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栅栏式调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189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栅栏式调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排序机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栅栏式调头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大蒜种植和出口的大国,大蒜种植面积达几十万公顷,目前种植全部由人工完成,各种大蒜种播种机具正在研究当中,其中大蒜种植的方向问题,即保证大蒜根部向下栽入土壤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设计一种可靠的、简单实用的大蒜调头机构,可以加快打算播种机具的研发进程,使广大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专利“cn201310080028.6”提出了一种用于大蒜自动播种机的蒜瓣定向方法及装置,但蒜瓣运动路径较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翻转,构造相对复杂,易受土壤堵塞而影响调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蒜掉头效果差,无法满足播种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栅栏式调头机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栅栏式调头机构,所述调头机构包括漏斗、输料导管、轴套、机架、栅栏;所述漏斗末端与输料导管进口连接,该输料导管出口前方设置栅栏,所述栅栏与轴套转动连接。

所述栅栏的栅栏孔的大小为1.2cmx1.2cm-1.5cmx1.5cm。

所述栅栏包括边柱、基体、横档和竖档;基体两端前侧焊接有边柱,两边柱之间等间距水平焊接有数根横档,基体后侧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焊接有数根竖档。

所述竖档末端向外弯曲。

所述栅栏为弧形栅栏,弧形栅栏内弯侧与输料导管相对。

本发明通过在输料导管前方设置栅栏,基体与轴套转动连接,利用重力作用,使大蒜的调头成功率高,经调头的大蒜根部向下、尖部向上,可以满足播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栅栏组件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栅栏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大蒜根部在前落入调头机构时的调头原理图;

图5为大蒜尖部在前落入调头机构时的调头原理图。

符号说明

1.漏斗,2.输料导管,3.轴套,4.机架,5.栅栏组件,51.边柱,52.基体,53.横档,54.竖档,55.栅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栅栏式调头机构,所述调头机构包括漏斗1、输料导管2、轴套3、机架4、栅栏5;所述漏斗1末端与输料导管2进口连接,该输料导管2出口前方设置栅栏5,所述栅栏5与轴套3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栅栏5包括基体52,该基体52与轴套3转动连接,轴套3固定在机架4。

所述栅栏5的栅栏孔55的大小为1.2cmx1.2cm-1.5cmx1.5cm。

所述栅栏5包括边柱51、基体52、横档53和竖档54;基体52两端前侧焊接有边柱51,两边柱51之间等间距水平焊接有数根横档53,基体52后侧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焊接有数根竖档54。栅栏中各组件交错排布可增加大蒜调头的稳定性,增加掉头成功概率,同时可避免个别大蒜堵塞栅栏口导致调头失败。所述横档53、竖档54数目根据要求设置,优选为10根横档53、10根竖档54。

所述竖档54末端向外弯曲,使末端向外弯曲部分能够避免大蒜在成功调头之后出现翻转,对大蒜起到保护作用,不易刮伤大蒜。

所述栅栏5为弧形栅栏,弧形栅栏内弯侧与输料导管2相对。內弯的弧形栅栏增大了大蒜与栅栏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调头效率,同时内弯部分对.输料导管出口形成一定弧度的包裹,避免了大蒜滑出输料导管后直接掉落的问题,对输料导管边缘处的大蒜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

如图4所示,当大蒜根部在前落入调头机构时,由于其根部为球面状突起,无法穿越竖档之间的间隙,故利用惯性将栅栏组件向着原理输料导管的方向推开,栅栏组件绕着轴套逆时针旋转,大蒜继续运动,最终根部向下从输料导管口脱离,进入下一级装置。

如图5所示,当大蒜尖部在前落入调头机构时,其尖部钻入竖档中间的空隙后继而进入横档之间的空隙,利用惯性将栅栏组件逆时针顶起,由于大蒜尖部稍有弯曲,不能立即脱离栅栏组件,故栅栏组件在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将大蒜尖部向上提起一定高度,当大蒜与栅栏脱离的瞬间,大蒜基本处于竖直状态,且根部向下,当栅栏转动至最高点时,大蒜停止运动,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进入下一级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栅栏式调头机构,适用于大蒜调头的工作中,缩短了蒜瓣运动路径,避免了大蒜在运动过程的翻转,极大的提高了大蒜的调头成功率,经调头的大蒜根部向下、尖部向上,可以满足播种要求;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于广大种植户选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排序机构领域,公开了一种栅栏式调头机构,所述调头机构包括漏斗、输料导管、轴套、机架、栅栏;所述漏斗末端与输料导管进口连接,该输料导管出口前方设置栅栏,所述栅栏与轴套转动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蒜掉头效果差,无法满足播种要求的问题,缩短了蒜瓣运动路径,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柴衡山;刘涛;焦满岱;孟慧媚;郝显福;张海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矿冶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7.11.27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