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023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别名白及、连及草、干根、紫兰等,为兰科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生长于海拔高度为100~3200m的常绿阔叶林下,喜温暖、潮湿的生境,稍耐寒。主要分布于陕西、江苏、贵州、广西、四川、浙江、山西、云南等地。白芨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草药,以块茎入药,含有白芨多糖、联苄类、二氢菲类和连菲类化合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具有补肺、消肿、生肌、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痈肿疮疡、皮肤皲裂、水火烫伤等症状。此外,白芨的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所以,市场上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白芨种子细小,在自然界中不易萌发,加之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人为的过度过渡采挖及生活环境的破坏,导致其自然资源急剧减少,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的边缘,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之一。

为了保护野生的白芨资源,人工繁育和栽培白芨势在必行,然而白芨虽然产有大量种子,但由于种子没有胚乳,萌发的条件苛刻,使得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即使能长出幼苗,幼苗对环境条件极其敏感,生长也较为缓慢,使得白芨实生苗的栽培比较困难。显然,白芨一般的栽培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根茎繁殖和分株繁殖,上述两种栽培方式都存在产量低、质量差、种植周期长、繁殖的效率低、耗种量大的特点,且生长的周期一般都在5年以上,使得前期的种植成本大,经济效益见效慢,投资的风险大,严重制约了白芨规模化种植的发展瓶颈,另外,长期多代的无性繁殖,容易出现种苗的退化,栽培出来的白芨的药用价值也随之减弱。现有白芨的栽培技术存在着繁殖系数低、耗种苗量大、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抗病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种植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繁殖率高、能有效保证白芨品质的白芨高产的规模化栽培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弱酸至中性砂质土壤,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30~65cm,在栽种前,再浅耕一次,然后整细耙平,然后以南北方向开厢,厢体长度方向为与太阳直射光线成60~75°角,宽度为100~120cm,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为65~75cm,起厢高度35~40cm,白芨种植在厢面上;

②种苗的繁殖:种苗繁殖采用组培繁殖的培育方式,

a、选种:选择长势旺盛的野生白芨植株,在花期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异花授粉或者是异株花朵之间授粉,4~5个月后采集成熟、饱满的蒴果作为组培的外植体;

b、育苗:在预先制备好的组培液中加入体积比为0.5~1.5%的em原露,然后将蒴果里面的种子在碘伏中浸泡3~4min,用无菌水冲洗2~4遍后用无菌纸吸干表面的水分,最后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组培液中,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10~15d萌发出新芽;

③炼苗:将在培养基中培养30~50d后的小苗移出植入盛有基质的器皿中进行炼苗,炼苗温度控制在18~25℃,炼苗的基质选取碳渣、椰壳糠、珍珠岩、黄土的混合物,小苗炼苗15~25d即可进行大田移栽;

④大田移栽:选步骤③中高度在0.7~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按行距25~30cm,株距20~25cm挖苗坑,在每个苗坑中施入0.3~0.4kg的人畜粪水,然后在每个苗坑内植入1棵幼苗,白芨芽向上,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再覆盖草2~5cm的稻草;

⑤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5~18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800~10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500~10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及时将病株拔出移出种植基地;

⑥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在每年春季芽膜萌发前,每亩喷施35~50kg的腐熟的人畜粪水作为基肥,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苗齐后,每亩施入50~65kg的草木灰,每次间隔30~35d除草一次;

⑦采收与加工:白芨栽培满年3后,在10月下旬地上茎杆自然枯萎后,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根须和泥土后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在步骤①,所述选地整地中浅耕前每亩施入800~1200kg的农家肥,然后浅耕翻入土中作基肥。

进一步地,在步骤④,所述人畜粪水中还添加有0.3~0.8%的稀土。

进一步地,在步骤⑤,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进一步地,在步骤⑤,所述病虫害防治中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及时排涝防水;病株采挖移除后用石灰水进行灌根消毒处理。

进一步地,在步骤⑦,所述采收与加工为:将白芨块茎单个摘下,选留老秆的块茎作种用,白芨嫩块茎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1.5h后,除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10~15min,待表皮硬后再用硫磺熏10~12h,每10kg鲜块茎用0.1kg硫磺,熏造后取出炕至全干即可。硫磺熏后的白芨不容易变质发霉、虫蛀,色泽洁白、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

本发明中调节温度为16-22℃、湿度为60-75%和光照强度为800-1500lx。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微生物技术与生态种植技术相结合,使用的em原露能分泌与合成大量的有机酸、氨基酸、酶、活性激素、抗氧化酵素等,快速的促进植物的生长、分解了药物的残留,加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大大的缩短了种植的周期和提高了白芨的产量,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白芨的种植周期缩短了1~2年,3年即可采收,采收后的白芨根茎个大、色正、其亩产量是传统根茎栽培的2.5~4倍。

