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1924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盆栽紫萼距花(cupheahookerianawalp.)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trichogrammaspp.)释放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赤眼蜂(trichogrammaspp.)属膜翅目,小蜂总科,赤眼蜂科,赤眼蜂属。其成虫需要将卵产在其它的昆虫卵内,幼虫与蛹在卵内完成生长发育过程,是一种卵寄生蜂,可以在靶标害虫的卵期通过寄生发挥控害作用,对害虫种群总量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是世界公认的高效害虫天敌。

利用赤眼蜂控制农作物虫害技术,具有无污染、无残留、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是现代植保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解决赤眼蜂人工饲养与群体扩繁技术的前提下,如何优化其田间释放技术,提高其对田间环境的适应性,特别是优化成虫栖息环境、增强生命活力、延长生命周期,是赤眼蜂释放应用技术的关键。

赤眼蜂通过其成虫产卵于寄主卵内,幼虫取食卵黄,化蛹,并引起寄主死亡。成虫体长0.3~1.0毫米,黄色或黄褐色,眼睛红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成虫羽化后咬破寄主卵壳外出自由生活,靠触角上的嗅觉器观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成虫的寿命在20~25℃时4~7天,30℃以上时1~2天,饲养试验发现,成虫羽化后如能及时、足量需取食到含蜜糖的水分,其寿命延长18-26%,对寄主的寄生率明显提高。因此,在赤眼蜂栖息环境中提供显花植物的花蜜,是目前赤眼蜂等寄生蜂田间应用提升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考虑到大型花朵的花蜜同时适应害虫成虫(蝶类、蛾类)取食,反而有利害虫种群的发展。

紫花萼距花(cupheahookerianawalp.):千屈菜科、萼距花,灌木或亚灌木状,高30-50厘米,直立,叶片被粗毛及短小硬毛,分枝细,密被短柔毛。叶薄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稀矩圆形,顶部的线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下延至叶柄,幼时两面被贴伏短粗毛,后渐脱落而粗糙,矩圆形,深紫色,波状,具爪,其余4枚极小,锥形,有时消失;突出萼筒之外,花丝被绒毛,子房矩圆形。喜高温,较耐阴,耐水湿,对栽培条件要求不严,极易栽培管理,对土壤适应性强。性喜高温,生育适温为18-32℃。花小而量多,盛花时布满植株表面,状似繁星,故又名满天星。花单生叶腋,花朵直径0.3-0.5cm,高度0.6-0.8cm,结构特别,花瓣6,紫红色,背面2枚较大,近圆形,其余4枚较小,倒卵形或倒卵状圆形;雄蕊稍突出萼外,花萼延伸为花冠状,高脚碟状,具5齿,齿间具退化的花瓣,花紫色、淡紫色、白色。在浙江露地栽培花期为5-11月,大棚4-12月。

目前,现有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具有如下缺点:

(1)方法1:将蜂卡挂在竹杆上,直接插在田间。

缺点:每一个释放阶段至少每亩田需要6条竹竿,释放和回收都需要较多劳动力和资金成本。

(2)方法2:将蜂卡粘在倒挂的一次性纸质茶杯底部,在挂在竹竿上,直接插在田间。

缺点:除竹竿外还增加了一次性纸质茶杯的投入,劳力和成本均上升。

(3)方法3:蜂卡装入带放飞孔的塑料球,将球直接抛在田间。

缺点:(1)每个球需人民币1元以上,释放成本高;(2)依靠水的浮力分散于田间,仅适用于水稻等水生作物;(3)塑料球回收困难,留在田间一是会污染环境,二是可能因破损等而伤及田间劳动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以紫花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田间释放方法。

本发明研究发现,紫萼距花在本技术中使用有三方面优势:一是花朵为细小喇叭形、长花期,适应赤眼蜂类小型寄生蜂长时间、稳定取食花蜜;二是紫萼距花田间种植的最大株高稳定在50-55cm既能满足赤眼蜂卡吊挂的高度,又不会造成对作物的遮阴,也不会因风雨而倒伏;三是紫萼距花植株枝叶茂密,可以为蜂卡遮阴、避雨,可省原有技术用一次性纸杯保护蜂卡的措施;经过大量实验最终选用了紫萼距花为载体。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紫萼距花扦插与培育;

(2)赤眼蜂繁殖与蜂卡制作;

(3)田间释放:将育成的紫萼距花均匀埋植于田埂上;于目标作物害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开始释放赤眼蜂,每7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本发明所述的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将育成的紫萼距花剪去营养钵或营养袋的底部,按照每亩6个释放点的释放量,均匀埋植于田埂上,保持1/2营养钵或营养袋埋入土中;

本发明所述的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每次释放时,根据目标作物生长高度,将蜂卡挂于目标作物植株顶部高度上下20cm范围内。

本发明所述的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中,所述育成的紫萼距花的株高为20cm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具体为,于11月中旬,选取健壮的带顶芽的枝条,剪切为10cm左右长段,去掉基部3cm茎上的叶片,插入沙床3cm,保持沙土潮湿但不积水,培育10天左右生根;生根后移栽至大棚内,采用直径12-15cm的营养袋或营养钵,以壤土2份、泥炭土1份、沙土1份混合拌匀为培养基,每盆移入2株生根苗,培育过程中以保持培养基潮湿为主,每3-5天浇透水一次,早晚浇水;每10-15天施用稀薄液肥一次;所述稀薄液肥为每100kg水中加入5kg三元复合肥;气温低于15℃时减少浇水次数,上午9-10点浇水;棚内培育至4月10日~4月20日开始开花,并保持连续开花,直至秋季。

