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饵剂,具体为一种杀尘螨饵剂;属于杀虫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这些年来节节攀升。我国近20多年中开展了三次全国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990年,我国0-14岁儿童中哮喘平均患病率为1.08%;200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97%;而2010年调查了40万儿童后,这个数字已经高达3.01%,在2000年的基础上提升了50%左右。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患病率亦是如此。由此可见,过敏性疾病正越来越影响到国民身体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以哮喘为例,过敏疾病的发病原因大多都与室内过敏原有关,例如尘螨、霉菌、动物皮屑等,其中以尘螨的影响最为密切。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在对342名7-12岁儿童开展研究后发现,尘螨与儿童哮喘的发病的相关度最高。日本研究发现尘螨ige含量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而与牧草花粉等无关。所以,控制室内尘螨就能显著改善过敏性疾病的发病。
所谓尘螨是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的一种微小生物,包括屋尘螨、粉尘螨和埋内宇尘螨等。尘螨个体只有170-500微米长,人的肉眼是不易发现的,一般要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以粉末性物质为食,如动物皮屑、面粉、棉籽饼和真菌等。尘螨分布广泛,呈全球性分布,除了海拔两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带难于生存外,各地都有,尤其以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宜孳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贾家祥研究员指出:在针对家居环境的调查中发现,看似清洁的居室内,布艺沙发、床垫、棉被、枕头、地毯等家居用品都是尘螨做窝的温床,仅在一克床褥尘中就发现了13720只尘螨。
尘螨本身,它们的尸体、排泄物和皮屑都能成为过敏原,能够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等多种过敏疾病。对于因尘螨过敏而导致的疾病,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办法。通常可采用尘螨浸液进行减敏注射,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症状。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可以通过治疗减轻症状,却难以完全治愈。但是,相对于昂贵且周期较长的治疗,控制居室内尘螨数量,减少过敏患者与过敏原接触的机会是一种价廉物美、容易推广的方法。
当前市场上控制居室内螨虫的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种类:
1、杀螨剂
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展了尘螨杀螨剂的研究。1976年,wharton总结了30种曾用于粉尘螨和户尘螨的化学制剂,其中仅有l%林丹一种有效。但由于林丹毒性较高且不易降解,需在专家指导下用药,因此并未在室内应用方面商品化。之后苯甲酸苄酯、四水合八硼酸二钠、扑灭司林和菊酯类杀虫剂也被多次运用于尘螨的防治。杀螨剂施药方法多为喷洒,其特点是能够快速有效杀灭螨虫个体。
杀螨剂虽然有一定的杀尘螨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两个关键缺陷。第一,由于多数杀螨剂不能渗透入地毯、床垫等内部,仅能杀死其表面的活螨,且无法有效去除螨虫尸体、排泄物等过敏原,不能有效降低过敏原水平,因此在室内应用过程中,无法有效预防过敏;第二,杀螨剂原药在农药毒性分类上多为高毒,在室内环境中使用会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都产生刺激性,且存在经口、经皮和吸入等多种急性毒性,长期反复接触,还具有致癌、致畸等多种危害,其使用安全性存疑。
2、防螨床上用品套
幼螨的宽度一般大于50微米,因此,织物小于或等于20微米可阻止所有尘螨。使用特殊材料的床上用品套,内部的尘螨被隔离,可是研究显示使用防螨套后,被隔离的床上用品内螨虫数量显著高于普通床上用品,所以用品内的螨虫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在更换防螨套的过程中,大量滋生于内部,无法爬出的尘螨及其排泄物会籍此机会释放进入室内环境,诱发过敏性疾病。
3、螨虫饵剂
日本学者设计了诱螨袋,诱螨袋使用特殊芳香同时配合无毒的食饵,引诱螨虫集中于诱螨袋中,然后通过袋中干燥的环境杀灭尘螨。不过,该产品仅仅实验证明了引诱螨虫的效果,其杀灭效果无从印证。尘螨喜好潮湿的环境,在诱螨袋干燥环境中便会离开引诱剂,寻找合适的滋生环境。另外,健立达医疗器械公开了组合物“一种杀螨剂”,其使用阿维菌素+引诱性食物+食用香精+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的组合物,用以诱杀尘螨。但是阿维菌素原药是一种剧毒农药,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都具有刺激性,具有急性和亚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等毒性,而且其对环境影响较大,对于家蚕等经济昆虫有剧毒,因此该组合物生产和使用环节有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尘螨诱发的过敏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必须要对其采取防控措施。