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63228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花卉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芦荟喜温怕冷,当气温降低至15℃时即停止生长,降至0℃以下时开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区须大棚种植或室内盆栽。芦荟是热带、亚热带喜光植物,生长要求有充足的阳光、空气。芦荟适合在透气性强、渗水性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需肥量不大,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

现在市场上的芦荟的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学肥料,不绿色环保,所以人们需要更加满足要求的芦荟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具有可靠性高、效果好、绿色环保等优点,提高了芦荟的质量,为芦荟的产业化种植提供了基础。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砂质土壤的种植田,深耕土地25~35cm,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600~780kg、土壤改良剂50~80kg;种植田晾晒15~20天后,以距离1.3~1.5m开厢,厢沟宽40~50cm,沟深15~25cm;形成芦荟种植的厢面宽约1.3~1.5m,每10厢开宽40~60cm、深25~35cm的沟排水;

(2)幼苗的选择:选择发育良好、叶片饱满的芦荟幼苗,保留2~3片叶子;

(3)幼苗的移栽:在厢面上每厢栽种两行芦荟幼苗,行距为50~60cm,株距为50~60cm,厢面上两行芦荟交互种植;移栽芦荟幼苗时,土埋至最下一叶基部,种植后1~2天灌定根水以使芦荟幼苗尽早返青,随灌随排;

(4)灌溉:田间土壤发白或芦荟叶片从顶端开始微发红、微皱缩为灌溉标准,灌溉后达到芦荟植株根部的土壤湿润并下渗到地表下20~30cm为宜;

(5)施肥:幼苗移栽40~45天后开始追肥,追肥根据不同地块芦荟长势、外观选择地块进行土壤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460-500mg/kg、全磷含量50-80mg/kg、全钾含量60-75mg/kg为准;

(6)田间管理:芦荟幼苗返青后,当杂草长高至10~12cm时进行除草,花薹抽岀至高20~25cm时立即摘除,并及时清除老叶及枯坏叶片;

(7)采收:在芦荟苗种植12~13个月之后,采收单片重量超过500g的芦荟鲜叶,之后每4~6个月采收一次,平均每株芦荟一次采收12~15片鲜叶;

(8)轮作:每栽种一个种植期进行轮作一次,轮作期半年以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1)土壤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风化煤80-100份、海泡石35-40份、石灰石20-30份、聚乙烯酰胺10-15份、尿素5-10份、螯合剂1-3份。

优选地,所述螯合剂为焦磷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1)深耕土地时,将杂草翻入土中覆盖。

优选地,所述步骤(2)的芦荟幼苗在20~25℃的温室培育而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3)定根水为市售微生物菌肥稀释50-80倍的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6)田间管理需要抹去叶腋间的小芽。

优选地,所述步骤(8)轮作以豆科为主作为轮作作物,兼以少量花生、玉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芦荟种植方法,具有可靠性高、效果好、绿色环保等优点,提高了芦荟的质量,为芦荟的产业化种植提供了基础。

(2)本发明的芦荟种植方法,包括选地与整地、幼苗的选择、幼苗的移栽、灌溉、施肥、田间管理、采收、轮作等步骤,土壤改良剂明显提高了芦荟的叶片大小、厚度和含水量,还可以疏松板结土壤,利于芦荟等多肉叶类植物的生长;芦荟与豆科植物的轮作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种植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砂质土壤的种植田,深耕土地25~35cm,将杂草翻入土中覆盖,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600~780kg、土壤改良剂50~80kg;种植田晾晒15~20天后,以距离1.3~1.5m开厢,厢沟宽40~50cm,沟深15~25cm;形成芦荟种植的厢面宽约1.3~1.5m,每10厢开宽40~60cm、深25~35cm的沟排水;土壤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风化煤85份、海泡石35份、石灰石25份、聚乙烯酰胺12份、尿素8份、柠檬酸钠2份。

