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0862发布日期:2019-07-06 10:0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水稻又是我国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以水稻生产为核心需求的插秧机,对于减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不高,虽然市场上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比较多但是普遍体积较大,而我国又多山区地形,尤其是南方双季稻地区大多田地面积较小,如果插秧机机器过大,移动困难,不适宜作业。而国外,比如日本,作为世界上水稻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偶家,曾通过引进意大利插秧机和中国的转臂滑倒式插秧机,研究创新出新型插秧机,可以进行带土苗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但是造价过高,不适合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且大多只适宜水田,并不适合广泛推广。而韩国的插秧机虽然历史不长,但是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成本和性能都有很大提升,不过大多为单一性插秧,与当下“农机农艺结合”理念不相符。近年来,我国以江苏、浙江为代表,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很快,探索出适合机插秧的低成本、简易化的软盘育秧技术,并实现了有机统一和标准化。但是与理想化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浅、匀、直、稳”上,尚有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广泛、效率高的稳定性好、移动方便的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包括分插部分、移动部分、秧柜部分、移动部分以及发动机部分,所述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的左右分别设置左u形管1、右u形管2,左u形管1、右u形管2之间通过水平管3连接,并贯穿整个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主体部分;所属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的中部设置有送秧部分4,所述送秧部分4的下端为秧柜5;所述水平管3与左插秧臂6相连,左插秧臂6通过螺纹结构与秧柜5连接,秧柜7的右端通过右焊接管8与出秧箱9连接;所述出秧箱9右端再由右弯管10导出,通达至右u形管2;所述送秧部分4的最右端设置有秧门11,作为秧柜5左右滑动的轨道;在所述秧柜的后放还设置有卧式或立式分插部分。

本发明中,所述分插部分包括后盖12、摇杆13、曲柄14和链箱,其中曲柄14分别与摇杆13、后盖12连接,组成曲柄摇杆机构,拔叉14在压力作用下,与凸轮15接触。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还包括有送秧部分,所述送秧部分为横向运送。

本发明中,所述秧箱9行距为8-9寸,中间浮板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长度拉长,宽度缩小,且所述秧箱9整体为采用直接注塑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适应我国南方多山地、多丘陵的地形,适应深泥脚田的小型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与现有的步行式插秧机相比,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

2)分插机构设置合理,插秧直、准,插孔较小,而且插秧稳,动作简单。

3)无需特别的操纵机构,这个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结构简单,重量轻,易于制造,而且价格也便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插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左u形管、图2-右u形管、图3-水平管、图4-送秧部分、图5-秧柜、图6-左插秧臂、图7-凸轮、图8-右焊接管、图9-出秧箱、图10-右弯管10、图11-秧门、图12-后盖、图13-摇杆、图14-曲柄、图15-弹簧、图16-拔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包括分插部分、移动部分、秧柜部分、移动部分以及发动机部分,所述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的左右分别设置左u形管1、右u形管2,左u形管1、右u形管2之间通过水平管3连接,并贯穿整个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主体部分;所属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的中部设置有送秧部分4,所述送秧部分4的下端为秧柜5;所述水平管3与左插秧臂6相连,左插秧臂6通过螺纹结构与秧柜5连接,秧柜5的右端通过右焊接管8与出秧箱9连接;所述出秧箱9右端再由右弯管10导出,通达至右u形管2;所述送秧部分4的最右端设置有秧门11,作为秧柜7左右滑动的轨道;在所述秧柜的后放还设置有卧式或立式分插部分。所述分插部分包括后盖12、摇杆13、曲柄14和链箱,其中曲柄14分别与摇杆13、后盖12连接,组成曲柄摇杆机构,拔叉14在压力作用下,与凸轮15接触。所述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还包括有送秧部分,所述送秧部分为横向运送。所述秧箱9行距为8-9寸,中间浮板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长度拉长,宽度缩小,且所述秧箱9整体为采用直接注塑而成。

本发明的设计基本原则为,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效,另一方面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且符合农艺新理念。

工作原理为:首先动力系统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插秧和送秧部分这两部分相互配合,依据具体要求,将秧苗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路线进行,插入到秧箱后抓取一定量的秧苗,并将其取出后向下移动,当移动到预想深度的时候,由插秧部分将秧苗再向斜上后方移动,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插秧过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插秧机通过浮板和液压系统,控制机体与地面的接触,使得插秧深度保持一直,路径笔直。

具体来说,各类管祈祷的作用就是稳定和支撑;而分插部分的作用是进行分秧和取秧;移箱的作用是驱动秧柜左右往复运动,同时纵向送秧,其中分插部分、移动部分以及秧柜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必然导致林外两个部分的显著改变。

其中分插部分是整个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的重点,当动力传动到分插部分的时候,曲柄做圆周运动,而此时摇杆做往复摆动,这样就能使得凸起在弹簧的压力作用下推动整体而使秧苗栽植于土地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包括:左U形管、右U形管、水平管、送秧部分、秧柜、左插秧臂、凸轮、右焊接管、出秧箱、右弯管、秧门、后盖、摇杆、曲柄、弹簧、拔叉,能够适应我国南方多山地、多丘陵的地形,适应深泥脚田的小型一种移动方便的水稻自动插秧机,与现有的步行式插秧机相比,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通达昌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8
技术公布日:2019.07.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