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繁育的褐菖鲉鱼种的室内水泥池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584阅读:10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褐菖鲉养殖,尤其是人工繁育的褐菖鲉鱼种的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属鲉形目,鲉亚目,鲉科,菖鲉属,为暖温性底层鱼类,生活在近海岩礁地带,卵胎生,性凶猛,肉质细嫩可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关于褐菖鲉的人工养殖主要是网箱养殖,且苗种主要从自然海区网箱诱捕、钓捕或笼捕获得,尚未有褐菖鲉室内水泥池养殖的报道,尤其是利用人工繁育的褐菖鲉苗种进行人工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繁育的褐菖鲉鱼种的室内水泥池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褐菖鲉幼鱼的盐度、饵料驯化,一龄鱼种的培育,越冬培育和二龄鱼种养殖四个步骤,其特征是每年5~6月份,人工繁育的褐菖鲉幼鱼规格达到2-4cm,开始进行盐度和饵料的驯化,室内水泥池每天加盐度11-15‰的天然河口水逐步降低盐度,降盐速度为2‰/天,最终养殖用水盐度维持在11-15‰,盐度驯化完成后,每2天换海水一次,换水量为50%-70%,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每天上午和下午投喂两次天然饵料;盐度驯化完成后进行饵料的驯化,幼鱼的驯食饵料为鳗鱼料,投喂时将粉状鳗鱼料制成直径约1mm的软颗粒饲料,在鱼密集的角落定点投喂,在投喂点水面下40-50cm处放置饵料台,饵料台网目30目,承接未摄食的饵料,吸引鱼定点摄食饲料,每个池子设置1-3个投喂点,投喂频率为每天1次,每天及时吸出未摄食的饲料与粪便杂质,如90%以上幼鱼摄食配合饲料,且有抢食现象,此时将养殖池水位放低至20cm,用20目软质筛绢网捞出褐菖鲉幼鱼进行一龄鱼种的养殖,移池前停食1天;一龄鱼种室内水泥池养殖放养密度30-50尾/m2,温度为室内自然温度,光照强度为500-800lx,鼓风机充气增氧,放置气石0.5-1个/m2,养殖用水盐度10-15‰,溶解氧>5mg/l,投喂软颗粒饲料,根据鱼生长不同阶段调整颗粒大小,采用抛投形式,温度25℃以下,饲料的投喂以95%以上的褐菖鲉不再摄食即停,每天投喂两次,温度超过25℃,如褐菖鲉抢食不凶猛或仅有不超过5%的鱼摄食即停止投喂,每天投喂一次,每天吸污一次,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60-70%,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每隔30-50天倒池一次;养殖至11-12月份,水温15℃以下,褐菖鲉转入室内水泥池越冬培育,褐菖鲉的越冬培育在室温下进行,水温在13℃以下,褐菖鲉的摄食强度明显减弱,10℃以下,基本不摄食,每天投喂1次直径3mm的软颗粒饲料,95%以上的褐菖鲉不摄食可停止投喂,鼓风机充气增氧,放置气石0.5~1个/m2,养殖用水盐度10-15‰,每2天吸污一次,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50-70%,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每隔40-60天,倒池一次;第二年春天养殖用水水温升至15℃以上,褐菖鲉越冬鱼种进入二龄鱼种养殖阶段,鼓风机充气增氧,放置气石0.5~1个/m2,养殖用水盐度10-15‰,越冬后鱼种体长8-10cm,放养密度20-30尾/m2,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0.5-1个/m2,将粉状配合饲料兑水制成直径4mm的软颗粒投喂在鱼密集处,每天2次,至95%鱼不再摄食即停止投喂,夏季水温高于25℃,如褐菖鲉抢食不凶猛或仅有不超过5%的鱼摄食即停止投喂,每天投喂1次,每天吸污一次,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60-70%,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每隔30-50天倒池一次,如此养至越冬前。

