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路固体废弃物分离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4961阅读:10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路固体废弃物分离养殖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分路分离固体废弃物的养殖池。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养殖水产品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水产品养殖总量达到4937.90万t,约占国内水产品生产总量的73.70%。但目前,水资源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生存竞争的第一重要性资源,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水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同时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匮乏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高效环保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已逐渐成为趋势。但目前,国内的循环水养殖装置相对比较简陋,对于水体内的粪便等固体废弃物的去除,还达不到理想水平。而在养殖装置内,水产动物的粪便等固体废弃物一般都集中分布在水体表面和底部,传统的去除办法通常是,将养殖装置内的水全部排除,并利用水将剩余在装置内的固体废弃物冲洗出去,或者利用其他粪便分体装置将之去除。这样不仅造成了水的浪费,还增加了劳动量。而若养殖水体内的粪便等固体废弃物,没有及时排出,则会由于养殖对象的游动和曝气等原因,造成粪便等的破碎,更加难以排出,增大了其他如生物滤池等的压力,同时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危害养殖对象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路分离固体废弃物的养殖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分路固体废弃物分离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位于养殖池内的排污立管、立管套筒、底部排污室、吸污管,以及固定在养殖池外底面的第二横管和第三横管。

所述排污立管安装在养殖池底部中心的第一排污管口处,排污立管的下端与第二横管连接,排污立管的高度与养殖池的内部高度相同;所述排污立管的顶部管壁开有长度为l的排污槽,并刻有外螺纹与立管套筒配合,立管套筒上部开有排污口。排污口下端距离立管套筒的下端的距离为l;当立管套筒与排污立管的连接长度大于l时,排污口与排污槽连通;

底部排污室安装在养殖池的底部中心处,且与排污立管过盈配合;底部排污室上部侧壁开有多个排污孔,所述排污孔与位于养殖池底面上的吸污管相连,所述吸污管与养殖池的圆周方向相切。底部排污室的底部与第三横管相连。

进一步地,底部排污室与排污立管的高度比为1:9,直径比为4:1。

进一步地,排污孔圆心位置距离底部排污室上边缘3~4cm,排污孔孔径与底部排污室的直径比为1:9。

进一步地,排污立管的下端通过第一弯管与第二横管连接。

进一步地,底部排污室通过连接在养殖池底面第二排污管口处的弯管与第三横管相连。

进一步地,排污孔处依次通过第一横管、第二弯管、第二立管、弯管与吸污管相连。

进一步地,立管套筒上部均匀开有n个弧长为l的排污口。排污槽的弧长l’满足:其中,l’为立管套筒周长,l为排污立管周长。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的弧长为3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新颖,设计巧妙,实用性较强,可根据实际需求制作不同高度、不同管径的排污器,同时根据实际养殖过程中水体的高度和表面的粪便分布情况,旋转调整立管套筒的位置,以使排污口的高度适中,达到最佳的粪便和泡沫的分离效果,同时,对于养殖池底部的粪便等固体废弃物,则通过底部排污室排出,适用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装置,该结构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循环水养殖池中因排污效果不理想,使固体废弃物沉积效果差且在水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破碎,最终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分路固体废弃物分离养殖池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该装置的三维轴侧图。

图4为排污器上部放大图。

图5为可变高度分路排污器的整体连接图。

图中,排污口1、调高螺纹2、排污立管3、第一弯管4、第二立管5、第二弯管6、第一横管7、底部排污室8、养殖池9、立管套筒10、第二横管11和第三横管12、吸污管13、第一排污管口14、第二排污管口15、排污槽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了及时将循环水养殖装置内水体粪便等固体废弃物排出,降低水环境污染,提供了一种装有可变高度的分路粪便分离器的养殖池,针对于装置内不同的液位高度,可及时将水体内的废弃物排出,并同时具有一定的泡沫分离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分路固体废弃物分离养殖池,包括:养殖池9、位于养殖池9内的排污立管3、立管套筒10、底部排污室8、吸污管13,以及固定在养殖池9外底面的第二横管11和第三横管12。

