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04475阅读:17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细胞全能性,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细胞全能性概念,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一理论,使离体的草莓茎尖,通过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培养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草莓又叫洋莓、地莓等,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果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国外最新研究指出,草莓中含有一种胺类物质,对治疗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功效。草莓一般4-5月成熟,成熟期正值水果淡季,是一老少皆宜的时令水果。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加工利用价值,其市场价位高、需求大。

草莓病毒病是影响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一般导致减产30%~50%,目前浸染草莓的病毒病,主要有四种,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轻和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据项目组调查,贵州草莓的种植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麻江下司、花桥,贵阳花溪把火村,有历年种植草莓的习惯,有良好的基础,2000年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每亩产值可达5000~10000元不等。但近年来,由于病毒侵染,导致产量逐年下滑,严重挫伤了莓农的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仅下司花桥一带,种植面积减少了近1000亩,一些品质较好的品种(如春香)也由于产量低而被淘汰。因此,还需要研究新型的草莓培养方法,来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以提高外植体的成活率、不定芽的诱导率、丛生芽的增值倍数和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从而使草莓的果产量提高30%~50%,提高种植户生产积极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草莓植株的匍匐茎作为外植体,然后进行热处理,再进行消毒处理;s2:从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剥离茎尖,然后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诱导,得到诱导出的不定芽;s3:将诱导出的不定芽进行多代继代增殖,得到试管苗;s4:将试管苗分株接种于诱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s5:将生根培养后的试管苗进行炼苗驯化,然后采用浸泡液浸泡根部,再移栽至消毒后的基质中;s6:对移栽后的试管苗进行管理培养,得到草莓苗。需要说明的是,s4中,在将试管苗分株接种于诱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前,可以将经过多代继代增殖的试管苗剪去部分根系和黄叶,再分株接种;s5中,经多年的试验,为避免早春的寒冷和满足莓农每年4~5月用苗的需要,可将试管苗提前到头年的11月驯化移栽;但不能太晚,尤其不能在1月份寒冷季节移栽,以免造成冻害;移栽基质要提前进行消毒处理备用,穴盘一般用50空的塑料穴盘,移栽前将经消毒处理的阔叶腐殖土与药渣按1:1比例混合均匀,调酸后,装入事先准备好的穴盘中,再用50%的多菌灵+50%的代森锌消毒穴盘基质,然后移栽,移栽后浇定根水,然后再搭拱架、盖膜、压实。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1中,热处理为45~55℃处理4~6min,消毒处理具体包括:首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新洁尔灭消毒20min,再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消毒5min,最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消毒6min。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复合消毒剂型处理草莓外植体,可以使草莓外植体处理成活率比常规剂型提高了40个百分点,从而解决草莓外植体处理易褐化、死亡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2中,茎尖的长度为0.2~0.5mm,不定芽诱导的时间为25~35天,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的增值倍数为7.6倍,芽生长比较壮,生长良好,无水渍状。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3中,多代为2~5代,继代增殖是采用继代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增殖,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需要说明的是,每代继代培养的时间优选为30天。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4中,生根培养的时间为25~35天,每1l诱根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需要说明的是,试管苗在继代增殖培养基中经多次继代后,也能形成根系,但苗弱,移栽成活率不高;转入去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诱根培养基后,生长健壮,比直接移栽的瓶苗成活率高,壮苗生根25~35天。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5中,炼苗驯化的时间为2天,浸泡的时间为28~32min,浸泡液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重量份和水500重量份。需要说明的是,试管苗生根后,转到移栽扦插室进行炼苗驯化,炼苗2天后,洗掉琼脂,再用浸泡液浸泡30分钟,然后移栽至基质中。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5中,基质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阔叶腐殖土1重量份、药渣1重量份;药渣包括黄芩、银杏叶、女贞子、鱼腥草、头花蓼和黄精。需要说明的是,基质以阔叶腐殖土+药渣=1:1(质量比)为配方,移栽成活率可以高达95%,并且叶片数多,叶色绿,根系丰富,盘根极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6中,培养的时间为40~60天,管理培养包括叶面施肥、浇水和防治虫害。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管理培养具体包括:移栽7~10天后,用第一营养液喷施叶面,每3~4天喷施一次;待心叶长出,用第二营养液喷施叶面,每周喷施两次;整个管理培养过程,每10~15天喷施一次防虫液;其中,第一营养液是1/2ms培养基,每100g第二营养液的原料组分包括:0.1g磷酸二氢钾、0.1g尿素,余量为水,防虫液是将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水以1:100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需要说明的是,草莓试管苗移栽后1周内,保持高温高湿,不能揭膜;7~10天后,小苗根系基本下扎,心叶略有长出时,用第一营养液喷施叶面2次,每3~4天一次;再过一周后,心叶长出,再用第二营养液进行叶面喷施,每周2次,期间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每隔10~15天,结合浇水,喷施防虫液防治病害;40~60天可形成草莓商品苗。

