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州鲈鱼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585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州鲈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富含硫胺素、蛋白质、核黄素、烟酸、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胆固醇、胡萝卜素、视黄醇、镁、铜、硒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能够滋补肝肾脾胃、也对感冒咳嗽有疗效;此外,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生产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妇吃鲈鱼既能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

目前加州鲈鱼的养殖方式成活率低、密度低、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差,加州鲈鱼虽然可在水质清新、长有水草的塘中自然产卵,但产卵率低,鱼苗大小不均匀,容易自相残杀,且养殖密度不好控制,个体规格差异化严重。在养殖过程中,饵料营养也不全面,主要以冰鲜鱼或下杂鱼为饵料,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不足;此外,加州鲈鱼养殖过程中对水质要求也十分严格,农药和水质污染都会造成加州鲈鱼的病害及死亡。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对现有的加州鲈鱼人工养殖、育苗技术进行改进改良,以提高人工养殖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州鲈鱼的养殖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加州鲈鱼养殖方法成活率低、密度低、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州鲈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养殖塘的准备: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地,在水源地地势较低处改造或新挖池塘,池塘底部夯实,铺设15-20cm的三七灰土,池塘中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成与池塘底部呈120°-150°的斜坡,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与池塘底部垂直,靠近垂直于池塘底部的两个侧壁处均安装有养殖网箱,靠近垂直于池塘底部的两个侧壁处还安装有增氧机;

步骤2,放养前准备:放养鱼苗前半个月,选择晴天的下午3时之后对池塘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静置一周,然后往池塘内加注新水,新水加注完毕后静置三天,再往池塘中投放腐熟过的鸡粪,投放量为70-90kg/亩,当观察到水质微绿或微褐时,开启池塘内的增氧机进行水体溶氧交换,同时往池塘内投加消毒过的鱼苗;

其中,所述鱼苗的消毒方法为:用质量浓度为3-5%的氯化钠溶液浸泡5-10min,即得到消毒过的鱼苗;

步骤3,网箱分级:将步骤1中的养殖网箱设置成4-6个级别,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设为2-4个,其余各级别的养殖网箱均设为1个,各级别的养殖网箱均用来投放不同重量的鱼苗;

步骤4,分级喂养

步骤4.1,入养殖网箱前的喂养:苗种培育孵化出鱼苗后,在淡水中平游三天,然后将其投入氯化钠质量浓度为1‰的暂养池,暂养池内鱼苗放养密度为2-3万尾/亩,入暂养池第二天开始投喂鲜活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0-15%,每天投喂3-4次,且前3天,每天有一次投喂的是混合饵料,所述混合饵料由土霉毒、维生素c1、鲜活饵料按照1:6:83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4-7天后往暂养池内投喂由鱼浆、全价配合浮性颗粒、鲜活饵料按照4:1:2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0-15%,每天投喂3-4次;

8-10天后往暂养池内投喂由鱼糜、全价配合浮性颗粒按照5: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0-15%,每天投喂3-4次,待鱼苗长至4-6cm时将其分入池塘内的养殖网箱内饲养;

其中,所述鲜活饵料为浮游动物、红虫,轮虫中的一种;

步骤4.2,第一级别养殖网箱的培养:往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内投放大小相同的鱼苗,并且每个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内鱼苗投放密度为200-300尾/箱,然后将配方饲料与鲜饵料按照4:3的质量比混合后对鱼苗进行投喂,日投喂量为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重量的10-15%;每3天对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进行称重,并将单体重量超过平均重量20%的鱼苗挑出,送至第二级别养殖网箱中隔离喂养;

其中,所述配方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鱼骨粉10-18份、卵磷脂1-3份、酵母1-3份、矿物质3-7份、豆粕5-10份、牛骨粉12-15份、油茶籽4-6份、动物油脂1-3份、质量浓度为10%的复合大蒜素1-2份、水产药物粘和剂0.5-1份;