所述排污立管3安装在养殖池9底部中心的第一排污管口14处,排污立管3的下端通过第一弯管4与第二横管11连接,排污立管3的高度与养殖池9的内部高度相同,其作用是在可以保证排污立管ⅰ能将养殖池最上层的废弃物排出的同时,以保证排污立管ⅰ能将养殖池最上层的废弃物排出,且不管立管套筒10旋转至何高度,立管套筒10的排污口和排污立管3的排污槽至少有一个是吸水状态,可以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池内池水过高而溢出的现象。所述排污立管3的顶部管壁开有长度为l的排污槽16,并刻有外螺纹与立管套筒10配合,立管套筒10上部开有排污口1。排污口1下端距离立管套筒10的下端的距离为l;当立管套筒10与排污立管3的连接长度(重叠部分的长度)大于l时,排污口1与排污槽16连通;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立管套筒10上部均匀开有n个弧长为3mm的排污口1。排污槽16的弧长l’满足:其中,l’为立管套筒10周长,l为排污立管3周长。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排污槽各个槽口的吸力相同的同时,3mm的槽宽可以避免将饲料吸入排污立管3。

底部排污室8安装在养殖池9的底部中心处,且与排污立管3过盈配合,两者之间密封性完好;底部排污室8上部侧壁开有多个排污孔,所述排污孔与位于养殖池9底面上的吸污管13相连,所述吸污管13与养殖池的圆周方向相切,其作用是在排出底部废弃物的同时可以获得较好旋流效果。图中,排污孔处依次通过第一横管7、第二弯管6、第二立管5、弯管与吸污管13相连。底部排污室8通过连接在养殖池9底面的第二排污管口15处的弯管与第三横管12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立管ⅰ通过弯管ⅰ与横管ⅱ连接,构成养殖池上部排污通道,底部排污室通过弯管ⅰ与横管ⅲ连接,构成养殖池下部排污通道,两个独立的排污管道的作用是,在增大排污管的吸力的同时,避免了原先漂浮于上层的粪便等废弃物继续浮于排污管道内。

作为优选,底部排污室8与排污立管3的高度比为1:9,直径比为4:1,有利于保证上下两路排污流量相同。排污孔圆心位置距离底部排污室8上边缘3~4cm,排污孔孔径与底部排污室8的直径比为1:9,有利于底部排污室8产生较大的负压,从而使排污孔径可以产生足够的吸力。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养殖过程中,排污立管3与立管套筒10配合,排污立管3与立管套筒10的连接长度大于l时,排污口1与排污槽16连通,调节立管套筒10的高度,使养殖池9内水体的高度要略高于立管套筒10所开的排污口1,当养殖池9内的水体高度上升时,逆时针旋转立管套筒10,使之升高;而当水体高度下降时,则顺时针旋转立管套筒10,使之下降。由液位差而造成的压强差,会使排污口1产生一定的吸力,从而使漂浮于水体上层的粪便等废弃物经由排污口1吸到立管套筒10内,进而流经排污立管3进入第二横管11,从而排到养殖池9外部。对于养殖池9底部排污,同样是因为压强差的原因,使吸污管13产生吸力,沉降在底部的粪便等固体废弃物,则由吸污管13吸入,流经第二立管5、第二弯管6和第一横管7进入底部排污室8,再由第三横管12排出。而对于养殖池9上下分路排污,由于由排污口1吸入的漂浮于水面上层的粪便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分路排污可以避免这部分粪便继续漂浮于排污立管3内,达到比单路排污更好的排污效果。同时,所设计的排污立管3与养殖池9内部高度等高,在液面上升时,不论立管套筒10旋转至何高度,立管套筒10的排污口1和排污立管3的排污槽16至少有一个是吸水状态,养殖水都可以排出,不至于从装置内溢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