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0695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棉花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育种工作者利用系统选育手段创造了以提高产量为主的高产种质材料;在60年代以后利用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了中棉所12和泗棉3号等具有影响的品种,常规育种结合诱变育种技术育成冀棉8号、辐射1号等种质;利用远缘杂交手段育成一大批具有野生种质的特异种质材料;80年代后期,基因工程育种在棉花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例转基因抗虫棉在美国问世,从此棉花基因工程育种蓬勃发展起来。我国在利用基因工程创造棉花新种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克隆出了棉花抗虫基因,育成转基因单价抗虫棉和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还培育了转几丁质酶基因的抗黄萎病种质,转动物角蛋白基因改善纤维品质的种质。

总之,现有的棉花种质资源改良为一个品种与另一个品种的之间进行一对一的杂交转育。因为是一对一的杂交配组,母本对父本无选择性,有些品种之间存在不亲和性导致配合力低,聚合的性状单一,品种改良年限时间长,遗传改良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对一的杂交配组,母本对父本无选择性,有些品种之间存在不亲和性导致配合力低,聚合的性状单一,品种改良年限时间长,遗传改良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1个优质高产的母本品种作为遗传改良的受体对象;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多个父本品种,分别吸取每个父本品种的花粉,将所有吸取的花粉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充分混合花粉,形成具有各个目标性状的多父本花粉;

s2,进行人工杂交转育:在母本与父本花期相遇期间,头天下午剥去母本花的雄蕊,次日上午待父本花粉散发后,按照s1的方法收集多父本花粉,然后用多父本花粉对头天去雄成功的母本花的雌蕊进行授粉转育,混收杂交铃f1代;

s3,南方混种杂交铃f1代,从杂交铃f1代混种群体中选取外观优质的单株,形成杂交铃f2代,并对杂交铃f2代单株逐个检测产量、品质,选择高产优质的杂交铃f2单株继续试验;

s4,对选取的杂交铃f2单株进行株行比较试验,鉴定每个株行棉花的产量、品质,考察田间抗虫、抗病、早熟的农艺性状,选取具有目标性状且综合性状较好的若干株行,继续南繁北育加代繁殖,自交4个世代后形成若干品系,对形成的若干品系在主栽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取最佳品系进入法定试验,得到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

优选的,上述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s1中,母本为中棉所50,多父本花粉包含中植棉2号、皖棉13号、鲁棉研21共计3个品种的父本花粉;s5中得到的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为皖棉研121。

优选的,上述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s3中,剥去母本花的雄蕊的时间为15:00-20:00。

优选的,上述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s4中,选取具有目标性状且综合性状较好的株行数量为10个,并且自交4个世代后形成10个品系,对形成的10个品系在主栽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取最佳品系进入法定试验,得到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培育方法将一对一授粉的杂交配组,改为一对多授粉的杂交配组,提高母本对父本的选择性,发掘品种之间的配合力,聚合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个品种;对杂交的铃柄拴红色线做记号,保证杂交铃的纯度为100%。

(2)杂交铃f1代棉花种子南繁北育加代混种优选单株,品种的基因型进一步进行重组,性状进一步聚合。优选的杂交铃f2单株,并对所选的杂交铃f2单株就开始逐个检测产量、品质而进行淘汰。南繁北育增加世代,缩短育种年限近一半,由7年时间降为4年时间,提高品种培育效率,提高遗传改良效率。

因此,本研究对提高棉花育种水平,聚合品种性状,培育突破性棉花品种,促进棉花的生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操作,由于不涉及发明点,故不对其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1个优质高产的母本中棉所50品种作为遗传改良的受体对象;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多个父本品种,利用棉花花粉专用吸粉器分别吸取每个父本品种的花粉,将所有吸取的花粉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充分混合花粉,形成具有各个目标性状的多父本花粉;其中,多父本花粉包含中植棉2号、皖棉13号、鲁棉研21共计3个品种的父本花粉;

s2,进行人工杂交转育:4月份在北方安徽种植选择的母本与父本品种,在母本与父本花期相遇期间,头天下午15:00或者15:00-20:00之间剥去母本花的雄蕊,用红色的线拴住去雄成功的花柄,作为标记记号,次日上午待父本花粉散发后,按照s1的方法收集多父本花粉,然后用多父本花粉对头天去雄成功的母本花的雌蕊进行授粉转育,混收杂交铃f1代(将所有杂交得到的杂交铃f1收获后混合);

其中,收摘的杂交铃f1代的铃柄必须具有拴着红色线标记记号,严禁混杂,确保f1代杂交铃的纯度为100%;

s3,同年,11月份在海南混种杂交铃f1代,优良品种的基因型进一步进行重组,性状进一步聚合;从杂交铃f1代混种群体中选取外观优质的单株,形成杂交铃f2代,并对杂交铃f2代单株逐个检测产量、品质,选择高产优质的f2单株继续试验,提高品种培育效率;

s5,对选取的f2单株进行株行比较试验,鉴定每个株行棉花资源的产量、品质,考察田间抗虫、抗病、早熟等农艺性状,选取具有目标性状且综合性状较好的10个株行,继续南繁北育加代繁殖,自交4个世代后形成10个品系;即棉花品种每年4月份在安徽自交繁殖1季即一个世代,然后11月份在海南自交繁殖1季,自交4个世代耗时两年;

对形成的10个品系在主栽区(安徽区域)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取最佳品系进入法定试验(法定的植物新品种审定机构进行的相关试验),得到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皖棉研121。皖棉研121现保存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具体地址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路40号。

1、皖棉研121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茎杆健壮,微绒毛,呈塔型。叶片翠绿,中等大小。整齐度较好,长势强。铃较大,卵圆形,结铃性强,吐絮畅,絮色洁白。熟性适宜,生育期108天,株高80.5cm,第一果枝节位为5.6,株果枝数13台,单株结铃22.8个,单铃重5.2g,衣分42.3%,子指10.23g,不孕籽率3.01%,霜前花率96.72%。

2、皖棉研121产量及品质和抗性:

2013年品种比较试验,增产显著。籽棉亩产226kg,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4.81%;皮棉亩产90.12kg,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5.16%。

2014年品种比较试验,增产显著。籽棉亩产210.5kg,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3.6%;皮棉亩产89.04kg,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3.9%。

2013年纤维品质测试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30.1mm,整齐度84.53%,马克隆值4.26,伸长率5.86%,比强度31.3cn/tex。

2013年经中棉所病圃鉴定:枯萎病指数14.9,耐枯萎病,黄萎病指数22.6,耐黄萎病。

本发明的培育方法将一对一授粉的杂交配组,改为一对多授粉的杂交配组,提高母本对父本的选择性,发掘品种之间的配合力,聚合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个品种;对杂交的铃柄拴红色线做记号,保证杂交铃的纯度为100%。

杂交铃f1代棉花种子南繁北育加代混种优选单株,品种的基因型进一步进行重组,性状进一步聚合。优选的杂交铃f2单株,并对所选的杂交铃f2单株就开始逐个检测产量、品质而进行淘汰。南繁北育增加世代,缩短育种年限近一半,由7年时间降为4年时间,提高品种培育效率,提高遗传改良效率。上述实施例1中培育成的新品种皖棉研121是将多个优良性状聚合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1及效果,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