所述鲜饵料为小杂鱼、动物下脚料以及浮性颗粒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4.3,第二级别养殖网箱到第n级别养殖网箱的培养:第二级别养殖网箱至最后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的投喂方式以及鱼苗挑出方式均与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相同,并且每隔3+2n天对下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进行称重,其中n为该养殖网箱的级别数,当最后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单体体重达到300g时将其捞出,并放至鱼塘中进行散养;

步骤5,水质管理

步骤5.1,勤换水:鱼苗期每3-5天换一次水,换水量≥10%;鱼苗生长到中后期时每天换水,换水量≥30%;

步骤5.2,勤增氧:开启增氧机,鱼苗期保持池塘中水的溶解氧含量≥2mg/l;鱼苗生长到中后期时保持池塘中水的溶解氧含量≥5mg/l;

步骤5.3,投放微生物制剂:鱼苗分池且投喂饲料二十天以后,观察到水质呈浅绿色、灰蓝色或蓝绿色时,往池塘中投放微生物制剂,投放量为1.5-2kg/亩;

步骤6,捕捞:当鱼塘中加州鲈鱼单体体重达到1.3kg以上时,捕捞出售。

优选的,所述池塘的面积为1-2亩,深度为1.8-2.2m,水深为1.5-2m。

优选的,所述池塘的一个侧壁上设有进水管,相对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出水管,并且所述进水管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位于池塘内的一端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养殖网箱的规格为2m×2m×1m。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池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或采用带水消毒,所述干法清塘消毒的具体步骤为:将池塘内的水抽出至池塘内剩余水深≤10cm时,向池塘中泼洒石灰浆,泼洒量为70-80kg/亩;

所述带水消毒的具体步骤为:将池塘内的水抽出至池塘内剩余水深为1米时,往其中泼洒生石灰,泼洒量为130-160kg/亩。

优选的,所述石灰浆为块状生石灰加水反应后生成的浆状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消毒后池塘水体的ph值在6.5-8.2之间。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制剂为光合细菌、em菌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水产药物粘和剂为次粉、膨润土、淀粉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对养殖塘结构进行设计,形成了天然的水体净化系统,再结合养殖网箱筛选养殖,定期对鱼塘进行消毒、供氧,为加州鲈鱼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了病虫害的发生,能显著提高加州鲈鱼的生长速度及免疫力,提高加州鲈鱼的产量和质量。

2)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为加州鲈鱼的生长提供了全面的营养,并且采用分级养殖和梯度饲喂的方法,有效避免了因饲养过程中个体差异太大造成的互相残杀情况,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保证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加州鲈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养殖塘的准备: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地,在水源地地势较低处改造或新挖面积为1亩,深度为1.8m的池塘,池塘底部夯实,铺设15cm的三七灰土,池塘中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成与池塘底部呈120°的斜坡,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与池塘底部垂直,靠近垂直于池塘底部的两个侧壁处均安装有规格为2m×2m×1m的养殖网箱,靠近垂直于池塘底部的两个侧壁处还安装有增氧机;

此外,池塘的一个侧壁上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池塘内的一端设置有滤网,相对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出水管,并且进水管的位置高于出水管;

步骤2,放养前准备:放养鱼苗前半个月,选择晴天的下午3时之后,采用干法清塘消毒,即将池塘内的水抽出至池塘内剩余水深5cm时,向池塘中泼洒石灰浆,泼洒量为70kg/亩,泼洒完毕后静置一周,然后往池塘内加注新水至水深为1.5m,新水加注完毕后静置三天,再往池塘中投放腐熟过的鸡粪,投放量为70kg/亩,当观察到水质微绿或微褐时,开启池塘内的增氧机进行水体溶氧交换,同时往池塘内投加消毒过的鱼苗,此时,池塘内水体的ph值为7.5;

其中,所述鱼苗的消毒方法为:用质量浓度为3%的氯化钠溶液浸泡5min,即得到消毒过的鱼苗;

其中,石灰浆为块状生石灰加水反应后生成的浆状物;