(2)本发明移栽后用稻草盖土给白芨遮阴还田,不仅可以避免焚烧稻草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肥料均采用无公害的肥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本发明可以有效的避免块茎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耗种量大、种植成本高、白芨产品质量差等缺点,大大的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前期种植的投资成本低,提高了白芨的繁殖系数,经济效益见效快、且效益高、无污染,白芨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高,且收获后又能够得到白芨种子,完全能满足白芨产业化、规模化的种植条件、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弱酸至中性砂质土壤,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30cm,在栽种前,再浅耕一次,然后整细耙平,然后以南北方向开厢,厢体长度方向为与太阳直射光线成60°角,宽度为100cm,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为65cm,起厢高度35cm,白芨种植在厢面上;所述选地整地中浅耕前每亩施入800kg的农家肥,然后浅耕翻入土中作基肥;

②种苗的繁殖:种苗繁殖采用组培繁殖的培育方式,

a、选种:选择长势旺盛的野生白芨植株,在花期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异花授粉或者是异株花朵之间授粉,4个月后采集成熟、饱满的蒴果作为组培的外植体;

b、育苗:在预先制备好的组培液中加入体积比为0.5%的em原露,然后将蒴果里面的种子在碘伏中浸泡3min,用无菌水冲洗2遍后用无菌纸吸干表面的水分,最后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组培液中,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10d萌发出新芽;

③炼苗:将在培养基中培养30d后的小苗移出植入盛有基质的器皿中进行炼苗,炼苗温度控制在18℃,炼苗的基质选取碳渣、椰壳糠、珍珠岩、黄土的混合物,小苗炼苗15d即可进行大田移栽;

④大田移栽:选步骤③中高度在0.7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按行距25cm,株距20cm挖苗坑,在每个苗坑中施入0.3kg的人畜粪水,然后在每个苗坑内植入1棵幼苗,白芨芽向上,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再覆盖草2cm的稻草;所述人畜粪水中还添加有0.3%的稀土;

⑤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8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5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8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5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及时将病株拔出移出种植基地;所述病虫害防治中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及时排涝防水;病株采挖移除后用石灰水进行灌根消毒处理;

⑥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在每年春季芽膜萌发前,每亩喷施35kg的腐熟的人畜粪水作为基肥,3月下旬,白芨苗齐后,每亩施入50kg的草木灰,每次间隔30d除草一次;

⑦采收与加工:白芨栽培满年3后,在10月下旬地上茎杆自然枯萎后,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根须和泥土后进行加工;所述采收与加工为:将白芨块茎单个摘下,选留老秆的块茎作种用,白芨嫩块茎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h后,除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10min,待表皮硬后再用硫磺熏10h,每10kg鲜块茎用0.1kg硫磺,熏造后取出炕至全干即可。硫磺熏后的白芨不容易变质发霉、虫蛀,色泽洁白、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

本实施例大大的缩短了种植的周期和提高了白芨的产量,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白芨的种植周期缩短了1年,3年即可采收,采收后的白芨根茎个大、色正、其亩产量是传统根茎栽培的3倍,且种植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繁殖率高、能有效保证白芨品质。

实施例2

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弱酸至中性砂质土壤,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65cm,在栽种前,再浅耕一次,然后整细耙平,然后以南北方向开厢,厢体长度方向为与太阳直射光线成75°角,宽度为120cm,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为75cm,起厢高度40cm,白芨种植在厢面上;所述选地整地中浅耕前每亩施入1200kg的农家肥,然后浅耕翻入土中作基肥;

②种苗的繁殖:种苗繁殖采用组培繁殖的培育方式,

a、选种:选择长势旺盛的野生白芨植株,在花期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异花授粉或者是异株花朵之间授粉,5个月后采集成熟、饱满的蒴果作为组培的外植体;

b、育苗:在预先制备好的组培液中加入体积比为1.5%的em原露,然后将蒴果里面的种子在碘伏中浸泡4min,用无菌水冲洗4遍后用无菌纸吸干表面的水分,最后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组培液中,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15d萌发出新芽;

③炼苗:将在培养基中培养50d后的小苗移出植入盛有基质的器皿中进行炼苗,炼苗温度控制在25℃,炼苗的基质选取碳渣、椰壳糠、珍珠岩、黄土的混合物,小苗炼苗25d即可进行大田移栽;

④大田移栽:选步骤③中高度在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按行距30cm,株距25cm挖苗坑,在每个苗坑中施入0.4kg的人畜粪水,然后在每个苗坑内植入1棵幼苗,白芨芽向上,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再覆盖草5cm的稻草;所述人畜粪水中还添加有0.8%的稀土;

⑤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4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9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8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10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10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及时将病株拔出移出种植基地;所述病虫害防治中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及时排涝防水;病株采挖移除后用石灰水进行灌根消毒处理;

