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茎叶菜用甘薯三膜保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4729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茎叶菜用甘薯三膜保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为无性繁殖的作物,耐旱、耐湿性强,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适应性广,容易栽培。湖北省属于长江中下游薯区,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温光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甘薯的生长。

茎叶菜用甘薯具有茎叶生长快、再生能力强,抗病虫害,适应性强,耐肥水等特点。茎尖茸毛少,食味清香,无普通甘薯品种的苦涩味,质地鲜嫩,口感嫩滑,熟化之后有较好的适口性。甘薯茎尖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食用纤维和丰富的维生素b1、b2、b6、vc、vk1、多酚、及钙铁磷镁锌硒等矿物质。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抗癌、改善便秘、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目前,甘薯茎尖栽培方法,规模化生产限于大田栽培,大田栽培分为起垅栽培和田间畦作栽培。对于起垅栽培来说,有的提高栽培密度至5000~8000株/亩(667m2),但是,这对于以培养茎尖为目的的栽培方式有不尽合理之处。首先,栽培密度太低,土地利用率低,影响茎尖产量;其次,起垅造成高低落差,不便机械茎尖采收,人工采收成本高、效率低,也会踩踏植株,影响再生;再次,受到季节的限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不能够进行常年生产,不能满足市场周年需求。

同时,常规的大田种植,仅能于6月底-10月采摘薯尖,不能满足全年市场周年需求。另外,由于温度低、湿度高,使得薯苗的存活率大大降低,出现严重缺苗现象,很多薯苗不能安全越冬,效益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缺苗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茎叶菜用甘薯三膜保苗的方法,包括:

1)在大棚内移栽茎叶菜用甘薯苗;

2)霜降节气前一周内,在所述大棚上加盖第一层大棚膜,大雪节气前一周内,在所述大棚膜上加盖第二层大棚膜,当室外最低温度降至0℃时,在所述第一层大棚膜内加盖小拱棚膜;

3)温度回升后依次揭膜,对所述茎叶菜用甘薯苗进行盖棚管理。

本发明通过在霜降节气前一周内在大棚上加盖一层大棚膜、大雪节气前一周内在大棚膜上加盖第二层大棚膜,继续培养,当室外温度降至0℃时,在第一层大棚膜内加盖小拱棚膜,通过上述“三膜法”保苗,能够更加有效克服由于低温高湿而导致的缺苗现象,使薯苗能够安全越冬。

在步骤2)中,通常还包括通风步骤:即早上8:00-9:00开上述两层大棚膜两端通风,下午4:00-5:00关闭上述三棚以及大棚,降温天气关闭上述三棚,做好保温措施。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2)通常可以为:霜降前一周内在大棚上加盖大棚膜,大雪节气前一周内在大棚上加盖第二层大棚膜,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4:00-5: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做好保温措施。当室外温度降到0℃时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膜,不再开棚。

其中,步骤2)中霜降节气前一周内通常在10月25日左右,大雪节气前一周内通常在12月初。

当温度回升后,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常规的方法栽培,为了更好的保证绿色薯尖周年供给,步骤3)具体为:

室外最低温度回升至10℃时揭所述小拱棚膜,回升至15℃时揭所述第一层大棚膜,回升至20℃揭所述第二层大棚膜。

使用“三膜法”和上述揭膜步骤,薯苗迅速进入旺盛生长状态,薯苗的缺苗现象少,存活率高,可以很好地保证3月-11月的薯尖上市。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3)通常可以为:

温度回升至10℃时揭小拱棚膜,温度回升至15℃揭第一层大棚膜,由里向外卷紧并用绳子捆绑至棚顶。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五月底揭第二层大棚膜,由里向外卷紧并用绳子捆绑至棚顶,方便来年使用。

其中,可以在温度回升至15℃揭第一层大棚膜后采摘茎叶菜用甘薯尖,而温度回升至15℃时通常为3月份,很好地保证3月的薯尖供应。

也可以在揭所述第二层大棚膜后采摘茎叶菜用甘薯尖,冷链保鲜上市,此时,薯苗生长旺盛,保证了薯尖的供应。

为了不影响由上述方法得到的薯苗的生态平衡,采摘的时间通常为7-10天。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步骤1)可以为:

