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丹参无土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27165阅读:17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中草药种植领域,涉及一种丹参的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丹参无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是常用中药材。丹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野生丹参一般生于向阳山坡草丛、沟边、路旁或林边等地。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人工栽培丹参的产量大大提高,满足市场对丹参的需求。目前,现有的丹参种植方法主要是分根繁殖法、扦插繁殖法和种子繁植法。无论哪种种植方式,均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产量和品质也不一致。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丹参无土栽培方法,解决了丹参栽培受土壤、土质条件限制的问题,具有病虫害小、产量高、品质高等优点,为丹参植物营养实验研究材料提供栽培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丹参无土栽培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栽培基质将有机基质、蛙石、珍珠岩按体积比1:1:1的比例混合配制得到栽培基质,备用。所述有机基质是分别取草炭土和丹参根提取废渣,粉碎后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无氧发酵4~6月,发酵后用质量分数为30%的甲醛溶液消毒,然后用覆盖物覆盖,3~4周后揭开覆盖物,翻晒,备用。2、根段育苗移栽取丹参的根切成5~8cm的小段,杀菌后在温室内采用层沙覆盖法进行催芽,沙床保温保湿直至出芽,将出芽的根段移栽到大田进行育苗,待小苗长至3~4片真叶时,即可将其移植到装载栽培基质的种植盆中,每穴一株。3、水肥管理在各生长阶段的浇水频率以及施肥量分别为:缓苗期时(生长阶段中的20天内),当栽培基质含水量低于60%时浇水,浇水量为200ml/l基质,施肥量为350~365mg/l基质,施肥频率为1次/周;幼苗期时(生长阶段中的第21~40天),当栽培基质含水量低于65%时浇水,浇水量为200ml/l基质,施肥量为350~365mg/l基质,施肥频率为1次/周;壮苗期时(生长阶段中的第41~60天),当栽培基质含水量低于65%时浇水,浇水量为200ml/l基质,施肥量为420~430mg/l基质,施肥频率为1次/周;开花期时(生长阶段中的第61~75天),当栽培基质含水量低于62%时浇水,浇水量为200ml/l基质,施肥量为420~430mg/l基质,施肥频率为1次/周;膨大到成熟期时(生长阶段中的第76~120天),当栽培基质含水量低于62%时浇水,浇水量为200ml/l基质,施肥量为425~435mg/l基质,施肥频率为1次/周,即可收获。以上所述施肥采用的肥料是氮磷钾比例为2:0.25:2的复合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根据丹参每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不同,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利用草炭土和丹参提取废渣进行混合发酵,可以提供丰富营养和有机肥,也充分利用丹参根提取废渣中残留的药效成分和有机物质,有效改善基质结构,同时提供营养成分和有效物质给予丹参吸收,使用无土栽培的方式,可扩大种植范围,加速作物生长,提高产量,节省人工,确保了药材为真正的有机无污染的中草药。与传统的栽培方法相比,本发明不受土壤、土质条件限制,可使植株生长速度更快、长势更健壮,并能减少水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丹参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分别取草炭土和丹参根提取废渣,粉碎后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无氧发酵5月,发酵后用质量分数为30%的甲醛溶液消毒,然后用覆盖物(塑料布)覆盖,4周后揭开覆盖物,翻晒,得到有机基质,备用。取丹参的根切成5~8cm的小段,杀菌后在温室内采用层沙覆盖法进行催芽,沙床保温保湿直至出芽,将出芽的根段移栽到大田进行育苗,待小苗长至3~4片真叶(约5cm高)时,即可将其移植到装载栽培基质的种植盆中,每穴一株。实施例一、基质组分试验本试验设五个栽培基质:栽培基质a:有机基质和蛭石以体积比1:1比例组成;栽培基质b:有机基质和珍珠岩以体积比1:1比例组成;栽培基质c:有机基质、蛭石和珍珠岩以体积比1:1:1比例组成;栽培基质d:蛭石和珍珠岩以体积比1:1比例组成;栽培基质e:土壤为基质。每个栽培基质重复六次。在栽培基质上移植后的丹参苗进行生长管理,各种条件均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施肥采用的肥料是氮磷钾比例为2:0.25:2的复合肥。在丹参的成熟期,测量记录其根径、根干重、根数生长指标最后作统计比较。同时对丹参根中脂溶性(总丹参酮)和水溶性物质(丹酚酸b)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丹参生长和品质指标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丹参的生长指标和品质各不相同,其中,栽培基质c的处理表现最好,其次为基质b和基质a。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将有机基质(草炭土和丹参提取废渣)、蛭石、珍珠岩的体积比1:1:1混合配制的栽培基质对于丹参的生长和发育更有促进作用。实施例二、肥料组分试验本试验设六个配方,即配方a、配方b、配方c、配方d、配方e、配方f、配方g和对照ck,肥料配方中各种成分比例见表2,对照ck选用经典的霍格兰(hoagland)配方肥料。表2肥料配比配方ca(no3)2.4h2onah2po4k2so4kclmgso4.7h2on:p:ka00.250.90.20.650:0.25:2b1.00.250.90.20.652:0.25:2c5.00.250.90.20.6510:0.25:2d1.000.90.20.652:0:2e1.02.00.90.20.652:2:2f1.00.25000.652:0.25:0g1.00.253.60.40.652:0.25:8每个配方重复六次。在栽培基质上移植后的丹参苗进行生长管理,各种条件均按本发明的条件实施。在丹参的成熟,观察不同营养配方灌溉的生长状况,测量记录其根径、根干重、根数最后作统计比较。对丹参根中脂溶性(总丹参酮)和水溶性物质(丹酚酸b)含量测定。其结果见表3。表3不同营养配方灌溉条件下对丹参生长和品质指标对比表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配方b的生长指标和药效成分含量表现最好,即肥料中n:p:k=2:0.25:2的比例最适宜本发明提供无土栽培丹参的生长和发育。实施例三、水肥管理试验在温室条件下,对移植到栽培基质的丹参施以水量和肥量管理,共进行三次操作,标记为操作1、操作2、操作3,具体操作指标见表4、表5、表6。表4操作1中丹参水量和肥量管理表5操作2中丹参水量和肥量管理表6操作3中丹参水量和肥量管理其中,浇水量为200mg/l基质,施肥频率为每周施肥一次。对照:在温室条件下,对移植到栽培基质的丹参施以水量和肥量管理,具体操作指标见表7:表7丹参水量和肥量管理其中,浇水量为200mg/l基质;施肥频率为每周施肥一次。将常规无土栽培方法作为对照,与本发明提供的丹参无土栽培方法进行比较。在丹参的成熟,观察不同营养配方灌溉的生长状况,测量记录其根径、根干重、根数最后作统计比较。对丹参根中脂溶性(总丹参酮)和水溶性物质(丹酚酸b)含量测定。结果见表8。表8不同栽培方法对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由8表的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无土栽培方法对丹参的生长发育状况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常规的栽培方法。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和颜色变化,这些改进、润饰及颜色变化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