⑥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在每年春季芽膜萌发前,每亩喷施50kg的腐熟的人畜粪水作为基肥,4月上旬,白芨苗齐后,每亩施入65kg的草木灰,每次间隔35d除草一次;

⑦采收与加工:白芨栽培满年3后,在10月下旬地上茎杆自然枯萎后,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根须和泥土后进行加工;所述采收与加工为:将白芨块茎单个摘下,选留老秆的块茎作种用,白芨嫩块茎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5h后,除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15min,待表皮硬后再用硫磺熏12h,每10kg鲜块茎用0.1kg硫磺,熏造后取出炕至全干即可。硫磺熏后的白芨不容易变质发霉、虫蛀,色泽洁白、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

本实施例大大的缩短了种植的周期和提高了白芨的产量,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白芨的种植周期缩短了2年,3年即可采收,采收后的白芨根茎个大、色正、其亩产量是传统根茎栽培的4倍,且种植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繁殖率高、能有效保证白芨品质。

实施例3

一种白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弱酸至中性砂质土壤,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35~45cm,在栽种前,再浅耕一次,然后整细耙平,然后以南北方向开厢,厢体长度方向为与太阳直射光线成65~70°角,宽度为105~115cm,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为68~72cm,起厢高度36~39cm,白芨种植在厢面上;所述选地整地中浅耕前每亩施入900~1200kg的农家肥,然后浅耕翻入土中作基肥;

②种苗的繁殖:种苗繁殖采用组培繁殖的培育方式,

a、选种:选择长势旺盛的野生白芨植株,在花期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异花授粉或者是异株花朵之间授粉,4~5个月后采集成熟、饱满的蒴果作为组培的外植体;

b、育苗:在预先制备好的组培液中加入体积比为1.1~1.5%的em原露,然后将蒴果里面的种子在碘伏中浸泡3.5~4min,用无菌水冲洗3~4遍后用无菌纸吸干表面的水分,最后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组培液中,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12~15d萌发出新芽;

③炼苗:将在培养基中培养40~50d后的小苗移出植入盛有基质的器皿中进行炼苗,炼苗温度控制在18~22℃,炼苗的基质选取碳渣、椰壳糠、珍珠岩、黄土的混合物,小苗炼苗20~25d即可进行大田移栽;

④大田移栽:选步骤③中高度在0.8~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按行距28~30cm,株距22~25cm挖苗坑,在每个苗坑中施入0.3~0.4kg的人畜粪水,然后在每个苗坑内植入1棵幼苗,白芨芽向上,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再覆盖草4~5cm的稻草;所述人畜粪水中还添加有0.6~0.8%的稀土;

⑤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作物后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清除种植地周边杂草;所述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白芨苗出齐后;6月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除草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进行,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b、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生物菌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6~18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850~95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800~9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c、病虫害防治:及时将病株拔出移出种植基地;所述病虫害防治中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及时排涝防水;病株采挖移除后用石灰水进行灌根消毒处理;

⑥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在每年春季芽膜萌发前,每亩喷施45~50kg的腐熟的人畜粪水作为基肥,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苗齐后,每亩施入55~65kg的草木灰,每次间隔32~35d除草一次;

⑦采收与加工:白芨栽培满年3后,在10月下旬地上茎杆自然枯萎后,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根须和泥土后进行加工;所述采收与加工为:将白芨块茎单个摘下,选留老秆的块茎作种用,白芨嫩块茎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2~1.5h后,除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12~15min,待表皮硬后再用硫磺熏10~11h,每10kg鲜块茎用0.1kg硫磺,熏造后取出炕至全干即可。硫磺熏后的白芨不容易变质发霉、虫蛀,色泽洁白、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

本实施例大大的缩短了种植的周期和提高了白芨的产量,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白芨的种植周期缩短了2年,3年即可采收,采收后的白芨根茎个大、色正、其亩产量是传统根茎栽培的3.5~4倍,且种植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繁殖率高、能有效保证白芨品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微生物技术与生态种植技术相结合,使用的em原露能分泌与合成大量的有机酸、氨基酸、酶、活性激素、抗氧化酵素等,快速的促进植物的生长、分解了药物的残留,加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大大的缩短了种植的周期和提高了白芨的产量,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白芨的种植周期缩短了1~2年,3年即可采收,采收后的白芨根茎个大、色正、其亩产量是传统根茎栽培的2.5~4倍。本发明移栽后用稻草盖土给白芨遮阴还田,不仅可以避免焚烧稻草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肥料均采用无公害的肥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发明可以有效的避免块茎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耗种量大、种植成本高、白芨产品质量差等缺点,大大的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前期种植的投资成本低,提高了白芨的繁殖系数,经济效益见效快、且效益高、无污染,白芨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高,且收获后又能够得到白芨种子,完全能满足白芨产业化、规模化的种植条件、易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