但是室内尘螨的杀灭防控不同于普通的虫害控制,不仅要在对人体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杀灭尘螨,更要控制尘螨尸体,防止尘螨尸体再次释放在室内环境中,诱发过敏。因此,我们发明了一种微毒性、高效吸引和杀灭的杀尘螨饵剂,以满足上述需求。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亦称为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英文通用名为emameetinbenzoate。甲维盐是在阿维菌素基础上添加其他基团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杀虫杀螨剂,特别是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等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具有生物源、无公害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农产品生产。甲维盐的急性经口和吸入均为中毒,急性经皮为微毒,且没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制成引诱组合物后的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毒性均为微毒,因此使用该化合物可以在高效杀尘螨的同时达到对人体安全的条件。
对于尘螨而言,食物和芳香气味是最主要的吸引手段。因此,我们筛选不同的食物组合和芳香香精与甲维盐进行组合,试图筛选出最有效的组合物。但是甲维盐、食物和香精是一种复合芳香化合组合物,许多芳香化合物会对尘螨造成趋避作用,而有些则是趋避剂的增效化合物,甚至会对农药活性产生拮抗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杀尘螨饵剂,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杀尘螨饵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05-10%、麦麸20%-75%、大豆粉20%-75%、柠檬香精1%-10%。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杀尘螨饵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1%-1%,麦麸30%-60%,大豆粉30%-60%,柠檬香精5%-8%。
所述的杀尘螨饵剂还包含稳定剂、防腐剂和抗结块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稳定剂为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其加入量为饵剂总质量的0.05%-5%。所述的拮抗剂加入量为饵剂总质量的1%-5%。
上述杀尘螨饵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按上述比例称量各原料;
(2)将麦麸和大豆粉在油汀炒锅中100-120摄氏度炒3-5分钟,过60目筛备用;
(3)取总量的5%的麦麸和大豆粉,放入甲维盐、柠檬香精、稳定剂、防腐剂及抗结块剂,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过60目筛备用;
(4)取总量15%的麦麸和大豆粉,放入上述搅拌均匀的产物,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过60目筛备用;
(5)取余下的麦麸和大豆粉,放入上述搅拌均匀的产物,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过60目筛备用得到产品。
将本产品置于诱捕装置中,摆放在床垫下、被褥中、地毯下、沙发垫下等尘螨滋生处,用于引诱和杀灭室内尘螨。
本发明所有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与传统杀螨剂相比,本组合物可以直接投放在床垫下、被褥中等原有杀螨剂无法触及的螨虫滋生处,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环境中尘螨过敏原水平。
(2)与防螨吸尘器相比,本组合物可以投放在被褥内,杀灭滋生其中的尘螨。
(3)与螨虫诱饵袋相比,本组合物使用农药配合诱饵,经过实验室检测,能够确保杀灭尘螨。
(4)与现有技术的杀螨组合物相比,本组合物选用微毒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并且当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麦麸、大豆粉和柠檬香精配合使用时,在引诱效率和杀灭率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不同食物组合物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尘螨的引诱效率;
图2不同浓度麦麸+大豆粉对尘螨的引诱效率;
图3为不同香精组合物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尘螨的引诱效率;
图4位不同浓度柠檬香精组合物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尘螨的引诱效率;
图5位不同组合物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尘螨的杀灭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1)食物引诱率测试:
以相同浓度的柠檬香精(5%)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与不同引诱食物进行组合,分别放置在直径为30cm的不同圆形玻璃器皿中,边缘涂抹凡士林,将100只成年尘螨随机散布在其中,检测不同组合物对尘螨引诱效率的变化,分别在处理24小时后,48小时后,72小时后,7天后和12天后进行观察,计算尘螨引诱效率,通过t检验分析各组之间引诱效率的差异。相关结果见表1和图1。
表1不同组合物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尘螨的引诱效率
