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春雷霉素和萜烯醇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635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有生物农药活性成分春雷霉素和萜烯醇的杀菌组合物,以及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



背景技术: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黄瓜白粉病危害的叶片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由于近年来,白粉病产生一定抗药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左右。北方温室和大棚内最易发生此病,其次是春播露地黄瓜,而秋黄瓜发病较轻。因白粉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生长后期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该病原菌为真菌属半知菌亚门单丝壳白粉菌,为专性寄生病,可常年寄生于寄主植物上,成为初侵染源。该病菌的发病适温在20-25°c,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在25%左右的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病害也可发生及流行。

春雷霉素属于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及较强的内吸活性,春雷霉素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通过干扰氨基酸代谢的酯酶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华。春雷霉素渗透性强,能够在植物体内移动,治疗效果特别显著,喷药后见效快,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且能使施药后的瓜类叶色浓绿并延长收获期,因此,是防治蔬菜、瓜果和水稻等作物的多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如水稻稻瘟病、番茄叶霉病、白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辣椒细菌性疮痂病、果蔬炭疽病等的理想药剂。

萜烯醇是有斯托克顿(以色列)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生物源杀菌剂,现有40.2%的萜烯醇母药(临时登记证号ls20160418)和9%萜烯醇乳油(临时登记证号ls20160413)登记,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早疫病等卵菌病害。

一般而言,白粉病发病以后,由于种植户防治用药次数频繁,大面积、高剂量、长期使用单一种类的药剂,容易导致白粉病菌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导致农药品种的防治效果下降。而通过将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活性成分进行复配,可以增加药剂的作用位点,进而克服和/或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因此,进行合理的农药品种复配是解决抗药性产生的一种重要途径。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将春雷霉素和萜烯醇复配后,两者不仅可以很好的互补,从而延缓抗药性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两者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出人意料的,在一些特定的比例下,其协同增效作用更佳,不仅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可以减少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对环境污染或残留更下,对作物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另外,经过检索发现,目前尚未发现有关于春雷霉素和萜烯醇进行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境相容性好、防治效果好、用量少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的用途,所述杀菌组合物适用于防治多种农作物的卵菌病害等,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

一种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包括春雷霉素和萜烯醇,其中,春雷霉素和萜烯醇的重量比为30:1-1:20。

进一步的,所述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春雷霉素和萜烯醇的重量比优选为10:1-1:1。

进一步的,所述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春雷霉素和萜烯醇的重量比最优选为7:4。

进一步的,所述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春雷霉素和萜烯醇所占组合物的重量比为1-60%,优选为10-30%,其余为农药制剂加工中常规的辅助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常规辅助成分至少包括表面活性剂和/或农药载体。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和润湿性能的非离子、阴离子和/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具体种类。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可以通过农药制剂加工中常规的辅助成分制备成任意一种适合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剂型。

进一步的,所述剂型优选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等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还可与其它活性成分混合使用,所述其它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增效剂、肥料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可以直接以混剂的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活性成分已经混合均匀,或者,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也可以将各活性成分单剂分别稀释,单独施用至植物病害或其生存的环境。

一种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与农作物病害或其生存的环境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中春雷霉素和萜烯醇均为生物源农药,对环境污染小,对公众安全;

2、本发明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中春雷霉素和萜烯醇复配合理,杀菌效果好,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多种农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3、本发明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中春雷霉素和萜烯醇为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两者联合使用有利于增效农药活性成分的作用位点,可以克服和/或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延长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降低用药成本;

4、本发明的协同增效农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室内活性测定、农药制剂加工例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说明,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均为质量比。

一、室内活性测定

1、试验靶标:黄瓜白粉病菌;

2、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采用盆栽法测定。

播种感病黄瓜品种,盆栽生长至2片真叶期备用。将预先配制好的春雷霉素萜烯醇母药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解,然后在预试试验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每处理3盆,4次重复,将10ml药液均匀喷洒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晾干备用。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后24h,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过程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叶片,用加有少量吐温-80表面活性剂的无菌水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105个/ml的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温度24℃条件下培养7天。待空白对照病液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见表1。

不同比例下春雷霉素和萜烯醇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春雷霉素和萜烯醇在质量比为30:1-1:20的范围内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春雷霉素和萜烯醇的重量比为10:1-1:1时,共毒系数均高于160,协同增效作用相对更明显;当两者复配比例为7:4时,协同增效作用为195.56,增效作用明显高于其它各复配比例。

二、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20%春雷霉素·萜烯醇可湿性粉剂(1:1)

春雷霉素10%

萜烯醇10%

月桂醇基硫酸钠3%

分散剂nno5%

高岭土余量

按上述配方将各组分干燥、冷却、混合、气流粉碎即可制得所述20%春雷霉素·萜烯醇可湿性粉剂。

2、实施例2:24%春雷霉素·萜烯醇水分散粒剂(2:1)

春雷霉素16%

萜烯醇8%

木质素磺酸钠8%

聚醋酸乙烯酯8%

硫酸铵7%

淀粉6%

滑石粉余量

按上述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后,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取样分析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24%春雷霉素·萜烯醇水分散粒剂。

3、实施例3:33%春雷霉素·萜烯醇水分散粒剂(7:4)

春雷霉素21%

萜烯醇12%

木质素磺酸钠8%

分散剂mf-53%

尿素7%

淀粉6%

滑石粉余量

按上述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后,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取样分析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33%春雷霉素·萜烯醇水分散粒剂。

4、实施例4:12%春雷霉素·萜烯醇悬浮剂(5:1)

春雷霉素10%

萜烯醇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

硅酸镁铝2%

c10脂肪醇3%

甲醛0.5%

丙三醇3%

去离子水余量

将上述各组分放入砂磨机中充分粉碎至合理粒径,经过滤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12%春雷霉素·萜烯醇悬浮剂。

三、田间药效试验

1、防治对象:黄瓜白粉病;

2、试验药剂:实施例1-4所述的含有春雷霉素和萜烯醇的农药制剂;对比例1:0.5%春雷霉素悬浮剂;对比例2:9%萜烯醇乳油;

3、试验方法:试验地设置在广东省江门市杜阮镇一种植黄瓜农场进行,试验农场常年黄瓜地均有白粉病发生,施药时出于初花期,设置4个试验组、2个对比例组和一个清水对照组,每处理4次重复,共2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0平方米,施药方式为用利农牌hd-400型手摇行手摇压缩式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以喷湿黄瓜叶面和叶背为度,于黄瓜发病初期施药一次,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分别于第二次施药后7、14天调查病情,小区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调查的总叶数和各级病叶数,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第二次施药后7、14天,实施例1-4的包含春雷霉素和萜烯醇的农药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79.72-94.86%范围内,明显好于对照单剂0.5%春雷霉素悬浮剂和9%萜烯醇乳油,尤其是实施例3,即33%春雷霉素·萜烯醇水分散粒剂(7:4)时,药后14天防治效果在90%以上,可以较好的兼顾防治效果和用量的平衡。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观察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作物有药害产生,表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安全性较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