在大棚内使用有机肥和/或复合肥作基肥,移栽多株叶片老厚、生长健壮的茎叶菜用甘薯苗;将所述茎叶菜用甘薯苗的5-6个节扦插入土,株、行距为20-25cm。

通常是在10月20日左右在大棚内移栽菜薯苗,大棚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为8m*60m,面积480m2

其中,基肥也可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

为了提高在越冬前的薯苗存活率,步骤1)中还包括:

对移栽20-25天后成活的茎叶菜用甘薯苗进行苗期管理;

所述苗期管理具体为:对成活的茎叶菜用甘薯苗每667m2补施10-15kg的尿素,并加强中耕除草。

为了能更好地保护薯尖的周年供给,还包括以下步骤:

留存薯苗繁殖,于4月下旬即通常室外平均温度为20℃时,优选20-25℃时,移栽至大田。移栽前,对大田整地作畦,并施有机肥作基肥。

六月开始大量采摘薯尖,采用冷链保鲜上市,可持续至11月份。

将大棚中的薯苗移载至大田中,加强田间管理,具体为:

每次采摘后,将小颗粒尿素和叶片冲施肥用水溶解,随水一并灌入大田,病虫害防治均使用生物农药。

上述方法适用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长江中下游薯区。

本发明使用通过“三膜法”保苗,能够更加有效克服由于低温高湿而导致的缺苗现象,从而达到使薯苗能够安全越冬,并提早上市,保证绿色薯尖周年供给,获得高效益的目的。本发明的茎叶菜用甘薯周年供应的方法效益高,技术简单,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菜用甘薯品种选用鄂菜薯1号,试验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湖村,参试时间为2016年,参与试验的向阳钢架大棚5个,大棚大小为8m*60m,平均面积为480m2

具体方法如下:

晒田整地,施有机肥作基肥。

10月20日左右剪取叶片老厚、生长健壮的茎叶菜薯苗,移栽到大棚内,扦插入土约5-6个节,株行距20cm*20cm。

10月25日左右盖第一层大棚膜,早上8:00-9:00开棚通风,下午4:00-5:00关闭大棚膜,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1月18日左右补施10kg/667m2的尿素。

12月初在大棚上加盖第二层大棚膜,室外温度降到0℃时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膜。

翌年温度达到10℃以上后,拆除棚内小拱棚膜,追施氮肥。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5℃以上时拆除第一层大棚膜,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20℃以上时拆除第二层大棚膜。

3月中下旬即可采摘薯尖上市。

4月中旬移栽薯苗至大田,五月下旬开始大量采摘薯尖,冷链保鲜上市,每次采摘后,将小颗粒尿素和叶片冲施肥用水溶解,随水一并灌入大田,病虫害防治均使用生物农药。

本实施例的方法得到的薯苗的存活率可达80%以上。

实施例2

菜用甘薯品种选用福薯10号,试验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湖村,参试时间为2016年,参与试验的向阳钢架大棚5个,平均面积为480m2

具体方法如下:

晒田整地,并施有机肥作基肥。

10月20日左右剪取叶片老厚、生长健壮的茎叶菜薯苗,移栽到大棚内,扦插入土约5-6个节,株行距20cm*20cm。

10月25日左右盖第一层大棚膜,早上8:00-9:00开棚通风,下午4:00-5:00关闭大棚膜,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1月18日左右补施10kg/667m2的尿素。

12月初在大棚上加盖第二层大棚膜,温度降到0℃时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膜。

翌年温度达到10℃以上后,拆除棚内小拱棚膜,追施氮肥。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5℃以上时拆除第一层大棚膜,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20℃以上时拆除第二层大棚膜。

