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35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育苗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

水稻育苗时,秧苗需水量大,同时由于水稻的生长,育苗盘中的水酸化,需要频繁进行换水,换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耗时耗力,操作麻烦,人工输出高的一项工作,目前在水稻的育苗中,大都依靠经验来进行换水,这样会造成换水过早或换水延迟,控制不精确,影响了水稻的生长,而且,增加了农民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对水稻育苗的换水时间控制不精确,且劳动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架、水箱、潜水泵、浇水管、喷头、外盘、放水管、电磁阀、内盘、网孔、放水孔、凹沿、支脚、pH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所述培养架为三层结构,所述水箱设于培养架的底层,所述水箱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浇水管连接 有喷头,所述外盘和内盘设于培养架的顶部两层,所述内盘设于外盘上,所述内盘的四周和底部均设有网孔,所述外盘的底部设有放水孔,所述放水孔上连接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上设有电磁阀,且电磁阀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pH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pH传感器设于外盘中。

优选的,所述外盘的两侧设有凹沿。

优选的,所述外盘固定安装于培养架上。

优选的,所述内盘的底部设有支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通过监测外盘内水的pH值,并利用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和潜水泵,实现自动放水和加水,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并且,采用pH传感器来检测水的pH值,较人工经验判断更加精确,使水稻的育苗工作更加精细化,该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的育苗盘包括内盘和外盘两个盘体,外盘固定安装于培养架上,内盘可进行移动,在外盘的两侧设有凹沿,可方便对内盘的取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盘与放水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示意框图。

图中:1、培养架,2、水箱,3、潜水泵,4、浇水管,5、喷头,6、外盘,7、放水管,8、电磁阀,9、内盘,10、网孔,11、放水孔,12、凹沿,13、支脚,14、pH传感器,15、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架1、水箱2、潜水泵3、浇水管4、喷头5、外盘6、放水管7、电磁阀8、内盘9、网孔10、放水孔11、凹沿12、支脚13、pH传感器14和PLC控制器15,培养架1为三层结构,水箱2设于培养架1的底层,水箱2内设有潜水泵3,潜水泵3通过浇水管4连接有喷头5,外盘6和内盘9设于培养架1的顶部两层,内盘9设于外盘6上,内盘9的四周和底部均设有网孔10,外盘6的底部设有放水孔11,放水孔11上连接有放水管7,放水管7上设有电磁阀8,且电磁阀8与PLC控制器15电性连接,pH传感器14与PLC控制器15电性连接,该PLC控制器15为可编程单片机控制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pH传感器14设于外盘6中,对实时 监测外盘6内用于水稻生长的水的pH值。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外盘6的两侧设有凹沿12,方便对内盘9的取放。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外盘6固定安装于培养架1上,培养完成后,只需将内盘9取出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内盘9的底部设有支脚13,增高内盘9与外盘6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时,首先需对整个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在使用时,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使用,该自动添加式水稻育苗培养装置的培养架1为三层结构,最底层设置有水箱2,顶部两层设置有用于培养水稻的外盘6和内盘9,在外盘6内设有pH传感器14,对水的pH值进行实时监测,并将信号传递到PLC控制器15,当pH值高于临界值时,PLC控制器15控制电磁阀8开启,外盘6内的水通过放水管7放出,然后,PLC控制器15控制潜水泵3将水箱内的水抽取并通过喷头5将水喷到外盘6内,完成对水的更换,当水稻长成后,只需将内盘9从外盘6中取出即可,在外盘6的两侧设有凹沿12,方便对内盘9的取放。

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 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