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关藤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0245阅读:8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通关藤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通关藤(marsdeniatenocissima(roxb)wightetarm)为萝藦科牛奶菜属藤本植物,又名乌骨藤。始载于《滇南本草》,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全株都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和止咳平喘之功效。通关藤所含的乌骨消癌素(c21-甾体甙和乌骨总碱)对癌细胞分裂的根源-微管排列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可阻断癌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有效切断癌细胞扩散、转移,癌症因此萎缩直至完全消失。可用于晚期肺癌、急性白血病、食管癌、胃癌、肝癌、喉癌、鼻咽癌等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以通关藤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中药消癌平制剂,疗效良好。

目前,通关藤主要依靠自然繁育和有限的野生资源供给。由于通关藤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而药材需求量仍逐年提高,通关藤自身花多果少的生物特性,其植物自然繁殖力低。云南地区推广种植人工驯养的通关藤,由于通关藤的生长及繁殖要求,仅能在山地及林地进行种植。

由于通关藤驯服时间短,人工种植产量一直都无法得到质的提高,作业人员选用多种方式均无法答复提高其产量,大多产用传统地爬式种植,即按照通关藤自然生长方式,攀爬在石头或者其他大型植株上进行种植,并且根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0440646,一组通关藤快速繁殖培养基,公开一种能够使通关藤有效快速无性繁殖的培养基,虽然其效果较为优良,但是很难直接应用与农业生产,更加倾向用于科学研究,其技术要求高一般作业人员很难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方法简单,易于被一般作业人员接受,通过整地、移栽、搭架、牵藤等步骤的配合,结合通关藤特有的生长需求达到催生提高通关藤产量的一种通关藤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通关藤种植中通关藤产量无法提高,种植方法多为地爬式,并没有一种易于一般作业人员接受,能够提高通关藤产量的方法的问题,提供一种通关藤种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关藤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整地:移栽前对待移栽土地进行翻地松土处理;

b.移栽:对待移栽土地进行打穴,将通关藤种苗进行移栽;

c.搭架:在待移栽土地上进行搭架;

d.牵藤:对通关藤进行牵藤,将藤蔓固定在搭架上;

e.后期管理:每年定期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修枝。

进一步的,步骤a整地中,待移栽土地选用前茬为豆科作物或者禾本科作物,翻地深度在20~40cm。

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关藤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经过多年的追踪研究,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种植后,土壤中会出现大量含氮物质,有助于通关藤种苗初期移栽中生根,同时其含有的根瘤菌有利于通关藤获取土壤中氮物质,提高通关藤产量,作为对比如果将通关藤种苗移栽至前茬为姜、三七、甘蔗等作物的土壤中,其种植后土壤肥力降低,同时产生不利于后续作物生长的代谢产物,其对通关藤的根部会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步骤b移栽中,移栽时间为每年5月,移栽密度为每亩500~700株,移栽行距为2m,株距为0.5m,打穴为直径20cm,深度为20cm的圆孔。

可选的,步骤b移栽中,还包括移栽20天后对未成活或成活较差的种苗拔出后重新用苗移栽,其中成活较差的种苗指株高明显低于其他通关藤种苗的植株。

进一步的,步骤c搭架中,搭架立柱采用粗8cm×8cm,高2.5m的水泥桩,水泥桩间横向距离为4m,纵向距离为6m,相邻水泥桩间顶部连接有直径为2.5mm的主胶线。

可选的,步骤c搭架中,移栽后第二年在主胶线间设置直径为1.2mm的辅胶线,所述辅胶线纵向设置,相邻辅胶线间距为1m。

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改变现有地爬式种植通关藤模式,使用搭架人工确定通关藤攀爬方向,同时可以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搭架攀爬才是最经济的做法,可以大幅提高通关藤产量。

进一步的,步骤d牵藤中,牵藤次数为两次,第一次牵藤在通关藤开始抽藤时,次年1月份进行1次修枝,藤条全部剪除,通关藤根部留20~30cm,待植株再次抽藤后进行第二次牵藤,第二次牵藤与第一次牵藤步骤一致。

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牵藤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搭架,通过采用两次牵藤,可以提高通关藤植株耐破坏性,将其初生抽藤剪去,后续生长的藤条更加粗壮。

可选的,步骤e后期管理中,第一年除草3-5次,以后每年除草2次。

可选的,步骤e后期管理中,每年施肥4次,每次间隔3个月,第一次施肥时间为通关藤移栽成活20天后,使用尿素或复合肥进行施肥。

可选的,步骤e后期管理中,尿素用量为18kg/亩,复合肥用量为42kg/亩,尿素和复合肥交替使用。

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复合肥通过将草、畜牧粪便等发酵制得,其中有益成分比较全面,但是整体肥力较低,尿素含有较高氮,通过将两种肥料交替使用,既可以满足通关藤种植时对氮的需求,又可以使土壤中肥料含量更加均匀。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提供一种通关藤种植方法,为获取更高产量通关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种植方法简单,易于被一般作业人员接受。

2、通关藤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经过多年的追踪研究,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种植后,土壤中会出现大量含氮物质,有助于通关藤种苗初期移栽中生根,同时其含有的根瘤菌有利于通关藤获取土壤中氮物质,提高通关藤产量,作为对比如果将通关藤种苗移栽至前茬为姜、三七、甘蔗等作物的土壤中,其种植后土壤肥力降低,同时产生不利于后续作物生长的代谢产物,其对通关藤的根部会造成影响。

3、改变现有地爬式种植通关藤模式,使用搭架人工确定通关藤攀爬方向,同时可以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搭架攀爬才是最经济的做法,可以大幅提高通关藤产量。