步骤3,网箱分级:将步骤1中的养殖网箱设置成5个级别,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设为3个,其余各级别的养殖网箱均设为1个,各级别的养殖网箱均用来投放不同重量的鱼苗;

步骤4,分级喂养

步骤4.1,入养殖网箱前的喂养:苗种培育孵化出鱼苗后,在淡水中平游三天,然后将其投入氯化钠质量浓度为1‰的暂养池,暂养池内鱼苗放养密度为2万尾/亩,入暂养池第二天开始投喂鲜活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3%,每天投喂3次,且前3天,每天有一次投喂的是混合饵料,所述混合饵料由土霉毒、维生素c1、鲜活饵料按照1:6:83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5天后往暂养池内投喂由鱼浆、全价配合浮性颗粒、鲜活饵料按照4:1:2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3%,每天投喂3次;

9天后往暂养池内投喂由鱼糜、全价配合浮性颗粒按照5: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3%,每天投喂3次,待鱼苗长至5cm时将其分入池塘内的养殖网箱内饲养;

其中,所述鲜活饵料为浮游动物、红虫,轮虫中的一种;

步骤4.2,第一级别养殖网箱的培养:往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内投放大小相同的鱼苗,并且每个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内鱼苗投放密度为250尾/箱,然后将配方饲料与鲜饵料按照4:3的质量比混合后对鱼苗进行投喂,日投喂量为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重量的15%;每3天对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进行称重,并将单体重量超过平均重量20%的鱼苗挑出,送至第二级别养殖网箱中隔离喂养;

其中,所述配方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鱼骨粉15份、卵磷脂2份、酵母1份、矿物质5份、豆粕8份、牛骨粉13份、油茶籽5份、动物油脂2份、质量浓度为10%的复合大蒜素1份、淀粉1份;

所述鲜饵料为小杂鱼、动物下脚料以及浮性颗粒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4.2,第二级别养殖网箱到第n级别养殖网箱的培养:第二级别养殖网箱至最后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的投喂方式以及鱼苗挑出方式均与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相同,并且每隔3+2n天对下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进行称重,其中n为该养殖网箱的级别数,当最后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单体体重达到300g时将其捞出,并放至鱼塘中进行散养;

步骤5,水质管理

步骤5.1,勤换水:鱼苗期每3天换一次水,换水量为10%;鱼苗生长到中后期时每天换水,换水量35%;

步骤5.2,勤增氧:开启增氧机,鱼苗期保持池塘中水的溶解氧含量为2mg/l;鱼苗生长到中后期时保持池塘中水的溶解氧含量为5mg/l;

步骤5.3,投放微生物制剂:鱼苗分池且投喂饲料二十天以后,观察到水质呈浅绿色、灰蓝色或蓝绿色时,往池塘中投放光合细菌,施放量为1.5kg/亩;

步骤6,捕捞:当鱼塘中加州鲈鱼单体体重达到1.3kg时,捕捞出售。

实施例2

一种加州鲈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养殖塘的准备: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地,在水源地地势较低处改造或新挖面积为1.5亩,深度为2m的池塘,池塘底部夯实,铺设18cm的三七灰土,池塘中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成与池塘底部呈130°的斜坡,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与池塘底部垂直,靠近垂直于池塘底部的两个侧壁处均安装有规格为2m×2m×1m的养殖网箱,靠近垂直于池塘底部的两个侧壁处还安装有增氧机;

此外,池塘的一个侧壁上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池塘内的一端设置有滤网,相对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出水管,并且进水管的位置高于出水管;

步骤2,放养前准备:放养鱼苗前半个月,选择晴天的下午3时之后,采用带水消毒,即将池塘内的水抽出至池塘内剩余水深为1米时,往其中泼洒生石灰,泼洒量为130kg/亩,泼洒完毕后静置一周,然后往池塘内加注新水至水深为1.8m,新水加注完毕后静置三天,再往池塘中投放腐熟过的鸡粪,投放量为80kg/亩,当观察到水质微绿或微褐时,开启池塘内的增氧机进行水体溶氧交换,同时往池塘内投加消毒过的鱼苗,此时,池塘内水体的ph值为8.2;

