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冬苋菜套作瓠子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768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越冬苋菜套作瓠子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属短日性蔬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

瓠子又名瓠瓜、扁蒲、夜开花;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以嫩果供食,西非以嫩苗和嫩叶作菜。瓠子是一种常用蔬菜,喜温,不耐低温,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病害少,所以春季瓠子用支架栽培,有利于通风透光。

如何克服冬苋菜的连作障碍,营造适宜的栽培环境,并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保持设施生产的连续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越冬苋菜套作瓠子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越冬苋菜套作瓠子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大棚搭建:在大棚内搭建中棚,低温期搭建小拱棚并覆盖无纺布;

(2)茬口安排:苋菜11月中旬播种,春节前陆续上市;瓠子12月上旬播种,1月中旬定植,4月上旬开始采收,持续采收3-4个月;

(3)苋菜栽培技术:

施肥并整地做畦:定植前每667m2使用腐熟有机肥1000~2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800kg)、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20~40kg和磷酸二铵5~10kg;然后根据大棚宽度整畦,畦面宽度1.0-2.0m;

播种:每667m2用种量2~3kg,播种后覆盖地膜,40~60%出芽后及时揭掉地膜;

田间管理:

温湿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3~27℃,外界气温0℃以下时搭建小拱棚并用加厚无纺布覆盖,小拱棚内温度超过35℃时及时放风,降温排湿;

水肥管理:冬季种植时保持土壤湿润,选择晴天的上午浇水,小水勤浇,齐苗后浇施1次全水溶肥600倍液,每次采收后追施全水溶肥600倍液1次;

主要病害防治:苋菜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白锈病;疫病用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白锈病使用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平时每2周喷施1次25%嘧菌酯悬浮液1500倍液预防真菌性病害的发生;

(4)瓠子栽培技术:

育苗:播前种子进行50~60℃温汤浸种后恒温催芽,种子露白后播种,发芽期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15℃;幼苗期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10℃,白天温度不高于35℃;苗期可喷施1~2次甲霜·恶霉灵3000倍液;真叶展开后每周浇施全水溶肥600倍液1次;苗龄40~45d,定植到田间;

定植:在每畦苋菜中间打孔定植1行瓠子,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吊蔓整枝:在主蔓具有5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摘心,保留2个子蔓,进行吊蔓整枝;

田间管理:

温湿度管理:定植后7~10d内尽量提高瓠子生长温度,最低温度不低于13℃,但最高温度不高于35℃,以促发新根;生长期适宜温度20~28℃,膨瓜期保持温度25~30℃,棚内湿度超过80%时需及时打开大棚或者中棚通风换气;4月份以后拆除中棚,打开大棚两侧通风,夜间温度较低时关闭棚膜;

水肥管理:苗期控制水分,缓苗一周后结合施肥浇水1次,每667m2穴施尿素5~7kg+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5~7kg;幼果膨大后保持土壤湿度60~70%,每采收1次及时追施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5~20kg/667m2,每次施肥后浇透水;或者根据叶片生长情况补充叶面肥800倍液2~3次;

授粉:瓠子早期开花温度较低,此时雌花较多,若无雄花可使用0.1%氯吡脲100~150倍液蘸花,后期雄花较多时可在早晨5-6时人工授粉;