本发明所述的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具体为,以当天收集的新鲜米蛾卵为寄主,于网纱橱内接种赤眼蜂12h,将寄生后的米蛾卵单层撒于无毒胶纸上,制作成蜂卡,并固定于硬板纸上备用。

本发明所述的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中,所述蜂卡为1cm×2cm的长方形,含有效蜂3000头左右。

本发明所述的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用双面胶将制作好的蜂卡固定于带细绳圈的硬板纸上。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低成本、无害、无残留:采用活体植物、硬纸板卡等材料。投放后,植物能持续生长,并连续开小型花,为田间寄生蜂类天敌提供蜜源和栖息场所,纸质蜂卡能100%被降解,无需回收,不污染环境,不伤及田间劳动者;

(2)使用方法简便:蜂卡载体结构简单,可由人工裁制,成本低,使用方法简便,释放效率高;

(3)可持续使用。田间释放前将花盆底部去除,并将花盆1/2埋入土中,这样可保证盆土与田间土壤充分接触,土壤水分体系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相应的水肥条件,使用期间无需单独为之浇水、施肥,紫萼距花也能在与田间作物同步管理条件下,保持正常生长。另外,在浙江及其以南地区,紫萼距花根系可以越冬,故一次种植后植株可以长期利用。这就保证了根据田间虫害发生进程,及时增挂蜂卡,实现赤眼蜂多次释放,提高害虫生物防治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以紫萼距花为载体和蜜源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紫萼距花扦插与培育:

于11月中旬,选取健壮的带顶芽的枝条,剪切为10cm左右长段,去掉基部3cm茎上的叶片,插入沙床3cm,保持沙土潮湿但不积水,培育10天左右可以生根。生根后移栽至大棚内,采用直径12-15cm的营养袋或营养钵,以壤土2份、泥炭土1份、沙土1份混合拌匀为培养基,每盆移入2株生根苗,培育过程中以保持培养基潮湿为主,一般每3-5天浇透水一次,早晚浇水;每10-15天施用稀薄液肥一次(每100kg水中加入5kg三元复合肥)。气温低于15℃时减少浇水次数,上午9-10点浇水。

通过上述优化的扦插培育方法,可以保证紫萼距花棚内培育至4月10-20日就可开始开花,并保持连续开花,直至秋季,培育的紫萼距花花朵数量达到500-800朵,既可以作为蜂卡田间悬挂的载体,同时可以为赤眼蜂成虫提供蜜源养分;高抗倒伏,特别适合在宁波等地多台风为害的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上使用。而且不需要单独使用农药,也不会导致病虫害次生为害。

(2)赤眼蜂繁殖与蜂卡制作:

以当天收集的新鲜米蛾卵为寄主,于网纱橱内接种赤眼蜂12h,将寄生后的米蛾卵单层撒于无毒胶纸上,制作成1cm×2cm长方形,含有效蜂3000头左右的蜂卡,并用双面胶固定于带细绳圈的硬板纸上备用。

(3)田间释放:于目标作物害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开始释放赤眼蜂,每7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将育成的盆栽紫萼距花(株高20cm以上)剪去营养钵或营养袋的底部,按照每亩6个释放点的释放量,均匀埋植于田埂上,保持1/2营养钵或营养袋埋入土中。每次释放时,根据目标作物生长高度,将蜂卡挂于目标作物植株顶部高度上下20cm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试验研究过程中,根据显花植物的特点初选出数百种植物,除紫萼距花外,还包括芝麻、波斯菊、硫华菊等等;然后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最终选择紫萼距花作为载体,试验中对紫萼距花的扦插和培育方法、田间释放方法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研选出了最优的技术参数。

为显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现将其中部分代表性的对比实验结果列举如下。

对比1芝麻(学名sesamumindicum)

对比2波斯菊(学名cosmosbipinnatacav.)

对比3硫华菊(学名cosmossulphureus)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显花植物性状对比

本发明方法的效果如下:

1、花朵细小:符合寄生蜂个体小、口器细长的生理特点,有利其取食花蜜,延长生命周期,增加活动强度;并可以减少蜜蜂等大型蜂类的干扰活动。

2、花期长:露地越冬栽培5月下旬至11月下旬可以连续开花,大棚越冬开花可以提早到4月下旬,可以满足早稻苗期至晚稻成熟期多次释放赤眼蜂的技术要求,既可以作为蜂卡田间悬挂的载体,同时可以为赤眼蜂成虫提供蜜源养分。

3、营养繁殖、根系越冬:不需要年年播种,栽培技术简便。

4、抗倒伏:特别适合在宁波等地多台风为害的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上使用。

5、保护蜂卡:枝叶生长茂盛,为蜂卡提供遮阴和避雨功用,可替代原有技术中一次性纸杯的功效。

6、无病虫侵染:不需要单独使用农药,也不会导致病虫害次生为害。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