4、牵藤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搭架,通过采用两次牵藤,可以提高通关藤植株耐破坏性,将其初生抽藤剪去,后续生长的藤条更加粗壮。

5、复合肥通过将草、畜牧粪便等发酵制得,其中有益成分比较全面,但是整体肥力较低,尿素含有较高氮,通过将两种肥料交替使用,既可以满足通关藤种植时对氮的需求,又可以使土壤中肥料含量更加均匀。

6、采用本方法种植的通关藤,经过跟踪统计其产量是传统地爬式种植地块的通关藤产量的2-3倍。

具体实施方式

选用定量培育的通关藤种苗,均匀分为4组,每组标记为a、b、c、d,其中a组采用现有地爬式种植方式进行种植,三年后进行收集,将收获的通关藤晾晒统计重量。

实施例1

整地

移栽前对待移栽土地进行翻地松土处理,待移栽土地选用前茬为豆科作物,翻地深度在20cm。

移栽

在第一年5月进行移栽,选用b组通关藤种苗进行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500株,移栽行距为2m,株距为0.5m,打穴为直径20cm,深度为20cm的圆孔,移栽20天后对未成活或成活较差的种苗拔出后重新用苗移栽,其中成活较差的种苗指株高明显低于其他通关藤种苗的植株。

搭架

搭架立柱采用粗8cm×8cm,高2.5m的水泥桩,水泥桩间横向距离为4m,纵向距离为6m,相邻水泥桩间顶部连接有直径为2.5mm的主胶线,移栽后第二年在主胶线间设置直径为1.2mm的辅胶线,所述辅胶线纵向设置,相邻辅胶线间距为1m。

牵藤

牵藤次数为两次,第一次牵藤在通关藤开始抽藤时,次年1月份进行1次修枝,藤条全部剪除,通关藤根部留20cm,待植株再次抽藤后进行第二次牵藤,第二次牵藤与第一次牵藤步骤一致。

后期管理

第一年除草3次,剩余两年每年除草2次,每年施肥4次,每次间隔3个月,第一次施肥时间为通关藤移栽成活20天后,使用尿素或复合肥进行施肥。尿素用量为18kg/亩,复合肥用量为42kg/亩,尿素和复合肥交替使用。三年后进行收集,将收获的通关藤晾晒统计重量。

实施例2

整地

移栽前对待移栽土地进行翻地松土处理,待移栽土地选用前茬为豆科作物,翻地深度在30cm。

移栽

在第一年5月进行移栽,选用c组通关藤种苗进行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600株,移栽行距为2m,株距为0.5m,打穴为直径20cm,深度为20cm的圆孔,移栽20天后对未成活或成活较差的种苗拔出后重新用苗移栽,其中成活较差的种苗指株高明显低于其他通关藤种苗的植株。

搭架

搭架立柱采用粗8cm×8cm,高2.5m的水泥桩,水泥桩间横向距离为4m,纵向距离为6m,相邻水泥桩间顶部连接有直径为2.5mm的主胶线,移栽后第二年在主胶线间设置直径为1.2mm的辅胶线,所述辅胶线纵向设置,相邻辅胶线间距为1m。

牵藤

牵藤次数为两次,第一次牵藤在通关藤开始抽藤时,次年1月份进行1次修枝,藤条全部剪除,通关藤根部留25cm,待植株再次抽藤后进行第二次牵藤,第二次牵藤与第一次牵藤步骤一致。

后期管理

第一年除草3次,剩余两年每年除草2次,每年施肥4次,每次间隔3个月,第一次施肥时间为通关藤移栽成活20天后,使用尿素或复合肥进行施肥。尿素用量为18kg/亩,复合肥用量为42kg/亩,尿素和复合肥交替使用。三年后进行收集,将收获的通关藤晾晒统计重量。

实施例3

整地

移栽前对待移栽土地进行翻地松土处理,待移栽土地选用前茬为豆科作物,翻地深度在40cm。

移栽

在第一年5月进行移栽,选用d组通关藤种苗进行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700株,移栽行距为2m,株距为0.5m,打穴为直径20cm,深度为20cm的圆孔,移栽20天后对未成活或成活较差的种苗拔出后重新用苗移栽,其中成活较差的种苗指株高明显低于其他通关藤种苗的植株。

搭架

搭架立柱采用粗8cm×8cm,高2.5m的水泥桩,水泥桩间横向距离为4m,纵向距离为6m,相邻水泥桩间顶部连接有直径为2.5mm的主胶线,移栽后第二年在主胶线间设置直径为1.2mm的辅胶线,所述辅胶线纵向设置,相邻辅胶线间距为1m。

牵藤

牵藤次数为两次,第一次牵藤在通关藤开始抽藤时,次年1月份进行1次修枝,藤条全部剪除,通关藤根部留30cm,待植株再次抽藤后进行第二次牵藤,第二次牵藤与第一次牵藤步骤一致。

后期管理

第一年除草3次,剩余两年每年除草2次,每年施肥4次,每次间隔3个月,第一次施肥时间为通关藤移栽成活20天后,使用尿素或复合肥进行施肥。尿素用量为18kg/亩,复合肥用量为42kg/亩,尿素和复合肥交替使用。三年后进行收集,将收获的通关藤晾晒统计重量。

将4组通关藤产量进行对比可得,a组采用现有地爬式种植方式,种植三年后收集晾干后每亩重量平均为315kg,b组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种植三年后收集晾干后每亩重量平均为645kg,c组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种植三年后收集晾干后每亩重量平均为758kg,d组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种植三年后收集晾干后每亩重量平均为798kg,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每亩通关藤产量提升较之现有技术在2~3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