本发明还保护根据上述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培养得到的草莓苗。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所采用的草莓外植体处理的消毒剂型为:75%酒精30s+0.5%新洁尔灭20min+0.1%氯化汞5min+0.5%过氧乙酸6min,可以使草莓外植体处理成活率比常规剂型提高40个百分点,从而解决草莓外植体处理易褐化、死亡的问题;(2)本发明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所采用的草莓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1mg/l+3%白糖+0.38%琼脂,可以使不定芽的平均诱导率达80%以上;(3)本发明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所采用的草莓继代增殖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01mg/l+3%白糖+0.38%琼脂,可以使丛生芽的增值倍数为7.6倍,芽生长比较壮,生长良好,无水渍状;(4)本发明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将阔叶腐殖土和药渣等质量比混合配制基质,使草莓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高达95%,并且叶片数多,叶色绿,根系丰富,盘根极好;(5)本发明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草莓果产量可以提高30%~50%,可以增强草莓抗逆性,促使草莓种植户增产增收,从而提高种植户生产积极性,对改善种植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能促使草莓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

本发明实施例的试验地均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内;本发明采用的ms培养基,每1lms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nh4no31650mg、kno31900mg、cacl2·2h2o440mg、mgso4·7h2o370mg、kh2po4170mg、ki0.83mg、h3bo36.2mg、mnso4·4h2o22.3mg、znso4·7h2o8.6mg、na2moo4·2h2o0.25mg、cuso4·5h2o0.025mg、cocl2·6h2o0.025mg、feso4·7h2o27.8mg、na2-edta·2h2o37.3mg、肌醇100mg、烟酸0.5mg、盐酸吡哆醇0.5mg、盐酸硫胺素0.1mg和甘氨酸2.0mg。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药渣选用以中草药作为原料经浸提之后的产物,且中草药包括黄芩4重量份、银杏叶80重量份、女贞籽10重量份、鱼腥草2重量份、头花蓼6重量份以及黄精12重量份;药渣的制备方法包括:s101:将各原料组分洗净、晾干后粉碎,之后将女贞籽和头花蓼用水浸渍,调节浸渍后产物的ph值为6.6,之后加水煎煮提取;其中,加水煎煮提取中,水的加入质量为女贞籽和头花蓼总质量的8倍,提取时间为100min;s102:将剩余原料组分混合均匀,采用乙醇水溶液进行提取;其中,乙醇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00min;s103:将煎煮提取和乙醇水溶液提取后的产物混合均匀,之后过滤并收集滤渣,得到药渣。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草莓植株的匍匐茎作为外植体,然后45~55℃热处理4~6min,再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首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新洁尔灭消毒20min,再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消毒5min,最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消毒6min。

s2:从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剥离长度为0.2~0.5mm的茎尖,然后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25~35天,得到诱导出的不定芽;其中,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3:将诱导出的不定芽进行多代继代增殖,得到试管苗;其中,多代为2~5代,继代增殖是采用继代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增殖,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4:将试管苗分株接种于诱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25~35天;其中,每1l诱根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5:将生根培养后的试管苗进行炼苗驯化2天,然后采用浸泡液浸泡根部28~32min,再移栽至消毒后的基质中;其中,浸泡液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重量份和水500重量份;基质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阔叶腐殖土1重量份、药渣1重量份;药渣包括黄芩、银杏叶、女贞子、鱼腥草、头花蓼和黄精。

s6:对移栽后的试管苗进行管理培养40~60天,得到草莓苗;其中,管理培养具体包括:移栽7~10天后,用第一营养液喷施叶面,每3~4天喷施一次;待心叶长出,用第二营养液喷施叶面,每周喷施两次;整个管理培养过程,每10~15天喷施一次防虫液;第一营养液是1/2ms培养基,每100g第二营养液的原料组分包括:0.1g磷酸二氢钾、0.1g尿素,余量为水,防虫液是将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水以1:100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草莓植株(草莓品种为新世纪1号)的匍匐茎作为外植体,然后50℃热处理5min,再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首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新洁尔灭消毒20min,再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消毒5min,最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消毒6min。

