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管理机及田间管理机多功能储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4934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田间管理机及田间管理机多功能储料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间管理机。



背景技术:

田间管理机中具有代表性的机型为自走式植保机,自走式植保机是随着现代化精细化农业作业发展起来植保机械,在农作物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播种后的喷药作业、除草剂喷洒、杀虫抗病药物喷洒、叶面肥的喷施的各个环节。随着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市场对植保机械的需求逐步递增。

田间管理机上通常具有多个较大的储箱,分别用于存储药水和肥料等,增加了田间管理机的体积和复杂度。另一方面,根据农艺要求,很少在喷药的同时施肥,喷药时药箱仅作为农药存储的介质,施肥时药箱闲置,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问题作出,用以消除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田间管理机多功能储料箱,包括箱体、拉板、开口部以及柔性袋,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箱体相连接,具有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第一口部和与所述第一口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口部,所述拉板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能够在所述开口部的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之间运动,从而与所述开口部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拉板的第一开口和所述开口部的第一口部以及第二口部相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拉板的第二开口和所述开口部的第一口部以及第二口部相连通,所述拉板的第一开口和所述柔性袋的入口连接,所述柔性袋设置在所述箱体中,在下部或底部具有出口。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该田间管理机多功能储料箱还包括转动部和防护滑板,所述拉板的第一开口与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防护滑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防护滑板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一口部,处于所述箱体与所述转动部对应的一侧的内壁和所述柔性袋之间。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拉板在所述开口部中运动,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防护滑板因所述开口部和所述拉板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推动枢转,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转动部受所述箱体支撑而处于所述第一开口中。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拉板还包括拉手部、板体和运动部,所述拉手部具有适合人手穿过的握手口,所述运动部用于使所述拉板相对所述开口部运动,所述板体为平板状,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板体上。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箱体具有设置在底部或下部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柔性袋的出口与所述箱体的第一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直接连通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动部为合页或铰链。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拉手部,所述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靠近所述拉手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拉手部,所述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远离所述拉手部的一侧。

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箱体具有设置在底部或下部的出口,所述多功能储料箱具有选择装置,使得所述箱体的该出口在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柔性袋的出口连接,在所述第二状态时,直接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田间管理机,其具有以上的田间管理机多功能储料箱。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通过使用储料箱中的柔性袋,颗粒肥料能够与药水共用一个储料箱,可以实现一箱多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田间管理机多功能储料箱的外观立体图。

图2a和图2b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拉板的立体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储料箱在第一状态(通常为装填药水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拉板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储料箱在第二状态下(通常为装填肥料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6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意的目的,其不是按照比例绘制的,也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田间管理机多功能储料箱的外观立体图。图2a和图2b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拉板的立体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储料箱在装药水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拉板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示意图。图6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储料箱在装填肥料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田间管理机多功能储料箱包括箱体1、拉板2、开口部3、转动部4、防护滑板5以及柔性袋6。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箱体1具有设置在箱体1上并与柔性袋6的出口相连接的第一出口11(见图3),以及设置箱体1上直接与箱体1的内空间相连接的第二出口12。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通常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或者下部。开口部3设置在箱体1上(通常在顶部或上部),具有和拉板2相配合的滑道,从而拉板2可以相对开口部3滑动,进而与开口部3形成用于向柔性袋进行添加(通常添加药水等液体)的第一状态和用于直接向箱体1的内部空间添加(通常添加肥料等非药水)的第二状态。

如图1所示,开口部3具有第一口部(未示出)和第二口部32,第一口部直接设置在箱体1上,第二口部32通过固定连接部33与第一口部相连,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中间留有空间,从而拉板2可以在该空间中拉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口部或第二口部上设有滑道,而在拉板上设有与该滑道对应滑片或滑板(运动部22),从而拉板2可以在开口部3中滑动。拉板2和开口部上可以设置相配合的止停部,使得拉板2不至于过分滑动而脱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口部3的本体可以用作止停部。例如,拉板2上的止停部为一挡板,该在拉板2运动到一定位置时,该挡板与开口部的本体接触,从而防止挡板过分运动。开口部3还可具有盖部31,用于盖住开口部。该盖部3可以是密封盖。

如图2a和图2b、图5所示,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拉板2包括板体、拉手部21、运动部22、第一开口23、第二开口24以及止停部25。图2a中,防护滑板5处于在第一开口23中的状态。第一开口23连接有转动部4(例如合页、铰链等铰接装置),转动部4与防护滑板5相连接,从而防护滑板5能够在第一开口23中枢转。第一开口23与柔性袋6相连接。应该注意,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只要方便药液或肥料等的通过即可。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也没有大小的固定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运动部22用于与开口部相配合,从而使拉板2能够相对开口部3运动。拉手部21用于方便对拉板2的拉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下,具有适合人手穿过的握手口。

如图所示,当拉板2相对于开口部3处于第一状态时,拉板2的与柔性袋6相接合的开口(例如靠近拉手部21的第一开口23)处于开口部3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从而药液等田间管理用物料可以通过开口部3的第二口部32、拉板2的第一开口23、开口部3的第一口部进入柔性袋6。

拉板2与开口部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所知的或之后所知的各种方式进行,并不限于滑道或者滑动连接这种形式。用于防止拉板的过分运动的止停部25也可以采用各种技术,不限于图中示出的挡板的形式。

图5是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拉板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柔性袋6布置在第一开口23的周围,部分覆盖转动部4。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开口23的未设有转动部的各面,柔性袋6的入口边缘粘结或以其他方式固定第一开口上,在第一开口23的设有转动部的面上,柔性袋6的入口边缘的一部分被螺纹连接或粘结在防护滑板5上。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些连接,使得本发明的目的。

在第一开口23相对于第二开口24靠近拉手部21的情况下,转动部4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23的靠近拉手部21的一侧。在第一开口相对于第二开口远离所述拉手部的情况下,转动部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的远离拉手部的一侧。

在第一状态时,防护滑板5因重力而向下枢转,进入开口部3的第一口部,随着药液的灌入,在药液的作用下,柔性袋6被撑开,并与箱体1的内表面贴合。在进行施药时,柔性袋6中的药水可以通过密封袋6底部或下部的出口以及箱体1的与密封袋6的出口相接合的第一出口11输出。

在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时,拉手部21被拉动,拉板2和开口部3之间的相互作用克服防护滑板5的重力而推动防护滑板5枢转,从而回到拉板2的第一开口23中。随着拉手部21的被拉动,拉板2和开口部3之间处于第二状态,肥料等田间管理用物料可以通过开口部3的第二口部32、拉板2的第二开口24、开口部3的第一口部进入箱体。

图6示意性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储料箱在第二状态下(通常为装填肥料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6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在第二状态下,防护滑板被拉出开口部3的第一口部,一端与拉板2连接,另一端仍可得到箱体1的支持,从而回到第一开口23中。在添加肥料(例如颗粒肥料)的过程中,柔性袋6在肥料的挤压下靠近箱体1的一侧,不会占用箱体1内部过多的空间。另外,颗粒肥料的输送可通过箱体的出口直接进行施放,也可通过搅龙等机构运输至肥料箱内,这样虽然不能减少储料箱的数量,但可增加肥料的存储,使得不必频繁地为肥料箱进行加肥,或者可以减少肥料箱的体积。

应该注意,箱体1也可以仅具有一个出口,并具有选择装置,使得该出口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与密封袋6的出口连接,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直接与箱体的内部空间相连接。

应该注意,以上的说明仅仅是示意性的,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文字及其等同范围内的索要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