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97778阅读:1199来源:国知局
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复合抗菌材料领域,涉及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丝胶是一种球状蛋白,以鳞状粒片不规则地附着于丝素的外围,约占茧层质量的25%。丝胶蛋白分子由丝氨酸(33.43%)、天门冬氨酸(16.71%)、甘氨酸(13.49%)等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极性侧链氨基酸占74.32%,非极性侧链氨基酸占25.68%。丝胶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反应活性、保湿性、亲水性、细胞粘附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促进细胞增殖等特性,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医学材料。在缫丝工业中,丝胶常常被视为废弃物而随污水排掉,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进一步开展丝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丝胶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拓展丝胶用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纯丝胶制备的薄膜其力学性能较差,难以满足生物材料的要求。

因此,急需一种力学性能好、吸水性、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在制备抗菌材料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丝胶溶液的制备:取蚕茧进行脱胶,收集丝胶溶液,然后将丝胶溶液冻结后进行冷冻干燥,得丝胶粉末;再将丝胶粉末加水溶解,得丝胶溶液;

(2)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共混,倒入容器中,经过冷冻-解冻循环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凝胶,取出凝胶烘干,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

(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AgNO3溶液中,利用紫外辐照还原法在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表面合成纳米银,获得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本发明中步骤(1)为取蚕茧剪碎,浴比为1:30加水,于120℃、0.1Mpa条件下脱胶20~30min;然后在-80℃冻结后经过冷冻干燥,得丝胶粉末;再向丝胶粉末中按浓度为4%(w/t)加水,80℃加热溶解,得丝胶溶液。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由以下方法制备:按浓度为5%(w/t)向聚乙烯醇固体粉末中加水,溶胀30min,然后在90℃条件下水浴加热,同时不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共混按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比为3:1~3:4;所述冷冻-解冻循环是在-20℃条件下冷冻4个小时,然后放于18-25℃条件下解冻2个小时,循环4次;所述烘干温度为55℃。

本发明步骤(3)中,所述AgNO3溶液的浓度为100mM。

本发明步骤(3)中,所述紫外辐照的时间为至少10min。

2、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3、所述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在制备抗菌材料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抗菌材料为抗革兰氏阳性菌或/和革兰氏阴性菌材料。

更优选的,所述抗革兰氏阳性菌为大肠杆菌,所述革兰氏阴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制备方法,采用加热共混、冷冻解冻的方法制得丝胶-聚乙烯醇薄膜,然后用紫外辐照的方法在共混薄膜表面修饰纳米银。该制备方法简便、快捷、绿色,且制得的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湿性和力学性能,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克服了丝胶自身的脆性,且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吸水性和抗菌性,有望用于制备生物抗菌敷料。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不同比例的(丝胶:聚乙烯醇(SS:PAV)=3:1;3:2;3:3;3:4)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应变-应力曲线图。

图2为不同比例的(丝胶:聚乙烯醇(SS:PAV)=3:1;3:2;3:3;3:4)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溶胀率和溶失率对比图。

图3为(丝胶:聚乙烯醇(SS:PAV)=3:3)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保水率。

图4为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A: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B: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紫外照射10min;C: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紫外照射30min;D: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紫外照射60min)。

图5为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XRD图谱。

图6为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FT-IR图谱(a:丝胶;b: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c: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图7为添加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A: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B: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

图8为添加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A为大肠杆菌的抑菌环图;B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丝胶溶液的制备:将蚕茧剪碎按浴比为1:30置于去离子水中高温高压(120℃、0.1Mpa)30min,收集丝胶溶液,用纱网过滤,将过滤后的丝胶溶液在-80℃冰箱冻结,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机将冻结的丝胶制成丝胶粉末,然后将制得的丝胶粉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4%(w/t,g/ml),加热(80℃)溶解,得丝胶溶液;

(2)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制备:按浓度为5%(w/t,g/ml)称取聚乙烯醇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溶胀30min,然后在90℃条件下水浴加热,不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将步骤(1)制得的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为3:1共混,然后在65℃条件下水浴加热同时搅拌至混合均匀,再静置除去气泡后倒入平底容器中,于-20℃条件下冷冻4小时,然后取出在室温(18~25℃)条件下解冻2小时,反复进行冷冻-解冻过程4次后,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凝胶,最后在55℃下烘干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

(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365nm紫外光下密闭照射10min进行纳米银修饰,然后干燥,得到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实施例2

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丝胶溶液的制备:将蚕茧剪碎按浴比为1:30置于去离子水中高温高压(120℃、0.1Mpa)30min,收集丝胶溶液,用纱网过滤,将过滤后的丝胶溶液在-80℃冰箱冻结,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机将冻结的丝胶制成丝胶粉末,然后将制得的丝胶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4%(w/t,g/ml),加热(80℃)溶解,得丝胶溶液;

