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膜侧抗旱集雨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88080发布日期:2018-12-08 05:2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作物膜侧抗旱集雨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进入高温期,若无遮阴,地膜下土壤表层的温度可达50-60℃,土壤干旱时,地表温度会更高。但在有作物遮荫时,或地膜表面有土或淤泥覆盖时,土温只比露地高1-5℃,土壤潮湿时土温还会比露地低0.5-1.0℃,最高可低3℃。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因覆盖时期、覆盖方式、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旱区可以采用人工造墒、补墒的方法进行抗旱播种。在较干旱的情况下,0-25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水分差异逐渐减小。地膜覆盖后的作物生旺盛,蒸腾耗水较多,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易呈现缺水现象,应注意灌水,防止干旱减产。由于地膜覆盖有增温保湿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据测定,覆盖地膜后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钾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盖后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但是,地膜覆盖下的养分,在作物生前期较高,而后期则有减少的趋势。生产蔬菜时,后期应注意追肥,否则影响产量。此外,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

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中相应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由于盖膜后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补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盖膜的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早熟不增产,甚至有减产现象。在旱沙地、贫瘠土地、重粘质土地上,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因为旱沙地盖膜后土壤温度在中午时易产生高温,在干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减产。传统的覆膜栽培,双行膜内土壤疏松,加之农作物根系受膜内肥水运动影响集中于土壤表层,只能利用的是土壤表层水分。传统覆膜遇持续高温干旱,由于外界补水困难,可能导致膜内土壤缺墒和高温灼烧根系,促使根系早衰,小雨就地入渗也比较困难。

所以,提供一种新的作物抗旱集雨栽培方法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膜侧抗旱集雨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作物膜侧抗旱集雨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土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保肥保水能力较强,坡度在5-10度的耕地,耕作层在20-30cm;

s2、地膜选择:选用宽80cm,厚度0.001mm的地膜;

s3、整地:适时翻耕,精细整平,清除杂草根茬、石砾和土块,四周开好排水沟;

s4、起垄覆膜:规则的地块从地的一边掏起垄,不规则的地块从地的中间起垄;以55-65cm的宽度起垄,垄高8-10cm,垄上覆膜,种子和底肥放于覆膜沟内,种子和底肥要保持有5cm以上距离,结合覆膜将种子和底肥同时盖好,盖好第一垄后,在离播种沟50cm处起第二垄,以此类推,覆膜行是宽行,未覆膜行是窄行,或者直接按规格开好播种沟、做好垄面、播种、施肥和覆膜同时进行,盖膜时严密,做到盖严、盖紧、盖平,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

s5、施肥: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磷肥、钾肥、锌肥作底肥一次性施下,氮肥的30%作为基肥、70%作为追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肥40公斤、钾肥15公斤或者复合肥30公斤作为基肥,施肥过程中避免化肥与种子接触,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优选的,所述的作物为玉米、薏苡、烤烟和蔬菜。

优选的,所述的地膜为宽80cm、厚度0.001mm聚乙烯吹塑农用覆盖地膜或完全生物降解膜。

优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运用覆膜使雨水通过膜两侧向下形成一个集雨面积将雨水汇集而浇灌所播种的作物,达到集雨抗旱的目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覆膜根除杂草,以减少劳动强度;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防治地下害虫,即整地起垄前,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kg加细沙土15kg,制成毒土后撒施。

优选的,起垄后每亩用50%的乙草胺乳油50~70g全地面均匀喷雾,然后覆盖地膜,为提高药效,一般喷两垄,覆盖地膜后再喷两垄,依次类推。

优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追肥,在作物8-9叶展开时,亩施尿素15-20公斤,在作物行间人工手拉犁开沟,一人顺行追肥,复土磨平。

优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护膜:每隔3-5米压一个土腰带,防止大风揭膜,播种后要勤检查,发现有被风吹起的膜口要及时埋好。

优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查苗补苗:要及时查苗补苗,发现漏播或缺苗断垄,必须用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及时补种,以保证全苗,如果播种后遇雨雪天气,天晴后要及时破除板结土块;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定苗:在幼苗2~3片真叶时间苗,间苗时选留2株健壮苗:当幼苗长至4~6片真叶时定苗,定苗时选留1株无病虫害的壮苗,拔除病苗和弱苗,留苗时做到大小一致、无病虫害,并保证无双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农作物抗旱抗倒能力;传统的覆膜栽培,双行膜内土壤疏松,加之农作物根系受膜内肥水运动影响集中于土壤表层,主要利用的是土壤表层水分。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虽然大部分根系受膜内水肥吸引伸向膜内,但是受外侧干旱胁迫影响,根系下扎较深,可吸收耕作深层土壤水分,根系发达抗早衰,提高了土壤水的利用率。若能结合育苗移栽技术,可显著降低穗位,后期还便于培土和追肥管理,因而农作物抗旱、抗倒能力增强。

