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治十字花科植物夜蛾的增效型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6808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悬浮剂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在十字花科植物防治夜蛾的增效型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夜蛾科昆虫是鳞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至1985年统计全世界已知有25089种,许多种类是农、林、牧的重要害虫,如棉铃虫,大、小地老虎,粘虫等。甜菜夜蛾(spodopterawxiguahubner)、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银纹夜蛾(argyrogrammaagnatestaudinger)等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其中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在全国都有发生,严重影响蔬菜的生产及品质。

纳米科技是21世纪主导科学中最为前沿的主题科学之一,而纳米材料科技则是纳米科技领域中最具活力、研究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分枝。将纳米材料与农药制剂加工联合应用,通过将纳米材料与农药通过整合,小粒径和大的比较面积的纳米颗粒可以提高农药的负债率,与靶标组织的亲和性大则能够提高农药在靶标位置的附着、最终提高施药后农药在植物的滞留时间。延长农药与组织的接触时间,扩大农药与植株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高农药的生物利用度,降低高毒农药毒性,减少药剂用量。

采用模版法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进行制备,主要采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版,正硅酸乙酯(teos)为水解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甲醇与水作为反应溶剂,最终在ctab模版表面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生成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筛选出较好的合适的粒径微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农药悬浮剂中加入二氧化硅空心球后,使得农药有效成分吸附于二氧化硅空心球,穿透作物叶片,击倒叶片背后的有害生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十字花科夜蛾的增效型悬浮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防治十字花科夜蛾的增效型悬浮剂,由以下组成成分及其百分比:胃毒杀虫剂1%~50%、二氧化硅空心球3%~10%、润湿分散剂2%~8%、增稠剂0.1%~2.5%、抗冻剂1%~5%、消泡剂0.1%~1%、防腐剂0.01%~0.5%、ph调节剂调节ph为5~8,余量为水。

所述的胃毒杀虫剂为虫螨腈和虫酰肼。所述的二氧化硅空心球是一种改良后的具有较高吸附性的二氧化硅球。所述的润湿分散剂是高分子羧酸盐、eo-po嵌段物、eo聚合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类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增稠剂是白炭黑、硅酸镁铝、黄原胶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抗冻剂是尿素、丙三醇、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消泡剂是有机硅酮、c8-c10脂肪醇、c10-c12脂肪族羧酸及酯化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防腐剂是卡松凯松、柠檬酸钠、水杨酸、山梨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ph调节剂是醋酸、柠檬酸、三乙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本发明的一种防治十字花科夜蛾的增效型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照比例选取各组分,除增稠剂、ph值调节剂、二氧化硅空心球外,将其余组分加入水中混合;投入搅拌釜中进行剪切混合均匀;通入砂磨机进行砂磨;砂磨至合格粒径后,加入增稠剂、二氧化硅空心球剪切均匀;ph调节剂调节ph为5~8。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润湿效果明显;2、药液流失少;3、防效提升。

农药一般都是由原药及多种农药助剂复配而成。喷洒杀虫剂时,药液必须充分的附着、粘合在农作物的表面及虫体表面上,并停留一定时间,才能有效的杀灭害虫。但是,在农作物表面的细毛及虫体表皮,都有一层蜡质分泌物,使药液液滴很难附着润湿,从而达不到杀虫的效果。

二氧化硅空心球分散在悬浮剂中可减弱悬浮剂中各粒子间的电性斥力,吸附活性粒子的二氧化硅间的疏水链会相互作用,使药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下降。临界胶束浓度越低,使药液表面张力降到最低值时所需浓度越小,也就是说表面活性增高,润湿渗透性增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10%虫螨腈悬浮剂

称取95%虫螨腈原粉10.5%,二氧化硅空心球5%、高分子羧酸盐2%、磷酸酯1%、丙二醇3%、有机硅酮0.1%、卡松凯松0.05%,硅酸镁铝1.6%、黄原胶0.14%、去离子水补至100%。

按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加工得到10%虫螨腈悬浮剂。

经测试,虫螨腈含量为10.1%,ph值6.22,虫螨腈悬浮率99.24%,倾倒后残余物1.1%,洗涤后残余物0.20%,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99%,持久起泡性(1min后)0ml,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均合格。

实施例2:20%虫酰肼悬浮剂

称取97%虫酰肼原粉20.6%,二氧化硅空心球8%、磷酸酯3%、萘磺酸盐1%、丙二醇3%、有机硅酮0.1%、卡松凯松0.05%,硅酸镁铝1.3%、黄原胶0.12%、去离子水补至100%。

按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加工得到20%虫酰肼悬浮剂。

经测试,虫酰肼含量为19.9%,ph值6.51,虫酰肼悬浮率98.96%,倾倒后残余物1.7%,洗涤后残余物0.15%,湿筛试验(通过75μm试验筛)99%,持久起泡性(1min后)2ml,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均合格

实施例3:药效试验

采用本发明的10%虫螨腈悬浮剂、20%虫酰肼悬浮剂于甘蓝进行斜纹夜蛾防治的药效试验。

试验地选在广东惠州仲恺区,土壤为沙壤土,水浇地,土壤墒情良好,肥力较好。采用无二氧化硅空心球的10%虫螨腈悬浮剂、20%虫酰肼悬浮剂和空白处理作为对照。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药量的情况下,含二氧化硅空心球的药剂杀虫效果比无二氧化硅空心球药剂的效果好,并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实施例4:润湿接触角测量

采用本发明的10%虫螨腈悬浮剂、20%虫酰肼悬浮剂,用悬滴法观测其在甘蓝叶片的润湿性能。

在装有药液的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二次蒸馏水,配制成100mg/l的悬浮液,使用sl200ks型动态/静态接触角仪,采用悬滴法观察其在甘蓝叶片的润湿性能,采用young-lapalace方法拟合其与甘蓝叶片之间的接触角。

悬浮液液滴滴至甘蓝叶片后,接触角均小于65°,10%虫螨腈悬浮剂乳液的接触角为57.2°-62.5°;20%虫酰肼悬浮剂乳液的接触角为52.1°-56.9°,表明该药液具有良好的润湿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十字花科植物夜蛾的增效型悬浮剂,有以下百分比及成分组成:胃毒杀虫剂1%~50%、二氧化硅空心球3%~10%、润湿分散剂2%~8%、增稠剂0.1%~2.5%、抗冻剂1%~5%、消泡剂0.1%~1%、防腐剂0.1%~0.5%、pH调节剂调节pH为5~8,余量为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十字花科夜蛾的增效型悬浮剂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吸附能力和叶片穿透能力,使农药悬浮剂的活性成分吸附于二氧化硅空心球并穿透作物叶片,结合夜蛾科害虫幼虫的生活习性,从而达到有效击杀夜蛾科害虫幼虫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黎振广;刘鹏;彭述明;陈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2
技术公布日:2018.02.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