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金木耳的段木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9178阅读:1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金木耳的段木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黄金木耳,因其颜色金黄,又称黄黄金木耳,因其形似人脑,又称脑耳。金耳含有丰富脂肪、蛋白质和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滋补品,并可作为药用。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及阴火虚旺患者适宜使用黄金木耳。

黄金木耳的种植分为袋料栽培和段木栽陪。无论哪种栽培技术,一般都会在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以防止病虫害,从而造成农药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黄金木耳种植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金木耳的段木栽培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绿色生态的方法进行栽培,达到高效和高产地栽培黄金木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黄金木耳的段木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耳场搭建:选择海拔1500m以下通风、向阳且靠近水源的地点搭建大棚;

[2]耳树处理:选择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树龄7-10年的树木,将耳树的长度截为1-1.2米的段木,晒干;

[3]接种:在段木上打孔,孔深15-20cm,纵向种孔间距离6-12cm,横向种孔间距离为4-6cm,纵向行与行的孔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将菌种放入孔中;

[4]发菌:将接种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层堆叠成一米高的小堆,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每隔6-7天翻堆一次,菌丝长出后可进行下一步;

[5]排场:将耳木一根根平铺在地面上,每根耳木相距6-8cm,每10天将耳木翻动一次,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耳芽长出后可进行下一步;

[6]管理:将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为30-45度,耳木间距4-7cm,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

[7]采收:黄金木耳成熟后,每7天可采收一次,采耳后停止喷水2-3天。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利用段木栽培进行密植,且可以重复采收,因此产量和栽培效率很高。并且整个栽陪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因此栽培的黄金木耳不会有农药残留。

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耳树的直径为10-30cm。该直径范围内的耳树可以提供最大的黄金木耳产量。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耳树的直径为20cm。直径为20cm时,黄金木耳的产的量最大。

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段木在晒干以后用火熏烤,将树皮烤黑。用火熏烤可以杀灭病菌和虫卵,预防病虫害,从而可以在不使用农药的前提下提高产量。

优选的,步骤[3]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在阳光下晒2-3小时。该优选方案有利于菌丝生长。

优选的,步骤[3]接种完成后,用树皮塞住接种的孔。该优选方案的作用是保持菌种的湿润,有利于菌丝快速生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段木密植的方法,通过优化耳木的堆叠和接种孔的排列及间距,提高黄金木耳的产量;

2.通过湿度和温度控制,维持黄金木耳的快速生长,每7天采收一次,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段木栽陪的方式,不用准备袋料,方便且节约成本,且栽培完成后的余料可以用于发展其他食用菌类的栽陪;

4.栽培方法不使用农药,通过熏烤耳木、搭建大棚等方法避免病虫害,因此生产的黄金木耳没有农药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1]耳场搭建:耳场选择海拔1500m以下通风、向阳且靠近水源的地点,清理地面的杂草,设置排水沟渠,搭建大棚避免阳光直射。

[2]耳树处理:选择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树龄7-10年的树木,树木的直径为10-30cm,将树木的长度截为1-1.2米的段木。然后将段木放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点晒20天,之后用火熏烤,将树皮烤黑,既可清除病虫,又可增强树皮吸热、吸水性能,有利菌丝的生长。

[3]接种: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阳光下晒2-3小时后备用。用电钻打孔,孔深15-20cm,纵向接种孔间距离6-12cm,横向接种孔间距离为4-6cm,纵向行与行的孔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将菌种放入孔中;

[4]发菌: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以促使菌种在耳木中早发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须将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将接种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层堆叠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内悬挂干、湿温度计,四周用薄膜覆盖严密,堆温控制在22-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85-90%,耳木之间要留5-6cm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气。上堆后每隔6-7天翻堆一次,调换耳木上下左右内外的位置,使温湿度一致,从而使得发菌均匀。如果耳木干燥,可适当喷水调节,待树皮稍干后,再覆盖塑料薄膜。遇气温高时,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风换气一次,并结合喷水降温。一般经3-4星期的堆叠,黄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

[5]排场:排场时将耳木一根根平铺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为泥土地,应先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头着地排放于横杆上,每根耳木相距6-8cm。排场阶段,每10天左右要将耳木翻动一次,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架。

[6]管理:用四根1.5米长的木杆,交叉绑成“x”字形,上面架一根横木,然后把检出的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为30-45度,耳木间距4-7cm。管理上主要抓耳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的协调。温度控制在15-20℃。特别要抓好水分管理,段木含水量保持70%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采用干湿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喷水,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长大,即喷水后停止喷水1天。

[7]采收:黄金木耳成熟后,每7天可采收一次,采收时用手指齐耳基部摘下,并把耳根处理干净,以免溃烂。如遇阴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采摘,以免造成烂耳。每次采耳后停止喷水2-3天,让耳木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使其稍加干燥,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行喷水以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

本技术:
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金木耳的段木栽培方法。黄金木耳的种植分为袋料栽培和段木栽陪。无论哪种栽培技术,一般都会在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以防止病虫害,从而造成农药残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1]耳场搭建:选择海拔1500m以下通风、向阳且靠近水源的地点搭建大棚;[2]耳树处理:选择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3]接种:在段木上打孔,纵向行与行的孔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将菌种放入孔中;[4]发菌;[5]排场;[6]管理;[7]采收。本发明是适用于黄金木耳的种植。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奎;刘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川山水涧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