(2)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制备:按浓度为5%(w/t,g/ml)称取聚乙烯醇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溶胀30min,然后在90℃条件下水浴加热,不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将步骤(1)制得的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为3:2共混,然后在65℃条件下水浴加热同时搅拌至混合均匀,再静置除去气泡后倒入平底容器中,于-20℃条件下冷冻4小时,然后取出在室温(18~25℃)条件下解冻2小时,反复进行冷冻-解冻过程4次后,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凝胶,最后在55℃下烘干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

(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365nm紫外光下密闭照射10min进行纳米银修饰,然后干燥,得到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实施例3

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丝胶溶液的制备:将蚕茧剪碎按浴比为1:30置于去离子水中高温高压(120℃、0.1Mpa)20min,收集丝胶溶液,用纱网过滤,将过滤后的丝胶溶液在-80℃冰箱冻结,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机将冻结的丝胶制成丝胶粉末,然后将制得的丝胶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4%(w/t,g/ml),加热(80℃)溶解,得丝胶溶液;

(2)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制备:按浓度为5%(w/t,g/ml)称取聚乙烯醇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溶胀30min,然后在90℃条件下水浴加热,不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将步骤(1)制得的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为3:3共混,然后在65℃条件下水浴加热同时搅拌至混合均匀,再静置除去气泡后倒入平底容器中,于-20℃条件下冷冻4小时,然后取出在室温(18~25℃)条件下解冻2小时,反复进行冷冻-解冻过程4次后,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凝胶,最后在55℃下烘干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

(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365nm紫外光下密闭照射10min进行纳米银修饰,然后干燥,得到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实施例4

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丝胶溶液的制备:将蚕茧剪碎按浴比为1:30置于去离子水中高温高压(120℃、0.1Mpa)30min,收集丝胶溶液,用纱网过滤,将过滤后的丝胶溶液在-80℃冰箱冻结,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机将冻结的丝胶制成丝胶粉末,然后将制得的丝胶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4%(w/t,g/ml),加热(80℃)溶解,得丝胶溶液;

(2)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制备:按浓度为5%(w/t,g/ml)称取聚乙烯醇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溶胀30min,然后在90℃条件下水浴加热,不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将步骤(1)制得的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为3:4共混,然后在65℃条件下水浴加热同时搅拌至混合均匀,再静置除去气泡后倒入平底容器中,于-20℃条件下冷冻4小时,然后取出在室温(18~25℃)条件下解冻2小时,反复进行冷冻-解冻过程4次后,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凝胶,最后在55℃下烘干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

(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365nm紫外光下密闭照射10min进行纳米银修饰,然后干燥,得到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实施例5

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丝胶溶液的制备:将蚕茧剪碎按浴比为1:30置于去离子水中高温高压(120℃、0.1Mpa)30min,收集丝胶溶液,用纱网过滤,将过滤后的丝胶溶液在-80℃冰箱冻结,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机将冻结的丝胶制成丝胶粉末,然后将制得的丝胶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4%(w/t,g/ml),加热(80℃)溶解,得丝胶溶液;

(2)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制备:按浓度为5%(w/t,g/ml)称取聚乙烯醇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溶胀30min,然后在90℃条件下水浴加热,不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将步骤(1)制得的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为3:3共混,然后在65℃条件下水浴加热同时搅拌至混合均匀,再静置除去气泡后倒入平底容器中,于-20℃条件下冷冻4小时,然后取出在室温(18~25℃)条件下解冻2小时,反复进行冷冻-解冻过程4次后,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凝胶,最后在55℃下烘干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

(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365nm紫外光下密闭照射10min进行纳米银修饰,然后干燥,得到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实施例6

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丝胶溶液的制备:将蚕茧剪碎按浴比为1:30置于去离子水中高温高压(120℃、0.1Mpa)30min,收集丝胶溶液,用纱网过滤,将过滤后的丝胶溶液在-80℃冰箱冻结,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机将冻结的丝胶制成丝胶粉末,然后将制得的丝胶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4%(w/t,g/ml),加热(80℃)溶解,得丝胶溶液;

(2)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制备:按浓度为5%(w/t,g/ml)称取聚乙烯醇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溶胀30min,然后在90℃条件下水浴加热,不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将步骤(1)制得的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为3:3共混,然后在65℃条件下水浴加热同时搅拌至混合均匀,再静置除去气泡后倒入平底容器中,于-20℃条件下冷冻4小时,然后取出在室温(18~25℃)条件下解冻2小时,反复进行冷冻-解冻过程4次后,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凝胶,最后在55℃下烘干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