主要病虫害防治:瓠子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叶霉病、霜霉病及枯萎病,主要虫害有白粉虱、瓜蚜、蓟马、黄守瓜;白粉病、叶霉病用42.8%氟菌·肟菌酯1500倍液防治2次,每次喷药间隔10~15d;霜霉病使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嘧菌酯水悬浮剂1000~150o倍液轮换使用进行防治,每10~15d喷施1次;枯萎病使用35%噁霉灵·噁唑菌酮1000倍液灌根;白粉虱、瓜蚜、蓟马使用蓟虱蚜蛛杀每5~7d熏蒸1次,连续使用2~3次;黄守瓜使用15%哒螨灵500倍液防治2次,每次喷药间隔10~15d。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3)中定植前每667m2使用腐熟有机肥1000~2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800kg)、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30kg和磷酸二铵10kg。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3)中所述的全水溶肥为营养生长型:n:p:k=30:10:10+te。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4)中播前种子进行55℃温汤浸种30min,待水温降至室温时,继续浸种24h,然后30℃恒温催芽处理48h。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4)中在每畦苋菜中间打孔定植1行瓠子,将定植孔周围的苋菜采收干净,株距50~60cm,每667m2定植700~800株。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4)中苗期控制水分,缓苗一周后结合施肥浇水1次,每667m2穴施尿素6kg+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6kg;幼果膨大后保持土壤湿度60~70%,每采收1次及时追施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20kg/667m2,每次施肥后浇透水。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利用大棚+中棚+小棚+无纺布设施栽培苋菜,可在春节期间上市,售价由平时的2~3元/kg提高至8~10元/kg,经济效益增长2~3倍;采收后期套种瓠子,可充分利用设施,节省成本,而且较正常春季大棚栽培的瓠子提前30d左右上市,经济效益增加20%左右。并且通过越冬苋菜套作瓠子的方法,合理利用各土层中各种养分,改善土壤微环境;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改善棚内温度和光照,营造适宜的栽培环境,提高瓠子商品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大棚搭建: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方搭建使用6m或者8m钢管大棚,内部搭建中棚,低温期搭建小拱棚并覆盖无纺布。

2、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

苋菜一般11月中旬播种,春节前陆续上市;瓠子12月上旬播种,1月中旬定植,4月上旬开始采收,持续采收3-4个月。

品种选择:苋菜选用生长旺盛、抗病性强、耐湿的品种,如花红圆叶苋菜、大圆叶红苋菜;瓠子选用早熟、生长势强、抗病、品质优、商品性好的品种,如鼎牌超级早生2号、早生短棒二号、浙蒲6号等品种。

3、苋菜的栽培技术

3.1施肥并整地施肥

定植前每667m2使用腐熟有机肥1500kg(或商品有机肥700kg)、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0kg和磷酸二铵10kg。

根据大棚宽度整畦,6m大棚套5m中棚,整成3畦,畦宽1.4m,沟宽0.2~0.3m;8m大棚套7m中棚,整成4畦,畦宽1.5m,沟宽0.3m;畦面高度15cm。

3.2播种

每667m2用种量2~3kg,拌细土均匀撒播,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后盖0.5cm基质或者细土,覆盖白色地膜,提高地温,促进发芽。50%左右出芽后及时揭掉地膜。

3.3田间管理

温湿度管理: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因此冬季栽培应尽可能的提高棚室温度,外界气温0℃以下时搭建小拱棚并用加厚无纺布覆盖,小棚内温度超过35℃时及时放风,降温排湿。

水肥管理:苋菜耐旱力较强,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叶片柔嫩,品质好。冬季种植时尽量保持土壤湿润,选择晴天的上午浇水,小水勤浇。齐苗后浇施1次硕农(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知音2号全水溶肥(营养生长型:n:p:k=30:10:10+te)600倍液,每次采收后追施全水溶肥600倍液1次。

主要病害防治:苋菜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白锈病;冬季种植苋菜虫害较少。疫病可用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可用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白锈病使用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平时可每2周喷施1次25%嘧菌酯悬浮液(阿米西达)1500倍液预防真菌性病害的发生。