*该组合物以柠檬香精(5%)+麦麸+豆粉+甲维盐(1%)为主,其第三天的引诱效率就达到了100%,通过分析,该组合物与其他各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检测说明单纯柠檬香精+玉米粉+甲维盐对于尘螨的引诱效率很低,12天后依然低于50%;单独使用麦麸,引诱效率略有提高,12天后达到74.17%;当引诱食物为麦麸+豆粉时,引诱效率最高,第三天就达到了100%,其引诱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合物。
2)食物浓度引诱率测试:
以相同浓度的柠檬香精(5%)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与不同浓度麦麸+大豆粉进行组合,分别放置在直径为30cm的不同圆形玻璃器皿中,边缘涂抹凡士林,将100只成年尘螨随机散布在其中,检测不同组合物对尘螨引诱效率的变化,分别在处理24小时后,48小时后,72小时后,7天后和12天后进行观察,计算尘螨引诱效率,通过t检验分析各组之间引诱效率的差异。相关结果见表2和图2。
表2不同浓度麦麸+豆粉对尘螨的引诱效率
该测试结果说明柠檬香精+麦麸+豆粉+甲维盐对于尘螨的引诱效率较高,其中麦麸(20%-75%)+大豆粉(20%-75%)的引诱效率与麦麸(10%-84%)+豆粉(10%-84%)的引诱效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认为麦麸(20%-75%)+豆粉(20%-75%)更能够高效引诱尘螨。
3)香精引诱率测试:
以相同浓度的食物和甲维盐(1%)与不同香精进行组合,分别放置在直径为30cm的不同圆形玻璃器皿中,边缘涂抹凡士林,将100只成年尘螨随机散布在其中,检测不同组合物对尘螨引诱效率的变化,分别在处理24小时后,48小时后,72小时后,7天后和12天后进行观察,计算尘螨引诱效率,通过t检验分析各组之间除了椰子香精+食物和单纯食物组以外,引诱效率均存在差异。相关结果见表3和图3。
表3不同香精组合物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尘螨的引诱效率
*该组合物以柠檬香精(5%)+麦麸+豆粉+甲维盐(1%)为主,其第三天的引诱效率就达到了100%,通过分析,该组合物与其他各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检测数据可见:柠檬香精+椰子香精+甲维盐对于尘螨的引诱效率很低,12天后依然低于50%;而没有香精的情况下,单独麦麸和豆粉可以在12天后达到70.33%的引诱率;当柠檬香精+麦麸+大豆粉时,引诱效率最高,第三天就达到了100%,其引诱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合物。椰子香精+麦麸+大豆粉与单纯麦麸+豆粉相比12天引诱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椰子香精不能显著提高引诱率。
4)柠檬香精浓度引诱率测试:
以相同浓度的食物和甲维盐(1%)与不同浓度的柠檬香精进行组合,分别放置在直径为30cm的不同圆形玻璃器皿中,边缘涂抹凡士林,将100只成年尘螨随机散布在其中,检测不同组合物对尘螨引诱效率的变化,分别在处理24小时后,48小时后,72小时后,7天后和12天后进行观察,计算尘螨引诱效率。相关结果见表4和图4。
表4不同浓度柠檬香精组合物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尘螨的引诱效率
该测试结果说明柠檬香精在0.1%时对于尘螨的引诱效率比较低,1%-10%浓度的柠檬香精都表现出较好的引诱效率;当柠檬香精浓度在5%的时候,其引诱效率最好,3天就能达到100%。
5)杀灭率测试:
以相同浓度的柠檬香精(5%)和引诱食物(麦麸+大豆粉)与不同浓度甲维盐进行组合,分别放置在直径为30cm的不同圆形玻璃器皿中,边缘涂抹凡士林,将100只成年尘螨随机散布在其中,检测不同组合物对尘螨诱杀效率的变化,分别在处理24小时后,48小时后,72小时后,7天后和12天后进行观察,计算尘螨死亡率,通过t检验分析各组之间杀灭率的差异。相关结果见表2和图2。
表5不同组合物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尘螨的杀灭率
*此浓度的组合物,对尘螨的杀灭率3天就达到了100%,与其他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浓度的组合物,对尘螨的杀灭率在7天达到98.33%,在12天达到100%,与5%和10%甲维盐组合物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此测试数据可见,当甲维盐浓度大于1%时,杀灭效率反而更低,当浓度为10%时,杀灭效率最低,12天后杀灭率仅56.26%;而浓度0.1%时,杀灭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由于农业部对于饵剂的评价是7天内杀灭率大于90%,因此甲维盐1%和0.1%都可以达到饵剂标准。
由表1-表5的测试数据可知:本发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麦麸、大豆粉和柠檬香精配合使用时,在引诱效率和杀灭率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6)室内药效比对
取200只成年尘螨分别放置在2个直径为30cm的圆形玻璃器皿中,边缘涂抹凡士林,一个玻璃器皿中间放置杀螨饵剂载体,并在载体上铺放杀螨饵剂5克;另一个玻璃器皿不做处理。将此2个玻璃器皿分别放置在1立方米的透明封闭罩中3天。未放置杀螨饵剂的透明封闭罩,每天喷洒含有0.3%胺菊酯的杀虫剂2次。3天后取出玻璃器皿,移除杀螨饵剂载体,用可溶薄膜粘取玻璃器皿表面的尘埃,将薄膜放入10ml离心管,封闭待用,实验重复3次。
通过屋尘螨试剂盒检测发现,使用0.3%胺菊酯杀虫剂处理的样品中,屋尘螨1组变应原derp1的含量为2.61±0.81%;使用杀螨饵剂处理的样品中,derp1的含量为0.54±0.2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尘螨尸体和粪便都是强烈的过敏原,为了更好控制过敏原,我们比较了杀螨饵剂和传统杀虫剂处理后尘螨变应原的数值,证明了杀螨饵剂能够有效降低环境中尘螨变应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