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人机外挂喷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林业食叶害虫的有人机专用外挂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防治林业食叶害虫,主要有林业美国白蛾、杨小舟蛾、春尺蠖、杨扇舟蛾等,其中,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属鳞翅目,灯蛾科;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属鳞翅目,舟蛾科;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属鳞翅目,尺蛾科;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1775),属鳞翅目,舟蛾科。以上林业食叶害虫利用有人机进行防治有其共同特点,飞机最佳防治的虫态为幼虫,最佳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阶段,常见的防治药剂包括:25%灭幼脲悬浮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阿维·灭幼脲悬浮剂等,利用飞机在大范围区域、短时间内迅速压低虫口基数,达到控制害虫危害的目的。
飞机防治林业食叶害虫与农业病虫害相比,存在差别:一是单位面积喷液量不同,林业单位面积喷液量一般在200-300ml/亩,农业单位面积喷液量一般>500ml/亩。二是防治区域特征不同。农业飞机防治飞防区域一般针对单一作物(玉米、小麦、水稻等),飞防区域形状较规则,植株高矮、密度大体一致。林业飞防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别,比如通道林一般呈长条状,且分布较集中,而村庄的林木一般呈不规则状,且分布较分散;林业飞防常存在复层林、苗圃林等,林分类型、植株高矮、林分郁闭度及林木种类等均存在较大差别。
飞机防治林业食叶害虫与其他林业害虫(松白粉蚧、松枝枯病、柑橘木虱等)存在差别,一般林业食叶害虫以杨树、法桐等为主,也有少数桑树、构树、白蜡、榆树、枫杨、樱树、柿树等,飞防区域一般为通道林、河提防护林、村庄等。其他林业害虫,如松白粉蚧、松枝枯病、柑橘木虱等,都以单一植株为防治对象,植株高矮、密度相对一致。
利用飞机防治病虫害的关键之一在于飞机的喷洒设备,现有的喷洒装置针对不同类型、性质的病虫害并未加以区分,没有专门针对林业食叶害虫的有人机喷洒装置。现有的喷洒装置,在林木高大、冠层复杂、郁闭度高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单位面积喷液量内,无法有效的控制雾滴粒径在100-300μm,无法达到最佳的雾滴粒径,雾滴太粗导致雾滴数量过少,雾滴有效沉积不够;雾滴过细,在飘落的过程中容易因为风或温度的原因漂移流失,且对邻近地块造成潜在次生灾害风险,导致林业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林业食叶害虫的有人机专用外挂喷洒装置。该一种用于防治林业食叶害虫的有人机专用外挂喷洒装置可控制雾滴粒径在100-300μm,达到最佳的雾滴粒径,最佳的雾滴数量和最有效的雾滴沉积,保证林业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防治林业食叶害虫的有人机专用外挂喷洒装置,包括与有人机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架、药箱和喷杆,所述喷杆包括主喷杆、左侧喷杆和右侧喷杆,所述主喷杆通过连接架焊接有中上固定架,所述左侧喷杆通过连接架焊接有左上固定架和左后固定架,所述右侧喷杆通过连接架焊接有右上固定架和右后固定架,
所述主喷杆、左侧喷杆和右侧喷杆下安装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包括空气射流扇形大号喷头、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和空心圆锥小号喷头,空气射流扇形大号喷头安装于左侧喷杆和右侧喷杆的端部,主喷杆下方安装空心圆锥小号喷头,左侧喷杆和右侧喷杆下方均安装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其中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安装比例为3:2。
如此设计,通过采用上述4种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喷头且对其进行科学搭配,可有效控制雾滴粒径;空气射流扇形大号喷头安装于左侧喷杆和右侧喷杆的端部,有利于防止雾滴的漂移;以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为主的搭配有利于促进雾滴的沉积;搭配空心圆锥小号喷头,一定程度上增大雾滴的覆盖密度,以达到最佳的雾滴粒径,最佳的雾滴数量和最有效的雾滴沉积,提高林业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主喷杆长2.8米,左侧喷杆和右侧喷杆长均为3.2米,主喷杆和左侧喷杆、右侧喷杆组合成u形,主喷杆与左侧喷杆、右侧喷杆的夹角均为176°,所述主喷杆下安装有16个空心圆锥小号喷头,间隔20cm,所述左侧喷杆和右侧喷杆下分别安装有22个喷头,间隔15cm,其中两端为2个空气射流扇形大号喷头,其余为12个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8个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如此设计,便于加工和安装、且设计科学,可保证雾滴粒径控制在100-300μm,保证林业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中上固定架位于所述药箱前部,所述左上固定架、右上固定架分别固定于药箱前部左、右侧,所述左后固定架、右后固定架分别固定于药箱中后部左、右侧。如此设计,较牢固,稳定性好。
另外,飞防村庄时,可适时的更换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为空心圆锥中号喷头、空心圆锥小号喷头,更换比例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空心圆锥中号喷头、空心圆锥小号喷头不大于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4种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喷头且对其进行科学搭配,有效控制雾滴粒径,且可将雾滴粒径控制在100-300μm,达到最佳的雾滴粒径,最佳的雾滴数量和最有效的雾滴沉积,提高有人机防治效果的目的,虫口减退率>90%,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用于防治林业食叶害虫的有人机专用外挂喷洒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防治林业食叶害虫的有人机专用外挂喷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药箱、2为主喷杆、3为左侧喷杆、4为右侧喷杆、5为中上固定架、6为左上固定架、7为左后固定架、8为右上固定架、9为右后固定架、10为空气射流扇形大号喷头、11为空心圆锥小号喷头、12为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13为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防治林业食叶害虫的有人机专用外挂喷洒装置,包括与有人机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架、药箱1和喷杆,所述喷杆包括2.8米长主喷杆2、长均为3.2米左侧喷杆3和右侧喷杆4,主喷杆2和左侧喷杆3、右侧喷杆4组合成u形,主喷杆2与左侧喷杆3、右侧喷杆4的夹角均为176°,所述主喷杆2通过连接架焊接有中上固定架5,所述左侧喷杆3通过连接架焊接有左上固定架6和左后固定架7,所述右侧喷杆4通过连接架焊接有右上固定架8和右后固定架9,所述主喷杆2下安装有16个空心圆锥小号喷头11,间隔20cm,所述左侧喷杆3和右侧喷杆4下分别安装有22个喷头,间隔15cm,其中两端为2个空气射流扇形大号喷头10,其余为12个空气射流扇形中号喷头12、8个空气射流扇形小号喷头13,所述中上固定架5位于所述药箱1前部,所述左上固定架6、右上固定架8分别固定于药箱1前部左、右侧,所述左后固定架7、右后固定架9分别固定于药箱1中后部左、右侧。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