对育苗地进行喷洒消毒,所述消毒液为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④种子的处理:选用成熟度好、纯度高的头年生净种做种子,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在30℃的条件下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浸种,浸种20h后捞出晾干备用;

⑤播种:将经步骤④处理后的种子与有机土按质量比1:10的比例拌匀后,按照每亩800粒的密度撒播在高墒的墒面上,所述有机土是采用草木灰与火烧土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配制得,浅耙后在高墒上搭建拱棚,拱棚的棚顶及四周覆盖塑料薄膜,拱棚四周的塑料薄膜可向上卷起,且在拱棚内拉盖有一层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率为65%;

⑥苗期管理:

a水肥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60%,幼苗出土后,将弱苗和病苗及时清除,并清理杂草,当幼苗长高至1cm时,采用营养液对幼苗进行喷洒,每隔4天喷洒一次,喷洒的量为每亩30kg,待幼苗长高长至7cm时,停止营养液的喷洒,所述营养液是采用氯化钾1kg、磷酸二氢钾5kg、硫酸镁2kg、碳酸锌0.5kg、硝酸铵2kg、尿素4kg、磷酸二氢铵1kg进行混合后,再加入10kg的水在温度为40℃下配制而成的混合液;

b病虫害的防治:采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混合敌百虫800倍液喷施进行防虫害处理,混合质量比为1:1;

⑦移栽:待幼苗长高至10cm时即可进行移栽。

采用本实施例1的方法培育种苗,从种子处理到出苗,只需要3个月,该方法培育的种苗不仅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出苗率为96.78%,而且出苗后的幼苗成活率高,成活率为98.32%,生长速度快,抗病、抗逆性强,未见早抽薹的现象,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出苗量提高了41.25%,成活率提高了20.5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高海拔地区的云当归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育苗地的选择:选择海拔在2400m、阴凉湿润的平地作为育苗地,要求育苗地的土壤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土层深厚、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周围无污染;

②整地:播种前将育苗地内的杂草除掉后将土壤深翻30cm,深翻后育苗地闲置半个月,再在育苗地内撒入土壤调节剂,每亩撒土壤调节剂25kg,所述土壤调节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去离子水,18份、硝酸钾8份、稻草8份、麦秸8份、磷酸钙2.5份、尿素4份、微量元素肥2份、醋酸杆菌1.5份、光合细菌1.5份、固氮菌共1.5份、纳米氧化硅2.5份、柴胡0.5份、黄芪0.3份,然后将土壤耙细整平,作宽2m、高25cm的高墒,墒与墒之间留有25cm宽的沟,最后在高墒的墒面上铺上3cm厚的农家肥,所述农家肥为羊粪、牛粪、鸡粪和鸭粪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通过120~130℃灭菌干燥处理后,水分含量为40%的混合肥,并采用稀薄粪水从农家肥表面喷施,每亩喷洒500kg稀薄粪水,所述稀薄粪水为有机质含量在65%的沼气池液,喷洒完成后,再在农家肥的表面铺上2cm厚的营养土,所述营养土是由质量百分比为75%的细土与25%的农家肥混合均匀后,再在其上面喷洒质量比为0.6%的em活性液制得的;

③育苗地的消毒: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消毒液对育苗地进行喷洒消毒,所述消毒液为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④种子的处理:选用成熟度好、纯度高的头年生净种做种子,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在30℃的条件下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700倍液浸种,浸种30h后捞出晾干备用;

⑤播种:将经步骤④处理后的种子与有机土按质量比1:12的比例拌匀后,所述有机土是采用草木灰与火烧土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配制得,按照每亩1000粒的密度撒播在高墒的墒面上,浅耙后在高墒上搭建拱棚,拱棚的棚顶及四周覆盖塑料薄膜,拱棚四周的塑料薄膜可向上卷起,且在拱棚内拉盖有一层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率为70%;