(2)增强地膜增温保墒功能:增温保墒是覆膜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与传统膜内栽培相比,不损伤地膜,因而对土壤增温保墒更加有利,同时能较好地协调中后期土壤湿度和温度,增大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3)利于调度土壤水分,提高用水率:施足肥水覆膜后,膜内土壤水受热力运动影响蒸发至地膜表面,遇低温则凝结为水珠,最后滑向地膜两侧,因而覆膜一段时间后,以膜侧边缘墒情最好,而且后期补水容易,然而传统覆膜遇持续高温干旱,由于外界补水困难,可能导致膜内土壤缺墒和高温灼烧根系,促使根系早衰,小雨就地入渗也比较困难。

(4)运用覆膜使雨水通过膜两侧向下形成一个集雨面积将雨水汇集而浇灌所播种的作物,可以达到集雨抗旱的目的,通过覆膜根除杂草,减少劳动了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农作物膜侧抗旱集雨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土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保肥保水能力较强,坡度在5-10度的耕地,耕作层在20-30cm;

s2、地膜选择:选用宽80cm,厚度0.001mm的地膜;

s3、整地:适时翻耕,精细整平,清除杂草根茬、石砾和土块,四周开好排水沟;

s4、起垄覆膜:规则的地块从地的一边掏起垄,不规则的地块从地的中间起垄;以55-65cm的宽度起垄,垄高8-10cm,垄上覆膜,种子和底肥放于覆膜沟内,种子和底肥要保持有5cm以上距离,结合覆膜将种子和底肥同时盖好,盖好第一垄后,在离播种沟50cm处起第二垄,以此类推,覆膜行是宽行,未覆膜行是窄行,或者直接按规格开好播种沟、做好垄面、播种、施肥和覆膜同时进行,盖膜时严密,做到盖严、盖紧、盖平,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

s5、施肥: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磷肥、钾肥、锌肥作底肥一次性施下,氮肥的30%作为基肥、70%作为追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肥40公斤、钾肥15公斤或者复合肥30公斤作为基肥,施肥过程中避免化肥与种子接触,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进一步的,所述的作物为玉米、薏苡、烤烟和蔬菜。

进一步的,所述的地膜为宽80cm、厚度0.001mm聚乙烯吹塑农用覆盖地膜或完全生物降解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运用覆膜使雨水通过膜两侧向下形成一个集雨面积将雨水汇集而浇灌所播种的作物,达到集雨抗旱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覆膜根除杂草,以减少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防治地下害虫,即整地起垄前,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kg加细沙土15kg,制成毒土后撒施。

进一步的,起垄后每亩用50%的乙草胺乳油50~70g全地面均匀喷雾,然后覆盖地膜,为提高药效,一般喷两垄,覆盖地膜后再喷两垄,依次类推。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追肥,在作物8-9叶展开时,亩施尿素15-20公斤,在作物行间人工手拉犁开沟,一人顺行追肥,复土磨平。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护膜:每隔3-5米压一个土腰带,防止大风揭膜,播种后要勤检查,发现有被风吹起的膜口要及时埋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查苗补苗:要及时查苗补苗,发现漏播或缺苗断垄,必须用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及时补种,以保证全苗,如果播种后遇雨雪天气,天晴后要及时破除板结土块;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定苗:在幼苗2~3片真叶时间苗,间苗时选留2株健壮苗;当幼苗长至4~6片真叶时定苗,定苗时选留1株无病虫害的壮苗,拔除病苗和弱苗,留苗时做到大小一致、无病虫害,并保证无双苗。

本发明的成功基于以下几点: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虽然大部分根系受膜内水肥吸引伸向膜内,但是受外侧干旱胁迫影响,根系下扎较深,可吸收耕作深层土壤水分,根系发达抗早衰,提高了土壤水的利用率。若能结合育苗移栽技术,可显著降低穗位,后期还便于培土和追肥管理,因而农作物抗旱、抗倒能力增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与传统膜内栽培相比,不损伤地膜,因而对土壤增温保墒更加有利,同时能较好地协调中后期土壤湿度和温度,增大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施足肥水覆膜后,膜内土壤水受热力运动影响蒸发至地膜表面,遇低温则凝结为水珠,最后滑向地膜两侧,因而覆膜一段时间后,以膜侧边缘墒情最好,而且后期补水容易。本发明的沟内中间还设置有一条状施肥带,有利于长时间补肥。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