(2)幼苗的选择:选择在20~25℃的温室培育而成,发育良好、叶片饱满的芦荟幼苗,保留2~3片叶子。

(3)幼苗的移栽:在厢面上每厢栽种两行芦荟幼苗,行距为50~60cm,株距为50~60cm,厢面上两行芦荟交互种植;移栽芦荟幼苗时,土埋至最下一叶基部,种植后1~2天灌定根水以使芦荟幼苗尽早返青,随灌随排;所述定根水为市售微生物菌肥稀释50-80倍的水溶液。

(4)灌溉:田间土壤发白或芦荟叶片从顶端开始微发红、微皱缩为灌溉标准,灌溉后达到芦荟植株根部的土壤湿润并下渗到地表下20~30cm为宜。

(5)施肥:幼苗移栽40~45天后开始追肥,追肥根据不同地块芦荟长势、外观选择地块进行土壤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460-500mg/kg、全磷含量50-80mg/kg、全钾含量60-75mg/kg为准。

(6)田间管理:芦荟幼苗返青后,当杂草长高至10~12cm时进行除草,花薹抽岀至高20~25cm时立即摘除,并及时清除老叶及枯坏叶片,抹去叶腋间的小芽。

(7)采收:在芦荟苗种植12~13个月之后,采收单片重量超过500g的芦荟鲜叶,之后每4~6个月采收一次,平均每株芦荟一次采收12~15片鲜叶。

(8)轮作:每栽种一个种植期进行轮作一次,轮作期半年以上。轮作以豆科为主作为轮作作物,兼以少量花生、玉米。

实施例2.

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砂质土壤的种植田,深耕土地25~35cm,将杂草翻入土中覆盖,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600~780kg、土壤改良剂50~80kg;种植田晾晒15~20天后,以距离1.3~1.5m开厢,厢沟宽40~50cm,沟深15~25cm;形成芦荟种植的厢面宽约1.3~1.5m,每10厢开宽40~60cm、深25~35cm的沟排水;土壤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风化煤90份、海泡石36份、石灰石26份、聚乙烯酰胺15份、尿素8份、葡萄糖酸钠3份。

(2)幼苗的选择:选择在20~25℃的温室培育而成,发育良好、叶片饱满的芦荟幼苗,保留2~3片叶子。

(3)幼苗的移栽:在厢面上每厢栽种两行芦荟幼苗,行距为50~60cm,株距为50~60cm,厢面上两行芦荟交互种植;移栽芦荟幼苗时,土埋至最下一叶基部,种植后1~2天灌定根水以使芦荟幼苗尽早返青,随灌随排;所述定根水为市售微生物菌肥稀释50-80倍的水溶液。

(4)灌溉:田间土壤发白或芦荟叶片从顶端开始微发红、微皱缩为灌溉标准,灌溉后达到芦荟植株根部的土壤湿润并下渗到地表下20~30cm为宜。

(5)施肥:幼苗移栽40~45天后开始追肥,追肥根据不同地块芦荟长势、外观选择地块进行土壤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460-500mg/kg、全磷含量50-80mg/kg、全钾含量60-75mg/kg为准。

(6)田间管理:芦荟幼苗返青后,当杂草长高至10~12cm时进行除草,花薹抽岀至高20~25cm时立即摘除,并及时清除老叶及枯坏叶片,抹去叶腋间的小芽。

(7)采收:在芦荟苗种植12~13个月之后,采收单片重量超过500g的芦荟鲜叶,之后每4~6个月采收一次,平均每株芦荟一次采收12~15片鲜叶。

(8)轮作:每栽种一个种植期进行轮作一次,轮作期半年以上。轮作以豆科为主作为轮作作物,兼以少量花生、玉米。

实施例3.

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砂质土壤的种植田,深耕土地25~35cm,将杂草翻入土中覆盖,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600~780kg、土壤改良剂50~80kg;种植田晾晒15~20天后,以距离1.3~1.5m开厢,厢沟宽40~50cm,沟深15~25cm;形成芦荟种植的厢面宽约1.3~1.5m,每10厢开宽40~60cm、深25~35cm的沟排水;土壤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风化煤92、海泡石36份、石灰石28份、聚乙烯酰胺10份、尿素6份、螯合剂2份。