本发明的突出特点是:1)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褐菖鲉可提高养殖密度,节约养殖空间;2)褐菖鲉养殖在室内水泥池进行,易于观察和检查,增加了褐菖鲉养殖的可控性,提高了养殖管理水平;3)室内水泥池养殖褐菖鲉的摄食易于观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喂,并及时去除残饵,减少了饲料的浪费,改善了养殖水质;4)室内水泥池养殖褐菖鲉的成活率可达72%-82%,越冬成活率在90%以上,高于网箱单养的67.1%-72.8%的成活率;5)养殖褐菖鲉野性减弱,很好的适应了室内水泥池环境,为褐菖鲉的全人工繁育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亲本。本发明操作简便,易于被人们接受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幼鱼的盐度、饵料驯化,一龄鱼种的培育,越冬培育和二龄鱼种养殖四个步骤组成,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幼鱼的盐度、饵料驯化:5~6月份,人工繁育的褐菖鲉幼鱼规格达到2-4cm,采用室内水泥池20-30m2,放养密度200-300尾/m2,气石0.5-1个/m2,在摄食和活动正常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盐度和饵料的驯化,每天加盐度11-15‰的天然河口水逐步降低盐度,降盐速度为2‰/天,最终养殖用水盐度维持在11-15‰,盐度驯化一般3-5天完成,之后,每2天换海水一次,换水量为50%-70%,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每天上午和下午投喂两次天然饵料(如桡足类、枝角类、糠虾等);盐度驯化完成后进行饵料的驯化,幼鱼的驯食饵料为鳗鱼料(粉状),投喂时制成软颗粒饲料,制作方法分为手工制作和颗粒机制作两种,手工制作软颗粒饲料的方法为取适量鳗鱼料(粉状),加鳗鱼料重量的80-100%的水,手工搅拌揉搓成鱼适口的软颗粒,此方法灵活简便,较适宜饵料驯化的初始阶段,此时鱼摄食较少,待鱼摄食量增加可采用颗粒机制作软颗粒饲料,方法是取适量鳗鱼料(粉状),加鳗鱼料重量的10-20%的水,并手工搅拌均匀,以饲料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宜,然后将饲料放入颗粒机挤压成小型软颗粒,此方法制作的软颗粒饲料规格均匀,可批量制作,且可根据鱼大小更换面板,制作出不同大小的饲料,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幼鱼驯食阶段制作的软颗粒直径1mm左右,现用现做,采取少量多次,抛投方式投喂,在鱼密集的角落定点投喂,可在投喂点水面下40-50cm处放置边长为45cm的正方形饵料台,饵料台网目30目,承接未摄食的饵料,亦可用于吸引鱼定点摄食饲料,每个池子设置1-3个投喂点,初始投喂不宜投喂过多,待有摄食时可根据情况多投,同时减少活体饵料的投喂频率为每天1次,每天及时吸出未摄食的饲料和粪便等杂质,如此2天后,部分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再过5-7天,90%以上幼鱼摄食配合饲料,且有抢食现象,此时可将养殖池水位放低至20cm,用20目软质筛绢网捞出褐菖鲉幼鱼进行一龄鱼种的养殖,移池前停食1天。

一龄鱼种的养殖:采用室内水泥池10-50m2,放养密度30-50尾/m2,温度为室内自然温度,光照强度为500-800lx,鼓风机充气增氧,放置气石0.5-1个/m2,养殖用水盐度10-15‰,河口水盐度低于10‰时,需用盐卤调节盐度至≥10‰方可使用,溶解氧>5mg/l,投喂软颗粒饲料,根据鱼生长不同阶段调整颗粒大小,体长2-3cm,颗粒直径1mm,体长3-4cm,颗粒直径2mm,体长4cm以上,颗粒直径3mm,采用抛投形式,既能观察鱼的摄食踊跃程度,便于控制饲料投喂量,又能减少浪费和防止过多残余饲料,引起污染水质,温度适宜条件下,褐菖鲉摄食凶猛,温度25℃以下,饲料的投喂以95%以上的褐菖鲉不再摄食即停,每天投喂两次,温度超过25℃,如褐菖鲉抢食不凶猛或仅有不超过5%的鱼摄食即停止投喂,每天投喂一次,每天吸污一次,3-5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60-70%,每隔30-50天倒池一次;

越冬培育:11-12月份,水温15℃以下,褐菖鲉转入室内水泥池越冬培育,褐菖鲉的越冬培育在室温下进行,水温在13℃以下,褐菖鲉的摄食强度明显减弱,10℃以下,基本不摄食,每天投喂1次配合饲料,95%以上的褐菖鲉不摄食可停止投喂,室内水泥池10-20m2,鼓风机充气增氧,放置气石0.5~1个/m2,养殖用水盐度10-15‰,每隔2天吸污一次,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50-70%,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每隔40-60天,倒池一次;越冬成活率90%以上。

二龄鱼种养殖:次年3月底,养殖用水水温升至15℃以上,褐菖鲉越冬鱼种转入室内水泥池(10-20m2)中,进入二龄鱼种养殖阶段,鼓风机充气增氧,放置气石0.5~1个/m2,养殖用水盐度10-15‰,越冬后鱼种体长8-10cm,放养密度20-30尾/m2,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0.5-1个/m2,将粉状配合饲料兑水制成直径4mm的软颗粒投喂在鱼密集处,每天2次,至95%鱼不再摄食即停止投喂,夏季水温高于25℃,如褐菖鲉抢食不凶猛或仅有不超过5%的鱼摄食即停止投喂,每天投喂1次,必要时可停止投喂1-2天,之后正常投喂,每天吸污一次,3-5d换水一次,换水量60-70%,控制温差≤±0.5℃,盐度差≤±0.5,每隔30-50天倒池一次,至11月份越冬前,二龄褐菖鲉体长达11-14cm,体重35-70g,成活率为72%-8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