3.4采收

苋菜采收时应遵循采大留小的原则,一般株高20cm左右时整棵带根拔出,每把1kg左右理好,整齐摆放。

4、瓠子的栽培技术

4.1育苗

使用大棚+中棚+小棚+电热线或温室+小棚+电热线等设施。播前种子进行55℃温汤浸种30分钟,待水温降至室温时,继续浸种24h,用湿毛巾包好后放在半封口的塑料袋内,置于30℃恒温箱催芽处理48h,50%露白后将出芽的种子播种,其余继续催芽,露白后播种。采用轻基质50孔穴盘育苗,播种前浇透水种子平放,每穴1粒,覆盖基质厚度1~1.5cm。冬季育苗覆盖白色地膜可提高温度,加快出苗速度,待50%种子出土后及时揭掉地膜。发芽期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15℃,幼苗期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10℃,白天温度不高于35℃,天气晴好时适时通风换气。苗期可喷施1~2次甲霜·恶霉灵3000倍液。真叶展开后每周浇施硕农(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知音6号全水溶肥(生长期型n:p:k=20:10:20+te)600倍液1次。苗龄40~45d,苗高15cm左右,3~4片真叶时可定植到田间。

4.2定植

在每畦苋菜中间打孔定植1行瓠子,将定植孔周围20cm的苋菜采收干净,株距50~60cm,每667m2定植700~800株,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此时苋菜处于采收后期,定植瓠子时清理定植穴周围的苋菜对产量影响不大,且苋菜田间密度较低,不会妨碍瓠子的前期生长,而此时3层大棚+无纺布保温可基本满足瓠子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4.3吊蔓整枝

在主蔓具有5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摘心,保留2个子蔓。此时苋菜采收完毕,温度上升,可拆除小拱棚,并在瓠子种植行正上方牵引2根10#铁丝,在每棵瓠子两边悬挂2根吊绳。将瓠子的2个子蔓向上引蔓,当子蔓结果后第2次摘心,促使孙蔓生长,并不断缠绕在吊绳上。孙蔓结瓜后任其自由生长。

5.4田间管理

温湿度管理:定植后7~10d内尽量提高瓠子生长温度,最低温度不低于13℃,但最高温度不高于35℃,以促发新根。生长期适宜温度25~28℃,膨瓜期保持温度25~30℃,棚内湿度超过80%时需及时打开大棚或者中棚通风换气。4月份以后拆除中棚,打开大棚两侧通风,夜间温度较低时关闭棚膜。

水肥管理:苗期控制水分,缓苗一周后结合施肥浇水1次,每667m2穴施尿素(总n≥46.4%)6kg+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n:p:k=15:15:15)6kg。幼果膨大后大水大肥,保持土壤湿度60~70%,每采收1次及时追施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n:p:k=15:15:15)20kg/667m2,每次施肥后浇透水。每采收1次也可根据叶片生长情况适当补充春泉八八三叶面肥800倍液3次。

授粉:瓠子早期开花温度较低,此时雌花较多,若无雄花可使用0.1%氯吡脲150倍液蘸花。后期雄花较多时可在早晨5-6时人工授粉。

主要病虫害防治:瓠子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叶霉病、霜霉病及枯萎病,主要虫害有白粉虱、瓜蚜、蓟马、黄守瓜;白粉病、叶霉病用42.8%氟菌·肟菌酯1500倍液防治2次,每次喷药间隔15d;霜霉病使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25%嘧菌酯水悬浮剂150o倍液轮换使用进行防治,每10~15d喷施1次;枯萎病使用35%噁霉灵·噁唑菌酮1000倍液灌根;白粉虱、瓜蚜、蓟马使用蓟虱蚜蛛杀每7d熏蒸1次,连续使用3次;黄守瓜使用15%哒螨灵500倍液防治2次,每次喷药间隔15d。

5.5采收

一般谢花后12d左右收获,采收标准是幼果充分长大,果皮上密生白色茸毛,皮色转为淡绿并略显白色。用剪刀剪下瓜蒂后轻拿轻放,整齐摆放在周转箱内。

本发明方法利用大棚+中棚+小棚+无纺布设施栽培苋菜,可在春节期间上市,售价由平时的2~3元/kg提高至8~10元/kg,经济效益增长2~3倍;采收后期套种瓠子,可充分利用设施,节省成本,而且较正常春季大棚栽培的瓠子提前30d左右上市,经济效益增加20%左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