s2:从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剥离长度为0.3mm的茎尖,然后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30天,得到诱导出的不定芽;其中,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3:将诱导出的不定芽进行多代继代增殖,得到试管苗;其中,多代为4代,继代增殖是采用继代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增殖,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4:将试管苗分株接种于诱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30天;其中,每1l诱根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5:将生根培养后的试管苗进行炼苗驯化2天,然后采用浸泡液浸泡根部30min,再移栽至消毒后的基质中;其中,浸泡液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重量份和水500重量份;基质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阔叶腐殖土1重量份、药渣1重量份;药渣包括黄芩、银杏叶、女贞子、鱼腥草、头花蓼和黄精。

s6:对移栽后的试管苗进行管理培养45天,得到草莓苗;其中,管理培养具体包括:移栽7天后,用第一营养液喷施叶面,每3天喷施一次;待心叶长出,用第二营养液喷施叶面,每周喷施两次;整个管理培养过程,每10天喷施一次防虫液;第一营养液是1/2ms培养基,每100g第二营养液的原料组分包括:0.1g磷酸二氢钾、0.1g尿素,余量为水,防虫液是将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水以1:100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草莓植株(草莓品种为新世纪1号)的匍匐茎作为外植体,然后45℃热处理6min,再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首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新洁尔灭消毒20min,再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消毒5min,最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消毒6min。

s2:从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剥离长度为0.2mm的茎尖,然后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25天,得到诱导出的不定芽;其中,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3:将诱导出的不定芽进行多代继代增殖,得到试管苗;其中,多代为2代,继代增殖是采用继代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增殖,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4:将试管苗分株接种于诱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25天;其中,每1l诱根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5:将生根培养后的试管苗进行炼苗驯化2天,然后采用浸泡液浸泡根部28min,再移栽至消毒后的基质中;其中,浸泡液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重量份和水500重量份;基质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阔叶腐殖土1重量份、药渣1重量份;药渣包括黄芩、银杏叶、女贞子、鱼腥草、头花蓼和黄精。

s6:对移栽后的试管苗进行管理培养40天,得到草莓苗;其中,管理培养具体包括:移栽7天后,用第一营养液喷施叶面,每3天喷施一次;待心叶长出,用第二营养液喷施叶面,每周喷施两次;整个管理培养过程,每10天喷施一次防虫液;第一营养液是1/2ms培养基,每100g第二营养液的原料组分包括:0.1g磷酸二氢钾、0.1g尿素,余量为水,防虫液是将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水以1:100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草莓植株(草莓品种为新世纪1号)的匍匐茎作为外植体,然后55℃热处理4min,再进行消毒处理;其中,消毒处理具体包括:首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新洁尔灭消毒20min,再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消毒5min,最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消毒6min。

s2:从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剥离长度为0.5mm的茎尖,然后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35天,得到诱导出的不定芽;其中,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3:将诱导出的不定芽进行多代继代增殖,得到试管苗;其中,多代为5代,继代增殖是采用继代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增殖,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4:将试管苗分株接种于诱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35天;其中,每1l诱根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s5:将生根培养后的试管苗进行炼苗驯化2天,然后采用浸泡液浸泡根部32min,再移栽至消毒后的基质中;其中,浸泡液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重量份和水500重量份;基质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阔叶腐殖土1重量份、药渣1重量份;药渣包括黄芩、银杏叶、女贞子、鱼腥草、头花蓼和黄精。

s6:对移栽后的试管苗进行管理培养60天,得到草莓苗;其中,管理培养具体包括:移栽10天后,用第一营养液喷施叶面,每4天喷施一次;待心叶长出,用第二营养液喷施叶面,每周喷施两次;整个管理培养过程,每15天喷施一次防虫液;第一营养液是1/2ms培养基,每100g第二营养液的原料组分包括:0.1g磷酸二氢钾、0.1g尿素,余量为水,防虫液是将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水以1:100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对比例一

本对比例提供多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除了步骤s1的消毒处理不同,其他均同实施例一;

处理1: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消毒5min。

处理2: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消毒8min。

处理3: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消毒10min。

处理4: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次氯酸钙水溶液消毒20min。

处理5: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钠水溶液消毒16min。

处理6: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双氧水消毒8min。

处理7: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次氯酸钙水溶液消毒15min。

处理8:先采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30s,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次氯酸钙水溶液消毒20min。

对比例二

本对比例提供多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除了步骤s2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不同,其他均同实施例一;

1号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2mg、吲哚丁酸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2号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3mg、吲哚丁酸0.2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3号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5mg、萘乙酸0.1mg、吲哚丁酸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4号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5mg、萘乙酸0.2mg、吲哚丁酸0.2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5号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5mg、萘乙酸0.3mg、吲哚丁酸0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6号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2.0mg、萘乙酸0.1mg、吲哚丁酸0.2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7号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2.0mg、萘乙酸0.2mg、吲哚丁酸0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8号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每1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2.0mg、萘乙酸0.3mg、吲哚丁酸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对比例三