其中,所述鱼苗的消毒方法为:用质量浓度为4%的氯化钠溶液浸泡8min,即得到消毒过的鱼苗;

其中,石灰浆为块状生石灰加水反应后生成的浆状物;

步骤3,网箱分级:将步骤1中的养殖网箱设置成6个级别,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设为4个,其余各级别的养殖网箱均设为1个,各级别的养殖网箱均用来投放不同重量的鱼苗;

步骤4,分级喂养

步骤4.1,入养殖网箱前的喂养:苗种培育孵化出鱼苗后,在淡水中平游三天,然后将其投入氯化钠质量浓度为1‰的暂养池,暂养池内鱼苗放养密度为2.5万尾/亩,入暂养池第二天开始投喂鲜活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5%,每天投喂4次,且前3天,每天有一次投喂的是混合饵料,所述混合饵料由土霉毒、维生素c1、鲜活饵料按照1:6:83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7天后往暂养池内投喂由鱼浆、全价配合浮性颗粒、鲜活饵料按照4:1:2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5%,每天投喂4次;

10天后往暂养池内投喂由鱼糜、全价配合浮性颗粒按照5: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饵料,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5%,每天投喂4次,待鱼苗长至6cm时将其分入池塘内的养殖网箱内饲养;

其中,所述鲜活饵料为浮游动物、红虫,轮虫中的一种;

步骤4.2,第一级别养殖网箱的培养:往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内投放大小相同的鱼苗,并且每个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内鱼苗投放密度为300尾/箱,然后将配方饲料与鲜饵料按照4:3的质量比混合后对鱼苗进行投喂,日投喂量为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重量的15%;每3天对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进行称重,并将单体重量超过平均重量20%的鱼苗挑出,送至第二级别养殖网箱中隔离喂养;

其中,所述配方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鱼骨粉18份、卵磷脂1份、酵母3份、矿物质3份、豆粕10份、牛骨粉12份、油茶籽6份、动物油脂1份、质量浓度为10%的复合大蒜素2份、次粉0.5份;

所述鲜饵料为小杂鱼、动物下脚料以及浮性颗粒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4.2,第二级别养殖网箱到第n级别养殖网箱的培养:第二级别养殖网箱至最后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的投喂方式以及鱼苗挑出方式均与第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相同,并且每隔3+2n天对下一级别养殖网箱内的鱼苗进行称重,其中n为该养殖网箱的级别数,当最后一级别养殖网箱内鱼苗单体体重达到300g时将其捞出,并放至鱼塘中进行散养;

步骤5,水质管理

步骤5.1,勤换水:鱼苗期每4天换一次水,换水量为12%;鱼苗生长到中后期时每天换水,换水量为40%;

步骤5.2,勤增氧:开启增氧机,鱼苗期保持池塘中水的溶解氧含量为2.5mg/l;鱼苗生长到中后期时保持池塘中水的溶解氧含量为6mg/l;

步骤5.3,投放微生物制剂:鱼苗分池且投喂饲料二十天以后,观察到水质呈浅绿色、灰蓝色或蓝绿色时,往池塘中投放em菌,施放量为2kg/亩;

步骤6,捕捞:当鱼塘中加州鲈鱼单体体重达到1.5kg时,捕捞出售。

本发明通过对鱼塘结构进行设计形成了天然的水体净化循环、结合养殖网箱筛选养殖,定期对鱼塘进行消毒、供氧;以及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为加州鲈鱼生长提供了全面的营养以及优质的生长环境,有效降低化学药物、人工饲料的用量,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能显著提高加州鲈鱼的生长速度及免疫力,提高加州鲈鱼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分级养殖和梯度饲喂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因饲养过程中个体差异太大造成的互相残杀情况,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保证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