3月中下旬即可采摘薯尖上市。

4月中旬移栽薯苗至大田,五月下旬开始大量采摘薯尖,冷链保鲜上市,每次采摘后,将小颗粒尿素和叶片冲施肥用水溶解,随水一并灌入大田,病虫害防治均使用生物农药。

本实施例的方法得到的薯苗的存活率可达80%以上。

对比例1

菜用甘薯品种选用鄂菜薯1号,试验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湖村,参试时间为2016年,参与试验的向阳钢架大棚5个,大棚大小为8m*60m,平均面积为480m2

具体方法如下:

晒田整地,并施有机肥作基肥。

10月20日左右剪取叶片老厚、生长健壮的茎叶菜薯苗,移栽到大棚内,扦插入土约5-6个节,株行距20cm*20cm。

10月25日左右盖第一层大棚膜,早上8:00-9:00开棚通风,下午4:00-5:00关闭大棚膜,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1月18日左右补施10kg/667m2的尿素。

温度降到0℃时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膜。

翌年温度达到10℃以上后,拆除棚内小拱棚膜,追施氮肥。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5℃以上时拆除一层大棚膜,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3月中下旬即可采摘薯尖上市。

4月中旬移栽薯苗至大田,五月下旬开始大量采摘薯尖,冷链保鲜上市,每次采摘后,将小颗粒尿素和叶片冲施肥用水溶解,随水一并灌入大田,病虫害防治均使用生物农药。

本对比例的方法得到的薯苗的存活率为60%左右。

对比例2

菜用甘薯品种选用鄂菜薯1号,试验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湖村,参试时间为2016年,参与试验的向阳钢架大棚5个,大棚大小为8m*60m,平均面积为480m2

具体方法如下:

晒田整地,并施有机肥作基肥。

10月20日左右剪取叶片老厚、生长健壮的茎叶菜薯苗,移栽到大棚内,扦插入土约5-6个节,株行距20cm*20cm。

10月25日左右盖第一层大棚膜和第二层大棚膜,早上8:00-9:00开棚通风,下午4:00-5:00关闭大棚膜,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1月18日左右补施10kg/667m2的尿素。

温度降到0℃时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膜。

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5℃以上时拆除一层大棚膜,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3月中下旬即可采摘薯尖上市。

4月中旬移栽薯苗至大田,五月下旬开始大量采摘薯尖,冷链保鲜上市,每次采摘后,将小颗粒尿素和叶片冲施肥用水溶解,随水一并灌入大田,病虫害防治均使用生物农药。

本对比例的方法得到的薯苗的存活率为70%左右。

对比例3

菜用甘薯品种选用鄂菜薯1号,试验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湖村,参试时间为2016年,参与试验的向阳钢架大棚5个,大棚大小为8m*60m,平均面积为480m2

具体方法如下:

晒田整地,并施有机肥作基肥。

10月20日左右剪取叶片老厚、生长健壮的茎叶菜薯苗,移栽到大棚内,扦插入土约5-6个节,株行距20cm*20cm。

10月25日左右盖第一层大棚膜,早上8:00-9:00开棚通风,下午4:00-5:00关闭大棚膜,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1月18日左右补施10kg/667m2的尿素。

温度降到0℃时在大棚内加盖第二层大棚膜和小拱棚膜。

翌年温度达到10℃以上后,拆除棚内小拱棚膜,追施氮肥。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15℃以上时拆除第一层大棚膜,加强通风管理,早上8:00-9:00开大棚两端通风,下午5:00-6:00关闭大棚,降温天气关闭大棚。

3月中下旬即可采摘薯尖上市。

4月中旬移栽薯苗至大田,五月下旬开始大量采摘薯尖,冷链保鲜上市,每次采摘后,将小颗粒尿素和叶片冲施肥用水溶解,随水一并灌入大田,病虫害防治均使用生物农药。

本对比例的方法得到的薯苗的存活率为70%左右,同时由于湿度过大易引起烂叶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使用“三膜法”的茎叶菜用甘薯保苗的方法可大量繁殖茎叶菜用甘薯薯苗,大大地减少缺苗现象,及时移栽至大田,保证3月到11月的薯尖供应。该方法使薯苗越冬后迅速进入旺盛生长状态,实现3月-11月的冷链保鲜上市,确保其风味与营养,从而获得高收益。

最后,本发明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