本对比例提供多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除了步骤s3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不同,其他均同实施例一;

1号继代增殖培养基: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5mg、吲哚丁酸0.5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2号继代增殖培养基: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1mg、吲哚丁酸1.0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3号继代增殖培养基: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01mg、吲哚丁酸0.5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4号继代增殖培养基: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05mg、吲哚丁酸1.0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5号继代增殖培养基: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0mg、萘乙酸0.1mg、吲哚丁酸0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6号继代增殖培养基: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5mg、萘乙酸0.01mg、吲哚丁酸1.0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7号继代增殖培养基: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5mg、萘乙酸0.05mg、吲哚丁酸0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8号继代增殖培养基:每1l继代增殖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6-苄氨基嘌呤1.5mg、萘乙酸0.1mg、吲哚丁酸0.5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

对比例四

本对比例提供多种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除了步骤s5的基质不同,其他均同实施例一;

1号基质:松针土

2号基质:阔叶腐殖土

3号基质:园土

4号基质:药渣

实施例一和对比例一(包括8种不同处理)的草莓外植体的处理的各接种20瓶,10d后观察记录。对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草莓外植体不同处理方法统计结果

由表1得知,不同消毒剂型组合处理与灭菌时间的长短,对草莓匍匐茎茎尖成活的影响十分明显,灭菌效果最好的组合是实施例一的处理:75%酒精30s+0.5%新洁尔灭20min+0.1%氯化汞5min+0.5%过氧乙酸6min,成活率达75%,污染率仅为25%,褐化率0。灭菌效果最差的组合是75%酒精30s+10%过氧化钠16min,污染率达100%。因此草莓外植体处理的最佳消毒剂型和剂量组合为:75%酒精30s+0.5%新洁尔灭20min+0.1%氯化汞5min+0.5%过氧乙酸6min。通过试验发现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消毒剂型使草莓外植体处理成活率比常规剂型提高了40个百分点,从而解决了草莓外植体处理易褐化、死亡的问题。

实施例一和对比例二(不同处理)中得到的茎尖各接种10瓶,每瓶接种1个茎尖,定期观察记录,30d后观察记录。对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具体结果如下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参试的三个因素中,影响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是6-ba,最适宜的浓度是1.0mg/l,其次是naa,加入适当的naa0.1mg/l可促进的不定芽的分化。即草莓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1mg/l+3%白糖+0.38%琼脂,不定芽的平均诱导率达80%以上。

表2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诱导效果

实施例一和对比例三(不同处理)中诱导得到的不定芽各接种10瓶,每瓶接种2苗,定期观察记录,30d后观察记录。对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具体结果如下表3所示。由表3可知,在6-ba、naa、iba三个因素中,影响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是6-ba,增殖倍数最高的浓度是1.5mg/l;其次是naa,增殖倍数最高的浓度是naa0.05mg/l,即ms+6-ba1.0mg/l+naa0.1mg/l,用这一培养基配方进行进一步试验,发现诱导出来的丛生芽长势很弱,大部分丛生芽都是水渍状,不适合以后的增殖;而增殖倍数稍低的培养基配方,即:ms+6-ba0.5mg/l+naa0.01mg/l,芽生长比较壮,生长良好,无水渍状,因此,草莓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01mg/l+3%白糖+0.38%琼脂,丛生芽的增值倍数为7.6倍,芽生长比较壮,生长良好,无水渍状。

表3不同继代增殖培养基对增殖效果的影响

实施例一和对比例四(不同处理)中的试管苗分别移栽在不同的基质中,每种基质移栽200株,三次重复,定期观察记录,45d后观察记录。对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具体结果如下表4所示。由表4可知,基质配方以阔叶腐殖土+药渣=1:1的配方,移栽成活率高达95%,并且叶片数多,叶色绿,根系丰富,盘根极好。

表4不同移栽基质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试验发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的效果和实施例一的效果基本相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是脱病毒、提高草莓产量的有效途径。脱病毒苗在生产上具有长势旺,抗病,色泽鲜红,果子大、结果期长和产量高等优点。每亩产量可净增加800~900斤,按照最低每斤5~8元计算,每亩纯增收达到4000-6000元(如采用反季节大棚栽培,效益更好),2万亩种植面积总产值增加8000万元~1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发明提供的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草莓果产量可以提高30%~50%,可以增强草莓抗逆性;草莓种植户增产增收,从而提高种植户生产积极性,对改善种植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能促使草莓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除非另有规定,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