(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365nm紫外光下密闭照射30min进行纳米银修饰,然后干燥,得到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实施例7

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丝胶溶液的制备:将蚕茧剪碎按浴比为1:30置于去离子水中高温高压(120℃、0.1Mpa)30min,收集丝胶溶液,用纱网过滤,将过滤后的丝胶溶液在-80℃冰箱冻结,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机将冻结的丝胶制成丝胶粉末,然后将制得的丝胶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4%(w/t,g/ml),加热(80℃)溶解,得丝胶溶液;

(2)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制备:按浓度为5%(w/t,g/ml)称取聚乙烯醇固体粉末加入去离子水,溶胀30min,然后在90℃条件下水浴加热,不断搅拌溶解,得聚乙烯醇溶液;将步骤(1)制得的丝胶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质量比为3:3共混,然后在65℃条件下水浴加热同时搅拌至混合均匀,再静置除去气泡后倒入平底容器中,于-20℃条件下冷冻4小时,然后取出在室温(18~25℃)条件下解冻2小时,反复进行冷冻-解冻过程4次后,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凝胶,最后在55℃下烘干得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

(3)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365nm紫外光下密闭照射60min进行纳米银修饰,然后干燥,得到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

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丝胶-聚乙烯醇薄膜分别进行机械性能测试实验和溶胀率、溶失率实验,结果如图1和2所示。结果显示,丝胶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3:3的混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最好,其应变最大值为44.9±13.5%,应力为26.9±3.4%MPa。丝胶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3:3的混合薄膜的吸水性很好,到达溶胀平衡时,吸水可达到自身质量的5倍以上,并且其溶失性也很好,即使在37℃的去离子水中浸泡14h,质量溶失最小,为18.8%。

将实施例3制得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进行保水性实验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制备的丝胶-聚乙烯醇薄膜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对比实施例5、实施例6和实施例7制备的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分别利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将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AgNO3溶液中,紫外辐照10min后,可以清楚的看到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表面负载了纳米银颗粒,并且随着紫外辐照时间的增加,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表面负载的纳米银越来越多。

将实施例5、实施例6和实施例7制备的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进行XRD图谱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表面附着有纳米银颗粒,表明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成功制备。

将实施例5~7制得的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进行FT-IR图谱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结果显示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表面负载纳米银后透射比降低,表明纳米银成功的负载于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表面,并且纳米银附着在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表面不会影响丝胶自身的结构。

纳米银修饰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抑菌实验:

1.生长曲线实验

本发明通过对自然生长的细菌和加入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和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细菌生长曲线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抗菌效果,具体方法为:

(1)分别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灭菌的100mL LB液体培养基(pH7.4)中,在转速为220rpm、温度为37℃条件下培养10小时;

(2)分别取步骤(1)活化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100μL加入到9mL LB培养基中,每种菌液准备5组,其中一组为空白组,其余5组分别加入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和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紫外照射10min、30min、60min后的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然后在转速为220rpm、温度为37℃条件下培养,并在0h,1h,2h,3h,4h,5h,6h,8h,12h,16h,20h和24h时取菌悬液0.5mL,于4℃冰箱保藏;

(3)待培养24小时的菌悬液取样后,将不同时间取出的菌悬液从4℃冰箱中取出,室温下放置20-30min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在600nm波长处的吸收值,根据测得的吸收值分别绘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如图7所示。分析加入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显示,没有纳米银修饰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对菌的生长没有影响,负载了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要高于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对比不同紫外辐照时间形成的纳米银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抑制效应,可以发现紫外照射30min和60min制备的纳米银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二者对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差别不大,表明紫外照射30min即可将溶液中的硝酸银充分还原成纳米银颗粒,修饰于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的表面。

2、抑菌圈实验

为了充分确定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的抑菌效果,利用抑菌环的方法测试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具体方法为:

(1)分别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菌落接种于灭菌的100mL LB液体培养基(pH7.4)中,在转速为220rpm、温度为37℃条件下培养10小时;

(2)将步骤(1)活化的菌悬液稀释100倍后取200-300μL加入LB固体培养基表面,用涂布法使稀释液均匀分布在琼脂培养基表面;

(3)取直径为1.5cm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薄膜置于100mM AgNO3溶液中,紫外照射10min、30min、60min后,制备获得了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将这些薄膜平铺在稀释了菌液的LB培养基表面,然后在37℃条件下培养12h,结果如图8所示。结果显示,丝胶-聚乙烯醇薄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没有形成明显的抑菌圈,而负载了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形成了非常明显的抑菌圈,表明负载纳米银的丝胶-聚乙烯醇共混抗菌薄膜具有良好的抑制或杀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