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脱毒组培苗的脱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559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脱毒组培苗的脱毒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学名:sanccharumofficenaruml·)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蔗茎粗壮高大。秆高3-5(-6)米。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

甘蔗作为用蔗茎腋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由于多年反复种植,极易受到种苗传播病源的反复浸染(如宿根矮化病、花叶病和黑穗病等),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从而导致宿根年限的缩短以及种性的退化。防止种苗带病(毒)传播的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生产、繁殖和推广脱毒种苗。在此理论指导下,之前已经部份解决了种苗脱毒问题(组培脱毒苗和茎段脱毒苗),但这种组培脱毒苗种到地里以后,要经过三年时间才会恢复性状,要到第四年才可以把恢复性状的组培苗茎杆用于入榨蔗的生产。不能解决一次性直接用于入榨蔗生产的问题。

还有茎段脱毒苗的数量有限,只有径过三年的苗圃地扩繁以后,第四年才可以投入到入榨蔗的生产中,也不能解决一次性直接用于入榨蔗生产的问题,这两种脱毒苗经过三年苗圃地种植之后,还是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脱毒苗已经重新开始感病,只是病毒比没有脱过毒的轻一点,对宿根年限起码要缩短一年以上;二是仍旧不能摆脱用蔗茎作种的传统栽培模式,每种一亩甘蔗要用一吨左右蔗茎作种,造成蔗茎的浪费和搬运和播种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所以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甘蔗脱毒组培苗的生产技术和该种组培苗的大田种植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甘蔗脱毒组培苗的生产技术中,“甘蔗脱毒组培苗的脱毒方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蔗脱毒组培苗的脱毒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甘蔗脱毒组培苗的脱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无病害、无虫害的优良甘蔗植株,将甘蔗植株去除甘蔗叶,依次漂洗、消毒和脱毒;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取下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进行灭菌消毒,用灭菌后的解剖刀或接种针取下生长点接种到无菌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

优选地,所述的漂洗是以流动的清水对甘蔗植株进行漂洗。

优选地,所述的消毒是用洗衣粉水浸泡甘蔗植株10~40min。

优选地,所述的脱毒包括温水脱毒或空气高温脱毒。

优选地,所述的温水脱毒是将甘蔗植株置于50~52℃的温水中浸泡0.5~2h。

优选地,所述的空气高温脱毒是将甘蔗植株置于45℃的热空气中至少4周。

优选地,所述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进行灭菌消毒是将侧芽或茎顶芽于超净工作台上用升汞进行消毒处理。

优选地,所述生长点是指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的无菌培养容器中设置有外植体培养基。

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甘蔗种苗受到传播病源的反复浸染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应用系列组合组培技术,实现了生产、繁殖和推广脱毒组培苗,解决了之前甘蔗组培苗只能用于新品种扩繁,而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术难题,大幅提升整个蔗糖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甘蔗脱毒组培苗的脱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无病害、无虫害的优良甘蔗植株,将甘蔗植株去除甘蔗叶,依次漂洗、消毒和脱毒;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取下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进行灭菌消毒,用灭菌后的解剖刀或接种针取下生长点接种到无菌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

优选地,所述的漂洗是以流动的清水对甘蔗植株进行漂洗。

优选地,所述的消毒是用洗衣粉水浸泡甘蔗植株10min。

优选地,所述的脱毒包括温水脱毒或空气高温脱毒。

优选地,所述的温水脱毒是将甘蔗植株置于50℃的温水中浸泡2h。

优选地,所述的空气高温脱毒是将甘蔗植株置于45℃的热空气中至少4周。

优选地,所述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进行灭菌消毒是将侧芽或茎顶芽于超净工作台上用升汞进行消毒处理。

优选地,所述生长点是指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的无菌培养容器中设置有外植体培养基。

实施例2

一种甘蔗脱毒组培苗的脱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无病害、无虫害的优良甘蔗植株,将甘蔗植株去除甘蔗叶,依次漂洗、消毒和脱毒;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取下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进行灭菌消毒,用灭菌后的解剖刀或接种针取下生长点接种到无菌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

优选地,所述的漂洗是以流动的清水对甘蔗植株进行漂洗。

优选地,所述的消毒是用洗衣粉水浸泡甘蔗植株40min。

优选地,所述的脱毒包括温水脱毒或空气高温脱毒。

优选地,所述的温水脱毒是将甘蔗植株置于52℃的温水中浸泡0.5h。

优选地,所述的空气高温脱毒是将甘蔗植株置于45℃的热空气中至少4周。

优选地,所述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进行灭菌消毒是将侧芽或茎顶芽于超净工作台上用升汞进行消毒处理。

优选地,所述生长点是指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的无菌培养容器中设置有外植体培养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甘蔗脱毒组培苗的脱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无病害、无虫害的优良甘蔗植株,将甘蔗植株去除甘蔗叶,依次漂洗、消毒和脱毒;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取下甘蔗植株的侧芽和/或茎顶芽进行灭菌消毒,用灭菌后的解剖刀或接种针取下生长点接种到无菌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甘蔗种苗受到传播病源的反复浸染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应用系列组合组培技术,实现了生产、繁殖和推广脱毒组培苗,解决了之前甘蔗组培苗只能用于新品种扩繁,而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术难题,大幅提升整个蔗糖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元;王彩丽;李泽燚;李柏翰;王学平;李俊达;李韵聪;李欣禧;王珅;王玥;宋云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福元
技术研发日:2017.11.01
技术公布日:2018.02.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