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除草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339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除草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逐步推进和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除草剂的使用需求逐步增大,使用量大幅增加,在农药产品中所占比例呈现加大趋势。当前我国除草剂登记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登记产品有效成分以老产品为主且相似度高,数量最多的草甘膦和百草枯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登记产品,使用年限较长,而新创制的除草剂产品所占比例较少;二是剂型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明显,近6年以乳油为剂型的登记产品数量居高不下。三是生产企业数量多而较为分散,同一有效成分除草剂在国内有数十甚至数百家企业取得登记和生产资质;四是不同作物上登记产品不均衡,在大豆、柑橘园、茶园登记的产品数量较多,而蔬菜等作物登记产品数量相对较少,甚至无药可用。

化学药剂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药物的残留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日益恶化,这已成为国际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我国,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产品有害元素超标,直接危害着人民的健康与生存,为此,国家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目的在于鼓励研发环保型肥料、农药。

在倡导绿色和保护环境的今天,多种高毒和高残留化学物已被限量或停产。有机磷、有机胺和生化等农药经复配组合已使原有的毒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农用除草剂的试剂稀释量已远远超出其限用范围,农产品化学残留物远达不到无公害的要求,逐年增加的农药需求量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其残留物对人体的危害更不容忽视。与世界农药现状与发展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创制产品少、有效成分更新较慢、剂型发展不均衡、产品登记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此外,由于除草剂的长期、超量、重复等不合理使用,造成杂草群落发生演替、难防除杂草的比例上升、杂草抗药性等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由于植物源除草剂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某些药理机制尚不清楚以及生产工艺不够成熟,植物源农药普遍存在“迟效”问题,这与当今农民的“求速”心理不相适应,多数农民仍选择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除草,此外,目前植物源农药成本高也制约着其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植物除草剂,具有起效快,除草效果显著,无农药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蓄积作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除草剂,按重量份比,所述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核桃醌、豚草提取物、烟管头草提取物、印楝素、三十烷醇、苯四酸钠、乳化剂。

优化的,按重量份比,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3-12份、核桃醌5-12份、豚草提取物10-18份、烟管头草提取物6-16份、印楝素1-8份、三十烷醇1-4份、苯四酸钠0.5-3份、乳化剂1-4份。

进一步优化的,按重量份比,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6-9份、核桃醌7-10份、豚草提取物12-16份、烟管头草提取物9-13份、印楝素2-7份、三十烷醇2-3份、苯四酸钠1-2.5份、乳化剂1.5-3.5份。

更进一步优化的,按重量份比,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7.5份、核桃醌8.5份、豚草提取物14份、烟管头草提取物11份、印楝素4.5份、三十烷醇2.5份、苯四酸钠1.8份、乳化剂2.5份。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乳化剂选自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豚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体积分数为90%-98%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1-3次,每次30-9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于2-8℃的环境下静置6-12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调节液料比为1-2:1即得豚草提取物。

再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烟管头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石油醚进行回流提取1-3次,每次20-6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进行溶解,调节液料比为1-2:1即得烟管头草提取物。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以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核桃醌为主要活性成分,两种物质配合能够快速被杂草吸收,快速与杂草内部化学元素结合,干扰杂草进一步吸取养分,从里致外杀死杂草;添加的豚草提取物、烟管头草提取物、印楝素、三十烷醇能够使植物进一步的降低生存能力,造成吸取养分困难而致使。对杂草喷洒本发明除草剂后,1天后杂草失去水分枯萎,2天后杂草颜色变淡变黄,5天后基本无活力而死亡。喷洒以上物质配合不易使杂草产生抗性,实验中分别对牛筋草和马齿苋,反复用药1年,观察牛筋草和马齿苋对本发明除草剂的耐药性,发现未产生耐药抗性,杀死率仍有97%以上。

本发明有机配合,不易产生化学物质残留,本发明除草剂稀释300倍后(正常使用量),每隔5天喷洒一次,连续使用2个月后,在最后一次喷洒20天后,取土壤进行除草剂物质残留,检测土壤中的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残留,符合国家限量标准,土壤ph使用前5.82,使用后ph值5.8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使用前为8.65%,使用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8.62%;可见本发明除草剂对土壤的肥力不构成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植物除草剂,按重量份比,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3份、核桃醌5份、豚草提取物10份、烟管头草提取物6份、印楝素1份、三十烷醇1份、苯四酸钠0.5份、乳化剂1份。

其中,乳化剂选自聚乙二醇。

其中,豚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1次,每次3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于2℃的环境下静置6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调节液料比为1:1即得豚草提取物。

其中,烟管头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石油醚进行回流提取1次,每次2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进行溶解,调节液料比为1:1即得烟管头草提取物。

实施例2

一种植物除草剂,按重量份比,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12份、核桃醌12份、豚草提取物18份、烟管头草提取物16份、印楝素8份、三十烷醇4份、苯四酸钠3份、乳化剂4份。

其中,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

其中,豚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体积分数为98%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3次,每次9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于8℃的环境下静置12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调节液料比为2:1即得豚草提取物。

其中,烟管头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石油醚进行回流提取3次,每次6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进行溶解,调节液料比为2:1即得烟管头草提取物。

实施例3

一种植物除草剂,按重量份比,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6份、核桃醌7份、豚草提取物12份、烟管头草提取物9份、印楝素2份、三十烷醇2份、苯四酸钠1份、乳化剂1.5份。

其中,乳化剂选自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其中,豚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体积分数为98%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3次,每次9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于8℃的环境下静置12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调节液料比为2:1即得豚草提取物。

其中,烟管头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石油醚进行回流提取3次,每次6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进行溶解,调节液料比为2:1即得烟管头草提取物。

实施例4

一种植物除草剂,按重量份比,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9份、核桃醌10份、豚草提取物16份、烟管头草提取物13份、印楝素7份、三十烷醇3份、苯四酸钠2.5份、乳化剂3.5份。

其中,乳化剂选自聚乙二醇和十二烷基磺酸钠。

其中,豚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体积分数为93%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1-3次,每次4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于4℃的环境下静置8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调节液料比为1-2:1即得豚草提取物。

其中,烟管头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石油醚进行回流提取2次,每次35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进行溶解,调节液料比为2:1即得烟管头草提取物。

实施例5

一种植物除草剂,按重量份比,除草剂中包括物质组成: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7.5份、核桃醌8.5份、豚草提取物14份、烟管头草提取物11份、印楝素4.5份、三十烷醇2.5份、苯四酸钠1.8份、乳化剂2.5份。

其中,乳化剂选自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其中,豚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2次,每次6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于6℃的环境下静置10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调节液料比为1.5:1即得豚草提取物。

其中,烟管头草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取豚草用石油醚进行回流提取2次,每次50min,过滤,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进行溶解,调节液料比为1.5:1即得烟管头草提取物。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