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抗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118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剂。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微生物、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的多用途抗菌剂。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在治疗各种感染性创面时,所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抗菌、消炎、清创。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外用药物多为抗菌消炎药。但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临床上常用的四环素软膏、庆大霉素纱条、呋喃西林纱条等抗生素药物,随着其广泛且大剂量的应用,使敏感菌对其产生相应抗药性,故疗效不佳,再加上抗生素类药物只具有抗菌作用,并不能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抑制创面渗出液的渗出,所以,一旦细菌出现抗药性,创面的感染即可进一步恶化,从而造成迁延不愈的恶果。在治疗中细菌虽不易产生抗药性,但其抗菌消炎作用以及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均较弱,故伤口的愈合期较长。天然产品虽然安全,但一般昂贵,对广谱生物体如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及真菌没有杀生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果好的多用途抗菌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用途抗菌剂,包括乙醇、茶多酚、乙酸、纳米银、氧化锌、硅溶胶、疏水性组分、表面活性剂,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乙醇1-2.5份、茶多酚0.5-2份、乙酸0.5-0.8份、纳米银1-5份、氧化锌2-5份、硅溶胶3-5份、疏水性组分2.5-4份、表面活性剂1.5-3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抗菌剂,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乙醇1份、茶多酚0.5份、乙酸0.5份、纳米银1份、氧化锌2份、硅溶胶3份、疏水性组分2.5份、表面活性剂1.5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抗菌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磺酸盐、硫酸盐表面活性剂、膦酸盐表面活性剂、磷酸盐表面活性剂、泊络沙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其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抗菌剂,纳米银、氧化锌为该抗菌剂的增强剂组份,

增强剂组分的总浓度相对于本抗菌剂的总浓度,以重量计,在10:1到1:300的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抗菌剂,所含增强剂组分的总浓度相对于本抗菌剂的总浓度,以重量计优选在5:1到1:100的范围内。

此抗菌剂具有稳定性好、使用量低、抗菌菌谱广、高效抗菌性、抗菌效果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广泛适用于各种日常生活领域和医学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用途抗菌剂,包括乙醇、茶多酚、乙酸、纳米银、氧化锌、硅溶胶、疏水性组分、表面活性剂,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乙醇1-2.5份、茶多酚0.5-2份、乙酸0.5-0.8份、纳米银1-5份、氧化锌2-5份、硅溶胶3-5份、疏水性组分2.5-4份、表面活性剂1.5-3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抗菌剂,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乙醇1份、茶多酚0.5份、乙酸0.5份、纳米银1份、氧化锌2份、硅溶胶3份、疏水性组分2.5份、表面活性剂1.5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抗菌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磺酸盐、硫酸盐表面活性剂、膦酸盐表面活性剂、磷酸盐表面活性剂、泊络沙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其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抗菌剂,纳米银、氧化锌为该抗菌剂的增强剂组份,

增强剂组分的总浓度相对于本抗菌剂的总浓度,以重量计,在10:1到1:300的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用途抗菌剂,所含增强剂组分的总浓度相对于本抗菌剂的总浓度,以重量计优选在5:1到1:100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抗菌剂,包括乙醇、茶多酚、乙酸、纳米银、氧化锌、硅溶胶、疏水性组分、表面活性剂,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乙醇1‑2.5份、茶多酚0.5‑2份、乙酸0.5‑0.8份、纳米银1‑5份、氧化锌2‑5份、硅溶胶3‑5份、疏水性组分2.5‑4份、表面活性剂1.5‑3份。此抗菌剂具有稳定性好、使用量低、抗菌菌谱广、高效抗菌性、抗菌效果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广泛适用于各种日常生活领域和医学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周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淑华
技术研发日:2017.05.25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