(2)幼苗的选择:选择在20~25℃的温室培育而成,发育良好、叶片饱满的芦荟幼苗,保留2~3片叶子。

(3)幼苗的移栽:在厢面上每厢栽种两行芦荟幼苗,行距为50~60cm,株距为50~60cm,厢面上两行芦荟交互种植;移栽芦荟幼苗时,土埋至最下一叶基部,种植后1~2天灌定根水以使芦荟幼苗尽早返青,随灌随排;所述定根水为市售微生物菌肥稀释50-80倍的水溶液。

(4)灌溉:田间土壤发白或芦荟叶片从顶端开始微发红、微皱缩为灌溉标准,灌溉后达到芦荟植株根部的土壤湿润并下渗到地表下20~30cm为宜。

(5)施肥:幼苗移栽40~45天后开始追肥,追肥根据不同地块芦荟长势、外观选择地块进行土壤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460-500mg/kg、全磷含量50-80mg/kg、全钾含量60-75mg/kg为准。

(6)田间管理:芦荟幼苗返青后,当杂草长高至10~12cm时进行除草,花薹抽岀至高20~25cm时立即摘除,并及时清除老叶及枯坏叶片,抹去叶腋间的小芽。

(7)采收:在芦荟苗种植12~13个月之后,采收单片重量超过500g的芦荟鲜叶,之后每4~6个月采收一次,平均每株芦荟一次采收12~15片鲜叶。

(8)轮作:每栽种一个种植期进行轮作一次,轮作期半年以上。轮作以豆科为主作为轮作作物,兼以少量花生、玉米。

实施例4.

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砂质土壤的种植田,深耕土地25~35cm,将杂草翻入土中覆盖,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600~780kg、土壤改良剂50~80kg;种植田晾晒15~20天后,以距离1.3~1.5m开厢,厢沟宽40~50cm,沟深15~25cm;形成芦荟种植的厢面宽约1.3~1.5m,每10厢开宽40~60cm、深25~35cm的沟排水;土壤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风化煤98份、海泡石40份、石灰石30份、聚乙烯酰胺15份、尿素10份、螯合剂1份。

(2)幼苗的选择:选择在20~25℃的温室培育而成,发育良好、叶片饱满的芦荟幼苗,保留2~3片叶子。

(3)幼苗的移栽:在厢面上每厢栽种两行芦荟幼苗,行距为50~60cm,株距为50~60cm,厢面上两行芦荟交互种植;移栽芦荟幼苗时,土埋至最下一叶基部,种植后1~2天灌定根水以使芦荟幼苗尽早返青,随灌随排;所述定根水为市售微生物菌肥稀释50-80倍的水溶液。

(4)灌溉:田间土壤发白或芦荟叶片从顶端开始微发红、微皱缩为灌溉标准,灌溉后达到芦荟植株根部的土壤湿润并下渗到地表下20~30cm为宜。

(5)施肥:幼苗移栽40~45天后开始追肥,追肥根据不同地块芦荟长势、外观选择地块进行土壤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460-500mg/kg、全磷含量50-80mg/kg、全钾含量60-75mg/kg为准。

(6)田间管理:芦荟幼苗返青后,当杂草长高至10~12cm时进行除草,花薹抽岀至高20~25cm时立即摘除,并及时清除老叶及枯坏叶片,抹去叶腋间的小芽。

(7)采收:在芦荟苗种植12~13个月之后,采收单片重量超过500g的芦荟鲜叶,之后每4~6个月采收一次,平均每株芦荟一次采收12~15片鲜叶。

(8)轮作:每栽种一个种植期进行轮作一次,轮作期半年以上。轮作以豆科为主作为轮作作物,兼以少量花生、玉米。

采用上述实施例1-4的芦荟种植方法,芦荟叶片的长度达到了95-110mm,叶片厚度达到了4.5-5.5mm,叶片含水量达到了80-85%。

本发明的芦荟种植方法,包括选地与整地、幼苗的选择、幼苗的移栽、灌溉、施肥、田间管理、采收、轮作等步骤,土壤改良剂明显提高了芦荟的叶片大小、厚度和含水量,还可以疏松板结土壤,利于芦荟等多肉叶类植物的生长;芦荟与豆科植物的轮作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种植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