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椰菜丛生芽再生植株的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2430阅读:16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椰菜再生植株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花椰菜丛生芽再生植株的方法及应用,属于植物组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由甘蓝演化而来,演化中心在地中海东部沿岸。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由于其营养丰富、质地柔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蔬菜栽培和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丛生芽繁殖的方法是植物无性繁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具有变异性小、生根较容易、成活率高、来源丰富等优点。但在花椰菜生产中丛生芽作为不利性状,消耗植株营养,影响花球的生长,需要及时去除,是不作为材料利用的。

丛生芽是指从花椰菜根基部发育出来的群体丛生芽苗,大多是多细胞形成,双极性,结构完整,可直接形成小植株。目前有关花椰菜的丛生芽再生植株的研究未见报道,然而在实验室内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保存和快繁的报道较多。万琼莲等(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31(1):49-53)、胡立敏等(农业科技通讯,2015,(6):284-286)、吴丽芳等(北方园艺,2009,(6):57-58)均成功建立了花椰菜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并进行应用。然而,组织培养周期长、限制条件多、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当植株感病后花球腐烂没有可以利用的组培材料,植株再生难以实现,花椰菜的丛生芽再生植株的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材料来源丰富、成活率高、变异性小等优点,能有效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是花椰菜再生植株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存在的花椰菜选育过程中,亲本材料在繁殖中遇到的花球感染菌核病、软腐病等,花球腐烂无法留种,造成亲本材料丢失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椰菜丛生芽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采用蛭石和过筛细土作为基质,按体积比1:3混合均匀,盛入口径35cm的花盆内,基质厚度为花盆高度的2/3;

(2)采用温室为培养环境,温室外遮60目的遮阳网;

93选取花椰菜健壮的根部丛生芽,高度5~15cm,消毒杀菌后于配好的促进生根液体培养基弱光培养16h;所述的促进生根液体培养基指的是20mg/lnaa+600mg/liba;

(3)水培后定植在花盆内,每盆定植4株,深度为2cm,均匀洒水浇透,在温室上搭盖遮阳网;

(4)定植后管理期,对花盆进行杀菌消毒、施肥,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不低于70%~80%;定植生根期,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湿度不低于80%~90%;

(5)定植后3~10天,逐渐降低拱棚内湿度至60~80%,在光照强度大于4500lx时,在温室外加盖遮阳网,在光照强度低于1500lx时掀开温室的遮阳网,使植株逐步适应自然环境。

本发明所述花椰菜丛生芽为当年生的高度5-10cm的花椰菜根部丛生芽。所述消毒剂为75%酒精,喷淋消毒5分钟。

本发明用到的naa是萘酸(1-naphthylaceticacid)的简称,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无色固体。它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生长素类似物,常用于商用的发根粉或发根剂中。iba是吲哚丁酸indole-3-butytricacid的简称,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促进植物主根生长,提高发芽率,成活率。两种原料均有市售。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花椰菜丛生芽再生植株方法在提高幼苗成活率方面的应用。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花椰菜丛生芽成活率高达85%,植株在田间的生长情况与种子实生苗无明显差别,有效地解决了丛生芽不作为材料利用的问题,提高了花椰菜丛生芽利用效率。

本发明在针对花椰菜丛生芽再生植株的实验中遇到的成活率低、不生根、土下茎易腐烂、植株脱水死亡等问题,先后进行了不同培养基配比对成活率的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环境对定植后幼苗成活率的影响等实验,重点解决了在定植后生根困难,植株脱水死亡,成苗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所用基质具有保湿、通气的优点,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所用激素液体培养基能有效促进生根,在定植时已经有微量毛细根生成,有效的提高了丛生芽定植后的成活率;丛生芽定植后的管理,保证了幼苗缓苗所需自然环境。

本发明公开的花椰菜丛生芽再生植株的方法所具有的积极效果在于:

(1)采用蛭石+过筛细土为基质,具有保湿、通气的优点,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2)一般生产上,丛生芽作为不利性状,消耗植株营养,需要及时去除,是不作为材料利用的,本发明采用丛生芽生根繁殖的方法,把丛生芽转换成生产上应用的植株,变废为宝,提高了利用效率,解决了花椰菜亲本在繁育过程中病害发生后绝收的问题,花椰菜在繁种过程中感染菌核病、软腐病等病害时造成花球腐烂,抽枝困难,不能开花留种,使亲本材料丢失,损失惨重。

(3)获得的幼苗与实生苗和组培苗无明显差异,植株长势好,易于成活,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用原料及试剂均有市售。

实施例1

(1)选择土壤肥沃上茬作物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过筛细土与蛭石按体积比:3;1配比,混合均匀,于阳光充足的天气均匀铺开15cm晾晒3天,两者所配制的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将配好的基质盛在口径为35cm的花盆中,厚度为花盆高度的2/3;

(2)温室采用钢筋制成,其高度为4m,宽9m,长60m。温室上面覆盖聚乙烯无滴膜,膜上覆60目遮阳网;

(3)在12月初,选取当年的花椰菜根部丛生芽,高度5cm。应随用随取,尽量避免失水。先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喷淋杀菌消毒5分钟,捞出后浸入20mg/lnaa+600mg/liba液体培养基中16h,然后把处理好侧枝定植在做好的花盆里,插入深度2-3cm,每盆均匀定植4株;

(4)应随定植随均匀洒水,要使水分浸透基质,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要在其上覆盖60目遮阳网;

(5)定植后管理期,对花盆进行杀菌消毒、施肥,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0℃,湿度不低于70%;定植生根期,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5℃,湿度不低于80%;

(6)定植生根后3天,逐渐降低温室内湿度至60%,在光照强度大于4500lx时,在温室外加盖遮阳网,在光照强度低于1500lx时掀开温室的遮阳网,使植株逐步适应自然环境;

(7)定植成活苗由于根系少、根层浅,抗旱能力差,所以要根据土壤湿度情况经常浇水,随植株逐渐长旺,浇水次数相应减少;

(8)在1-2月份,定植后30天,植株生长有5~6片叶子、根系逐渐健壮;

调查发现,通过本方法获得的花椰菜丛生芽成活率达85%,植株在田间的生长情况与种子实生苗无明显差别。

实施例2

(1)选择土壤肥沃上茬作物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过筛细土与蛭石按体积比:3;1配比,混合均匀,于阳光充足的天气均匀铺开15cm晾晒3天,两者所配制的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将配好的基质盛在口径为35cm的花盆中,厚度为花盆高度的2/3;

(2)温室采用钢筋制成,其高度为4m,宽9m,长60m。温室上面覆盖聚乙烯无滴膜,膜上覆60目遮阳网;

(3)在12月初,选取当年的花椰菜根部丛生芽,高度15cm。应随用随取,尽量避免失水。先用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喷淋杀菌消毒5分钟,捞出后浸入20mg/lnaa+600mg/liba液体培养基中16h,然后把处理好侧枝定植在做好的花盆里,插入深度2-3cm,每盆均匀定植4株;

(4)应随定植随均匀洒水,要使水分浸透基质,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要在其上覆盖60目遮阳网;

(8)定植后管理期,对花盆进行杀菌消毒、施肥,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5℃,湿度不低于70%;定植生根期,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5℃,湿度不低于80%;

(9)定植生根后10天,逐渐降低温室内湿度至80%,在光照强度大于4500lx时,在温室外加盖遮阳网,在光照强度低于1500lx时掀开温室的遮阳网,使植株逐步适应自然环境;

(10)定植成活苗由于根系少、根层浅,抗旱能力差,所以要根据土壤湿度情况经常浇水,随植株逐渐长旺,浇水次数相应减少;

(8)在1-2月份,定植后30天,植株生长有5~6片叶子、根系逐渐健壮;

调查发现,通过本方法获得的花椰菜丛生芽成活率达85%,植株在田间的生长情况与种子实生苗无明显差别。

实施例3

定植时间选择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时的定植时间比实施例1偏晚,再生过程的其余操作和实施例1相同。移栽时间晚,则植株长的较健壮,可以不用定植在温室,可以直接定植到露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