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大棚蔬菜秧苗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2267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室大棚蔬菜秧苗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类,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蔬菜秧苗移栽机。



背景技术:

在蔬菜生产众多环节中,秧苗移栽人工种植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株、行距不均匀,深浅不一致;现有的蔬菜秧苗移栽机械体积庞大,无法适用于温室大棚作业,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温室大棚蔬菜秧苗种植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株、行距不均匀,深浅不一致,无法实现蔬菜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以空气压缩为动力,环保节能、体积小巧适用于温室大棚的蔬菜秧苗移栽种植机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温室大棚蔬菜秧苗移栽机,包括地轮、移栽组件、机架、覆土装置、镇压装置、链条、大链轮、后桥、差速箱、风动马达、气动控制阀、手把。所述机架与后桥通过u型卡相连,后桥与差速箱通过螺栓联接支撑在地轮上,大链轮安装在后桥上通过链条与带动小链轮工作,风动马达的一端与差速箱联接另一端与气动控制阀联接,移栽组件安装在机架上方,覆土装置、镇压装置安装在机架下方,手把焊接在机架上。

所述移栽组件由u型架、移栽筒耳、鸭嘴耳、鸭嘴启闭拉杆、移栽筒、支架a、支架b、小链轮、销轴、螺栓、连杆c、连杆d、横杆、连杆e、连杆f、连杆g、连杆h组成。所述支架a焊接在机架上,支架a的上方固定有小链轮、销轴、连杆c,连杆c与连杆d联接构成曲柄连杆机构,支架b焊接在机架上,上方固定有横杆,连杆e、连杆f固定在横杆上,且与连杆g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连杆f上端与连杆g联接,下端与u型架上端联接,鸭嘴耳焊接在鸭嘴上,与滚筒耳通过启闭拉杆相连,移栽筒耳焊接在移栽筒下部且与u型架下端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节能环保,作业成本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曲柄连杆机构、平行四连杆机构和杠杆机构实现秧苗的定穴移栽作业,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用于温室大棚作业。本发明制造使用成本低,农民易于接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温室大棚蔬菜秧苗移栽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移栽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温室大棚蔬菜秧苗移栽机,包括地轮1、移栽组件2、机架3、覆土装置4、镇压装置5、链条6、大链轮7、后桥8、差速箱9、风动马达10、风动控制阀11、手把12,所述机架3与后桥8通过u型卡相连,后桥8与差速箱9通过螺栓联接支撑在地轮1上,大链轮7安装在后桥8上通过链条6带动小链轮工作,风动马达10的一端与差速箱9联接,另一端与气动控制阀11联接,移栽组件2安装在机架3上方,覆土装置4、镇压装置5安装在机架3下方,手把12焊接在机架上3。

所述的移栽组件2由u型架13、移栽筒耳14、鸭嘴耳15、启闭拉杆16、移栽筒17、支架a18、支架b19、小链轮20、销轴21、螺栓22、连杆c23、连杆d24、横杆25、连杆e26、连杆f27、连杆g28、连杆h29组成。所述支架a18焊接在机架3上,支架a的上方固定有小链轮20、销轴21、连杆c,连杆c与连杆d联接构成曲柄连杆机构,支架b焊接在机架3上,上方固定有横杆25,连杆e、连杆f固定在横杆25上,且与连杆g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连杆h与u型架13上端联接,鸭嘴耳15焊接在移栽筒上,与移栽筒耳14通过启闭拉杆16相连,移栽筒耳14焊接在移栽筒下部且与u型架13下端联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将风动马达10、气动控制阀11与气泵相连,操控气动控制阀11和手把12即可开始工作。

工作时,打开气动控制阀11的前进按钮,风动马10达10将动力通过差速箱9传递至后桥8,与后桥8相连的地轮1即可开始前行,固定在后桥8上的大链轮7通过链条6带动小链轮20,与小链轮20固定在一起的连杆c23带动移栽组件2开始工作,将秧苗放进移栽筒17内即可进行移栽作业。

到地头时,控制气动控制阀11的停止按扭,即可停止作业。

地头转弯时,操作手把12,即可实现转弯。

以上仅以部分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内做出的任何修改、改进及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蔬菜秧苗移栽机,包括地轮、移栽组件、机架、覆土装置、镇压装置、链条、大链轮、后桥、差速箱、风动马达、气动控制阀、手把。本发明以压缩空气为动力,节能环保,作业成本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曲柄连杆机构、平行四连杆机构和杠杆机构实现秧苗的定穴移栽作业,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用于温室大棚作业。本发明制造使用成本低,农民易于接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曹慧鹏;严聚仁;张长青;郭宏平;王小娟;宋宇;王华;梅晓红;刘小东;朱振华;王燕;武正辉;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治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12.11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