⑥苗期管理:

a水肥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65%,幼苗出土后,将弱苗和病苗及时清除,并清理杂草,当幼苗长高至1cm时,采用营养液对幼苗进行喷洒,每隔5天喷洒一次,喷洒的量为每亩32kg,待幼苗长高至8cm时,停止营养液的喷洒,所述营养液是采用氯化钾1.5kg、磷酸二氢钾4kg、硫酸镁2.5kg、碳酸锌1kg、硝酸铵3kg、尿素4.5kg、磷酸二氢铵1.5kg进行混合后,再加入15kg的水在温度为50℃下配制而成的混合液;

b病虫害的防治:采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混合敌百虫800倍液喷施进行防虫害处理,混合质量比为1:1;

⑦移栽:待幼苗长高至10cm时即可进行移栽。

采用本实施例2的方法培育种苗,从种子处理到出苗,只需要3个半月,该方法培育的种苗不仅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出苗率为98.25%,而且出苗后的幼苗成活率高,成活率为99.2%,生长速度快,抗病、抗逆性强,未见早抽薹的现象,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出苗量提高了42.5%,成活率提高了24.3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的高海拔地区的云当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育苗地的选择:选择海拔在2600m、阴凉湿润的平地作为育苗地,要求育苗地的土壤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土层深厚、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周围无污染;

②整地:播种前将育苗地内的杂草除掉后将土壤深翻30cm,深翻后育苗地闲置半个月,再在育苗地内撒入土壤调节剂,每亩撒土壤调节剂30kg,所述土壤调节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去离子水20份、硝酸钾10份、稻草10份、麦秸10份、磷酸钙3份、尿素5份、微量元素肥3份、醋酸杆菌2份、光合细菌2份、固氮菌共2份、纳米氧化硅3份、柴胡0.6份、黄芪0.5份,然后将土壤耙细整平,作宽2m、高30cm的高墒,墒与墒之间留有30cm宽的沟,最后在高墒的墒面上铺上3cm厚的农家肥,所述农家肥为羊粪、牛粪、鸡粪和鸭粪的混合物,并将混合物通过120~130℃灭菌干燥处理后,水分含量为40%的混合肥,并采用稀薄粪水从农家肥表面喷施,每亩喷洒500kg稀薄粪水,所述稀薄粪水为有机质含量在70%的沼气池液,喷洒完成后,再在农家肥的表面铺上2cm厚的营养土,所述营养土是由质量百分比为80%的细土与20%的农家肥混合均匀后,再在其上面喷洒质量比为0.8%的em活性液制得的;

③育苗地的消毒: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05%的消毒液对育苗地进行喷洒消毒,所述消毒液为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④种子的处理:选用成熟度好、纯度高的头年生净种做种子,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在30℃的条件下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种,浸种40h后捞出晾干备用;

⑤播种:将经步骤④处理后的种子与有机土按质量比1:10~15的比例拌匀后,所述有机土是采用草木灰与火烧土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配制得,按照每亩1000粒的密度撒播在高墒的墒面上,浅耙后在高墒上搭建拱棚,拱棚的棚顶及四周覆盖塑料薄膜,拱棚四周的塑料薄膜可向上卷起,且在拱棚内拉盖有一层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率为75%;

⑥苗期管理:

a水肥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70%,幼苗出土后,将弱苗和病苗及时清除,并清理杂草,当幼苗长高至1cm时,采用营养液对幼苗进行喷洒,每隔5天喷洒一次,喷洒的量为每亩35kg,待幼苗长高至8cm时,停止营养液的喷洒,所述营养液是采用氯化钾2kg、磷酸二氢钾5kg、硫酸镁3kg、碳酸锌1kg、硝酸铵3kg、尿素5kg、磷酸二氢铵2kg进行混合后,再加入20kg的水在温度为60℃下配制而成的混合液;

b病虫害的防治:采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混合敌百虫800倍液喷施进行防虫害处理,混合质量比为1:1;

⑦移栽:待幼苗长高至10cm时即可进行移栽。

采用本实施例3的方法培育种苗,从种子处理到出苗,只需要4个月,该方法培育的种苗不仅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出苗率为95.83%,而且出苗后的幼苗成活率高,成活率为98.46%,生长速度快,抗病、抗逆性强,未见早抽薹的现象,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出苗量提高了39.21%,成活率提高了19.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